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复习课
《高祖本纪》复习解析PPT19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祖本纪》复习解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高祖本纪》复习

1.绐为谒曰“贺钱万” 2.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3.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4.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6.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7.乃以秦王属吏 8.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9.诽谤者族 10.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11.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欺骗\名帖 名作动安家 于是,就\名作动用眼睛示意 使……与众不同 形作动 看不起 示众 交付、委托 意动以……为苦 公开批评议论 规约 流放 营垒;挖壕沟
13.沛公引兵西 14.淮阴侯将三十万当之 15.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16.臣等以死守之 17.父兄不能给 18.有功者害之 19.高祖起为太上皇寿 20.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21.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22.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23.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24.乃并复丰,比沛
13.沛公引兵西 带领
任务四:积累鉴赏常识
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 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司马迁为了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 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 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 的塑造。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 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 他人的传记中,让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一些侧面。《项羽本纪》 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淮阴侯 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等。
《高祖本纪》(内容拍照上传)
1.背诵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积累整理“相”“因”文言实词 3.抄写翻译四个句子。
任务一:背诵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1.绐为谒曰“贺钱万” 2.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3.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4.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6.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7.乃以秦王属吏 8.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9.诽谤者族 10.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11.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复习学案(转载)一、. 复习目标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二、《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 bei )(2)高祖常繇咸阳( yao )(3)乃以秦王属吏(zhu )(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ang )(5)日夜跂而望归(qi )(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ai )(7)高祖奉玉卮( zhi )2、解释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欺骗)有功者害之(嫉妒)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萧何为主吏(主管、主持)3. 指出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 “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4. 解释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5. 一词多义解释(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辙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⑹因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经由、通过)蒙故业,因遗策(因袭、沿袭)6、指出词类活用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动用法使……与众不同)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意动用法认为……奇怪)降章邯(使动用法使……投降)及见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现象)沛公从百余骑(使动用法使……跟从)都彭城(名词活用为动词定都)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意动用法以……为苦)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词活用为动词驾着白马白车)沛公然其计(意动用法认为……正确)夜往见良(名词作状语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名词作状语在途中)会项伯欲活张良(使动用法使……活命)吕媪怒吕公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赶在诸侯之前)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名词作状语向北)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大王起微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平民,卑微的身份)7、指出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状语后置句诸将过此者多定语后置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遇彭越(于)昌邑状语后置句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定语后置句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判断句8、虚词积累(1). 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 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 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 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9、翻译下列句子。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即汉高祖)的个人事迹和
政治治理。
以下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知识点:
1. 秦末乱世:高祖本纪开篇记载了秦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情况,说明了当时
民众的苦难和对新君主的期望。
2. 功勋崛起:记述了刘邦在起义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如垓下
之战、巨鹿之战等,以及他逐渐崭露头角,并被推为领袖的过程。
3. 统一天下:详细描述了刘邦在战争中的智谋和战略,并介绍了刘邦与项羽的争霸,
最终刘邦取胜,建立了西汉王朝,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
4. 政治措施:记述了刘邦建立国家的一些重要政治措施,如废除苛捐杂税、立宪宗室、赏罚分明、实行丞相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5. 皇帝制度:谈到了刘邦在位期间建立起的皇帝制度,包括建立皇帝的威严和尊号、
划分封地、封爵王子等。
这一制度为汉朝以后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
6. 平乱治国:记述了刘邦稳定国内外局势的一些措施,如加强军队管理、改革官制、
减轻赋税负担、推行司法改革等,使国家得以迅速恢复并稳定发展。
7. 朝代传承:张释之后,介绍了刘邦的后代如何继承刘邦的遗志,并执掌政权,确立
了汉族统治的基础。
这些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高祖本纪,可以更加全面
地了解汉高祖刘邦及其建立的西汉王朝的历史和意义。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 下册《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鲁教版

一、实词积累1. 找出各句中通假字,并且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遂坐上坐,无所诎(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4)无内诸侯军……距之(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6)不如决策东乡2. 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作业:(2)诽谤者族诽谤:(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稍:(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3. 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无如季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3)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4)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6)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陂九泽,度九山()(7)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南略邛、笮、昆明()二、词类活用(找出活用字词并解释)1. 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2. 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 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欲约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都彭城4. 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大王起微细三、判断下列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四、虚词积累1. 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 因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3. 以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可以有大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 然然恐,不敢不服耳()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五、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昌邑未拔()摄衣谢之,延上坐()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乃以秦王属吏()非有功伐()还军霸上()去辄烧绝栈道()汉王复入壁()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起为太上皇寿()父兄不能给()可四千余人()意豁如也()六、翻译句子(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本纪》知识点

