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修复(自己总结,供参考)
净化修复工作总结

净化修复工作总结前言净化修复工作是在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后进行的一系列恢复和修复措施。
本文档将对我参与的净化修复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工作成果。
工作目标净化修复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本次工作中,我们的具体目标是针对XXX区域内的土壤污染问题进行修复,并确保修复效果能够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工作内容1. 污染源识别和评估首先,我们对XXX区域内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和分布范围,为后续的修复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2. 修复方案制定根据污染源的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了一套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技术选型、修复过程控制措施、修复期限和监测等内容。
3. 修复工程实施根据修复方案,我们进行了修复工程的实施。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土壤修复区域的划定:根据污染源的范围和程度,确定修复区域的范围。
- 土壤处理方法: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 修复材料的投入和处理:根据修复方案,投入适量的修复材料,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和处理。
- 现场监测和控制:对修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修复效果和安全性。
- 工程完工验收:对修复工程进行验收,确保达到预定的修复效果和标准。
4. 修复效果评估和监测修复工程完成后,我们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估和监测。
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分析,评估修复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工作成果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和合作,本次净化修复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1.成功完成了对XXX区域土壤污染的修复工作,修复范围达到了预定目标。
2.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效控制了修复材料的投入和处理,确保了修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修复效果评估显示,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土壤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总结,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首先,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污染地块和生态破坏区域的整治力度,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等,不断改善受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不断探索新的修复方法和技术,提高修复效率和质量,同时积极推广成熟的修复技术,帮助更多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修复生态环境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精力和资源,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污染治理个人工作总结

污染治理个人工作总结我最近参与了一项污染治理工程,并且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个人工作。
在此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了解到污染治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下面是对这次工作的一个总结,包括我参与的具体工作、问题和挑战以及我从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参与的污染治理工程是针对某一工业区域的大气污染进行治理。
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收集和分析大气污染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监测了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同时,我还和环保部门合作,协调各种资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工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数据采集和分析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我忍受长时间的室外工作和复杂的数据处理。
此外,由于工业区域的复杂性和大规模的污染源,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我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应对这些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种部门和个人的合作才能实现。
在这次工作中,我和环保部门、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
其次,我认识到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并监测其效果。
最后,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合作,并迅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这次污染治理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责任。
通过参与这样的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在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努力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污染环境修复(自己总结,供参考)

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复习(自己总结,非准确答案,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物理修复: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之间各种物理特性的差异,达到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分离的目的。
2、化学修复:利用化学清除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迁移、淋溶、挥发、扩散和降解,改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残留积累,清除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至安全标准范围,且所施化学药剂不对环境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3、生物修复(广义):指利用细菌、真菌、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有机污染物,减轻其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土壤中的结合态,通过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物理特性而影响他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速率。
4、植物修复:以植物耐受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
5、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6、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学等方法和原理,并采用人工调控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活)度降低,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和稳定化,以达到人们期望的解毒效果的技术和措施。
7、土壤玻璃化修复技术:通过高强度能量输入,使污染土壤熔化,将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蒸汽回收处理,同时污染土壤冷却后成玻璃状团块固定。
8、电动力学修复:向污染土壤中插入两个电极,形成低压直流电场,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使水溶态和吸附于土壤的颗粒态污染物根据自身带电特性在电场内定向移动,在电极附近富集或收集回收而去除的过程。
9、蒸汽浸提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内引入清洁空气产生驱动力,利用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浓度梯度,在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气态污染物排出土壤的过程。
10、化学淋洗修复:包括原位和异位化学淋洗,是指借助于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迁移的溶解剂(既冲洗助剂)通过水利压头推动清洗液,将其注入污染土壤,然后再把这些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壤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
生态修复年终总结

生态修复年终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态修复年终总结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首这一年的工作和成果,不禁让我们感到欣慰和振奋。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接下来,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总结我们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工作。
我们在生态修复项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过去一年,我们先后实施了多个生态修复项目,包括湿地恢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我们的努力,一些受损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些成绩不仅为我们赢得了一致好评,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在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作为生态修复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有情怀,更需要有技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问题,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知识。
我们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和工艺,如人工湿地、土地生态恢复、植被修复等,为我们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在生态修复意识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引导市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参与生态修复工作。
我们还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了合作,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化活动,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2022年是我们生态修复工作的又一个丰收年。
回顾过去,我们很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承“科学、务实、创新、共赢”的工作理念,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拓展生态修复的新领域、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愿我们的生态修复事业越走越宽广,让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丽、安宁和可持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愿我们的生态修复事业越走越宽广,让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丽、安宁和可持续!共勉之!第二篇示例:生态修复年终总结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
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总结范文

