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中化学 专题检测卷(三)苏教版选修4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已知某弱酸的酸式盐有NaH2XO4和Na2HXO4两种,其中NaH2XO4的溶液呈酸性,Na2HXO4溶液呈碱性。
30 ℃时,NaH2XO4溶液和Na2HXO4溶液,二种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1,其中均存在的关系是()A.c(H+)·c(OH-)=1×10-14B.c(H+) + 2c(H3XO4)+c()=c()+c(OH-)C.c(Na+)+c(H+)=c()+c(OH-)+2c()+ 3c()D.c(H+) +c(H3XO4)=c()+2c()+c(OH-)2.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 H 2O+H2O H3O++OH-B.+OH-H2O+C. CO 2+H2O H2CO3D.+H2O+OH-3.常温下,0.010 mol·L-1NaI溶液与Pd(NO3)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有PdI2沉淀生成[已知:K sp(PdI2)=7.0×10-9],则原Pd(NO3)2溶液最低浓度为()A. 7.0×10-7mol·L-1B. 2.8×10-4mol·L-1C. 5.6×10-4mol·L-1D. 7.0×10-5mol·L-14.关于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取等体积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稀释至原溶液的m倍和n倍,结果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nB.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与完全一样的足量锌粒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大于醋酸C.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比盐酸多D.两种酸溶液中c(CH3COO-)=c(Cl-)5.在100 mL某一元弱酸的溶液中,以0.50 mol·L-1NaOH溶液滴定后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A.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0.15 mol·L-1B.该弱酸稀释10倍后pH为4C.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D.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6.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通过简易量热计直接测得的数据是()A.反应的热量变化B.体系的温度变化C.酸或碱的浓度变化D.生成水的物质的量7.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效率都很低B.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左右,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0~50 Mpa,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8.在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1 mol·L-1B. 2 mol·L-1C. 3 mol·L-1D. 4 mol·L-19.测定稀盐酸和NaOH稀溶液中和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的仪器有()①大、小烧杯②容量瓶③量筒④环形玻璃搅拌棒⑤试管⑥温度计⑦蒸发皿⑧托盘天平A.①②⑥⑦B.②⑤⑦⑧C.②③⑦⑧D.③④⑤⑦10.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pH=3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减小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11.已知:①H2O(g)===H2O(l)ΔH1=-Q1kJ·mol-1(Q1>0)②C2H5OH(g)===C2H5OH(l)ΔH2=-Q2kJ·mol-1(Q2>0)③C2H5OH(g)+3O2(g)===2CO2(g)+3H2O(g)ΔH3=-Q3kJ·mol-1(Q3>0)若使23 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kJ)为()A.Q1+Q2+Q3B. 0.5(Q1+Q2+Q3)C. 0.5Q1-1.5Q2+0.5Q3D. 1.5Q1-0.5Q2+0.5Q312.对于平衡体系:m A(g)+n B(g)p C(g)+q D(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增大1倍,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5倍,则m+n>p+q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C.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D.若温度不变,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等于原体积的1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自发进行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B.ΔS为正值的反应均能自发进行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为正值D. CaCO3(s)受热分解为CaO(s)和CO2(g):ΔS>014.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并向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下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5.25 ℃时,向纯水中加入少量氯化氢气体,仍能保持不变的是()A.c(H+)B.c(OH-)C.K wD.c(H+)/c(OH-)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将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但此沉淀不是硫化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3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化学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专题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3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下列物质晶体中,同时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的是 ( )。 A.CO2 B.H2O C.H2O2 D.C2H2 答案 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解析 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例如甲酸HCOOH;金属 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不是离子晶体;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 活泼性不一定越强,例如氮气。 答案 A 3. 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 B.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 C.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D.PCl3是非极性分子 解析 PCl3分子是由P—Cl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其结构类似于NH3,中 心原子采用sp3杂化。 答案 D 4. 用带静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下列液体的细流,细流发生偏转的是 ( )。 A.苯 B.二硫化碳 C.氯水 D.四氯化碳 解析 由题意可知,细流发生偏转,说明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重心不 重合,形成了静电的吸引,即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极性问题。 答案 C 5. 下列推论正确的 ( )。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N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 极性分子 解析 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PH3的;SiO2晶体是原子晶体;C3H8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一部分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阶段质量检测 苏教版选修4

