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知识点整合陈春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提供了政治借鉴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录了刘邦的政 治实践和成败得失,为后世的政治家和统 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借鉴和经验教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通过描绘刘邦以 德治国的形象,弘扬了德治理念的价值, 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
历史事实
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出刘邦的历史 地位和影响。
艺术虚构
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如情节的调整、 人物的塑造等,以增强故事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历史评价与艺术表现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反思,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历史的 厚重感和人文关怀。
起义经过
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支持下,于沛县起兵反秦, 后加入项梁的义军。
重要战役
刘邦参与了多次战役,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 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建立汉朝与巩固政权
建立汉朝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成 为开国皇帝。
巩固政权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如分封异 姓王、消灭异己、削弱相权等。
05
《高祖本纪》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1
丰富了史学研究内容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不仅记录了刘 邦的生平事迹,还通过其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丰富了史学研究的 内容和领域。
2
提高了史料的可靠性
司马迁在撰写《高祖本纪》时,进行了 大量的考证和核实,使得该作品成为研 究汉初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可 靠性。
3 促进了史学的独立发展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摆脱了先秦史 传的束缚,以独立的篇章和客观的叙述 方式,为后世史学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即汉高祖)的个人事迹和
政治治理。

以下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知识点:
1. 秦末乱世:高祖本纪开篇记载了秦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情况,说明了当时
民众的苦难和对新君主的期望。

2. 功勋崛起:记述了刘邦在起义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如垓下
之战、巨鹿之战等,以及他逐渐崭露头角,并被推为领袖的过程。

3. 统一天下:详细描述了刘邦在战争中的智谋和战略,并介绍了刘邦与项羽的争霸,
最终刘邦取胜,建立了西汉王朝,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

4. 政治措施:记述了刘邦建立国家的一些重要政治措施,如废除苛捐杂税、立宪宗室、赏罚分明、实行丞相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5. 皇帝制度:谈到了刘邦在位期间建立起的皇帝制度,包括建立皇帝的威严和尊号、
划分封地、封爵王子等。

这一制度为汉朝以后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

6. 平乱治国:记述了刘邦稳定国内外局势的一些措施,如加强军队管理、改革官制、
减轻赋税负担、推行司法改革等,使国家得以迅速恢复并稳定发展。

7. 朝代传承:张释之后,介绍了刘邦的后代如何继承刘邦的遗志,并执掌政权,确立
了汉族统治的基础。

这些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高祖本纪,可以更加全面
地了解汉高祖刘邦及其建立的西汉王朝的历史和意义。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知识点

则 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今则来 2.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2.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 项王曰 与斗卮酒:于是, 与斗卮酒:于是,就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故木受绳则直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却 于其身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乃 1.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才 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因以文谕项羽 2.臣乃敢上壁 : 才 臣乃敢上壁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4.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 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是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以 1.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来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2.欲以求封:用 欲以求封: 欲以求封 3.籍何以生此:凭 籍何以生此: 籍何以生此 4.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因为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 沛公以樊哙 5.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至于泰安:在 至于泰安: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至于泰安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相当于“而” ,表修 相当于“ 饰
(4)特殊句式 )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高祖, 高祖 2.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判断句 怀王者, 怀王者 3.此三者,皆人杰也 此三者, 此三者 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5.遇彭越昌邑 遇彭越昌邑 6.又与秦军战于蓝田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 7.系颈以组 系颈以组
被动句 介宾后置句
(2)词类活用 ) 为怪。 怪 意动, 为怪 •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意动,以……为怪。 见其上常有龙, 见其上常有龙 交好。 善:交好。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单父人吕公善 单父人吕公 安家。 家:安家。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避仇从之客, 沛焉。 避仇从之客 坐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坐:使……坐。 进不满千钱, 之堂下。 进不满千钱 相人:给人看相。 •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给人看相。 吕公者, 吕公者 递眼色,使眼色。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目:递眼色,使眼色。 吕公因目 吕公因 奇 •公始常欲奇此女 奇:使……奇。 公始常欲奇 公始常欲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素车白马:驾着白车白马。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素车白马:驾着白车白马。 秦王子婴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王:称王 吾与诸侯约, 吾与诸侯约 先入关者王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张良:使张良活命。 会项伯欲活 会项伯欲 活张良:

高祖本纪知识点整理

高祖本纪知识点整理

高祖本纪3 .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常用通假字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1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3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桀”通“杰”)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做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4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5 、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6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7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高祖竟酒,后.。

