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乌加河学校理科组
提高书写能力,贵在得法

提高书写能力,贵在得法
王学红
【期刊名称】《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王学红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沙区第五十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浅谈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围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提高书写能力,彰显个人魅力——浅谈有关当代学生书写能力下降的认识
3.教学之道贵在得法——模教李华平教授课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感悟
4.注重德育,贵在得法
——关于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思考5.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贵在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学与北宋绘画中的形、理、真

理学与北宋绘画中的形、理、真
皮佳佳
【期刊名称】《美育学刊》
【年(卷),期】2024(15)1
【摘要】受理学思想影响,北宋绘画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尚理”之风。
艺术家把穷理作为观物的前提,力求在绘画中超越表面形似,在纷繁物象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物理,并上升至天地生成之道,将事物看作宇宙造化的部分,致力在自然整全性中表现事物的蔚然生意。
同时艺术家也要随造化而动,以自我之天性贯通万物之天性,打通“造化”与“心源”,映现出物象的真性。
【总页数】8页(P75-82)
【作者】皮佳佳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育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1
【相关文献】
1.贯通形上形下的努力——试论真德秀对朱子理学本体论的发展
2.北宋理学之儒的以"理"言诗——以朱熹所辑《论孟精义》为蓝本
3.九老旧贤形绘事,元丰今胜会昌春——北宋元丰洛阳耆英会探论
4.妙笔得千山,人在画中游绘真·妙笔千山
5.北宋山水“理”性审美下的求“真”精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5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3年5月29日09:00~11:30 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
勃兴于元明的古典戏曲几经历史演化,逐渐形成并突出了两种美育功能;和心悦性之“陶情”与礼乐教化之“风教”。
“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激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
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关实践。
“凤救”也是古典戏曲关育功用的休现。
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
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
以“美风化”为文化革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
通过文本呈现、声律传唱以及舞台传播,古典戏曲借“陶情”与“风教”功用,提供了一个理解戏曲审美文化的模本,使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
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
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
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
挥笔运墨写润泽,落笔搭砚修品质

挥笔运墨写润泽,落笔搭砚修品质发布时间:2022-01-17T08:38:26.82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44期作者:贾国旭张丽娟[导读]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写规范字是践行校训积淀优雅的重要呈现方式。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十小写字特色课程建设纪实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十小学024000松山区第十小学(原松山区河畔景地小学)成立于2013年9月,建校以来,学校以“点化润泽生命,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积淀优雅,蓄势未来”为校训。
写字课程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写规范字是践行校训积淀优雅的重要呈现方式。
一、创新书法课程,文化濡染心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己成为课改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结合学校实际及新时代目标的要求,确定了以“优身、弘毅、启智、雅性”为目标的“润雅课程”体系。
确立人文与品德、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和艺术与审美四大课程领域。
在写字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段特点,我们采用“全员参与、从基础入手,大小课互补、铅笔字、钢笔字与粉笔字相结合”的有效模式。
大课即每周每班两节常规写字课,小课即每班每天20分钟书法练习指导课。
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三笔字分学段训练。
同时充分利用我校师资,组建“河畔墨韵”社团,提升软笔书法水平。
在写字课程师资的培训方面:坚持校本研训,培养“墨香”教师。
一是专业引领,在培训中成长。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写字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
二是自我训练,在强化中提升。
为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我校狠抓教师“三笔字”过关活动。
教师每周完成一版粉笔字,每月一张钢笔书法、一幅毛笔字。
由书法教师统一内容、统一指导、统一练习、统一展出,大大提高练习效率。
二、理念融合教材,课程焕发活力经多次调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编写一套写字校本教材将更有利于教师写字指导。
文质兼备 艺道双修——翁燕平书法漫谈

