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历程——逃难路线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起因,路线,困难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起因,路线,困难
长征的起因: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继而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长征时的险恶环境,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皑皑雪山,无边草地,大渡河横,泸定索桥,湘江乌江,赤水沙江。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穿沼泽、过河流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穿沼泽、过河
流
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被誉为一次英勇的远征,但它也是
一段充满困难和艰险的旅程。
其中,穿越沼泽地和渡过河流可以说
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部分。
沼泽地对于行军队伍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红军长征时期,
沼泽地遍布于途经的很多地区,使得红军不得不在泥泞和湿滑的地
面上艰难前行。
在这样的环境中,行军速度变得极慢,且更容易遭
遇疲劳和受伤。
沼泽地的穿越需要红军士兵们付出更大的体力和耐力,同时还要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
与穿越沼泽地相比,渡河更加危险和复杂。
长征途中,红军需
要渡过许多宽广的河流,而这些河流水势湍急,水面宽阔。
渡河时,红军不得不利用简陋的木筏、皮筏或游泳等方式克服河流的阻挡。
水势湍急使得渡河过程异常危险,士兵们面临着被冲走、溺水的风险。
此外,渡河还需要严密的组织和指挥,以确保红军队伍的完整
和安全。
穿越沼泽地和渡过河流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部分,它们都需要红军士兵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勇气。
然而,正是因为红军长征队员们的英勇无畏,他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长征胜利的壮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逃难与流离失所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逃难与流离失所九一八,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占中国东北而制造的辽宁沈阳事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场事变中,无数的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繁荣富饶的地方,人民生活相对幸福。
然而,日本帝国主义不满于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利用各种借口,制造了这场事变,企图扩大自己在东北地区的势力。
二、东北人民的逃难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日本侵略军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对东北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抢掠和屠杀。
面对敌人的暴行,许多东北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自己的家园。
逃难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
东北人民不仅要面对艰苦的旅途,还面临着饥饿、疾病和敌人的追杀。
许多人在逃难途中失去亲人,失去财产,失去信心。
他们流离失所,无处可归。
三、流离失所的影响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来源,生活变得一片漆黑。
他们不得不依靠救济和施舍来维持生计,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此外,逃离家园也让东北人民失去了教育和文化的机会。
许多学校被摧毁,许多书籍被焚烧,知识传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东北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也因此遭受重创,他们失去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四、东北人民的抵抗和重建尽管东北人民经历了巨大的灾难,他们并没有放弃抵抗和重建的努力。
在抗日战争期间,东北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为中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抗战的胜利,东北人民开始了艰苦的重建工作。
他们努力恢复家园的繁荣,重建学校、医院和工厂,恢复社会秩序。
东北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在重建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五、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教训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必须铭记历史,警惕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和平,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长征途中的克服困难故事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许多困难,以下是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
