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盐类水解原理和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章末系统总结 pdf版含答案

第三章章末系统总结一、重点知识梳理二、实验专项探究——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探究版本人教版教材实验苏教版教材实验鲁科版教材实验原理c(H+)·V(H+)=c(OH-)·V(OH-)装置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装置滴定装置版本人教版教材实验苏教版教材实验鲁科版教材实验操作及提示实验操作提示:①一定量的盐酸(如20.00 mL)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②酸碱中和滴定开始时和达滴定终点之后,测试和记录pH 的间隔可稍大些,如每加入5~10 mL 碱液,测试和记录一次;滴定终点附近,测试和记录pH 的间隔要小,每加一滴测一次。
①向酸式滴定管中注入0.1 mol·L -1盐酸,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V 1。
②取一支洁净的锥形瓶,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约25 mL 盐酸于锥形瓶中,记录读数V 2。
③向碱式滴定管中注入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V 1′。
④向盛放盐酸的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将锥形瓶移至碱式滴定管下,轻轻挤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酸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要润洗而锥形瓶不能润洗。
(2)不能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应选用无色酚酞或甲基橙溶液,且指示剂的用量不能过多,以2~3滴为宜。
(3)滴定接近终点时,滴速不能过快,要一滴一摇。
压碱式滴定管玻璃珠,向锥形瓶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锥形瓶。
⑤重复上述实验。
终点判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均为7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创新发掘1.实验中量取和计量反应过程中的酸、碱溶液用量所使用的滴定管,能否用量筒代替?为什么?提示:不能;用量筒测量误差较大。
2.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为何要用所要盛放的反应液润洗?提示:若不润洗,则会造成盛放的反应液浓度降低,会造成实验误差。
3.当酸碱接近恰好1.酸式滴定管为什么不能盛放碱溶液?提示:碱对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有腐蚀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章末系统总结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章末系统总结一、重点知识梳理二、实验专项探究——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探究版本人教版教材实验苏教版教材实验鲁科版教材实验原理c(H+)·V(H+)=c(OH-)·V(OH-)装置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装置滴定装置 版本 人教版教材实验 苏教版教材实验 鲁科版教材实验 操作 及提 示实验操作提示: ①一定量的盐酸(如20.00 mL)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②酸碱中和滴定开始时和达滴定终点之后,测试和记录pH 的间隔可稍大些,如每加入5~10 mL 碱液,测试和记录一次;滴定终点附近,测试和记录pH 的间隔要小,每加一滴测一次。
①向酸式滴定管中注入0.1 mol·L -1盐酸,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V 1。
②取一支洁净的锥形瓶,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约25 mL 盐酸于锥形瓶中,记录读数V 2。
③向碱式滴定管中注入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V 1′。
④向盛放盐酸的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将锥形瓶移至碱式滴定管下,轻轻挤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酸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要润洗而锥形瓶不能润洗。
(2)不能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应选用无色酚酞或甲基橙溶液,且指示剂的用量不能过多,以2~3滴为宜。
(3)滴定接近终点时,滴速不能过快,要一滴一摇。
压碱式滴定管玻璃珠,向锥形瓶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锥形瓶。
⑤重复上述实验。
终点判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均为7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创新发掘1.实验中量取和计量反应过程中的酸、碱溶液用量所使用的滴定管,能否用量筒代替?为什么?提示:不能;用量筒测量误差较大。
2.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为何要用所要盛放的反应液润洗?提示:若不润洗,则会造成盛放的反应液浓度降低,会造成实验误差。
3.当酸碱接近恰好1.酸式滴定管为什么不能盛放碱溶液?提示:碱对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有腐蚀作用。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复习课

本章复习课练基础落实1.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溶液和一种c(OH-)=1×10-3mol·L-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答案 B解析酸和碱混合前已经电离出的H+和OH-恰好以等物质的量中和。
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后溶液中c(H+)>c(OH-)。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一种可能是酸为弱酸,存在着电离平衡。
随着H+的反应,弱酸会电离出更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混合前的弱酸电离出和强碱中OH-相等浓度的H+,但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比强碱大得多。
因此,该题应是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反应,生成的是弱酸强碱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B.Al3+、NO-3、Cl-、CO2-3、Na+可以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 A解析Na2CO3溶液中存在CO2-3的水解CO2-3+H2O HCO-3+OH-,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A正确;B选项中pH=2的溶液显酸性,弱酸根阴离子CO2-3不能存在;C选项中的乙醇不是电解质,乙酸是电解质;HCl是一元酸而H2SO4是二元酸,因此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答案 D解析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自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和离子的浓度无关,A、C正确;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沉淀向着溶解度减小的方向转化,B正确;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D错误。
最新正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人教版