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总结范文
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而过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修复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
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工作的推进缓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首先,加
大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投入,增加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次,加强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
支持。
我们要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总结汇报

修复生态环境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工作者,我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现就我所在单位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我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森林退
化等现象。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亟待解决。
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单位积极开展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主要包括开展植树
造林工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单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显著
成果,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农田的排水情况,减少了水土流失的情况;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四、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展望。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作的力度,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和改善。
总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美丽的家园,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生态文明建设,不懈努力!。
有机污染修复总结

有机污染修复总结引言有机污染是当今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有机污染修复成为了一项急需的工作。
有机污染修复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或减少有害程度的行为。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有机污染修复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来降解或转化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
生物修复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小。
其中,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是两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方式。
自然修复自然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细菌、真菌、植物等生物来进行修复。
自然修复的过程是通过生物体降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进而减少环境对人和生物体的危害。
自然修复的优点是成本低,对环境干扰小,但速度较慢,难以控制。
人工修复人工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或植物来修复有机污染物。
人工修复可以加速修复过程,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修复的效果。
其中,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是两种常用的人工修复方式。
微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的菌株来降解有机污染物。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灵活、周期短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克服菌株的适应性差、生长条件限制等问题。
植物修复则利用植物的生理特性来修复有机污染物,如植物的吸附、吸收、代谢等作用。
植物修复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但修复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修复过程。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指利用物理效应来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物理修复的原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有机污染物从环境中分离、转移或降解,去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吸附吸附是利用吸附材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一种物理修复方式。
吸附材料可以是活性炭、沸石等,其表面具有丰富的吸附位点,可以吸附有机污染物。
吸附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于大面积和高浓度的污染物,但吸附剂的饱和度较高,需要定期更换或再生。
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膜分离可以利用逆渗透膜、超滤膜等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环境修复技术复习(自己总结,非准确答案,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物理修复: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之间各种物理特性的差异,达到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分离的目的。