(留到最后)欲约分王.关中(称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都.彭城(定都)8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4 . 名词作状语9 、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1 0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夜.往见良(在夜间)1 1 、高祖奉玉卮(“奉”通“捧”)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12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张”通“帐”,扎营)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二、词类活用1 . 使动用法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 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 与众不同)降.章邯(使,, 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 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 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 停止)5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 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 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2 . 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 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 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 正确)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诸将过此者多三、特殊句式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高祖本纪 整理

高祖本纪 整理

《高祖本纪》一、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内”通“纳”“距”通“拒”(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8)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11)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张”同“帐”,设帐二、古今异义1、隆准.古:鼻子左股古:大腿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谋生职业今:任务6、纵观..古:任人自由观看今:竖看,大范围看,放眼观察(形势等)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交好今:善良,擅长8、素易.诸吏古:看不起今:容易9、高祖竟酒,后.古:留下不走今:方位,之后(也可当作名作动)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妇女小子今:儿子、女儿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德行忠厚的人今:敬辞,称长辈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13、诽谤..者族古:非议国政今: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14、所过无不残破..古:毁坏今:残缺破损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16、至固陵,不会..古:没有来会合今:不能够17、大王起微细..古:平民今:非常细小18、起为太上皇寿.古:敬酒献物,祝人长寿今:祝人寿辰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作形容词)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作名词)20、慷慨..伤怀古:情绪激动的样子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规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22、至固陵,不会..古:没有会合今:不能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免除赋税徭役今:重复25、有功者害.之古:嫉恨今:陷害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渐渐今:稍微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称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5.宾语前置句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不然,籍何以至此?6. 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高祖本纪文言字词整理

高祖本纪文言字词整理

《高祖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辄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秦人憙,秦军解(同“懈”)6、让沛公又让不受——(推让)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谦让)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礼节)7、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轻视、看不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和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交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改变)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更替)《愚公移山》8、比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涉江》(比较)比至定陶,再破秦军。

——《项羽本纪》(及,等到)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朋比(勾结)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史记·汲黯列传》(靠着)9、壁汉王复入壁——《高祖本纪》(营垒)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驻扎)10、属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shǔ从属)11、数12、谢二、一词多义(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3)以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啖以利(介词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5)之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动词去、到)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6)为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三、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3、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桀”通“杰”)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8、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9、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10、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11、高祖奉玉卮(“奉”通“捧”)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张”通“帐”,扎营)四、古今异义1、隆准.古:鼻子今:准确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谋生职业今:任务6、纵观..古:任人自由观看今:竖看,大范围看,放眼观察(形势等)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交好今:善良,擅长8、素易.诸吏古:看不起今:容易9、高祖竟酒,后.古:留下不走今:方位,之后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妇女小子今:儿子、女儿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德行忠厚的人今:敬辞,称长辈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13、诽谤..者族古:非议国政今: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14、所过无不残破..古:毁坏今:残缺破损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16、至固陵,不会..古:没有来会合今:不能够17、大王起微细..古:平民今:非常细小18、起为太上皇寿.古:敬酒献物,祝人长寿今:祝人寿辰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作形容词)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作名词)20、慷慨..伤怀古:感慨,叹息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规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22、至固陵,不会..古:没有会合今:不能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免除赋税徭役今:重复25、有功者害.之古:嫉恨今:陷害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渐渐今:稍微五、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做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六、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高祖本纪》10张知识点梳理