翁燕平Weng Yanping翁燕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创作骨干班成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获中国书坛第六届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
文_张春华文质兼备艺道双修—翁燕平书法漫谈浙江书坛历来人才辈出,近些年来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他们不光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品格高尚,在传承、创新与普及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敬佩的佳绩。
杭州翁燕平即是其中之一。
翁燕平早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画专业,后又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学习研修,得到过刘江、鲍贤伦、郑晓华、赵雁君、戴家妙、汪永江等老师的亲授。
经过系统的五体书法临写的历练及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翁燕平不但充分掌握了各体书法的用笔、结体特征,还对书法的历史渊源谙熟于心。
诚然,正是这种正宗传统的书法之路,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为翁燕平书法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眼界的开阔、思路的拓宽和知识的不断储备,翁燕平的书法艺术呈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他不仅楷、隶、行、草、篆皆有涉猎,而且坚持创作与理论并进,对书法艺术的体悟较之以前更见深刻。
然而,与大多数书法家不同,翁燕平从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教过语文、国画、书法。
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受邀在省内外开展讲座,进行书法培训。
在长期的书法教学中,翁燕平践行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仅使他在书法创作上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而且在书法理论研究上也逐渐显现出较强的学术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据我所知,历年来翁燕平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青1展厅·中坚572024/03 No.2651.翁燕平 欧阳炯《江城子》30cm ×136cm 201722.翁燕平 宋人咏茶诗二首50cm ×25cm202358少年书法报》《教学与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和书画作品百余篇,其中《新形势下小学书法本色课堂的反思与构建》曾获全国第十届书学研讨会论文最高奖,得到陈振濂、朱以撒、侯开嘉、王伟林等名家的好评。
有效运用心理效应加强体育教学管理

苏教版美术教材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以游戏的形式带入课堂,给孩子展现生活、展现美多了一条途径,除此之外也着重中国水墨与其他表达方式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思维,然而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落入传统水墨教学的圈套。
到底怎样用新概念去解读和落实水墨教学?那就必须对传统有深刻的反思,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对新课标的水墨教学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和内化,最终找到好的方法去达到这一目标。
下面就这几点来简要阐述。
一、传统水墨教学存在的弊端传统的美术教学总是框架于像与不像之间。
造型像即是好作品。
造型不像就是欠佳的作品,甚至不被称为作品。
水墨也不能逃脱这个框架。
学生总是一笔一画跟老师学技法,把美术课上成技能课,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兴趣都被枯燥的课堂磨灭了,连拿笔的冲动都丧失了,更不要提用水墨表现生活了!怎么才能吸引孩子的同时又让水墨传承和发展?这是当代美术教师要做深刻思考和探究的关键考题。
二、水墨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新课标将素质教育提到了重中之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更注重素质和创新。
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这个大方向,小学美术课题涉及到水墨的大多以孩子的角度命题,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第11课就直接把课题命名为《水墨游戏》希望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形式让孩子了解中国水墨的特点。
这时教师就不能死板地给孩子示范讲解,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水墨特性。
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就用几个小游戏贯穿于课堂:一、一笔画线比一比看谁画的最长(让学生感受墨由湿到干的过程)二、蘸水画一画看谁画的线儿变化多(让学生感受墨的浓淡)三、方方,圆圆,点点(让孩子尝试用水墨画出不同的形态)最后进行综合性游戏干干湿湿的花儿和雨点(让孩子尝试造型和表达)。
这样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既感受了水墨又玩的尽兴。
水墨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要让孩子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并传承与创新,就要让孩子和传统艺术靠得近一些。
如何从孩子喜闻乐见的小事入手,将水墨画的高雅、深奥与儿童的童趣、游戏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与策略。
书法理论研究现状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01
书法理论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性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提高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
• 融合了审美、道德、哲学等多种元素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 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相辅相成
• 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 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理论研究对书法发展的推动作用
书法理论研究的意义
• 揭示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律
• 指导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实践
• 促进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 为书法事业繁荣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提炼新的书法美学和技法原则
• 提高书法家的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
书法理论研究的未来展望与期待
未来展望
• 构建更加完善的书法理论体系
• 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学者
• 为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期待
• 重视跨学科和国际化的交流
• 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 关注现代审美观念和社会需求
• 提炼书法的美学和技法原则
书法理论研究的跨学科探讨
跨学科探讨的意义
• 拓展书法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 丰富书法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 促进书法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跨学科探讨的实践
• 结合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
• 探讨书法与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关系
• 分析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民族地方学校教师如何上好书法课

