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养老设施的调查与研究
北京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前 l个试点区已有2 0 个城乡社区启动 了形式多样 的居家养 0 45 老服务 ,月服务约7 万人次 ,其 中开办老年饭桌或老年送餐 服 O 务的城乡社 区42 ,月服务约98 7个 . 万人次 。 ( 三)构建起社会支持和辅助体系
政府作为管理部 门 ,主要负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 规政 策、发展规划 和必要 的资金 扶持等 ;民间组织是居家养老服务
由于人 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高龄、失 能和半失能老人快速 的实施 主体 ,它接受政府委托 ,开展 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组织 增加 、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机构养老也 日益显现出缺 陷和 和实施 ;服务机构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实体 ,具体负责为老年人 不足,迫切要求 我们不断探索解决养老问题 的新途径 。在这一 开展服务 以及管理服务队伍 和监督服务质量等。在辅助体系方 背景下 ,人们对老人社 区养老服务 的需求越 来越 多 ,逐步完善 面 ,加强 了社 区居家养 老服务 的专业化培训、上 岗资格认 证和 居家养老社 区服务 ,支持 以家庭为核心 ,政府扶持 、社会参与、 考核工作 。建立了以子女养老服务为基础 ,以社区卫生服务 中 站 65社 市场运作为保障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深刻意义。北京市于 心 ( ) 和 9 16 区公 共 服 务 网 络 为 重 点 , 以福 利 设 施 为 依 19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早于全国近1 年 ,同时由于是首善之 托 ,以志愿者服务为骨干,以辖 区单位和服务 网点为补充的社 90 0 区,具有经济地理等 多方面优势 ,并且近些年来在 居家养老服 区居家养老服务辅助体系。 务工作上进行了很多有益 的探索 。使其在北 方城 市中具有很强 随着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的开展 ,居家养老服务受 到越 的代表性 ,因此对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方 面的研究具有借鉴 来越 多老年人 的青睐 ,取得 了良好 的效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 问 题 。需要及时总结 和吸取有益 的经验教训 ,不断完善居家养老 意义 。
社区重构过程中的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中关村高知人群密集地区为例

社 区在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上主要依靠原有基础 ,其
【 作者简介 】 李 } l 舌 ,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 6规 姆 j 师 p L 丹 n n £ 只 5
中,单位社 区因为其规模较大和单位主
体 的持 续管 理 ,其设施情况 比半社会化 社 区相对较 好 。商 品房社 区是近年来新 开发 的商 品房小区 ,社 区设施一般配置 相对 齐全 ,对于社 区养老 服务来说 ,具 有 良好的硬 件条件 ,但服务和社 区凝聚
会基础上不断进行规模调整 ,构成了现行的城市社 区 基本格局 。 中关村地区为海淀 区的成熟建设地 区,发展历史
的服务 ,成为近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 本文研究范围与中关村科学城范 围一致 ,即南至 西直1 " - J # l " 白石桥路 ,北至北五环 , 东至京藏高速公路 ,
西至西三环一 万泉河快速路 ,围合区域约 7 5 k m ,总
t h e i r n e e d s , a n d s e r v i c e p r o v i s i o n i n Z h o n g g u a n c u n a r e a , a n d o f e r s s u g g e s t i o n s or f r e t i r e me n t f a c i l i t i e s .