1. 过草地:长征途中,红军穿越了大片草地,这里缺乏食物和水源,环境恶劣。
红军战士们只能吃野菜、草根、树皮等,甚至喝马尿。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红军战士们坚定信念,互相帮助,最终成功穿越了草地。
2. 爬雪山: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多座雪山,这里氧气稀薄,天气寒冷,道路崎岖。
红军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忍受着饥饿和寒冷,一步一步地向山顶攀登。
在攀登过程中,许多战士因为高原反应和寒冷而牺牲,但红军战士们依然坚持前进,最终成功翻越了雪山。
3. 四渡赤水:长征途中,红军在赤水河畔遭遇了敌人的追击和围攻。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们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四渡赤水,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4. 飞夺泸定桥:长征途中,红军需要通过泸定桥,但泸定桥已经被敌人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火力,攀着铁索,奋勇向前,最终成功夺取了泸定桥。
这些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扒火车、睡车底,战争环境下,中国难民艰辛而危险的迁徙之路

扒火车、睡车底,战争环境下,中国难民艰辛而危险的迁徙之路抗战期间,随着日军侵略的不断扩大,产生的战争难民也越来越多。
面对日军暴行,他们宁肯拖家带口,走上前途不明、生死未卜的迁徙之路,也不愿在日军的铁蹄之下生活。
1944年7月,广西柳州,一名妇女坐在被战火摧毁的房子前面火车:最为快速的逃难工具抗战时期,中国的交通并不发达,交通工具在战时大多被征召作军用。
越到战事紧张时,越难坐上火车。
通常在战时能利用交通工具迁徙的,大多都是较早开始迁徙的一批人。
不要说有座位坐了,只要能挤上车,就算是心满意足了。
火车里面是人贴人,坐着、站着、蹲着的,连脚都挪不动。
车顶上、每节车厢之间,反正只要是有空间的地方都是人。
任你站长怎么喊,都没人肯下车。
1943年,火车上逃难的难民1944年,乘座火车逃难的人们随着战争的进行,再晚一点,就不一定有火车可以搭了,火车进站也没个准确的时间。
这些逃难的人们就只能在车站上等,这时票也不用买了,也没人来查票。
车站,成了难民们临时的家。
火车站成了难民临时的家只要有空车到站,不管是客车还是货车,也不管这车什么时候开,大家是蜂拥而上,慢了就没位置了。
火车里外到处都是人,连行李架上也躺上了人。
火车上全是人,车头也不放过有人将这种逃难时的火车,分为上、中、下三等位子。
上位是在车厢顶上,座在上面,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太阳,都只能硬挺着。
这上面的人,在火车开动过程中,必须得坐好,否则随时可能被路边的树枝什么的扫下车去。
一位难民从列车上跌落,看样子伤的很重中位是车厢里,大家都混在其中,拥挤不堪,孩子大小便就地解决,到处都是汗味、尿味和各种臭味。
火车成为难民逃生的重要工具而下位,就是在车厢底下。
在车轮与车轮上面,有两条铁条,难民们在上面铺上木板,人就平躺在上面。
上面紧贴着车厢底,而身侧则是转动的车轮,稍不小心,就会被车轮卷了去,一命呜呼。
下位上的难民船舶:也是重要的逃难工具在沿海和内陆江河水路较多的地方,搭船逃难也是重要的迁徙方式。
逃荒路上散文范文

逃荒路上散文范文1976年3月21日,我和我丈夫领着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只带一些细软的生活用品,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家乡——辽宁省康平县东关屯乡孙白窝堡村。
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我们已经来到了东关屯街东的公路上,等候从康平发往铁岭的班车了,送行的有弟弟、妹妹、表妹夫等六七个人。
初春的晨曦,大地仍然是苍茫萧瑟、冷气袭人。
我的未满三周岁的小儿冻得发抖,小脸煞白。
我用大衣把他裹紧抱在怀里,坐在放在路边的行李上,五岁的小女儿坐在了我的身边,其他人都站着,除了抽烟再没有别的动作,谁也不说话,人人的脸上都挂满了解不开的忧愁。
此去他乡不知何时再和亲人见面,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可是一张口眼泪就要掉下来,千言万语都被这要掉下来的眼泪截住了。
大约在七点半时,去往铁岭的早班车开过来了,远远望去,像一座小塔,晃晃悠悠越来越近了,渐渐地看准了,原来客车盖上的拉网里拢着的全是行李,高高凸起,摇摇欲坠;再看车里,满满登登的旅客简直要把车撑炸了。
我们站在车前,大家摆手示意,迫使客车停下,可是客车慢慢地行驶,喇叭怪叫,警告我们:“赶快躲开!车不能载客了!”大家只好让开路,又回到路边等候了。
半个钟头后,第二趟客车也来了,我们又都站起来,像第一次那样那样开过去了,接着第三趟客车也照样开过去了,只剩最后一趟客车了,大家做好了准备,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它截住。
下午两点钟,第四趟客车果然开过来了,但车里车上仍然是满满登登的,没有一点余地。
我们拉起手来把路横住,就见客车徐徐开来,喇叭尖叫着,也像前三次客车那样示意我们躲开,可我们坚决不动,客车只好停下了。
司机长出了一口气,无奈地打开了车门,和蔼地说:“对不起,实在不能容纳旅客了,你们看车里的人都挤得喘不过气来了,小孩杯挤得直哭,怎么样?大家让个方便吧!”我们早就看到了车上这种情况,但这是今天的最后一趟客车了,如走不上,那就更糟糕,所以谁也没动。
“还是让开吧。
”司机为难地说:“现在人员流动量太大,你们还是到始发站去起预约票,明天再走,不然是走不上的,半路上是截不到车的。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演讲稿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生命和勇气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保尔的人。