民族地方学校教师如何上好书法课
木乃约哈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4(000)016
【摘要】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方学校书法教师只有掌握好书法教学的技能,才能更好的开展好书法教育。
【总页数】1页(P359-359)
【作者】木乃约哈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阿嘎乡中心校四川 6168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1
【相关文献】
1.搭建“双协作体”平台深化书法课程建设——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2.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书法课
3.边境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r——以德宏某专科学校为例
4.民族地区青年生物教师如何上好一堂\"同课异构\"课\r——以甘肃省L市举办的生物\"同课异构\"竞赛活动为例
5.地方文化融入民族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践
——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漫谈
——赵永强
谈到书法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可是真正懂得书法这个词的内涵的人却并不多。
“书法”不能简单地与“写字”来等同理解。
把汉字用笔(无论软硬笔)正确的(无论美丑)写出来可谓“写字”。
而“书法”从狭义上讲即为“书写的法则”,有法可循,有规可遵。
广义的讲,“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文字为对象,以书写的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
这就站在审美艺术的高度上谈了。
纵观中国书法五千年,早在商代,由一百多个象形符号辗转组合起来的成熟而完整的文字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从“仓颉造字”到青铜时代的“殷商文字”,而从“篆引”秩序与大篆书法的典范美,确立了其后三千年中国书法艺术雅正的人文基调。
之后历代名家辈出,李斯古风逸韵的秦系书法——小篆,汉代的史游《急就章》是章草银钩虿尾为特征的发展成熟的标志,汉隶以结体方整、点画排叠、长横波势和左右开张的挑法为基本特征,而汉末钟繇是新体楷书的奠基人,陆机的《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书迹,东晋王羲之被称为千古“书圣”,右军之七世孙智永《真草千字文》是后人学习的珍贵法帖,“初唐四杰”的唐楷达到了楷体的巅峰,孙过庭的《书谱》是伟大的书学巨著而名垂书史,“颠张醉素”是今草的巨匠,“宋四家”尚意书风将书法艺术推向纵深,赵孟頫以“二王”为宗法的“复古”书法代表了元代书法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著名书家也是枚不胜举,在此不再赘述。
有兴趣的同仁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以了解。
我最初对书法感兴趣,是在念初二时遇到的一位语文老师,上课的板书非常漂亮,看他写字有时竟让我忘了听课,有几次老师居然批评我是“走思犯”,回想起来好有趣。
毕业分配到学校,又遇到退休返雇的贾有祥老师,贾老师闲时拿来几张旧报纸,随便弄些笔墨,坐在桌前写一会儿,我看了十分吃惊,无论正楷、行书、行草样样“精彩夺目”,他走后我常常把他写的字收藏起来,反复欣赏、临习。
这些事情告诉我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你成长的历程中,如果有一个老师通过启发、引导而使自己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你在这方面就会有所收获。
我个人对赵(元代赵孟頫)体书法情有独钟,也经常研习《胆巴碑》、《洛神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帖,从中略有感悟。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书法可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修炼心智,提高自身的个性修养。
让你学会持之以恒、凝思戒躁,以致“静能生慧”、“宁静致远”。
学校交给我书法课教学工作,这样一方面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可以促进我书法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修生养性,磨练自己的心智,提高自身修养。
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够发现一些书法方面有潜质的孩子,做他们的启蒙老师,引领他们走向书法艺术的殿堂。
可是现在的孩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不够,所以书法课上起来反倒有些吃力,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书法练习,这不免让我有些失落感,还好有一些学生也能够认真练习,给我了一些信心。
不管怎么说,这门课我还是要认真的坚持下去,自己尽力了就无悔。
希望师生朋友们积极加入到书法的学习中来吧!
2015年12月1日于乌加河学校理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