删啪 叫C o mm u n i t y r e f o r m f o r t h e a g i n g o f s o c i e y t i s a n e w c  ̄ i c a l i s s u e i n t h e n e a r f u t u r e .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s e n i o r p o p u l a t i o n c h a n g e
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 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
社会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领域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养老服务业,推动市场化发 展。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志愿者服务、心理关爱等活 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 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04
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养老对策与 建议
政府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农村养老政策
制定符合密云区农村实际的养老政策,包括 财政补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包括养老院、日 间照料中心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谢谢您的观看
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养老问题主要表现为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老年 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待提高等方面。
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养老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研究贡献
本研究通过对密云区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和建议。
研究不足与展望
推广现代科技应用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便捷性 和智能化水平。
家庭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家庭在养老中的责任和作用,关心 关爱老年人。
提高子女赡养能力
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赡养老年人的意识和能力,确保 老年人得到妥善照顾。
建立家庭互助机制
城乡差距
农村地区与城市在经济发 展、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 距,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 加复杂。
北京市养老调查报告

北京市养老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
为了了解北京市的养老状况和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我们进行了一次北京市养老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涵盖了个人养老意愿、养老方式、养老经济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1.养老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在老年时能够在北京市定居并享受养老服务。
他们认为北京的医疗、教育和文化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养老生活。
2.养老方式: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倾向于居家养老,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养老,享受家庭温暖。
另外,2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选择居住养老院,他们认为养老院提供的专业护理和社交活动能够给予他们更好的关怀和陪伴。
3.养老经济情况:约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着较好的经济条件,能够承担得起养老费用。
同时,20%的受访者认为养老费用是个问题,他们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能支撑良好的养老生活。
4.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
他们希望有更多的社区养老中心和养老院,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1.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问题的投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加大社区养老中心和养老院的建设力度,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个人养老准备方面,政府应加强老年人的理财教育,引导他们提前进行养老规划,确保他们在养老时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3.政府应加强养老服务监管,确保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促进公私合作,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总之,北京市养老调查显示了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体系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体系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2023-10-30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体系现状分析•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体系建构目录contents •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体系设计策略•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体系优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能够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城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的需求更加迫切。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的体系建构和设计策略,为该地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针对北京地区的特殊情况和老年人的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为该地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设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的理论体系,为全国范围内推广该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02研究目的与方法探究北京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的体系建构与设计策略,以满足老年人在健康、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分析现有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的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文献综述搜集与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相关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资料,对其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选取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运营模式、服务内容、设施条件、老年人的需求和反馈等情况,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养老机构的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听取他们对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体系建构与设计策略的看法和建议,以获得更专业的指导。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研究结论提供支持。
养老院调查报告(共7篇)

