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报酬变化与物价上涨关系

合集下载

基础工资涨幅与通胀关系

基础工资涨幅与通胀关系

基础工资涨幅与通胀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基础工资涨幅与通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通胀是一种普遍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它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基础工资涨幅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工资涨幅是指劳动者的工资与一定时间段内的物价上涨相比较的增长幅度。

这一涨幅通常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而通胀作为物价上涨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生活成本和购买力。

基础工资的涨幅与通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通胀会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如果基础工资的涨幅低于通胀率,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将会受到挤压。

因此,劳动者希望获得的工资涨幅能够至少跟上通胀的水平,以保持实际购买力的稳定。

相反,如果基础工资的涨幅高于通胀率,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将会增加,他们的购买力将有所提升。

除了与通胀有直接关联外,基础工资的涨幅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企业利润的增长等因素。

当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紧张时,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增强,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工资涨幅。

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都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基础工资涨幅。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和雇主都应该考虑到基础工资的涨幅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确保劳动者的实际购买力不受通胀影响。

雇主可以根据通胀率和市场竞争情况,合理制定工资涨幅的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总结起来,基础工资的涨幅与通胀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胀会影响劳动者的实际购买力,因此基础工资的涨幅需要能够至少跟上通胀的水平。

除了与通胀有直接关联外,基础工资的涨幅还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和雇主都应该考虑到基础工资的涨幅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劳动者的实际购买力稳定增长。

我国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三者增长关系的研究

我国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三者增长关系的研究

我国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三者增长关系的研究
李朝鲜
【期刊名称】《统计研究》
【年(卷),期】1990(000)004
【摘要】一、处理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三者增长关系的一般原则(一)职工平均实际工资的增长速度一般应当慢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1)工资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中V的变动,与平均工资的增长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成反比,因此,只有使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慢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2)这是保证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保证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许多因素。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李朝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4
【相关文献】
1.论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增长关系 [J], 杨光宇
2.通货膨胀、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读战后日本通货膨胀史有感,兼论我国的物价政策 [J], 钟淦恩
3.论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J], 李石泉
4.对改革以来我国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三者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 李朝鲜
5.论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互关系 [J], 康继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工资全面上调对物价的影响分析

我国工资全面上调对物价的影响分析

我国工资全面上调对物价的影响分析作者:胡畔蒋诗张墨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4期摘要:中国目前正面临工资不断上涨的压力。

理论界普遍认为,工资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并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冲击。

通过对工资水平全面上涨分短期和长期的作用机制分别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工资全面上涨仅在短期内对物价上涨和产出下降起作用。

通过加强就业管理,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引导就业者和就业岗位匹配,同时完善市场体系,有利于治理工资上涨带来的短期价格上涨。

关键词:价格水平;失业;名义工资;通货膨胀中图分类号:F24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016-02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人民对工资全面上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了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

因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我国工资水平上涨将不可避免。

有研究成果指出: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工资水平增长,但他也同时指出工资的全面上涨,不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对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也不会构成冲击(杨瑞龙、毛振华、刘元春,2010)而我国目前市场体系尚未发育成熟,工资上涨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初始阶段还要靠政府的宏观工资管理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大量公务员工资、国有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长更是如此,而这两方工资的上涨将产生领头羊效应,引领全国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全面增长。

好多人担心工资的全面上调将引发经济社会的通货膨胀并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全面冲击,本文试图通过全面的推导来证明在我国劳动供给过剩和失业率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这种担忧并没有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评述关于工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研究:Friedman(1968)和Phelps(1970)运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并根据市场价格的生成机制得出名义工资与通货膨胀相互作用的“工资-价格”螺旋。

Ackley(1959)强调了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是短期内需求对于价格变化不敏感。

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挑战。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通过对市场调研和专家访谈,我们发现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供需关系失衡: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求不断增加,而供应相对滞后。

特别是在农产品和能源领域,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2.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和能源费用的上涨,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面临着这一问题,最终反映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

3.货币贬值:货币贬值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过多,超过了实际经济需求时,货币贬值就难以避免。

这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整体物价水平。

4.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和能源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洪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干旱、极端温度等气候变化,都会导致农产品减产,从而推高物价。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物价上涨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成本增加:物价上涨直接导致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特别是低收入群体。

食品、房租、交通等方面的上涨,使得人们的日常开支增加,生活负担加重。

2.消费能力下降: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的消费能力下降,购买力减弱。

人们不得不调整消费习惯,选择更便宜的商品或减少消费,这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社会不稳定因素:物价上涨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特别是当物价上涨超过人们的承受能力时。

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聚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给政府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应对物价上涨的建议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供需平衡: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和能源领域的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供应。

同时,鼓励科技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工资增长并不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工资增长并不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作者: 祝庭椿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5-37页
主题词: 物价上涨;稳定物价;货币工资增长;通货膨胀;物价稳定;市场物价;国民收入;社会消费;物价总水平;价格体系
摘要: <正> 社会上有人认为,工资增长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因此要保持物价稳定,就必须抑制工资的增长。