2、化学修复:利用化学清除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迁移、淋溶、挥发、扩散和降解,改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残留积累,清除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至安全标准范围,且所施化学药剂不对环境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3、生物修复(广义):指利用细菌、真菌、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有机污染物,减轻其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土壤中的结合态,通过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物理特性而影响他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速率。
4、植物修复:以植物耐受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
5、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6、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学等方法和原理,并采用人工调控措施,使土壤污染物浓(活)度降低,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和稳定化,以达到人们期望的解毒效果的技术和措施。
7、土壤玻璃化修复技术:通过高强度能量输入,使污染土壤熔化,将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蒸汽回收处理,同时污染土壤冷却后成玻璃状团块固定。
8、电动力学修复:向污染土壤中插入两个电极,形成低压直流电场,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使水溶态和吸附于土壤的颗粒态污染物根据自身带电特性在电场内定向移动,在电极附近富集或收集回收而去除的过程。
9、蒸汽浸提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内引入清洁空气产生驱动力,利用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浓度梯度,在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气态污染物排出土壤的过程。
10、化学淋洗修复:包括原位和异位化学淋洗,是指借助于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迁移的溶解剂(既冲洗助剂)通过水利压头推动清洗液,将其注入污染土壤,然后再把这些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壤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
11、原位可渗透反应墙:是一种被动原位处理技术,按照美国环保局的定义,可渗透反应墙是一个被动的反应材料的原位处理区,这些反应材料能够降解和滞留流经该墙体地下水的污染组分,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组分的目的。
(摘自书46页,书267页下方也有此概念,描述不一样。
)12、水动力学分离法:根据水动力学原理,通过不同密度颗粒在钟离作用下的沉降和不同沉降速率得以分离。
二、判断题1、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环境污染引起的问题。
2、环境修复通常可以称为环境净化,两者几乎等同。
3、化学修复一般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终产物少得优点。
4、水动力学分离方法与湿筛分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分离的颗粒粒径不同。
5、蒸汽浸提修复技术用于修复渗透性较差的环境介质时修复效果较好。
6、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也可以较好地修复渗透性较差的环境污染。
7、化学修复技术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8、固定/稳定化技术修复挥发性或半挥发性的有机物时效果较差。
9、化学淋洗修复中的淋洗液一般具有淋洗、增溶、乳化或改变污染物化学性质的作用。
10、增溶的溶质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的。
11、微生物参与了自然界硫元素循环的各个过程,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2、微生物细胞涉及的主动运输是指污染物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13、汞在微生物作用下会甲基化,而砷不会。
14、植物根际圈生态环境是一个独特的“生态修复单元”。
15、相比于亲水性有机污染物,植物对中度憎水有机污染物有很高的去除率。
16、干扰的程度是指单位面积和时间内干扰释放的能量。
17、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一般采用低温加热修复而不采用高温加热修复。
18、湖泊水库内源污染是指底泥中污染物重新排入水体的过程。
19、前置库技术主要用于修复湖泊水库水体的面源污染。
20、硝化细菌需要在缺氧或厌氧的环境下才能反应。
21、Fenton试剂是在双氧水中加入铁离子试剂混合制备而成的。
22、根据相关标准,我国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可分为五级。
23、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干扰。
三、单项选择题1、按照环境范围由远到近,环境可分为()A、地理环境——宇宙环境——地质环境——聚落环境B、宇宙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聚落环境C、宇宙环境——地质环境——地理环境——聚落环境D、聚落环境——地质环境——地理环境——宇宙环境2、依据粒径分离原理进行干筛分时,适用于处理对象的粒度范围为()A、>150umB、>300umC、>1500umD、>3000um3、水动力学分离适用于处理对象的粒度范围为()A、<150umB、<200umC、<300umD、<1500um4、采用泡沫浮选分离法时,易于附着于气泡的污染物颗粒的性质一般为()A、表面为极性的B、表面为非极性的C、具有一定挥发性的D、不具有挥发性的5、螺旋富集器采用下面哪种物理分离原理()A、粒径分离B、水动力学分离C、密度分离D、泡沫浮选分离6、挥发性污染物是指沸点在50℃-250℃,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Pa,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