养老院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养老院调查报告养老院调查报告10月29日,我小组一行三人来到位于大兴区南郊团河路16号的北京市福寿园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北京市福寿园养老院位于北京南郊团河路金星庄16号,南郊团河行宫及黄村卫星城,北靠丰台的南苑镇,距城区10公里,该院是经民政部门注册批准的老年人福利事业单位,养老院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养老院整个建筑系庭院式平房结构,院内有老人居室60间,共100个床位,设有健身,娱乐,琪牌室,医务室,洗衣房,浴室,餐厅与回民餐厅,回民福寿园等设施,养老院全部建筑由无障碍走廊连接,花园式庭院绿树成荫,花草错落有序,喷泉滔滔,假山花架构思新颖.老人可徒步或坐轮椅休养于无障碍长廊的花园通道之间,观赏花鸟,吸收新鲜空气,陶冶心境,,强身健体,福寿园养老院坚持老人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老人营造一个幸福长寿之家为着眼点,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经过业务培训,了解老年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老年人常发病,配备了医生和护理人员,他们对老人热心,精心护理,免费为患病老人打针,输液,按摩等护理服务工作,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康复活动,增进老人的健康长寿。
在养老院内,老人们正在参加趣味运动会,我们的到来让老人们更加高兴,活动起来劲头十足。
我们亲切的询问了老人们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情况,老人们表示,在养老院生活得非常幸福,这里的服务人员对待他们就像子女对待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
后来我们还帮助这里打扫卫生,和老人们谈心。
老人们表示,同学们的举动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一位70岁的老人告诉我们:他是个无子女、无家庭的人,自打住进养老院,已有8名志愿者跟他认了“亲”。
一到节假日,就有“亲人”拎着水果和点心来看他,有的陪他聊天,有的给他按摩。
这些志愿者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热情,去年,他还幸福地与院内一位老太结了婚。
养老院的副院长介绍说,养老院第一年的入住率只有四分之一,100张床位竟有75张无人入住。
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思路探讨

合理功能分区,提供全面专业服务
美 国的老年社 区一般都 具有合理 的 功 能分 区和完善 的配套设 施 ,并且提 供 多种服务 。 以太 阳城 中心为例 ,社 区 内
设 计 建 造 了独立 家 庭别 墅 、连体 别墅 、
G UANDl N JAo l 观 点交 流 A l LU I
家庭 观念 的延续 ,多致力于 开发家庭 养
台湾 长庚 养生文 化村拥有 完整 的社 区功 能 ,设有 超 市 、银 行、 书店 、 图书馆 、 餐厅 、体育馆 、水疗 池 ,集养老 、医疗 、 生活 、娱 乐等功 能于一体 。村 内提 供特 约 门诊 、康复及 照顾护理 ,定期健 康检 查 、防疫 注射与 体能检 测 ,周详用 药管 理服 务 ,居 民个 人健康计 划 ,全 天候监 控 中心等医疗康 复服务 ; 还提供运 动养 生 、娱 乐交谊 、艺文技艺 、民俗 活动等
务 分工机 制。政府投 资建设 的保 障型 养 老服务机构 , 以城镇 “ 无” 农村 “ 三 、 五保 ” 及 其他低 收入老年 人为服务 对象 ; 府 政
通 过 政 策 扶 持 社 会 力 量 建 设 的 普 通 型 养
老 服务机 构 ,以一般 工薪老 年人为服 务 对象 ; 政府 引导社 会力量投 资建设 的高 档 型养老 服务机 构 ,以满足 养老服务 的
市 场需求。
我国 《 城镇 老 年 人设 施规 划 规范 》 ( 5 4 72 0 ) GB 0 3 .0 7 和 老年 人居住 建筑设 计标 准 对各 类老年 人设施 的配建规模 和 内容进行 了明确要 求 ,如养 老院要建 设 生活起居 、餐饮服 务、文化 娱乐 、医 疗 保健 、健身用 房及 室外 活动 场地 等 ; 老年 公寓要 配建居 家式生活起 居 ,餐饮 服务 、文化娱乐 、保健服务用房 等。 为适应老 年人 的特殊需求 ,建议养 老 服务 机构 结 合需 求调 研和 建设 条 件 , 加大 软硬件建 设 ,对服务 设施进 行合理 功 能分 区,配备 较为 完 善 的配套 设 施 , 改善 住宿和餐 饮环境 。同时加 强规范管 理 ,发展 和完善养 老服务的专业化层 次 ,
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尤其是在如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经济压力下,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问题分析1. 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
而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一方面,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不足,而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许多老年人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2. 服务质量不够高目前,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较低,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服务态度不好、专业水平不足、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形象和发展。
3. 资金投入不足养老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现阶段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并不足够。
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缓慢,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难以得到提升。
4. 人才短缺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人才短缺也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创新和发展,难以适应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对策研究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相关的资助政策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投身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共同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
2. 完善服务体系应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体系,规范和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对存在问题的机构采取措施,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3. 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工作,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作者简介】陈 (1963-),男,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王慧君(1986-)女,硕士,莱茵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师。
陈 未(1992-),男,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
【修改日期】2013-11-17【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12-0051-09【中图分类号】C913.6;TU984【文献标识码】A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社会养老设施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以及使用情况的深入调查,揭示了北京社会养老设施的现状问题和北京市人口结构空间分布对社会养老设施需求的影响情况。
根据北京社会养老设施的类型特点,将其分为护理医院型、老年社区型、社区看护型、特殊老年病型、临终关怀型、社会救助型等类型。
认为北京市社会养老设施类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具有设施养老是在宅养老的必要补充,社会养老设施的数量会持续大幅度的增加,达到峰值后集中式社会养老设施的数量会减少和社会养老设施逐渐向住区化及小规模化发展的特点。
最后结合北京的具体现实条件,提出北京市社会养老设施未来发展特点及北京市社会养老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议。