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不然。

工资、物价与人民的生活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如果职工的货币工资增长了,物价没有变动,实际生活水平就会提高;物价上涨了,货币工资没有提高,实际生活水平就要下降;在工资增长的幅度超过物价上涨幅度的情况下,人民生活水平会随着工资和物价同时增长的幅度差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反,工资增长的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实际生活水平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以,人们十分关心工资与物价。

这几年,我国职工的工资水平提高了,市场物价也确实上涨了,而且某些年份上涨的幅度还比较大,倘若把物价上涨的原因归。

我国工资全面上调对物价的影响分析

我国工资全面上调对物价的影响分析

引 言
随 着 我 国经 济 改 革 的深 入 发 展 和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不 断
排 除诸 如货 币供给 、收 入和支 出增 长等 因素 影响 。B a t t e n
( 1 9 8 1 ) 指出, “ 工资—价格 ” 螺旋上升理论 中忽视 了政 府的作 用, 供 给冲仅会造成 相对价格 变化 , 并不会 影响到一 般价格 水平。 范 志勇 ( 2 0 0 8 ) 运用实证研 究方 法证 明货 币供 给而非超 额工资增长率是 导致通货膨胀 的重要原因。 傅 强( 2 0 1 1 ) 等的 实证结果也表 明 , 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 因素为流动性过 剩 和需求拉动 , 而成本推动仅排在第三位 。而周其仁 ( 2 0 1 0 ) 直接把通货膨胀归根结底 为一种货 币现象 。
递减 , 且 在 某 一 点 达 到 总 产 量 的 最 大值 。 由假 设 1 , 设 总量 生 产 函数 为
Y=f ( L , ) =厂 ( 三 )
而 我 国 目前 市 场 体 系 尚未 发 育 成 熟 , 工 资 上 涨 这 一 目标
的实现 ,其 初始阶段还 要靠政府 的宏观工 资管理政策 的出 台, 尤其是大量公 务员工 资 、 国有 企事业单 位工资 的增 长更 是如此 , 而这 两方 : 资 的上涨将产 生领头羊效应 , 引领全 国 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全面增 长。 好多人担心T资的全 面上调将 引发经济社会 的通货膨胀 并对 我国制造业造成全面冲击 , 本
上涨和产 出下降起作 用。 通过加 强就业 管理 , 减 少摩擦性 失业和结构性 失业 , 引导就业者和就业 岗位 匹配 , 同时完善市
场体 系, 有 利 于 治理 工 资 上 涨 带 来 的短 期 价 格 上 涨 。 关键词 : 价格水平 ; 失业; 名义工资 ; 通 货 膨 胀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4 9 . 2 4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1 4 — 0 0 1 6 — 0 2

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调查报告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分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1. 供需关系失衡供需关系的失衡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而供应能力相对滞后。

特别是在某些关键产品领域,供应量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此外,一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也会对供需关系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2. 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是物价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各项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保持盈利能力,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此外,能源价格的波动也会对物价产生直接影响。

3. 货币供应过多货币供应过多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货币供应过多时,市场上的流动性增加,人们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推动了物价上涨。

尤其是在一些投资热点领域,过多的货币供应会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进一步加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1. 生活成本增加物价上涨直接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

食品、房租、交通等日常开支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是面临了生活负担的增加。

2. 经济稳定受挑战物价上涨对经济稳定造成了挑战。

物价的不断上涨会削弱人们的购买力,进而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需求,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物价上涨还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进一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应对措施1. 加强供应侧改革为了解决供需关系失衡的问题,需要加强供应侧改革。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加大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应能力,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而稳定物价。

2. 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了避免货币供应过多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需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物价上涨,工资怎么涨?

物价上涨,工资怎么涨?

