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患者安全目标

合集下载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 如何促进手术安全核查? • 1.强调领导力建设,领导重视并参与手术安全
核查的观摩与反馈。 • 2.强调手术安全核查意识,规范制度、流程,
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全员培训,营造安全文化。 • 3.强调多学科参与,围手术期相关人员应了解
患者病情并参与相应核查。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 4.强调手术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分享关 键信息,排除隐患。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 中国医院协会(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 CHA)一直致力于促进手术安全。 2009年卫生部下发了《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 同年,北京协和医院翻译并使用了SSC,鼓励 上报不良事件。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 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卫办医政 发[2010]41号),各医院开始实施《手术安全 核查制度》;《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将其列为核心条款并强制实施。然而, 流于形式和“打勾”游戏并不鲜见。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 既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美国医疗机构评 审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 TJC)及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 (Association of peri-Operative Registered Nurses,AORN)的不良事件通 报中,手术错误(错误的病人、错误的手术 方式、错误的手术部位、错误的手术侧向)、 异物遗留体腔、用药错误、手术部位感染等 一度高居榜首。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 在强调使用两种方式核查身份的同时,也倡导 在所有诊疗环节中应执行双人核对,尤其如输 血这种特殊重要的环节,若混淆患者身份,则 可能发生血型不匹配,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甚 至死亡。因此,在输血前,要使用双人核对, 以防范出错的可能。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解读课件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解读课件

1997年我国提出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
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
“以基层为重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 重,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人民共建共享。”
谢谢大家
2011-2012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一、执行查对制度, 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 正确执
行医嘱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
错误 六、执行手卫生规范, 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要求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02 2017年十大 目标及解读
2017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三 确保用药安全
四 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五 落实临床“危急值”
(五)强调跨专业协作, 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 渠道, 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倡导多学科诊疗模式。
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 制定重大医疗风险应急预案。
(二)评估有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压疮)等风险 的高危患者,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意外事件报告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JCI标准第四版对儿童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的要求

JCI标准第四版对儿童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的要求

JCI标准第四版对儿童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的要求本文整理了JCI标准第四版对儿童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的特别要求。

除满足通用的与成人医疗服务要求外,在国际患者安全目标、患者和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患者服务、交流和信息管理、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设施管理与安全、药品管理与使用、麻醉与手术九个章节均有对儿童医疗服务的明确要求。

管理者和医护人员需要熟悉这些信息,以利于增进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标签:JCI标准;儿童;新生儿;婴儿;医疗服务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

JCI认证的核心是评价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

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

JCI标准(第四版)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2013年2月24日顺利通过学术医学中心型医院的JCI认证。

在迎评以及评审的整个过程中,发现JCI对儿童(广义的定义为14周岁以下人群,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国内文献在这方面鲜有报道。

为促进这些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引起医护人员与管理者的重视,笔者对照JCI标准和评审经验,整理了相关要求,现报道如下。

1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PSG)第6项要求“降低患者因跌倒/坠床所致的伤害”。

根据医院服务的人群、提供的服务和设施条件,对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跌倒/坠床的风险,以减少跌倒/坠床导致伤害的风险。

患者评估包括跌倒/坠床史、用药情况、饮酒史、检查步态和平衡能力、患者是否使用支具等。

医院根据相应的制度或程序,制订降低跌倒/坠床风险的方案,并予以实施。

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目标首先,患者安全目标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

这包括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病历记录等方面。

在手术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意外。

在药物使用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过量或者错误用药造成患者不良反应。

另外,完整准确的病历记录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填写患者病历,确保医疗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其次,患者安全目标还包括预防医疗相关感染。

医疗机构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预防医疗相关感染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操作规程,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另外,对于高危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患者安全目标还包括减少医疗事故和误诊率。

医疗事故和误诊是严重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为了降低医疗事故和误诊率,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另外,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团队协作,确保医疗过程中能够及时沟通和协调,避免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事故和误诊。

最后,患者安全目标还包括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

患者的安全不仅仅是指医疗操作的安全,还包括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总之,患者安全目标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安全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才能够让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安全和关怀。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

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版)前言JCI(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是JACHO(卫生组织认证委员会)下属的JCR(联合委员会资源部)的一个主要分支机构。

JCI的宗旨是通过提供千秋范围的认证服务和咨询服务来提高全球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它的理念的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JCI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医院质量认证标准的制定,其标准被公认为是真正的国际标准,是对世界各地的医院进行认证的基础。

这项认证被认为是医院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目录1.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 (4)2.可及和连贯的患者服务(ACC) (8)3.患者和家属的权利(PFR) (16)4.患者评估(AOP) (26)5.患者服务(COP) (40)6.麻醉和手术服务(ASC) (47)7.药物管理和使用(MMU) (51)8.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PFE) (59)9.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QPS) (62)10.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CI) (74)11.主管、领导和指导(GLD) (81)12.设施管理与安全(FMS) (89)13.员工资格和教育(SQE) (98)14.交流和信息的管理(MCI) (111)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概述本章节阐述了国际患者安全目标,JCI要求所有通过国际医院标准评审的医院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国际患者安全目标。