第一部分专题3 阶段质量检测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阴、阳离子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C.对同一弱电解质来说,当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解析:判断强弱电解质就是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B项导电能力强只能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并不能说明溶质是完全电离的。
D项是正确的,因为有些强电解质是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
答案:B2.下列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是中性B.中性溶液中一定:c(H+)=1.0×10-7mol·L-1C.c(H+)=c(OH-)的溶液呈中性D.在100°C时,纯水的pH<7,因此显酸性解析:A项中运用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时,用到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有关,但A 项未给出温度,所以错误;在中性溶液中c(H+)和c(OH-)一定相等,但并不一定等于1.0×10-7mol·L-1,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100°C的纯水中,虽然pH<7,但c(H +)=c(OH-),还是中性,所以D项错误。
答案:C3.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一元强酸和中强酸,初始时c(H+)相同,反应一旦开始,中强酸还会继续电离出H+,即随后中强酸电离出的c(H+)大于强酸。
答案: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B.(NH4)2SO4溶液中c(NH+4)∶c(SO2-4)=2∶1C.FeCl3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从而抑制水的电离D.将Al2(SO4)3溶液蒸干得到Al(OH)3固体[解析:CO2-3+H2O HCO-3+OH-,Na2CO3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因NH+4水解,故(NH4)2SO4溶液中c(NH+4)∶c(SO2-4)<2∶1;FeCl3溶于水能促进水的电离;因H2SO4不是挥发性酸,Al2(SO4)3溶液蒸干仍得Al2(SO4)3,不会得到Al(OH)3。
高中化学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过关检测 苏教版选修

专题3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8分)1.对于锥形瓶在中和滴定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来盛装被滴定的溶液B.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应用被滴定的溶液润洗C.滴定中不能向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D.滴定时应用左手顺时针方向旋摇答案:A2.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c(OH-)变大C.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D.其溶液的pH=13答案:C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2H++S2-B.NaHCO3Na++H++CC.NaCl Na++Cl-D.CH3COOH CH3COO-+H+答案:C4.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 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解析:醋酸为弱酸,向其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时,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则Q点导电能力强于M点,故A错误;图中N点pH>pOH,即c(H+)<c(OH-),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所以c(CH3COO-)<c(Na+),故B错误;由图知,M 点pOH=b,则溶液中c(OH-)=10-b;N点pH=b,则溶液中c(H+)=10-b,即M与N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正确;D项,若消耗NaOH溶液体积与醋酸溶液体积相同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而Q点pH=pOH,即c(H+)=c(OH-),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
高中化学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测试 苏教版选修

【创新设计】2014年高中化学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测试苏教版选修4(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2 ·银川一中质检)下列表述中,合理的是( )A.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2H2O H2S+2OH-B.把FeCl3的水溶液加热蒸干可得到FeCl3固体C.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高锰酸钾溶液D.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NaOH溶液时,当有0.2 mol e-转移时阴极会生成0.2 g H2解析:S2-是二元弱酸的酸根,应分步水解,A项错误;FeCl3的溶液加热蒸干可得到Fe(OH)3固体,B项错误;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橡胶,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C项错误;根据电子转移守恒,0.2 mol e-转移时会放出0.1 mol H2,质量为0.2 g,D 项正确。
答案:D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CO3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CO3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A.①④ B.①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BaCO3属于难溶性电解质,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
NH3·H2O是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溶液,熔融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没有离子不可以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
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中只存在H+不存在OH-,只有中性溶液或纯水中既有H+又有OH-B.温度越高,K W越大,所以温度高的溶液中的c(H+)一定比温度低的溶液中的c(H+)大C.水的电离平衡受酸、碱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D.向水中加入碱时,由于加入的OH-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使c(H+)减小,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解析:任何溶液都同时存在H+和OH-;在纯水中,温度越高,K W越大,c(H+)越大;向水中加入碱时,由于加入的OH-抑制了水的电离,使c(H+)减小。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检测:专题三综合检测.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专题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像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是 ( )。
解析胃酸呈酸性,加水稀释时酸性减弱,pH增大,但小于7,选项D正确。
答案 D2.在水中存在H2O H++OH-平衡,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或进行哪项操作,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