面对蒯通的最后一次试探
1 智谋之争
蒯通是当时著名的谋士,他曾经为刘邦工作,但后来与刘邦产生了分歧。
2 相识与相爱
蒯通对刘邦的忠诚与才智让刘邦对他十分信任,但在这次试探中,蒯通推翻了刘邦的主 张。
3 重获信任
尽管蒯通曾经背叛过刘邦,他和刘邦最终和解,并继续在政治和军事上为刘邦效力。
安平之战与项羽的重逢
决胜之刻
刘邦在最关键的时刻奋勇冲锋, 亲自击杀了敌军首领,扭转了局 势。
胜利的庆典
昆阳之战的胜利受到了全国人民 的庆祝,汉朝在此后得到更多的 支持。
刘邦的妻妾与子女
1
宫廷政治
2
刘邦的嫔妃们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帮助刘邦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3
婚姻之初
刘邦与吕雉维持了一个长期的婚姻关系, 他们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刘邦发动起义
1 天下大乱
汉朝秦朝之后,国家动荡,百姓苦不堪言。
2 思想启发
刘邦深受诸子百家的思想启发,尤其是法家 与道家的观念。
3 李斯的助力
李斯是曾经的秦政府官员,他在政治和军事 上给予了刘邦巨大的帮助。
4 雷霆之势
刘邦带领起义军团兵分两路,东击燕、齐, 西攻赵。
昆阳之战
敌强我取胜
刘邦率领的汉军在昆阳大破项羽 的楚军,这场胜利极大地加强了 刘邦的地位。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记录了刘邦的伟大成就与曲折经历,探索他的早年经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 与战争,以及他的家庭与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
刘邦的早年经历
农民出身
刘邦在出生时并不是有钱有势的家庭,在凤阳的贫困农村长大。
马上起家
刘邦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领导才能,经营了一支马车队,并开拓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高祖本纪复习学案.6.14.docx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一轮复习检测学案《高祖本纪》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高祖、长者、玺符节、汤沐邑、顿首)3.拓展文言阅读,概括与分析文意,准确判断句读和翻译句子【自学质疑】任务一:有声诵读课文,边读边重拾记忆文中已标注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任务二:浏览课下注释,强化记忆其中重点的知识解读....任务三:读一读,记一记,落实这一课《学案导学》“识记”部分......【训练展示】一、解释加点词语1.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①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始皇帝..②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军不利③中贵人将骑数十纵.(《李将军列传》)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3.乃绐为谒曰:“贺钱万”.4.①二世使使者斩以徇.②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5.①诸将黥布皆属②乃以秦王属吏..③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④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魏公子列传》)6.偶语者弃市.7.沛公然其计.8.①汉王复入壁②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9.大王起微细,诸暴逆..10.①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②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11.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二、翻译句子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4.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三、积累文化常识,整理并记忆参考《学案导学》第 25 页“文化长廊”部分——古代徭役、爵位、年龄的称谓(垂髫、总角、豆蔻、束发、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
请把“ 高祖、长者、玺符节、汤沐邑、顿首”等整理到你的笔记本上。
四、课文素材巧应用1.刘邦性格复杂,优缺点并存,具有两面性,请结合文本分析。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屈原列传 复习

《高祖本纪》一、重点语句翻译13.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丰县是我生长的地方,【判断句14.一、重点语句翻译二、文学文化常识表示成年。
2、名句积累:(1)其身正,_不令而行__;其身不正,__虽令不从___。
《论语·子路篇》(2)桃李不言,___下自成蹊____。
《屈原列传》一、重点语句翻译1.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国家太平动乱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2.。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被朝廷容纳,所以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阐明广大崇高的真理和道德,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完全显现出来。
4.,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品行正直。
他描述的是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列举的是近事,而表现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之外,不获世之他自动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环境,浮游在尘世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
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状语后置】7.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谁不想求得忠臣来辅佐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
8.志焉。
他思念国君,想振兴楚国并希望国君和社会重走正道的意愿,在《离骚》中作了多次表达。
9. 分惑于郑袖,欺于张仪……兵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怀王因为不了解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10.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11.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对的一面,始终不敢(像屈原那样)直言进谏。
12. 游诸侯,何国不容,而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又感到奇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游走诸侯国的话,哪个国家不欢迎他,但他自己却令自己像这样!13. 读《鵩鸟赋》读了《服鸟赋》,(作者)认为生和死是同样的,被贬归野或在朝为官都不必看重(轻视),我又茫然自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 思东归。 35、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 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 功。 36、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37、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 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 楚军。 38、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39、淮阴先合,不利,却。 40、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 地。 41、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复习课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2、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3、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4、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 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6、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 焉。 8、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 钱万”,实不持一钱。 9、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0、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42、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43、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 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 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 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 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44、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45、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51、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 也。 52、高祖奉卮酒,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 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 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25、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 羽,项羽乃止。 26、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27、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28、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29、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
30、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 后天下约。
31、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 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17、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 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1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 符节,降轵道旁。 19、诸将或言诛秦王。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 咸阳。 20、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 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1、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 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22、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23、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24、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 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46、令儿皆和习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 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 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 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 笑乐。 47、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48、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49、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 , , !” 50、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11、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 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 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 季?” 12、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 昌邑未拔。
1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14、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15、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16、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 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