大肠癌
大肠癌科普宣传PPT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化疗
化疗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大肠癌的全身治 疗。
化疗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但也可能带来副作用 。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放疗
放疗主要用于直肠癌的术前或术后治疗,以减少 局部复发。
放疗可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大肠癌? 健康饮食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 减少高脂肪和红肉的摄入。
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显著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如何预防大肠癌?
定期筛查
5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如结肠 镜检查。
早期筛查可以发现并切除癌前病变,预防大肠癌 。
如何预防大肠癌?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有助于降 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这些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和治疗效果。
大肠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
血液中的某些标志物如CEA水平升高可能提示 大肠癌,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
肿瘤标志物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而非单独 诊断依据。来自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特别是早期大肠 癌。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预防大肠癌,还能减少其 他疾病的发生。
大肠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大肠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 接观察肠道内部并进行活检。
结肠镜检查的准备工作较为复杂,但其诊断 准确性高。
大肠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影像学检查
包括CT扫描、MRI和PET扫描等,可以帮助确 定肿瘤的大小和扩散情况。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或结直肠癌,是结肠或直肠的癌症。
它是全球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至关重要。
而对于结肠癌的
预防,了解其病因则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结肠癌的多种
潜在病因。
**遗传与家族史**
科学研究已证明,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发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患
有家族遗传性的结直肠癌综合症的个体,如Lynch综合症,其罹患结
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那些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有结
肠癌的人也存在更高的风险。
**饮食习惯**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是导致结肠癌的因素之一。
过度摄入红肉、加工肉,如香肠和培根,以及高脂肪食物,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反之,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被认为可以降低结
肠癌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
除了饮食之外,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与结肠癌有关。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和超重或肥胖都与增加患病风险有关。
**慢性结肠炎**
患有慢性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或Crohn病,可能增加患有结肠癌的风险。
虽然大多数。
大肠癌知识点总结

大肠癌知识点总结1. 发病原因大肠癌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1)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大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近亲属患有大肠癌,那么个体患大肠癌的风险将会增加。
(2)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的诱因之一。
过多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以及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也容易诱发大肠癌。
(3)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4) 其他因素还有一些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腺病母细胞腺瘤等,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2. 早期症状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 腹痛或不适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甚至是持续性的剧痛。
(2) 变便大肠癌患者的排便可能出现变化,比如便秘、腹泻、大便变细、便秘交替腹泻等。
(3) 便血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严重者可出现黑便。
(4) 肠梗阻大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肠梗阻,表现为剧烈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
(5) 体重下降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6) 贫血大肠癌出现贫血的比率较高,可能由肿瘤出血所致。
3. 确诊方法对于怀疑患有大肠癌的患者,需要进行确诊,常见的确诊方法有:(1)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能够直接观察结肠的黏膜,并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2) CT检查CT检查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结肠的病变,有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4) 影像学检查除了CT检查外,还可以通过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病变的情况。
4. 治疗方法大肠癌的治疗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还有一些个体化的靶向治疗。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手术通常会结合化疗或放射治疗。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7类人群重点警惕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7类人群重点警惕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16万人,20年来发病率平均每年递增2%。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大肠癌呢?
