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血,成分输血 PPT课件
《成分输血讲》PPT课件

AIHA病人输血的危险性: ✓ 自身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AIHA病人的自身抗体能与所有正常红细胞起反应,使输
入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溶血); • 输入红细胞量不大不会引起有症状的反应,但输血仅暂时
有效; • 输入红细胞量较大,导致输血无效或溶血危象; ✓ 同种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近期输过血或有多次妊娠史者体内存在同种异型抗体,输
精品医学
15
血小板
血小板保存时间为5天,机采血小板需要事先预 约并难以保证及时供应,多数情况下可能只有手 工采的血小板能及时提供;
欧洲各国一直保留手工采的血小板; 香港至今90%以上的血小板来自手工采,很少
应用机采血小板。
精品医学
16
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数减少并伴有出血): ✓ 血小板生成减少: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
一级亲属间(父母与子女)输血合并TA-GVHD的危险性 比非亲属间输血高11~21倍。
精品医学
27
TA-GVHD
临床表现 症状极不典型,以发热和皮疹多见,输血后 4~30
天(平均21天),皮肤出现红斑和细小班丘疹,逐渐向周 身蔓延,伴有发热、腹泻、ALT升高,全血细胞减少,多 死于严重感染。 预防:辐照血液是预防本病唯一有效方法,去白输血预防 的效果欠佳。
精品医学
22
肺微血管栓塞
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由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 碎片,与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大小不等,直 径为20-80μm的微聚物。
在大量输血时,这些微聚物可以通过标准输血 滤器(170μm)进入病人体内,广泛阻塞肺毛细 血管,造成“输血后肺功能不全综合征”。(非大量 输血不会引起此病)
成分输血
精品医学
科学安全合理输血院内讲课【共70张PPT】

红细胞输注指征及剂量
举 例:
男性成人贫血患者,体重60Kg,输红细胞
前Hb为60g/L。 期望达到的Hb值为
100g/L
60×0.07×(100-60)
=7个单位
输注红细胞单位数=
24
该患者应输20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制品
7 个单位。
红细胞输注疗效的评估
输注红细胞后24小时该查患者Hb值,计算血红蛋白恢复值
原因导致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发生的几率:30-70% (其中80%是HLA同种免疫)
预防:
严格控制预防性输注
选择机采单一血小板
选择机采少白细胞血小板
对输注无效的处理:
选择合适的供血者:
HLA相配合的血小板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相合的供血者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血浆置换(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血浆输注
酌情输注
血小板计数<1×1010/L
立即输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3:
手术及创伤时血小板 >10- 10 10 /L 可以不输 :10×1010/L,
血小板数 <5- 10
10
/L
血小板数在 5‾10 10
应考虑输 5×1010/L,
10
/L
应根据是否有自发 10×1010/L,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
是资源浪费
血小板输血
可供选择的血小板制品:
常规浓缩血小板
多人份合并浓缩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少白细胞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适应症
成分输血科学用血PPT课件