A、133B、399C、1333D、39997、蒸汽浸提修复技术主要用于修复下列哪类污染环境()A、重金属B、多环芳烃C、挥发性有机氯代物D、油类8、下面哪一个不是蒸汽浸提修复技术效果的限制因素()A、低渗透性的被污染环境B、被污染环境的地下水位较低C、被污染环境的异质性使气流分配不均匀D、被污染环境对污染物吸附力较强9、固定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主要用于修复下列哪类污染环境()A、无机污染物B、多环芳烃C、有机污染物D、油类10、下列哪一类一般不作为污染物稳定化处理的反应剂()A、磷酸盐B、硫酸盐C、碳酸盐D、硫化物11、土壤介质一般带()A、正电性B、负电性C、电中性D、酸性12、下面哪一个过程是电动力学修复过程中不涉及的()A、电迁移B、电渗析C、酸性迁移D、电位漂移13、相同条件下,以下哪种土壤形成的表面双电层厚度最高()A、细沙土B、沙土C、蒙脱土D、高岭土14、高温原位加热修复技术中一般要把被治理环境加热到()A、50-250B、500-1000C、100-500D、100-100015、高温原位加热修复技术中一般要把被治理环境加热到()A、50-100B、>100C、>200D、50-20016、电动力学修复过程中带点颗粒向两极移动的过程叫()A、电迁移B、电渗析C、酸性迁移D、电泳17、下面哪一项不是化学修复的特点()A、快捷、操作简便B、对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不敏感C、一般费用较低D、可能引起二次污染18、通过向污染环境中添加可促进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生物化学溶剂,将污染物抽提出环境的技术是()A、化学固定修复技术B、化学浸提修复技术C、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D、原位化学修复技术19、下面哪一项不是植物修复的优点()A、成本低、技术要求低B、可持续发展C、易为社会所接受D、修复效率高20、下面哪一项不是化学淋洗修复中常用的天然螯合剂()A、EDTAB、柠檬酸C、丙二酸D、苹果酸21、下面哪一项不是化学固定修复所涉及的机理()A、吸附作用机理B、配合作用机理C、乳化作用机理D、共沉淀作用机理22、下面哪一项不是生态工程的特点()A、研究和处理对象的整体性B、目的和目标的多元化C、以外界组织和调控为基础D、从自然界获得主要资源和能源23、光催化氧化以下面什么材质的光催化剂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A、TiO2B、SnO2C、ZnO2D、CdS24、恢复土壤中的三氯乙烯污染一般会采用以下哪类方法()A、化学固定修复B、物理分离修复C、化学氧化修复D、化学还原修复25、下面哪一种不是典型的化学还原修复方法()A、二氧化硫还原剂法B、双氧水还原剂法C、硫化氢还原剂法D、零价铁胶体还原剂法26、硫化氢还原剂法主要用于修复下列哪种污染物污染的环境()A、Cr6+B、Fe2+C、Fe3+D、Mn2+27、下面哪一项不是原位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的特点()A、无需外加动力B、不占地面空间C、无需要储存和运输D、易操作、费用低28、微生物所需营养元素(C:N:P)基本比例为()A、16:4:1B、25:5:1C、15:3:1D、20:5:129、发酵是以什么为电子受体的不彻底的氧化反应()A、氧B、氢C、代谢中间产物D、氮3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生物合成代谢的类型()A、光合作用B、化能自养作用C、产甲烷代谢D、呼吸作用31、物质进出细胞,借助载体蛋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方式是()A、促进扩散B、主动扩散C、被动扩散D、胞饮扩散32、某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该有机物才降解,这类降解为()A、协同作用B、胞饮作用C、共代谢作用D、基因转位作用3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植物对重金属的防御机制()A、排出重金属B、基团突变C、抗氧化防卫系统D、对重金属的活性钝化34、国外报道过房间糊墙纸在潮湿季节生长霉菌而使人中毒的事例,可能的原因是()A、微生物甲基化砷化合物产生了三甲砷B、微生物甲基化汞化合物产生了二甲汞C、霉菌代谢产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D、糊墙纸挥发甲醛使人中毒35、下面哪一类农药的可生物降解性最强()A、DDTB、有机磷酸盐类C、长链苯氧基脂肪族酸D、单基取代苯氧基脂肪族酸36、污染物可以通过植物排泄进行修复,下面哪一项不是植物排泄途径()A、根吸收污染物,通过叶片或茎等地上器官排出B、叶片吸收污染物,通过根分泌排除C、植物吸收污染物变成自己的组织部分D、去旧生新37、采用植物修复时,以植物体内某种元素含量 / 土壤中该种元素含量表征植物修复环境的能力,这一比值称为()A、富集系数B、位移系数C、扩散系数D、蒸腾系数38、下面哪一种辛醇/水分配系数值(Kow)的有机物最容易被植物根所吸收()A、低KowB、中等KowC、高KowD、不确定39、下面哪种酶可以分解炸弹废物(TNT)()A、脱卤酶B、腈水酶C、过氧化物酶D、硝酸还原酶40、下面哪一项可作为典型的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A、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B、强化自然净化修复技术C、土地渗滤修复技术D、前置库技术41、植物对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分解转化作用是以下哪种氧化反应的结果()A、芳香族羟基化作用B、N-脱甲基作用C、环氧化作用D、烃基氧化作用42、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提取作用B、挥发作用C、固定和稳定化作用D、降解作用43、生态恢复性生态工程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工程B、控制污染环境的生态工程C、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D、湿地生态修复工程44、湿地生境恢复技术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湿地基质的恢复技术B、湿地水文状况的恢复技术C、湿地土壤的恢复技术D、湿地物种引入技术45、下面哪一项不是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方式()A、植物吸附与吸收B、植物提取C、植物降解D、植物转化和同化46、污染土壤的低温修复技术一般采用以下哪种方式加热土壤()A、热毯系统B、热井系统C、蒸汽井D、电磁波47、污染土壤的玻璃化修复技术需要将污染土壤加热到()A、1000-1500B、1500-2500C、1600-2000D、2000-250048、利用蒸汽浸提或者生物通风技术向不饱和土壤中输送气流,以修复挥发性有机物和油类污染物污染土壤的过程是()A、两相浸提技术B、两重浸提技术C、热解吸修复技术D、溶剂浸提修复技术49、在煤中加入一种试剂,使煤在燃烧时所生成的一种有害气体被吸收并固定在炉渣中,以减少这种有害气体的排放,这种试剂通常称为()A、固硫剂B、固氮剂C、脱硫剂D、脱硝剂50、低温热解吸修复技术一般采用的温度为()A、1000-1500B、1500-2500C、150-315D、315-54051、在污染土壤中加入适当的物质将其变成处理区,然后采用电动力学法使污染物从土壤迁移至处理区,在吸附、固定等作用下得到去除的方法是()A、Lasagna工艺B、阴极区注导电性溶液工艺C、阳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工艺D、电动力学固定化工艺52、PCB是是下列哪类污染物的缩写()A、多氯联苯B、持久性有机污染物C、挥发性有机物D、苯系物53、下面哪一项不是土壤改良中使用的石灰性物质()A、碳酸钙B、硅酸钙C、硫酸钙D、硅酸镁钙54、受Cd和Mo污染的土壤采用下列哪种措施有利于抑制其毒性效应()A、把水田改成旱田B、长期淹水,避免落干C、增加通风,促进转化微生物生长D、长期烤晒,促其挥发55、下面哪一项不是污染土壤的异位生物修复技术()A、泥浆生物反应器B、预备床C、土地填埋D、生物通风法56、下面哪一项不是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A、泥浆生物反应器B、泵出生物法C、土地填埋D、堆腐57、将污染土壤与水混合成泥浆,将污泥浆施入土壤,通过施肥、灌溉、添加石灰等方式调节土壤营养、湿度和ph,保持污染物在土壤的降解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