【关键词】北京;养老设施;设施类型;发展规划ABSTRACT: Through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number, size, type, distribution and usage of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uch facilities in Beijing, and it also discloses the impact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demand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ose public facilities are then classi fi ed into nursing hospital, elderly community, special facilities for geriatrics patients, hospice center and facilities for social assistance. On the basis of such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ach type, which include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s a necessary complement to the in-house care, the number of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will continue to surge, the number of centralized public facilities will decrease after reaching its peak, public facilities will gradually be small-scale andcommunity-based in future.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Beijing,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he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futur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such facilities in Beijing.KEYWORDS: Beijing;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facility types; development planning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较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上升了1.91个百分点。
为此,201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用地保障、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社会养老设施的建设。
社会养老设施,是指以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要使用者,由社会为其设计建造(或改造的)的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护理院、安怀院等集中养老服务设施。
北京市从199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总数已突破254万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5%,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人,到2050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650万,目前老年人口仍以低龄为主,但高龄化趋势和发展速度明显。
2009年12日,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社会养老设施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社会养老设施集中养老。
虽然社会养老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北京的老年人口基数大、社会养老设施建设欠债多,所以应积极面对,未雨绸缪。
北京社会养老设施的调查与研究陈 王慧君 陈 未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BEIJINGCHEN Zhe; WANG Huijun; CHEN Wei北京社会养老设施的调查与研究陈 王慧君 陈 未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3年 第37卷 第12期 VOL.37 NO.12 DEC. 2013521.2 社会养老设施缺乏统一布点规划(1)社会养老设施规模偏大。
调研结果显示,仅城中心区,床位数大于等于200的社会养老设施就有20多所。
而全北京市规模≥200床的社会养老设施共有近100所。
在五环的边缘向外特别是在朝阳区北、昌平区以及海淀区西北和通州东,床位数大于等于200的社会养老设施密度显著增大(表1)。
(2)社会养老设施的密度偏小。
以社会养老设施密度最大的朝阳区为例,大部分的社会养老设施的辐射范围在3km左右,且分布不均匀。
而根据东南大学胡仁禄教授《构筑新世纪我国老龄居的探索》一文对社会养老设施的规模及服务半径的阐述,老年公寓的服务半径为400~500m,养老院服务半径800~1000m为宜,护理院的服务半径应以1500~3000m为宜。
而北京市的养老服务设施的辐射范围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3)社会养老设施的城乡分布不均衡。
就城乡差别来看,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69%的城八区(西城、东城、朝阳、崇文、海淀、玄武、海淀、石景山)老年人拥有养老设施床位为18866个,为全市床位总数的49%;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31%的周边区县(延庆、大兴、平谷、怀柔、昌平、密云、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拥有养老设施床位为21128个,占全市床位总数的51%。
不同城区的每个老年人所占用的床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农村敬老院受交通、环境和设施条件的限制,城近郊区老年人不愿入住,致使空床率较高,利用率低,而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希望将老年设施建在城近郊区。
由于分布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养老设施一方面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大量闲置的现象。
1.3 社会养老设施类型不成体系按国际规定: 60岁及以上的人口称为老龄人口。
人口进入老龄化后直至临终,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衰老过程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即自理老年人(健康老年人) 阶段,介助老年人(半自理老年人)阶段,以及介护老年人(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阶段, 并根据人口老化过程中各阶段所需社会服务支援程度不同, 将国际慈善机构的七大类养老设施整合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类养老设施,即老年公寓、养老院和护理院等设施,让每一类养老设施至少承担起一个阶段的养老需要,使每一类老年人的三个阶段的需求在此类设施中获得相应的支持[2]。
目前北京市共有老年公寓48所。
按照惯例,老年公寓的主要居住者应该是生活能够自理或基表1 2010年北京市社会养老机构规模统计Tab.1 Scale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for the elderly in Beijing (2010)床位数(床)100以下101~300301~500500以上总计机构数量(座)172975611336比例(%)5129173100图2 2010年北京周边区县养老设施数量调研统计Fig.2 Survey results of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the suburban districtsor countries of Beijing (2010)图1 2010年北京城八区养老设施数量调研统计Fig.1 Survey results of public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the eight centraldistricts of Beijing (2010)1 北京社会养老设施现状与问题1.1 床位数量严重不足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各种类型(老年护理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安怀院等)社会养老设施共366所,床位总数为39994张(其中,城八区共18866张,周边区县共21128张)。
平均每百人占有1.6张床位,这与发达国家平均百名老年人平均占有养老床位数5~7张的水平相差甚远。
根据调查,当前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有入住养老设施愿望的约有10.4万,50~59岁人群中,表示现在入住养老设施的为2.1万人,表示将来入住养老设施的为22.3万人[1]。
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图1,图2)。
53本自理的健康老年人。
但是北京市很多大型的老年公寓的配套设施里都有较完善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护理,收住对象涵盖了自理老年人、介助老年人和介护老年人。
养老院共有283所,所占的比例最大,提供的床位最多。
虽然50%的养老院的护理等级为三级或三级以上(特殊护理),但是院内70%的老年人均为自理老年人。
由此可见,北京目前的养老院也在承担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的功能,但其所提供的对介护老年人的护理服务由于设备,资金,服务人员紧缺等各种原因,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及将来介护老年人的护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