a
36
血小板的输注方法
⑴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 板悬起;
⑵从输血科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 输注;
⑶用输血器以受者可以耐受的最 快速度输入;
⑷若因故未能即时输注,则应在 室温下(22℃-25℃)放置,每 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 (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 入4℃冰箱暂存 。
感染因子风险有多大?
a
51
WHO推荐的九个问题
临床医生在决定为病人输用血液和血液制品之前,问自 己下列问题:
⑹输血对于这一特定病人的好处是否超过了危害? ⑺如果在此时没有血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法? ⑻是否将有一个受过培训的人员监测病人并在出现急性 输血反应时采取措施? ⑼我是否已将我的输血决定和输血理由记录在病历和血 液申请单上?最后再问一下自己,如果血液是为我自己或 我的孩子所用,我会接受输血吗?
成分输血科学用血
a
1
第一部分
概述
a
2
现代输血理念
• 成分输血 • 科学、合理用血
a
3
成分输血
• 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高浓度、高纯度的 血液成分制品。根据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不同的血 液成分。
• 全血:把献血者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 作为制备各种血液成分的原料。
a
4
成分输血的优点
时需提前联系
a
54
ABO血型示意图
a
55
第四部分 我院输血流程
a
56
同济医院输血流程
• 血型检查 • 临床输血申请单 + 交叉配血标本(交叉配血) • 复核血型(首次输血,不需交叉配血) • 领血证取血
临床合理用血-PPT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为什么倡导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怎样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临床新技术介绍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的定义
合理用血是输注安全的血液用品,仅用于治疗 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 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合理有效用血是指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的选择 成分血,缺什么成分血就补什么成分血,大大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输注速度:前15分钟慢速输注,并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是:
1、血小板计数< 20 ×109/ 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 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 (如DIC) 、脾肿大等。 2、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当血小板计 数< 10 ×109/ L时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3、当血小板计数< 5 ×109/ L时,无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 情况,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4、头、胰腺、前列腺、脊柱手术等PLT>10 ×109/ L。
血液制品取回后应尽快输注(3小时内完成)不 得自行储存
由于血制品的特殊性,输血科通知取血时 应尽快来领取,如不能领取应及时告知输 血科,血液取回后一律不得退回输血科
所有输血袋临床科室保存24小时后,按 医疗废物自行处理。
标本采集前需认真核对申请单与患者信 息是否一致
血液制品取回后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血浆、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隶属于检验科
血库 业务工作单一
单纯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 开展项目增多
指导输血、评估 参与诊断、科研
医务部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培训PPT课件

contents •输血基本概念与原理•输血前准备工作•输血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临床常见输血反应识别与处理•合理用血原则及实践应用•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目录01输血基本概念与原理输血定义及作用输血定义输血作用血液成分与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01020304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02输血前准备工作患者评估与沟通输血申请流程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注明输血原因、血型、血量等护士核对申请单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将申请单送至输血科或血库,等待血液准备血样采集与送检要求01020304患者或其家属在充分理解后签署输血同意书确保输血同意书签署及时、规范,并妥善保管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解释输血同意书内容输血同意书签署03输血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输血器材清单器材检查输血袋标识核对030201输血器材准备及检查输血过程监控与记录01020304输血前评估输血速度控制输血反应监测记录与报告发热反应处理过敏反应处理溶血反应处理细菌污染反应处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特殊情况下输血策略调整大量输血策略特殊血型输血策略自体输血策略成分输血策略04临床常见输血反应识别与处理发热原因01识别方法02处理措施03过敏原因识别方法处理措施溶血反应溶血原因血型不合、血液质量问题等识别方法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黄疸等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血、碱化尿液、利尿等,严重者可考虑换血治疗细菌污染反应污染原因识别方法处理措施05合理用血原则及实践应用合理用血概念及意义合理用血是指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科学、合理、经济地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合理用血的意义在于: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和剂量。
在输血前,充分评估患者输血风险和益处,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医学PPT课件