A.加入NaOH B.加入CH3COOHC.加入NaCl D.升温解析加入酸(或碱):溶液中的c(H+)[或c(OH-)]增加,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升温: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加入NaCl:溶液中的c(H+)或c(OH-)不变,所以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答案 C3.已知某温度下某些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弱酸HCN HF CH3COOH HNO2桑水K a 6.2×10-10 6.8×10-41.8×10-56.4×10-6-1A.HCN B.HF C.CH3COOH D.HNO2解析酸性越强pH越小,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由此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4.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
A.pH=7的溶液B.c(H)+=10-7 mol·L-1的溶液C.c(H+)/c(OH-)=10-14的溶液D.氨水和硫酸铵的混合液中c(NH4+)=2c(SO42-)解析由电荷守恒可知,当氨水和硫酸铵的混合液中c(NH4+)=2c(SO42-)时,c(H+)=c(OH-),溶液呈中性。
答案 D5.醋酸钡晶体[(CH3COO)2Ba·H2O]是一种媒染剂,下列有关0.1 mol·L-1的醋酸钡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CH3COO-)>c(Ba2+)>c(OH-)>c(H+)B.c(H+)+2c(Ba2+)=c(CH3COO-)+c(OH-)C.c(H+)=c(OH-)+c(CH3COOH)D.2c(Ba2+)=c(CH3COO-)+c(CH3COOH)解析由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加和可知,C项错误。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化学选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C)(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由右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C 和B +C ―→A 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 .A ―→B +C 是放热反应C .A 具有的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总和D .A ―→B +C 是吸热反应,则B +C ―→A 必然是放热反应2.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O 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 3(s)的总能量B .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 .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 .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3.已知:①H 2(g)+12O 2(g)===H 2O(g) ΔH 1=a kJ ·mol -1 ②2H 2(g)+O 2(g)===2H 2O(g) ΔH 2=b kJ ·mol -1 ③H 2(g)+12O 2(g)===H 2O(l) ΔH 3=c kJ ·mol -1 ④2H 2(g)+O 2(g)===2H 2O(l) ΔH 4=d kJ ·mol -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 <c <0B .b >d >0C .2a =b <0D .2c =d >0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N 2(g)和O 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N 2(g)和1 mol O 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 .1 mol N 2(g)和1 mol O 2(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 .由于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常温下即可发生D .上图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O 2(g)===2NO(g) ΔH =180 kJ·mol -1 5.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2SO 2(g)+O 2(g)2SO 3(g)为放热反应,则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B .已知C(s ,石墨)===C(s ,金刚石) Δ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已知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 kJD .已知2C(s)+2O 2(g)===2CO 2(g) ΔH 1,2C(s)+O 2(g)===2CO(g) ΔH 2,则ΔH 1<ΔH 26.氯原子对O 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O 3+Cl === ClO +O 2 ΔH 1ClO +O === Cl +O 2 ΔH 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 3+O===2O 2 ΔH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O 3+O === 2O 2的ΔH =E 1-E 3B .O 3+O === 2O 2是吸热反应C .ΔH =ΔH 1+ΔH 2D .2O 2=== O 3+O 是放热反应7.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专题四《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7.下列关于配合物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位数为6B.配体为 和
C. 为内界D. 和 以离子键结合
8.下列分子或离子之间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CH4和H3O+B.NO 和SO2C.O3和CO2D.N2和C
9.下列各组微粒的立体构型相同的是( )
A.CO2与SO2B.CH4与CCl4C.NH3与BF3D.H3O+与SO3
(3)Co(NH3)5BrSO4可形成两种结构的钴的配合物,已知Co3+的配位数是6,为确定钴的配合物的结构,现对两种配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在第一种配合物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在第二种配合物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配体为_____。
(4)离子化合物CaC2的一种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从钙离子看,属于____堆积,其配位数是_____;一个晶胞中平均含有的π键的个数为_____。
D.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其熔沸点逐渐升高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
A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产生红色沉淀
Fe3++3SCN-=Fe(SCN)3↓
B
向由0.1molCrCl3•6H2O配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
产生0.2mol沉淀
(5)元素⑤的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6)元素②和⑦形成晶体的部分结构可用图中的______来表示(填序号)。
20.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XY2含有54 mol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导电的是( ) A.液态溴化氢 B.蔗糖 C.铝 D.稀硝酸 答案 A 解析 溴化氢是电解质,但液态时不导电,A正确;蔗糖是非电解质;铝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稀硝酸为混合物,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2.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25 ℃时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 ④0.1 mol·L-1 HNO2溶液的pH=2.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25 ℃时NaNO2溶液pH>7,说明NO-2水解,则HNO2为弱酸,①符合。②溶液导电性差,有可能是HNO2的浓度小,不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③HNO2不与Na2SO4反应,只能说明HNO2
的酸性小于H2SO4,不能说明HNO2是弱酸。④说明HNO2未完全电离,则HNO2是弱电解质。