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 幅都 在 1% 0 以上 , 不仅大 大高于 C I居 民消费价格 P( 指数 ) 的增 幅 , 至 超 过 G P 国 内 生 产 甚 D(
总值 ) 的增 幅。其 中 20 0 7年 在岗职工的
平均 工资 29 2元 , 43 较上年增长 1%, 8 工 资无疑“ 跑赢 ” 了物价 。
效益与劳动者为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 ,通常效益好的企业其员工待遇也比较 好 ;四是企业 内部是否建立了集体 商机
制等。此外 , 职工工资也受 同行业 、 同地区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政府的职能主 要体现在 :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等保障性 标准,通过出台工资指导线等政策发挥对 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作用 ,通过建立工资
职工 工 资 总 体 增 长 的 情 况 下 , 同 地 区 、 不 不 同行 业 、不 同 企 业 以及 不 同工 薪 劳 动
政府在什 么样的情形下应 当对工资 进行干预?许多老百 姓认 为, 当工资涨幅 落后 于物 价涨幅时 ,政府就 应当采取措
“ 为什 么他 的工资那么 高 , 的这么 我 低?为什么他们单位职工 工资年年涨 , 我 们 单位几年育程度较高的劳动 者往往劳动报酬也较高 ;三是企业的经济
资, 目前 统 计 有局 限性 。
“ 工资涨得像 眉毛一样 慢 , 价涨得 物 像 头发一样快” ——去年 以来 , 眼看 着物
价 高涨 , 不少人发出这样 的感叹 。 国家 但
统 计 局 的 数 字 则 显 示 ,0 2年 以 来 全 国 20
业 , 有包括工资水平通 常偏低 、 长较 没 增 慢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如果把这
部分劳动者统计进来 ,统 计数字肯定会 有 变化 ,平均工资水平及 其增 长速度将 会降低和减慢 。 过 , 不 伴随着近几年来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劳动报酬变化与物价上涨关系
作者:杨春梅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物价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的消费指数也是在不断上涨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劳动人民的报酬问题应该也是有所提升和上涨的,本文就针对于劳动报酬的变化以及跟物价上涨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两者之间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劳动报酬变化物价上涨关系
根据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组长要素以及发展的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转型,之前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廉价的资源、劳动力额供给比较充足,环境的容量也是比较宽松的,但是现在,这些促进性的因素已经变成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其成本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所以现在研究的重点就是物价上涨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影响的规律,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更加稳定,对于一些措施和政策的把握更有针对性,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一重要的战略时期更加快速。

一、物价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
劳动报酬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所呈现出来的形态的波动也是不同的,现在先就重要的三个部门,例如集体部门、国有部门、农民工,对这三个部门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对于物价上涨最为敏感的就是国有部门的劳动报酬。

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劳动报酬的增长上,各个部门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异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集体部门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的增长率是远远低于国有部门的,还有工资的基数也是比较低的,从全局上看,一些城镇单位,最重要的就是一些国有单位,他们的工资报酬决定机制受着一些专业制度的保障,而且特征也是比较强的,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这种制度的执行是非常有利的,在一些劳动市场上,一些供求关系要求的我信号也会受到发展制约。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些国有部门的所能容纳的就业的人数也是相当大的,据有关统计表明,在城镇职工的总人数中,国有部门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差不多是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对于一些重要的行业以及关键的领域来说,大部分都是由国家进行投资的,对于经济以及科技要素的投入是比较重视的,在企业类型的发展上主要是偏向一些重工业以及化工工业,因为这些企业对于资本投入的回报率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对于企业的员工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说,要想有效缓解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就要进一步对民间的投资进行开放,对于各个部门存在的巨大的工资差距进行平衡,对于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要进一步推进。

根据经济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市场价格受到劳动报酬的影响,重要是表现在三个重要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支付的能力会随着劳动报酬的上升也逐渐得到提高,所以生产的需求率也会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而逐渐上升,使产品的价格也不断上升;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价格上涨,要通过对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调整对其形成一定的压力,使有些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些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相对的比重得到了进一步改变和加大,使劳动报酬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经营者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上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介绍,再结合相应的价格机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第一,积极增加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对于两者之间的矛盾也要积极改善,使利润的目标更加弹性化,使商品价格的下降和上升受到一定影响;第二,商品的流通和生产的成本通过劳动报酬的上升而不断得到增加,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得到进一步推动;第三,一些企业由于提高了生产的劳动效率,使劳动成本在单位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得到相应的降低,使成本的上升压力进一步减轻。

二、如何使物价上涨以及劳动报酬变化的关系更加融洽,要注意在政策上的选择
从当前国际的形式上来看,经济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复杂,经济复苏和继续发展的艰巨性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内部的经济环境也正处在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的长周期还是短周期都在趋于减缓的发展阶段,所以说,在物价上涨以及劳动报酬的关系上,既要通过对人民收入提高的方式来加大内需,又要进一步通过对物价的控制来使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稳定。

在政策的选择上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第一点就是进一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速度,在时间的目标上要分为短期和长期,在短期的目标就是让企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地降低,但是经济效益还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面临的长期目标就是对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还要注重产品生产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二点就是将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稳定推进,进一步缩短城乡的收入差距,将农村的劳动力进行转移,促进农民的增收,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三点就是要进一步加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企业的管理要在管理、技术、制度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依靠产品的科技化和信息化,进一步稳定提高关键设备以及新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效率;第四点就是进一步将收入差距进行缩短,包括城乡之间,各个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的地区之间。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物价上涨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影响的规律,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更加稳定,对于一些措施和政策的把握更有针对性,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一重要的战略时期更加快速。

参考文献:
[1]吴熙云,郭家欣.劳动报酬上涨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1)
[2]刘敏,张艳琴.劳动报酬增长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12(1)
[3]赵洪山.我国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4)
[4]范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份额发展趋势的研究[J].上东大学学报,2012(9)
[5]左志博.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3)
[6]陶微.财政支出对就业、劳动收入及分配的影响[J].复旦大学学报,20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