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解析:雪掩孤村,一枝独放,这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 的感受。 “一枝”又照应了题中“早”字,又透露出诗 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给读者以 强烈的感染力。
“数枝” 非早,不如“一枝” 更佳——郑谷
1、请给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写一篇文 艺随笔,侧重于体现诗歌景物描写与 情感的关系。(400字以内) 2、请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或者从你读 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套板反应”的 危害性。(400字以内)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闹”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 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春鸟 和鸣的生动景象。(描景象) 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 听觉的感受。 (点作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
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 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 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议论形象。
咬文嚼字 朱光潜
贬词褒用 文中义: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
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章观点: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事例
道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一句的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修改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 着变了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 善用联想义,意蕴更丰富 剖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课件演示:P.1 课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看看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两弯似蹙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明确:———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像仙露明珠,就像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二者用意相同。
2、从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珠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黛玉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朱光潜先生是如何“咬文嚼字“的呢?标题[PPT课件演示:P.2 课题]二、简介作者[PPT课件演示:P.3 ]三、研习课文1、让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PPT课件演示:P.4]○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2形容卖弄学问○3形容强词夺理词典里的理解都是贬义,那么作者有是如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PPT课件演示:P.5]明确: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表面上像是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PPT课件演示:P6]2.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2王若虚《史记》——文字与情境有关○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PPT课件演示:P7]3.找出郭沫若改字的例子“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好处何在?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没有感情色彩,“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情感发生了变化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明确:“你这”句式多半表示深痛欲绝,不适合用于赞美[PPT课件演示:P8]4.通过此例,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学情分析: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薄弱,教授本文主要是带领学生学生筛选并理解文中的主要信息,学会阅读论述类文本。
教学重点: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关风雪描写的“紧”字导入。
阅读中要反复咀嚼理解字词的含义——咬文嚼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朱光潜先生的文艺随笔《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三、分析课文观点:1、朱光潜先生在文中赋予“咬文嚼字”那些意义?让学生自行概括,不同意见的同学推举代表写在准备好的胶片上用投影显示或直接写在黑板上。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第三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3)

《咬文嚼字》——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模块语言,存在的家园第二课专题如琢如磨第一课《咬文嚼字》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8.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3 课题]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
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PPT课件演示:P.4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现代文阅读》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咬文嚼字》。
文章由著名文学家朱光潜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主要阐述了对文学作品中字词运用的严谨态度,强调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精确性和美感。
文章内容深入浅出,通过诸多实例,使读者认识到在文学创作中准确运用字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细致入微的阅读能力,提高其文本分析与鉴赏水平。
3.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创作观,增强其写作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学创作中讲究字词运用准确性的原则。
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实例阐述“咬文嚼字”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趣味语文故事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概括文章主旨,然后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用以阐述“咬文嚼字”重要性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观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实例演练: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实例,尝试自己写作,体会“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实例,写一篇赏析文章,加深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文学创作中讲究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2. “咬文嚼字”的含义:对文学作品中字词的精细推敲和运用。
3.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和阅读美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以文章中的一个实例为例,写一篇赏析文章,阐述作者如何通过精确的字词运用表达其观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其文本分析与鉴赏能力;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共1课时8 咬文嚼字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一、归纳概括文章所用的材料,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
•二、领会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的主张,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过”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态度。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谜语小老鼠读书。
--------咬文嚼字活动2【讲授】咬文嚼字释义1、过分的斟酌字句。
2、形容卖弄才学。
3、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活动3【讲授】作者简介朱光潜,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笔名孟实、孟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活动4【活动】初步感知•1、本文共几段?标出标序号。
•2、初步感知,朱光潜先生在文中对“咬文嚼字”持怎样的观点态度?(可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本文为斟酌字句意,对作品语言有一字不放过的谨严态度,本词属于贬词褒用。
活动5【活动】问题探究为了表现咬文嚼字的精神实质,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结合文本分析,注意几个例子之间的区别)要求:①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边读边划出重要信息;②小组合作交流,形成统一的结论。
答案: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3、“推敲”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词滥调活动6【活动】探究总结实例道理郭老改字句式不同,感情不同王若虚改字文字增减,意味不同韩愈改字用字不同,意境不同东坡写诗善用联想,意蕴丰富套词滥调套板反应,情趣全无活动7【活动】拓展延伸1、曾国藩: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会传达给人失败和痛苦的感觉,而“屡败屡战”则带给人希望。
2024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