最新正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第三节燃烧热能源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高二化学选修4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高二化学选修4试题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答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四、习题参考答案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第三章选择题 .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20题)1.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
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反应物%甲乙时间/min 导电性(I )新加入物质的量①②③00.5n (Br -)n (Cl 2)n (CO 2)n (HCl)④2 A .图①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B .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溶液导电性的变化C .图③表示在1 L 1 mol/L 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时Br -的量的变化D .图④表示一定浓度Na 2CO 3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CO 2与滴加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2.实验证明:若用电解熔融KCl 制钾,发现钾熔于熔融KCl 中难分离,且电解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反应等。
因而工业不用电解熔融KCl 制钾,而用金属钠与KCl 共熔置换制钾: Na(l)+KCl(l)NaCl(l)+K(g) △H >0 。
下面是四种物质的熔沸点: K Na KCl NaCl熔点(℃) 63.6 97.8 770 801沸点(℃) 774 882.9 1500 141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 与KCl 反应制取金属钾的适宜温度是( )A .低于770℃B .约850℃C .高于882.9℃D .1413~1500℃3.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Y 、Z 均为气态B .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C .升高温度时v 正增大,v 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D .使用催化剂Z 的产率增加4.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 2光催化染料R 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在0~50 min 之间,pH =2和pH =7时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 .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C .R 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 .在20~25 min 之间,pH =10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 ·L -1·min -10 0 1.55.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 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 ℃发生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ΔH<0。
正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第三节燃烧热能源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1-3章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第1-3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补充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 <0 B.b>d>0 C.2a=b<0 D.2c=d>0 参考答案1.A;2.B、C;3.C;4. C。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盐类水解原理和规律[目标要求] 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掌握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规律。
3.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1.盐的分类(按生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划分) 盐⎩⎪⎨⎪⎧强酸强碱盐,如NaCl 、KNO 3强酸弱碱盐,如NH 4Cl 、Al 243弱酸强碱盐,如Na 2CO 3、CH 3COONa 弱酸弱碱盐,如NH 4HCO 3、CH 3COONH42.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1)NaCl 属于强酸弱碱盐,溶于水后,NH +4和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 3·H 2O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使溶液中c(H +)>c(OH -),溶液呈酸性。
离子方程式:NH +4+ H 2ONH 3·H 2O +H +。
(2)CH 3COONa 属于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CH 3COO -和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 3COOH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使溶液中c(H +)<c(OH -),溶液呈碱性。
离子方程式:CH 3COO -+H 2O CH 3COOH +OH -。
(3)NaCl 属于强碱强酸盐,其溶液中不生成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未受影响,溶液中c(H +)=c(OH -),呈中性。
二、盐类的水解 1.概念在溶液中,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特征(1)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3.影响因素盐知识点一 盐溶液的酸碱性1.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 、BD 、AD 、BC 的1 mol·L -1的溶液,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 =7,第三种溶液pH >7答案 A解析 根据盐的水解规律可知:弱离子越弱,水解程度越大,该题我们可进行归类分析: ⎩⎪⎨⎪⎧AD ,pH >7⇒电离程度:AOH >HD AC ,pH =7⇒电离程度:AOH =HC ⎩⎪⎨⎪⎧BC ,pH <7⇒电离程度:BOH <HC BD ,pH =7⇒电离程度:BOH =HD综上可知,电离程度:HC =AOH >HD =BOH ,即酸性:HC >HD ,碱性AOH >BOH ,答案为A 。
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 -)=10-4 mol·L -1,则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A .Al 2(SO 4)3 B .CH 3COONa C .NaOH D .KHSO 4 答案 B解析 常温下,由纯水电离出的c(H +)=c(OH -)=10-7 mol·L -1,因为10-4>10-7,因而 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促进水的电离,且使溶液显碱性即可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 盐类的水解3.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类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 .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 .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D .Na 2S 溶液中c(Na +)是c(S 2-)的2倍 答案 D解析 本题是对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实质的考查。