实施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目的是推动医院能在患者安全方面做出具体改进。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关注医疗服务中容易出问题的领域,并提出以循证或专家共识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充分认识到设计完善的制度、流程是保障安全、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的关键,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一般要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标准结构形式与其它标准一致,包括标准、解释和ME。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评分也与其它标准的评分方法一致,分“完全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在中国,患者安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因为医疗事故和错误受到伤害,甚至丧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患者安全目标。

本文将介绍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同时提供相关举例,以期增强患者的安全意识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感。

目标一: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相关伤害在医疗过程中,注射器和针头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穿刺伤害和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达到减少这类伤害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器械锁定装置,避免重复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操作的培训等。

目标二:避免手术错误手术错误是导致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手术安全,医务人员需注意:确认手术标本和患者身份,遵守正确的手术流程,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操作。

目标三:提高药物使用安全药物使用不当是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和全身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药物使用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培训,进一步加强对高危药物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

目标四:加强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医疗设备使用不当或维护不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的安全性,可以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校准,遵循设备使用指南。

目标五:防止跌倒、滑倒和误吞误食等意外事件患者在医疗机构中可能会发生跌倒、滑倒和误吞误食等意外事件。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医务人员需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病房环境的整洁和安全,给予患者足够的护理和关怀,提供防滑垫、扶手等辅助设施。

目标六:提高传染病控制和防治能力传染病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问题,可能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医务人员需加强手卫生和器械消毒操作,做好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定期进行患者的健康评估。

目标七: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患者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为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医务人员需加强药品管理和培训,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护理安全管理十大目标

护理安全管理十大目标
• 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 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 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报告 • 对重大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行针对性的持
续改进。
十、鼓励患者、家属、近亲参与医疗安全
• 提供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协助其对诊疗方 案做出正确理解和选择
• 患者、家属参与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 药物使用等。
加强岗位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 不同层级护士分管不同病情的病人 • 体现职责能力,落实责任护理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执行力度
•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护 理常规
• 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 加强检查、督导 • 分析问题原因,持续改进
安全,我们一起行动
• 护理安全必须防范于未然,早发现,早干 预,避免亡羊补牢式的补救。
谢谢大家!
海恩法则共勉
•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 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
•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 隐患。
•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 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 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1107:57:2807:57Dec-2011-Dec-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7:57:2807:57:2807:57Friday, December 1.12.1120.12.1107:57:2807:57:28December 11, 2020
• 对所有手术、门诊、诊疗、检查等患者特别是儿 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残疾患者,用语言 提醒、搀扶、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 件的发生。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医疗安全管理科
背景沿革
• 2002年1月 世界卫生组织(WHO)执委会 就有 关病人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拟 就了一份决议草案。 • 2002年5月 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 通过决议,呼 吁WHO会员国密切关注病人安全问题,建立和加 强增进患者安全和提高保健质量所必须的科学系统, 包括对药物、医疗设备和技术进行监测。 • 2004年5月 世界卫生大会 再次讨论了病人安全 问题,并举行了一次技术性介绍会。 • 2004年5月 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 审议并通过关 于病人安全工作的进展报告及建议书,该建议书提 出成立世界患者安全国际联盟。
背景沿革
• 世界患者安全联盟(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自2005年10月发起“全 球患者安全挑战”行动。 • 2007年11月27日 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代 表我国政府在中国参加“全球患者安全倡议 活动”启动仪式。 • 中国医院协会(CHA)于2006年10月参考 美国JCAHO(美国医疗行业协会),推出 《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后陆续制订了 2008-2011年《患者安全目标》。
• 3条3款,其中核心条款1款。
• 1、择期手术医嘱前评估 • 2、部位识别 • 3、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
目标四 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 控制的基本要求
• 发达国家医源性感染(HAI)发生率5-10%, 资源贫乏环境可超过20%。 • 美国每135名患者中就有1名因院内感染导致 病情严重,相当于每年200万例,45-57亿 美元的额外花费,以及9万人的死亡。 • 手卫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基本行为。
• 身份沟通核部位, • 洗手用药验危机。 • 别倒别压不良报, • 鼓励病安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院协会2011年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手术(麻醉)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告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手部卫生,无菌操作,合格的无菌器械,环境消毒,废弃物处理。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药柜内药品管理:注射、内服、外用分开放置,定期检查。

2.加强对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等。

3.查对制度落实。

4.配伍禁忌审查。

5.输液操作规范,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6.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报告制度,登记制度。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
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
制度。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时间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是有益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可增加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3.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4.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