3.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4 ℃时,纯水的pH=7 B.温度升高,纯水中的c(H+)增大,c(OH-)减小 C.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 D.向水中加入酸或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离子积减小 答案 C 解析 25 ℃时纯水的pH=7,A错;升温,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OH-)和c(H+)均增大,B错;水是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C对;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加入酸或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D错。 4.常温下,把1 mL 0.1 mol·L-1的H2SO4加水稀释制成2 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接近于( ) A.1.0×10-4 mol·L-1 B.1.0×10-8 mol·L-1 C.1.0×10-11 mol·L-1 D.1.0×10-10 mol·L-1 答案 D 解析 溶液中c(H+)=0.001 L×0.1 mol·L-1×22 L=1.0×10-4 mol·L-1,c(OH-)=1.0×10-141.0×10-4 mol·L-1=1.0×10-10 mol·L-1,即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10-10 mol·L-1。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B.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都需润洗,否则引起误差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答案 C 解析 滴定操作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C错。 6.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Fe2+ Na+ NO-3 Cl- B.Ba2+ Na+ NO-3 Cl- C.SO2-4 SO2-3 NH+4 Na+ D.Mg2+ Na+ Br- ClO- 答案 B 解析 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1,说明溶液可能为强酸或强碱溶液。Fe2+在强酸环境中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强碱溶液中与OH-反应;SO2-3、ClO-在强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Mg2+在强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7.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CO2-3、K+、Cl-、Na+ B.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 mol·L-1的溶液中:NO-3、Mg2+、Na+、SO2-4 C.在c(OH-)/c(H+)=1×1012的溶液中:NH+4、Fe2+、Cl-、NO-3
D.Kwc+=10-10 mol·L-1的溶液中:Na+、HCO-3、Cl-、K+ 答案 B 解析 A项,使pH试纸变红说明该溶液呈酸性,CO2-3不能大量存在;B项,水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Mg2+和OH-不能大量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这些离子可以共存;C项,常温下,由c-c+=1×1012,Kw=c(H+)·c(OH-)=1×10-14知c(OH-)=1×10-1 mol·L-1,NH+4、Fe2
+不能大量存在。
8.在相同温度,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与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2-3)均增大 答案 C 解析 A项,NaHCO3与Na2CO3溶液中均分别存在盐的水解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B项,二者均存在HCO-3、CO2-3、H2CO3、Na+、H+和OH-;C项,水解程度HCO-3后者;D项,加入NaOH固体时,NaHCO3+NaOH===Na2CO3+H2O,NaOH抑制Na2CO3中CO2-3水解,均能使c(CO2-3)增大。 9.向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生成的盐发生水解 C.反应后溶液中c(A-)=c(M+) D.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C 解析 反应后的溶液一定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A-)+c(OH-)=c(M+)+c(H+),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因此c(M+)=c(A-);若MOH为弱碱,则生成的盐能水解,此时碱一定过量;若MOH为强碱则生成的盐不水解,混合前n(HA)=n(MOH)。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固体Mg(OH)2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H4Cl固体,能使Mg(OH)2固体减少 B.为了避免电解液中CuSO4因水解发生沉淀,可加入适量稀硫酸抑制水解 C.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碳酸钠溶液,可以得到碳酸钠固体 D.溶液导电过程是电解的过程,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答案 D 解析 A项,铵根离子结合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促进了Mg(OH)2固体的溶解;B项,加入适量稀硫酸能抑制铜离子的水解;C项,强碱弱酸盐在蒸干过程中不会产生易挥发物质;D项,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所带电荷的大小。 11.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为FeS>H2S>CuS,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B.Cu2++H2S===CuS↓+2H+ C.Zn2++S2-+2H2O===Zn(OH)2↓+H2S↑ D.FeS+2H+===Fe2++H2S↑ 答案 C 解析 C项,因为溶解度:Zn(OH)2>ZnS,故应生成ZnS沉淀,即Zn2++S2-===ZnS↓。 12.25 ℃时有三瓶溶液: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等体积的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pH=3的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pH=3的盐酸的体积 B.往上述盐酸、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盐酸中的锌粒先反应完全 C.将上述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到pH=7的溶液,该溶液中c(Na+)大于c(CH3COO-)
D.25 ℃时pH=3的盐酸、pH=3的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11 mol·L-1 答案 D 解析 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pH=3的醋酸比pH=3的盐酸浓度大,中和等量NaOH溶液消耗的醋酸体积少,故A错;加入锌粒反应开始后,醋酸中c(H+)比盐酸中c(H+)大,反应速率快,所以醋酸中锌粒先反应完全,故B错;醋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若pH=7,则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知c(Na+)=c(CH3COO-),C错。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CH3COO-+H23COOH+OH-,使得溶液中的c(OH-)>c(H+) B.在常温下,10 mL 0.02 mol·L-1盐酸与10 mL 0.02 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 mol·L-1 NH4Cl溶液中:c(H+)+c(NH+4)=c(Cl-)+c(OH-) D.5 mL 1 mol·L-1 CH3COONa溶液与5 mL 1 mol·L-1盐酸混合液中c(Cl-)>c(Na+)>c(H+)>c(OH-)
答案 D 解析 A项,CH3COONa溶液呈碱性正是因为CH3COO-水解,所以A项正确;B项,混合后c(OH
-)=0.02 mol·L-1×2×0.01 L-0.02 mol·L-1×0.01 L0.02 L=0.01 mol·L-1,故pH=12,B
对;C项,电荷守恒,正确;D项中CH3COONa+HCl===CH3COOH+NaCl,溶液中c(Na+)=c(Cl-),故D错。
14.已知常温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略小于10-3 mol·L-1 B.b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 C.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
D.b、d点表示的溶液中c3COO-c+c3均等于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