保尔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每一次都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第一次死里逃生发生在保尔年轻时,他在一次工作中不慎掉入了深井中。
当时他身上没有任何救援设备,整个人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尽全力寻找着一丝生机。
最终,他成功地爬了出来,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也让他下定决心要珍惜每一天。
第二次死里逃生发生在保尔成家立业之后,一场大火突然席卷了他的家园。
他的家人被困在了火场中,而他自己也被困在了另外一处。
面对生命危机,保尔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将自己的家人救了出来。
虽然他自己也受了伤,但他坚信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对生命的守护。
第三次死里逃生发生在保尔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
他的车在高速公路上翻车,他本可以选择放弃,但他却选择了奋力挣扎。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他终于获救了出来。
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对生命的珍视,也让他更加感激每一次醒来的清晨。
第四次死里逃生发生在保尔年老体弱之时,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
医生告诉他,只剩下最后一线生机。
面对死神的降临,保尔没有绝望,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
经过艰苦的治疗,他终于战胜了病魔,重获新生。
这次经历让他更加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让他更加感慨每一次健康的日子。
通过这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保尔深刻地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
每一次经历都让他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感恩每一天。
他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勇敢面对,不要放弃希望,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让我们向保尔学习,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勇气和坚持守护生命,让我们每一天都过得更加精彩。
谢谢大家!。
长征历史中艰难险阻的故事

长征历史中艰难险阻的故事
那长征里的艰难险阻可太多啦,听我给你唠唠。
就说飞夺泸定桥吧。
那泸定桥啊,就是几根铁索横在汹涌的大渡河上,下面的河水那叫一个湍急,看着都眼晕。
敌人呢,还把桥上的木板都给抽掉了,就剩下光溜溜的铁索。
红军战士们可不含糊,他们手握着冰冷的铁索,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子弹在耳边嗖嗖地飞。
但是战士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一边攀爬铁索,一边向敌人开火。
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感觉每前进一步都像是在和死神掰手腕。
还有过草地的时候,那可真是个大考验。
草地看起来是一片茫茫的沼泽地,表面上长着草,可一脚踩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陷进去。
战士们没有足够的粮食,很多时候只能吃草根、啃树皮。
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看起来能落脚的地方,结果走两步,人就慢慢往下沉。
而且天气也是说变就变,刚刚还晴空万里,一会儿就狂风暴雨,战士们浑身湿透,又冷又饿,还得继续赶路,一不小心就可能永远留在那片草地里了。
再说说翻雪山,像夹金山,那山又高又冷。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好多人还穿着草鞋呢。
山上的积雪厚得不得了,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被冻僵了,永远地倒在了雪山上。
可是大家都咬着牙,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就为了翻越这座雪山,继续长征的征程。
这长征路上的每一个难关,都像是一道鬼门关,但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硬是闯了过来,真的太了不起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难的历程——逃难路线
抗战时期,为了不做亡国奴,大批难民从沦陷区逃离,主要有三大逃难路线。
第一条:上海——株洲。
这条路线是东南各省居民的主要迁移路线。
从上海通过海路到达温州、金华一带,沿浙赣铁路去往南昌再南下或者向西面走。
第二条:武昌——贵阳。
从武昌出发到衡阳,通过公路和铁路到达桂林和柳州,再沿着黔桂铁路和公路到达贵阳。
长沙失守前,这条路很安全,交通业比较便利。
第三条:长江沿线到重庆。
这是当时难民们最主要的内迁路线,数千万的难民就是沿着这条长江边的黄金通道往内地转移。
长江下游的难民汇集到武汉,在经过宜昌、沙市、万县到达重庆,沿着长江可以乘轮船,也可以坐汽车或者步行。
内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步行,一种是依靠交通工具。
交通发展水平有限加上战争的破坏,大部分难民没有条件乘坐交通工具,只能依靠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