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80分) (共40题;共80分)1. (2分) (2017高二下·临沂期中)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

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A . 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B . 官营纺织业的规模比较大C . 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D . 绫锦坊可能使用了花楼机2. (2分) (2018高二上·思南期末)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

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A . 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B . 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C . 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 . 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3. (2分)《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②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③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④“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A . ①③B . ①②C . ②④D . ③④4. (2分)《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右图是清朝康熙皇帝命画师重新绘制的该作品,其中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

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 .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B . 水田耕作说明经济重心在南方C . 清代出现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D .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5. (2分) (2017·开封模拟)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2)

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2)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 分钟)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80分)1.中国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而言,以字定辈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

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你认为这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4.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5“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

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

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有变动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③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④元朝另设中书省直辖“腹里”A.①③④B.①③C.①②D.①②③6.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是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7.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解析】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解析】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已知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满足,则的值为( )A. 2B. 4C. 8D. 1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知:因为考点:等比数列2. 已知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a n},若a1•a20=100,那么a7+a14的最小值为()20 B.25 C.30 D.50【答案】A【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由均值不等式的结论可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本题选择A选项.3. 若变量满足,则目标函数z=x-y的最小值为( )A. -3B. -5C. 2D. -4【答案】A【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小值.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求线性目标函数z=ax+by(ab≠0)的最值,当b>0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y轴上截距最大时,z值最大,在y轴截距最小时,z值最小;当b<0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y轴上截距最大时,z值最小,在y轴上截距最小时,z值最大.4. 已知,则的最大值是()A. B. C. D.【答案】B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本题选择B选项.5. 已知a,b,c是△ABC三边之长,若满足等式(a+b-c)(a+b+c)=ab,则角C的大小为( )A. 60°B. 90°C. 120°D. 15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a+b﹣c)(a+b+c)=ab可得c2=a2+b2+ab,由余弦定理可得,cosC==可求C的值.解:∵(a+b﹣c)(a+b+c)=ab,∴c2=a2+b2+ab,由余弦定理可得,cosC====,∵0°<C<180°,∴C=120°,故选:C.考点:余弦定理.6. 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5,则S7等于( )A. 13B. 50C. 49D. 63【答案】D【解析】由题意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本题选择D选项.7. 已知△ABC,a=,b=,∠A=30°,则c=()A. B. 或 C. D. 均不正确【答案】B【解析】由题意结合余弦定理可得:,即:,整理可得:,∴解得:c=或.本题选择B选项.8. 在△ABC中,已知A=30°C=45°,,a=2,则△ABC的面积等于()A. B. C. D.【答案】B【解析】因为△ABC中,已知A=30°,C=45°,所以B=180°−30°−45°=105°.因为a=2,也由正弦定理.所以△ABC的面积,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又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9. 在△ABC中,如果,那么cosC等于()A. -1B. 1【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得:,不妨设,结合余弦定理可知:.本题选择A选项.10. △ABC中,,则△ABC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正弦定理,得,即,即,所以,即考点:根据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11.A. 1B. 2C.D.【答案】D【解析】由面积公式可得:,据此可得c=2,由余弦定理得,故.本题选择D选项.12. mA. B. C. D.【答案】B【解析】满足题意时,应有:,令,则:m>f(x)min.函数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1∵x∈[2,4],∴x=2时,f(x)min=f(2)=22−2×2+5=5,∴m>5,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5,+∞).本题选择A选项.第II卷(非选择题)13. 已知,,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4【解析】由题意可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据此可得的最小值是4......................14. 不等式的解为___________。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chì)造翠幄(wò)宸(chén)翰笑靥(yàn)B.炮烙(lào)商贾(gǔ) 暮砧(zhēn)栈(zhàn)道C.扪参(shēn)猿猱(náo)跬(kuǐ)步迁谪(zhé) D.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战粟歆享内帏胳肢窝沸反盈天 B.偏僻寒喧吞噬原生态呕哑嘲哳C.榫头杜撰牲醴顶梁柱气势磅礴D.弩马绿茵问候声讯台神秘莫测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輮以为轮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斯天下之民至焉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201-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樊锦审题人:张孝和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题,每题2分,共0分)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7《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翟 D.韩非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3.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4.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5.有学者认为:“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

我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

”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主要是基于朱熹A.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C.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 D.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6.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许多言论对后人有深刻启迪,如“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

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2、《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3、《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

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

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

请问此一时期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 北方自然环境良好,黄河从未发生水患B. 黄河地区主要居住游牧民族,黄河流域变农为牧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D. 都江堰、郑国渠的修建成功的解决了黄河水患4.《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因地制宜5.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6、中国古代实施的均田制和租佃制都体现了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B.对土地充分利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7、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绍兴一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魏晋时期2.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3.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均商税额分布如下表。

据此可知南宋绍兴地区()市镇钱清曹娥三界蛟井枫桥渔浦新林年均商税额1945贯6285贯1544贯1743贯3090贯2673贯1139贯A.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C.成为政府的财政倚重地区 D.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4.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5.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6。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推卸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7.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三个不同的年份中国茶叶销售情况的变化相关解读正确的是()1894年前16.02 8.23(51.94%)7.7(48.06%)A.中国茶叶发展仍然非常缓慢B.中国茶叶生产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D.中国茶叶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8.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

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2、《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3、《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

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

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

请问此一时期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 北方自然环境良好,黄河从未发生水患B. 黄河地区主要居住游牧民族,黄河流域变农为牧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D. 都江堰、郑国渠的修建成功的解决了黄河水患4.《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因地制宜5.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6、中国古代实施的均田制和租佃制都体现了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B.对土地充分利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7、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A、小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B、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C、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D、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8、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唐代C.魏晋南北朝时期 D.秦汉时期9、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一位生活在唐朝前期洛阳的商人,他不可能使用下列哪种瓷器( )A.越窑青瓷罐 B.邢窑白瓷瓶C.大邑白瓷碗 D.景德镇青花盏11、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2、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13、丝织业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开始出现于( ) A.唐代以前 B.两宋时期 C.明朝中后期 D.清朝前期14.中央电视台曾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A.汉朝B.隋唐C.秦朝D.明朝15、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

”这主要反映出A.清政府禁止对外贸易B.十三行专门经营对外贸易Array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16、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17、“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

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

”引文所述现象说明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洋务运动兴起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B.香港政府的政策优惠C.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D.民族工业的资金匮乏19、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这主要是由于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办厂诱导C.辛亥革命扫清障碍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20、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

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 %,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A.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D.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21、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表明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22.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

该图( )A.体现了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C.揭示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D.罗列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23、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五金公司负责同志: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

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 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 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24.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

”其中“关键抉择”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对外开放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5.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26.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27.(20世纪30年代)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不是很景气。

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26家,小型西菜馆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风气。

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 B.对外开放较早C.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 D.资本主义的发展28.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29.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则材料蕴涵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C.中国人开始拍摄电影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30.辛亥革命时期,我国不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是( )A.到邮电局发送电报 B.到影院里观看电影C.在家拨打有线电话 D.在家里看电视节目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2分)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3分)32、材料一:民国初年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1)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9分)(2)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阻碍民族工业因素有哪些?(4分)33..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