《高祖本纪》10张知识点梳理

2、下面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A、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B、汉王引诸侯兵北 C、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D、高祖欲长都洛阳
C(A中“王”B中的“北”D中的“都”是名词动
3、下面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木欣欣以向荣
B.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竟:尽,终了
C.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交好
D. 吕公者,好相人 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
D(善于看相)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隆准而龙颜
②黑质而白章
B. 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①高祖为亭长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王:称王
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内,使...进入。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张良:使张良活命,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 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吾虽都关中
示:给……看。 都:定都
(3)古今异义词
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黑子:黑痣
家人:平常人家。 约束:规约
2. 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就) (如果)
(趁机) (于是) (凭借)
3. 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
喟然太息曰
(表转折,“但是”)
(这样) (的样子)
4. 以 乃以秦王属吏
介词(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连词(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介词(因为)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崭露头角,并最终在战乱中夺取了政权。
高祖称帝的过程
1 军事才能
刘邦以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征服了强大的敌人,逐渐夺取了中央政权。
2 政治智慧
刘邦通过聪明的政治手腕,巧妙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稳定的政权。
3 皇帝称号
刘邦在西汉建立后不久,被尊为汉高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 理
欢迎来到《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的演示。本演示将介绍高祖本纪的背景、 高祖早年经历、高祖称帝的过程、高祖治理国家的措施、以及高祖对历史的 影响。
高祖本纪简介
《高祖本纪》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章节。它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政绩以及他对中国历史 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学的经典之作。
西汉年代背景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兴起于公元前202年。这个时期经历了秦朝的灭亡和分裂的战国时期之后,中国 重新统一,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代。
高祖早年经历
1
乡村少年
刘邦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贫困中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2
义军领袖
刘邦加入了反秦义军,成为一名杰出的领袖,带领他的部队抵抗暴政。
高祖的统治奠定了中国汉朝的基础, 使得中国重新统一,进入了一个相 对稳定的时代。
高祖加强了边境防御,修建了部分 长城,保护了国家免受外敌的侵犯。
高祖通过外交和贸易,扩大了中国 的影响力,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 济的交流。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高祖本纪》的研究,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汉高祖刘邦的背景、治国方 法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希望这个演示能够激发您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深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精彩历史!
高祖治理国家的措施
土地改革
刘邦实施了土地改革,平分土地,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社会 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
第一节至第七节的知识点
一、对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刘媪大泽之陂晦冥美须髯
不狎侮酒雠折券弃责说沛公
绐为谒好相人箕帚妾酒阑
郦食其黥布长揖舟楫
通缉轘辕啖以利告谕之
武负贳酒降轵道旁乃以秦王属吏荥阳
献飨军士方踞床玉玺喟然太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系颈以组(2)益张疑兵旗帜
(3)人又益喜(4)还军霸上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6)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7)杨熊走之荥阳(8)二世使使者斩以徇(9)闻令有重客(10)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11)萧何为主吏,主进(12)吕公者,好相人
(13)左股有七十二黑子(14)昌邑未拔
(15)摄衣谢之,延上坐(16)隆准而龙颜
(17)乃以秦王属吏(18)非有功伐
(19)可四千余人(20)何自妄许与刘季?(21)高祖因狎侮诸客(22)已而有身
(23)意豁如也(24)臣有息女
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遂坐上坐,无所诎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4)高祖常繇咸阳(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四、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3)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五、一词多义
1、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

2、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
西
3、息: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臣有息女
晚有儿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5、以:
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

啖以利
六、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2)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3)降章邯
(4)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5)欲约分王关中
(6)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8)坐之堂下
(9)沛公引兵西
(10)及见怪
(1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七、翻译下列句子。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
当王关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
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祖本纪
第八节至第十四节的知识点
一、给加点字注音
黥.布飨.士卒解.而东归
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更.立沛王为汉王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秦富十倍天下,地形
..强.
2、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3、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5、沛公然.其计
6、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
..项羽,项羽乃止
7、沛公从.百余骑,驱之
..鸿门,见谢.项羽
8、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9、所过无不残破
..
10、项羽使人还报怀王。

怀王曰:“如.约。


11、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12、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
13、实不用.其命
14、负约
..,更立沛公为汉王
15、诸侯各就国
..
16、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17、去辄烧绝.栈道
18、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9、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
20、项羽解.而东归
21、汉王欲引.而西归
22、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
..而击楚军
23、汉王复入壁.,深堑
..而守之
24、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
25、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26、项羽之卒可.十万
27、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
28、斩首八万,遂略定
..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
29、旦日合.战
30、力不敌.
31、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三、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2、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3、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4、四月,兵罢戏下
5、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四、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五、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会项伯欲活张良
2、夜往见良
3、沛公从百余骑
4、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5、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6、项羽解而东归
7、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8、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六、说明特殊句式并翻译
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2、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七、一词多义
1、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而东归
传道受业解惑也
天下土崩瓦解
2、伐:
非有功伐
兴师东伐
3、可:
可四千余人
不可复用
八、翻译句子
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高祖本纪
第十五节至第二十节的知识点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氾.水给馈饷
...玉卮.高祖击筑.令儿皆和.习之刘濞.
二、解释加点的字
1、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2、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

臣等以死守.之。

3、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4、列侯诸将无敢
..隐朕,皆言其情
5、吾所以
..有天下者何?
6、所降下
..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7、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
8、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9、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10、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11、高祖欲长都.洛阳,
12、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殿前。

13、起为太上皇寿.
1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15、今某之业所就孰与
..仲多.?
16、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17、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18、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9、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20、游子悲.故乡。

21、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

22、道旧故
...为笑乐
23、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24、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25、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爱怜之。

26、吾特为
..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2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8、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29、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30、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2、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四、说明特殊句式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我所以取天下也。

五、一词多义

1、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

2、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1、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

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1、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2、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3、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六、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大王起细微,诛暴逆,平定四海
2、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
七、翻译句子
1、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2、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八、名句默写
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2、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