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 +或OH -结合,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盐类水解与酸碱中和反应互为逆反应;D 项中,Na 2S 溶液中若无S 2-水解,则c(Na +)=2c(S 2-)成立,由于S 2-水解,故c(Na +)>2c(S 2-),因此应选D 。
4.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B .NH 4Cl 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 +)>c(OH -)C .在CH 3COONa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c(H +)D .水电离出的H +和OH -与盐中弱离子结合,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 答案 C解析 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就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 +)≠c(OH -),故A 对;溶液显酸性则一定有c(H +)>c(OH -),故B 对;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H 2OH ++OH -,水在任何溶液中电离出的c(OH -)=c(H+),但在CH 3COONa 溶液中,由于生成了弱电解质CH 3COOH ,使得c(OH -)>c(H +),故显碱性,所以C 项说法错误;水电离出的H +和OH -与盐中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正是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所以D 对。
知识点三 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5.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 2CO 3∶CO 2-3+2H 2O H 2CO 3+2OH -B .NH 4Cl∶NH +4+H 2ONH 3·H 2O +OH -C .NaF∶F -+H 2O===HF +OH -D .CuSO 4∶Cu 2++2H 2O Cu(OH)2+2H +答案 D解析 多元弱酸强碱盐水解应分步写,A 错;一元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B 错;水解一般用“”号,C错;多元弱碱水解应一步完成,D 正确。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HCOOH +H 2O HCOO -+H 3O +B .CO 2+H 2OHCO -3+H +C .CO 2-3+H 2OHCO -3+OH -D .HS -+H 2O S 2-+H 3O +解析 A 是HCOOH 的电离方程式;B 项不正确,正确式如下:CO 2+H 2OH 2CO 3HCO -3+H +;C 是CO 2-3第一步水解反应;D 是HS -的电离方程式。
7.某同学利用AlCl 3溶液和Na 2S 溶液制备Al 2S 3,结果得到的是白色沉淀和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试写出AlCl 3溶液与Na 2S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制备Al 2S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Al 3++3S 2-+6H 2O===2Al(OH)3↓+3H 2S↑ 2Al +3S=====△Al 2S 3解析 Al 3+ 与S 2-在溶液中可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H 2S 而不能得到Al 2S 3,故Al 2S 3只能利用单质间的反应制得。
练基础落实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 A .CaCl 2 B .CH 3COONa C .NH 3 D .K 2S 答案 D解析 CaCl 2不水解,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Ca 2+、Cl -、OH -、H +、H 2O 5种;CH 3COONa 发生水解,溶液中存在Na +、CH 3COO -、CH 3COOH 、H +、OH -、H 2O 6种粒子;氨水中存在NH 3、NH 3·H 2O 、NH +4、OH -、H +、H 2O 6种粒子;K 2S 中S 2-发生两步水解,溶液中存在K +、S 2-、HS -、H 2S 、OH -、H +、H 2O 7种粒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O -3在水溶液中只电离,不水解 B .硝酸钠溶液水解之后呈中性 C .可溶性的铝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 .可溶性的钾盐都不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C解析 HCO -3在水溶液中既可水解,又可电离;NaNO 3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Al 3+为弱碱阳离子,一定能发生水解;钾盐中K +不水解,但阴离子可能水解,如K 2CO 3。
3.一元酸HA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 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 .c(A -)≥c(M +)B .c(A -)=c(M +)C .若MA 不水解,则c(OH -)<c(H +)D .若MA 水解,则c(OH -)>c(H +) 答案 D解析 若MA 不水解,溶液呈中性,c(OH -)=c(H +);若MA 水解,说明HA 为弱酸,则MA 溶液中c(OH -)>c(H +)。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的电离:H 2CO 32H ++HCO -3B .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Na +2H 2O===2Na ++2OH -+H 2↑ C .硫化钠水解:S 2-+2H 2OH 2S↑+2OH -D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Al 3++3OH -===Al(OH)3↓ 答案 B解析 A 项为H 2CO 3H ++HCO -3,HCO -3H ++CO 2-3;C 项为多元弱酸强碱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应分步书写S 2-+H 2OHS -+OH -,HS -+H 2OH 2S +OH -;D 项由于加入过量烧碱,应生成NaAlO 2,Al 3++4OH -===AlO -2+2H 2O 。
5.将标准状况下的2.24 L CO 2通入150 mL 1 mol·L -1NaOH 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CO -3)略大于c(CO 2-3)B .c(HCO -3)等于c(CO 2-3)C .c(Na +)等于c(CO 2-3)与c(HCO -3)之和D .c(HCO -3)略小于c(CO 2-3)解析0.1 mol CO2与0.15 mol 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NaHCO3各0.5 mol,由于CO2-3水解能力比HCO-3强,且CO2-3水解又生成HCO-3,因此溶液中c(HCO-3)略大于c(CO2-3)。
练方法技巧6.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2CO3NaHCO3NaCl NH4ClB.Na2CO3NaHCO3NH4Cl NaClC.(NH4)2SO4NH4Cl NaNO3Na2SD.NH4Cl (NH4)2SO4Na2S NaNO3答案 C解析(NH4)2SO4、NH4Cl溶液因NH+4水解而呈酸性,(NH4)2SO4中的NH+4浓度大于NH4Cl溶液中的NH+4浓度,其水解产生的c(H+)应较大,故前者pH小;NaNO3为强酸与强碱生成的盐溶液,呈中性(pH=7);在Na2S溶液中,因S2-水解使溶液呈碱性(p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