注
在30分钟内输完
存24小时
融化后及时输注, 以受血者可以耐受的 因故不能输注,可在2-6℃冰箱内保
不超过10分钟
最快速度输入
存6小时
输血反应
1.常见的输血反应有: • 过敏:皮肤瘙痒,出现局限性或广泛性荨麻疹,或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
管痉挛,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 • 溶血: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引起四肢麻木、腰背剧痛、胸
输血反应
若输血后发冷、寒战、高热,则疑似输血反应。处理流程如下: • 关闭输液器,停止输血;测T、P、R、BP,观察病情;通知床位医生和护士长,核
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遵医嘱对症处理;及时准确地记录; 监测追踪不良反应;上报护理部。 • 医患双方封存实物;以无菌巾包裹剩余血液和输液器;送血库检验;核对血袋,在血 库重新检验血型,交叉配血,同时在细菌室做细菌学检查,确定是否属于输血反应。 若是,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填报输血器厂家和批号,上报护理部;若不是,建立输 血错误档案,填写差错报告,上报护理部,并及时通报全院或上报上级专门机构。
如果因输血反应等停止输血时,药物的剂量不容易计算;如果发生输血反应,难以判 断是所加药物还是血液引起。 • 临床静脉给药时,不得从输血的管路进入。 • 输血器具应4h更换一次。
输血时注意事项
• 输血前后用NS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也必须用NS充分冲洗输血皮 条。
•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开始输血后第一个15’速度不宜过快,应30gtt/min,再根据 病情、年龄调整速度。
闷、发抖、发绀、心悸、血压下降。 • 发热反应:往往发生于输血后1-2h,突发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
伴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谵妄昏迷。
合理输血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四、临床输血(1)
红细胞 输注红细胞的一般原则:
1、在决定输注时,应知道其适应症和利弊。 2、决定输注时,应告知患者输注的利弊及包括自体输血在内的替代疗法
。患者有权拒绝输注。 3、应弄清楚贫血的原因,存在有效替代治疗时不应输注(如缺铁性、巨
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除非致命性贫血。 4、红细胞输注没有通用的一个:“阈值”,是否需要输注,临床判断起
重要的作用。
四、临床输血(2)
5、在急性大失血中,应采用晶体液或合胶体液而不是血液来快速补充最 初的急性失血量。
6、现己公认,急性失血的患者,失血大于50%循环血量时,应采用紧急输 注红细胞的措施(同时还要确定输注的血制品或液体代用品品种,以保证 血液的合理使用)
7、相关部分(输血管理委员会、血库及医院相关急救)应确保紧急情况 下大量出血患者的血液供应:血源,少见血型的提供。
小板最好升至100×109/L。
冷沉淀(6)
全血,(6-8小时内) 4℃离心——血浆 ,-30 ℃冰冻成块——新鲜冰冻血浆— —2-4 ℃融化,离心——白色絮状物, 即为冷沉淀。
200m1全血分离出的血浆制成的冷沉淀为 1个单位(30ml)。
冷沉淀的常用剂量为1.5单位/10Kg体重 ;
冷沉淀未灭活病毒,不可滥用。
成分血输注时注意事项
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 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 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 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 一次。
结束语
。安全:病人安全和医护安全 经济:考虑到患者经济状况和血源的节约 有效:血液成分的合理选择及临床效果的记录
血小板(7)
➢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 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
临床合理输血与输血安全PPT课件

﹙二﹚输血与感染 输血与感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经输血传播病毒为主的疾
病。二是血液﹙尤其血小板﹚在采集、处理或保存过程中污染细菌引起输 注后败血症。三是应输血免疫抑制而引起的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升高。
﹙三﹚大量实验证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同种异体输血提高了肾 移植的存活率;增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降低病人的生存率;增 加手术病人术后的感染率。
情况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制剂。 3、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障碍,若手术或疾病诊疗过程中出现不可控渗血,
确定是血小板功能障碍,不论血小板计数多少,均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
20
﹙三﹚输注血浆 1、凝血因子缺乏。 2、严重肝脏疾病。 3、香豆素药物作用逆转。 4、心脏直视手术。 5、大量输血。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7、烧伤。 8、抗凝血酶Ⅲ缺乏。 9、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果更佳。 (2)上世纪50年代失血性休克采用晶体液扩容来预防肾衰。 (3)上世纪70年代证实失血性休克不仅血容量急剧减少,而且
组织间液的容量也显著减少。 (4)动物试验也证实先输晶体液治疗效果更好。 (5)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应采取“先晶、后胶”的扩容输注方法。
12
四、临床输血治疗的原则
注。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病情尽量减少不必要输血。 2、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血; 3、必须输血应尽量少输,应选择输成分血液,尽可能避免全血输
一、共检查386次急诊用血,符合急诊用血指征次数273次,急诊用血符 合率为70.7%。
二、经统计急诊用血外科占37.0% 、内科占27.1% 、ICU占14.7%、 妇产科占13.9% 、骨科占5.5%、儿科占1.1%和血液科占0.7%。
三、急诊输血病历中符合输血指征,属于合理用血病历305份,合理用 血所占比例为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