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中国的自然环境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中国的自然环境长江教案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教案【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河流湖泊众多与长江指的是我国的水文特征是河流湖泊多,及典型的河流——长江,其关键是理解我国的河流湖泊类型并加强记忆,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清河流湖泊类型的划分。

学生已经学过地形气候,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单元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关键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我国的河流湖泊类型及典型代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分析河流湖泊的流向等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长江流域示意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主要地形区等河流概况等。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及其原因。

2.运用长江航道图,说出长江巨大的航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及措施,并引导学生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长江的资源,长江的自然灾害2.教学难点:如何教会学生认识长江的水能资源以及面对长江流域自然灾害该有哪些解决措施<教学方法>教学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学安排>1个课时。

【过程设计】1.导入:我将播放一段《长江流域》视频介绍,学生初步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2.新课教学:本节课将会以3个活动来展开活动一、话说长江1.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

PPT展示2.注入:东海 PPT展示3.全长:6300多千米(世界第三长河)4.地位: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我国第一大河。

5.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6.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三峡: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主要支流:注意: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长江》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二.《长江》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内容。

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同时也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南方地区及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

三.教材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包括“第一大河”、“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四、教学目标: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1)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源头、入海、长度、所经省区和地形区等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多元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愉快,并且影响深刻。

4、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长江风光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而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五.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第一节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教案2017年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教案导语:2017年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学案(湘教版)你知道应该如何设计吗?店铺整理了相关的文章内容,需要学习参考的老师们一起看看吧。

知识目标:了解长江的自然概况,巨大水能及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的状况和前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河流水文特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能力。

创新目标:通过对长江自然概况,巨大水能的了解使学生学会分析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创新点:通过学习长江有关内容,让学生学会分析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空白点:长江干流上除了葛洲坝、三峡水电站以外,还有许多水电站。

学生读图了解其位置、作用。

德育点:长江水能蕴藏量巨大,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1、长江自然概况 2、长江巨大的水能及其开发利用教学难点:长江干支流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长江巨大水能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处理学生分析:初二五班共67名学生,其中男生38人,女生29人,地理学的较好的男生28人,女生22人。

后进生男生10人,女生7 人。

这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捷,记忆力较强,只是少数学生有惰性,不爱动脑,但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教材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节课教材内容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和“巨大水能”两部分,从阐明人地关系这一原则出发,以新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把如何开发和利用长江水能作为本节的主线,减少了头绪,突出重点。

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对比法、联想手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辅助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新课导入播放《长江之歌》设问:同学们,当我们听完这首歌,内心有什么样的感情? 观看长江自然风光,领略歌词大意,倍感长江之美。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比较两条河流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河流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类活动与河流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准备】1. 地图:长江与黄河流域图、中国地形图。

2. 资料:长江与黄河的治理、开发案例及相关数据。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流域图,引导学生观察两条河流的分布情况。

2. 提问:同学们对长江与黄河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长江与黄河的地理特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学生结合地图,分析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2. 分析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上游的水能资源开发、中游的治理沙漠化、下游的防洪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分享各自的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与黄河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长江与黄河的资源?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长江与黄河流域图,标注两条河流的主要特点。

八年级地理教案 长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 长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长江9篇长江 1[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案优秀教案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案优秀教案
[讲解]荆江河段的治理
[过渡]即使这样,长江的航运依然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何更好的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港口建设2、疏通航道,消除浅滩
3、更新船舶设备,确保航行平安
4、干流修建水利设施,调节航道水位〔三峡工程〕
四、长江洪灾
[过 渡]就是这条亘古流淌的河流,就是这条赋予我们生命的河流。它养育着我们,可它在历史上也屡次发生大洪水,吞灭我们的家园,吞噬我们的同胞。 [学生活动]阅读活动2,寻找长江洪水频发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水电站〔二滩、葛洲坝、三峡〕,教师指导学生在图2.36找出来。
[讲解]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形象的说明了三峡工程的成效,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三峡百万移民背井离乡。
三、黄金水道
2.了解长江水能分布和开发情况。
“黄金水道〞的价值。
三、预习检查
四、新课学习
1、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一:教师组织读图并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的问题:
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干流有多长?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的主要内容,并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



1.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2.关于长江的表达正确的是〔 〕
[过 渡]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关于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7篇

关于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7篇

关于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六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任务要求:1.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加强民族行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教改设想:音乐课堂如何做到当堂清教学进程:第一单元《草原放歌》(1——2)第二单元《丝路驼铃》(3——4)第三单元《西南风情》(5——7)第四单元《江河大地》(8——10)第五单元《樱花》(11——12)第六单元《欧美览胜——意大利音乐风情》(13——15)机动补充(16——18,包括感受音乐剧,学唱哑语歌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3.做好每堂课的检测工作,做到学一首歌会一首歌。

4.做到课堂优记载,人人有记录,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别声音问题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积极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整合。

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长江)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长江)教案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水能宝库”:阶梯交界处(落差、流量)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①三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
②首要目的:防洪,次之:发电
③“三峡”水利枢纽作用:防洪、发电、航运、旅游、供水、养殖
“黄金水道”:是指其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且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
活动三:长江的治理(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各个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措施: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实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计划,减少抗洪压力.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水污染,措施:建水库、裁弯取直工程、疏通河道;建立污水处理厂、加大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
海洋乙:
2、河流:①







湖泊:⑨⑩丙
3、长江的发源地在(地形区),全长千米。
4、长江中上游分界线:,长江中下游分界线:
5、长江三最:最长;最广;最大。
活动二:长江的开发(阅读课本获取信息)
1、长江的河流价值:
供水、塑造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航运、水能、旅游、养殖、灌溉
2、长江的美称(小组讨论,提出支持这些美称的依据)
《2。2气候》第二课时长江
班级
科目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长江的基本概况
2、长江的美称与开发
3、长江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五号、宋体
教学
重点
பைடு நூலகம்难点
重点:长江的开发
难点:长江各个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长江之歌》
活动一:了解长江概况,完成下列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长江》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
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目的要求
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学生发言
(过渡)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

(练习题第一题)眼、手、脑
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称?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5.8;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2、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荆江、扬子江;
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过渡)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学生一起回答
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提示学生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提示学生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


总结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总结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
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阅读课文p75-p76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自学
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二滩、龚嘴、铜街子、宝珠寺、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东江、安康、丹江口、万安水电站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巩固落实总结归纳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是“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78-79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阅读p77页-78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
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

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初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