一、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
这里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的,以及患病年龄在50岁以下者,其后代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风险概率比普通人群高接近20倍。
因此建议该类人群应当特别注意进行定期的防癌检查,如定期的结肠镜检查以及与肠癌相关的肿瘤指标检测。
二、本人得过恶性肿瘤者
特别是已经患过肠癌的人群,其再患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10倍左右。
这里特别提醒一部分曾经患宫颈癌,使用放射性局部治疗的女性,患直肠癌的机会就增加了。
我们建议这些人除了在肿瘤手术后的5年内进行正规的随访外,5年过后并不是“大事完结”了,更要注意定期的检查和随访。
三、患结肠息肉者
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其本身就是癌前病变,有接近80%的大肠癌是经过腺瘤性息肉转变来的。
为此要求有肠息肉的患者一是要及时切除息肉,二是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四、高发区40岁以上有症状的人群
而我国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特别是江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
内科学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rcinoma)即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以北美洲、大洋洲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地区较低。
我国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明显高于北方。
近20多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结直肠癌(主要是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亦十分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环境因素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因素,肠道菌群紊乱亦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从遗传学观点,可将结直肠癌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
前者的典型例子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y adenomatus polyposis,FAP)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
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即便是散发性结直肠癌,遗传亦起重要作用。
(三)高危因素1.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瘤并非完全等同于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属于腺瘤,归属于上皮内瘤变范畴,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
同样,腺瘤不一定都表现为息肉样新生物,也有部分扁平状病变。
具备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者即为进展性腺瘤,或称高危腺瘤。
①息肉或病变直径≥10mm; 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样结构超过25%;③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
肠道息肉数目>100者称为肠道息肉病,包括FAP、Peutz-Jeghers综合征等。
2.IBD 特别是UC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或伴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
3.其他高危人群或高危因素除前述情况外,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①大便隐血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③本人有癌症史;④长期吸烟者或肥胖者,特别是年龄>50岁者;⑤符合下列6项之任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⑥有盆腔放疗史者。
关于结直肠癌发生途径,包括腺瘤,腺癌途径(含锯齿状途径)、从无到有途径和炎症-癌症途径。
结肠癌的诊断步骤

结肠癌的诊断步骤结肠癌的诊断步骤引言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早期诊断结肠癌至关重要,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结肠癌的诊断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症状与病史采集结肠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腹痛、腹胀、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
在进行具体的诊断前,医生会首先与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的起始时间、程度、频率以及家族史等信息。
这一步骤有助于初步筛查可能患有结肠癌的患者。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结肠癌诊断的关键一环。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腹部,寻找是否存在异常肿块或腹部压痛。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直肠指检,以评估直肠与肛门区域的异常情况。
虽然体格检查不能单独确认结肠癌的存在,但它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验和粪便检验。
血液检验可以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其他生化指标,以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异常。
粪便检验则用于检测患者的大便中是否存在隐藏血便,这可能是结肠癌的早期迹象。
如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医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的检查。
四、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包括结肠镜检查和直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使用一种长而灵活的管状器械,称为结肠镜,通过患者的直肠进入结肠,以观察结肠内壁的情况。
直肠镜检查则主要用于检查直肠和直肠下段。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异常肿块、息肉或炎症,并且可以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查(活检)。
结肠镜检查通常需要在严格的麻醉下进行,因为患者需要保持镇静。
五、影像学检查除了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结肠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1. 腹部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医生可以获得有关肠道结构和周围组织的详细信息。
这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2.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提供与CT类似的信息,但不使用放射线,因此对某些患者更安全。
大肠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大肠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大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并形成癌瘤。
导致大肠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
本文将对大肠癌可能的引发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大肠癌在家族中的遗传倾向明显,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中有患有大肠癌的病史,那么该人患大肠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病、遗传性非息肉多发性结肠癌综合征等,都会增加个体患大肠癌的可能性。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过多摄入红肉、加工肉制品、烟熏食品等富含致癌物质的食物也容易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此外,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也会影响肠道健康,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不运动、肥胖、饮酒、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有害物质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致癌风险。
饮酒和吸烟也会影响肠道的健康状态,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暴露在致癌物质、放射线、化学物质等环境污染物中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比其他人群更高。
环境污染和辐射也会导致细胞DNA损伤,增加大肠癌的发生率。
结语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针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人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来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及早进行筛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减少接触有害环境因素等都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途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更好地了解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提高人们对大肠癌的认识,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
什么是结直肠癌?它有哪些危害?