02
该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语言文字的 魅力和运用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03
《咬文嚼字》作为经典篇目,在高考等语文考试中也有 一定的考查比重。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能 力。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和审美经验的 学科,而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与美 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咬文嚼字》中, 朱光潜从美学角度阐述了文学语言的审美 价值,体现了美学与文学的交叉点。通过 引入美学理论,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 考和探究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内涵。
14
04 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15
启发式教学法在《咬文嚼字》中的应用
03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树立正确 的语言观和文学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A
朗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朗读等方式, 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语言韵律之美。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
22
06
课程评价与反馈
23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改革尝试
1 2
多元化的评定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还引入课堂表现、小组讨 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来全面评价学生的 学习成果。
过程性评价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提问、思考、 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3)

作业布置
请以“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为首 句,写几句新诗。注意押韵,避免“套板 反应”。
板书设计
句式
谨
严
字义 思想情感
创新
谢谢大家
整体感知
朱光潜先生在文中主要说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观点:
郭沫若:
重点理解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后改为“你这 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后改为“你这革命 家的风度”
此例说明了:
司马迁《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也。
朱光潜的名言
1、语言跟着思想走。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 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吻合, 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展示文采
请你以“秋雨”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 文字。
名家秋雨
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却 是如此地宁静、典雅。秋雨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 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腼腆的小女孩,羞涩 地却又如此静谧地倾听我的心事。
王若虚 的 改文: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此例说明了:
“推敲”的典故
贾岛: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韩愈: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此例说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摇”、“舞” 动作幅度过大。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 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 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 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 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 交融的情景,增强诗的感染力。真是 一字生辉。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分析咬文嚼字的道理,学会咬文嚼字 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积累素材,揣摩借鉴文中的例证法
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作者所举的五个例子分写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实例1:郭沫若改字,通过“你这……”
和“你是……”这两个句式的斟酌分析,得出 结论:“你是……”这个句式是不带情感的判 断,只是客观陈述语;“你这……”带有极端 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用在骂人 的句子中,特别够味,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改变了句式,就改变了 情感,需要用那个句式,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文 字,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而论证了本文 的中心论点。
套板反应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炼字练习一: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 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
要求轻风和淡月后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你觉得哪一种添加更加合适?为什么
出推 练时 吻求
新陈 合精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课后思考
作者所举的五个例子分写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实例1:郭沫若改字,通过“你这……” 和“你是……”这两个句式的斟酌分析,得出结 论:“你是……”这个句式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只是客观陈述语;“你这……”带有极端憎恶的 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用在骂人的句子中, 特别够味,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句式不同, 情感不同。改变了句式,就改变了情感,需要用 哪个句式,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文字里传达的情感,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 观点。
布置作业: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 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走进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 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 等。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融贯 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 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堪称一代宗师。
座右铭 1.恒、恬、诚、勇 。 2.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3.此时、此地、此身
实例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 4.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5.柳腰桃面等套语
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情境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文字和感情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字 数 不 同
情 境 不 同
思想感情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意
字 眼
境 不 同
不 同
答题要点:
1、这两个字在句中的含义。
2、这两个字所使用的手法。
3、这两个字所绘写的意境。
诗眼
含
义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
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
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
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手法、意 境
实例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即“推敲”故事 4.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5.柳腰桃面等套语
王若虚改 《史记》
韩愈改诗
郭老改字
引
(正面)苏
咬
轼写《惠山
初步 文 进一步 烹小龙团》
嚼
字
套板反应
结
(反面)
艺术美
课文主旨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玩留 索心
自刻 励苦
1.“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定义是什么?
2.“咬文嚼字”有哪些要求?方法以及 目的分别是什么?
3. 为了说清“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 举了哪些例子?
1、 “咬文嚼字”的定义?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2.咬文嚼字的要求、方法以及目的分别 是什么
要求: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 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故事一
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 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 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 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 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 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 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 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 “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 为“一字师”。
归纳小结
咬文嚼字,咬出意味,嚼出感情。 如此,方能读出文意,领会主旨; 如此,方能妙笔生花,一展才华!
积累素材 写作角度: 1.面对权威,不盲从,不迷信,要敢于质疑 2.勤于思考,常思常新 3.严谨的态度是成功的保证 4.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
方法:处处留心玩耍,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 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目的: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文学是艰苦的事情,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 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 到艺术的完美)
3. 为了说清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选了哪些 例子?
炼字二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 中的“早”字?
填“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 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 “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 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பைடு நூலகம்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朱光潜
走进作者,感受人格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探析课文,咬文嚼字
积累素材,学以例证
咬文嚼字 话春晚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感受朱光潜先生的人格魅 力 2.整理把握文章,筛选信息,初步理解 咬文嚼字的内涵 3.理清课文思路,把握咬文嚼字的内涵 与课文主旨
查一查,咬文嚼字的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 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 一味地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 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