什么是结直肠癌?它有哪些危害?一、什么是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癌症,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人体的大肠是下消化道的一部分,它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盲肠是大肠的开始部,左接回肠,上通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临床上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
结直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以下症状1、大便习惯的改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或者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或消化不良等;3、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贫血、乏力、低热、消瘦、浮肿等表现;4、便中带血或粘液患者可用肉眼观察到暗红色血液、粘液和粪便相混合有时伴有血块;5、肠梗阻如果结直肠癌在早期没有及时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造成肠腔狭窄,这样就会导致肠梗阻的发生;6、肿瘤局部浸润症状结直肠癌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会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直肠癌侵犯骶神经丛,可导致腰骶部持续疼痛,如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血尿等。
结直肠癌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是与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结直肠癌的好发年龄为65-74岁,但是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程度、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鸡鸭鱼肉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陆续患病,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
平时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高于正常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也会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助于降低机体患癌症的风险;经常食用红肉如猪肉、羊肉、牛肉或肝脏和加工肉类如午餐肉、香肠等这些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油炸类、烧烤类食物由于在极高的温度下进行烹调所产生的的化学物质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日常饮食要搭配要以蔬菜、粗粮、水果为主这样可降低直肠癌的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的人群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吸烟不仅会加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同时也与几十种的癌症相关,所以尽早戒烟是对自己身体和家人负责任的表现;科学研究表明过量饮酒与结直肠癌相关,因此建议尽量不饮酒,如非要饮酒也要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 局部治 疗
远处转移
治愈
45 %
辅助性化疗
化疗
辅助性化疗
治愈 复发
进展
化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主要限制或失败原因 1. 局部扩散 2. 潜在的远处转移 放射治疗 区域 性敏感肿瘤 1. 剂量限制性毒性 2. 放射抵抗 3. 潜在的远处转移 化学治疗 晚期或转移性 1. 缺乏理想的选择性 肿瘤 2. 全身毒性 3. 耐药性 4. 屏障限制 免疫治疗 残存肿瘤 只能杀死106以下细胞 主要适应症 局限性肿瘤
左右侧大肠癌临床症状区别
右侧大肠癌 腹钝痛,肠功能紊 症状 乱,粪便糊状,粪 便隐血阳性,右腹 肿块,贫血。 左侧大肠癌 腹胀,腹绞痛,肠 梗阻,粪便变细, 血便或脓血便,便 频,直肠指检多可 摸到肿块
体征
盲肠——右下腹 升结肠——右中腹 结肠肝区——右上腹 横结肠——脐周 直肠肿块:指套带血 腹水 腹部肿块
并发症
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细胞学检查 粪便隐血检查 肿瘤标记物:CEA 纤维结肠镜检查 X线钡餐检查 B超、 CT检查
CA19-9
增生型结肠癌
气钡双 重造影示 盲肠内有 菜花样增 生肿块突 出于肠腔 内
浸润型结肠癌
降结肠下 段局限性 环状狭窄, 与正常肠 管分界截 然。
巨大溃疡,表 面糜烂
隆起型表面有溃疡形成
升结肠肿物呈胶冻样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病史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为主综合治疗,辅
以化疗。
西医治疗:手术、放疗、化疗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
诊断
60% 局部肿瘤 (可切除
)
手术
40%
晚期
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转移
直接蔓延:膀胱、子宫、输尿管、小肠等 淋巴道转移:结肠癌主要转移途径 种植播散:癌细胞脱落(种瓜得瓜) 血行转移:最多见于肝,其次为肺、骨、脑
临床表现
(一) 症状 (二) 体征
症状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最早表现)
血便、顽固性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
2.腹痛、腹胀 3.腹部肿块 4.肠梗阻 5.全身表现
手术治疗
•根治手术 p150
•姑息手术(后图)
术前准备
按消化道手术前常规准备 控制饮食:术前2日进流质 清洁肠道: (1)口服泻剂(硫酸镁等)术前晚和术 晨洗肠 (2)口服5%-10%甘露醇法:年迈体弱 、心功能差者慎用 口服肠道抗菌药物:新霉素、甲硝唑
结肠造口
溃疡型结肠炎
4.血吸虫病
(二)病理
解剖: 发病部位: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 肠>降结肠>横结肠 病理类型 播散与转移
解剖
病理类型
1.大体形态类型 ①肿块型:肿瘤向肠腔生长 ②浸润型:沿肠壁呈环状湿润 ③溃疡型:沿肠壁深层生长
病理类型
2.组织学类型 腺癌(90%):其中以管状腺癌最多 鳞癌 类癌
外科教研室
概述
大肠癌包括结肠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 道恶性肿瘤之一。 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78.3万人,发病居第 四位,死亡43.7万人,居第三位。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2.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3.大肠非癌性疾病:大肠腺瘤性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