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技巧》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技巧》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技巧一、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小题5分,共20分)1.根据157÷7=22……3,我能想到( )×( )+( )=157。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80-( )=128 ( )÷25=48306÷( )=17 36×( )=9723.一列动车匀速行驶3小时,行了600千米,根据这一信息填写下表。

时间/小时 4 6路程/千米1000 18004.如果○÷△=□(△、□均不为0),那么△-○÷□=( )。

二、仔细推敲,选一选。

(每小题3分,共9分)1.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36,则被减数是( )。

A.36B.272C.68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数,加上0,减去0,乘0,都得原数B.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C.因为0×5=0,所以0÷0=53.下面算式中括号运用恰当的是( )。

A.(23+41)×[86-25]B.24×[56-(18+25)]C.105-5×[14+3]三、把下面的每组算式改成一个综合算式。

(每小题6分,共12分)1.□-○=△■+●=▲△÷▲=◇综合算式:2.☆+□=○★×■=●○-●=◇综合算式:四、给下面的算式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每小题3分,共12分)5+15÷ 5=4 8+3×9-4=5572÷12×4÷6=9 60-45-27÷6=57五、欢欢和同同在比赛用扑克牌的点数算24。

同同抽到了以下四张扑克牌,牌上的点数要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至少写3种)(12分)六、细心的你,算一算。

(共18分)1.计算下面各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216-25×8)+386 39×[125÷(18+7)]2.按要求在算式180÷12-6×2中添上括号并计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年级
六年级
下面是红叶服装厂三个生产小组今年二月份生产 情况的统计(二月份共生产22天)。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生产服装
(件)
6908
6160
6776
(1)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平均每天多生产多少件? (2)第二小组比第三小组平均每天少生产多少件?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想 想 做 做
6×58-(174+89) 25 ×(22+576÷32)
= = = =
465-(65+29) 465-94 371 465- 65-29 400-29 371
小括号能够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三、自主练习
3.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80×2+6﹤ ○80×(2+6) ﹥25×(4-1) 25×4-1○ ﹥ 540-(99+9) 540-(99-9)○
(86-56)×8 = 30 × 8 = 240 (45 + 36)×5 = 81 × 5 = 405
130×(90-83) = 130 × 7 = 910 9×(260+40) = 9 × 300 = 2700
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80-36-44 180-(36+44)
=144-44 =100
(26+14)×70 =40×70 =2800 26+14×(70–30) =26+14×40 =586
(26+14)×(70–30) =40×40 =1600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 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 括号外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 括号外的计算时,都要先算乘、 除法,后算加、减法。
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树32棵,六年级植的 棵数比四年级的3倍少18棵。四年级比六年级 少植树多少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之《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之《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课件

236 +[475 -(36÷12)] = 236 +[475 -3] = 236 + 472 = 708
(练习)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42
36
-
6
8
×
288
48
÷
6
288÷[(115 - 45)×8]= 6
25
5
×
387
125
+
512
16
÷
32
(387 + 25×5)÷16 = 32
96÷12 + 4×2 = 8+8
先算除法和乘法 再算加法
= 16
课本第9页 例4 (1)在96÷12 + 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 + 4); 4)×2 = 96÷16 ×2
先算小括号内的加法 再算除法
= 6 ×2
最后算乘法
= 12
在进行递等式计算(即脱式计算)时, 没有算到的部分要原封不动地写出来。
课本第9页 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 - 4×16) 先算小括号内的乘法
= 360÷(70 - 64)
再算小括号内的减法
= 360÷6
最后算除法
= 60
(练习)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兴趣 小组的人数是书法兴趣小组的2倍。美术兴趣小组有多 少人? (12 + 4)×2 = 16×2 = 32(人)
答:美术兴趣小组有32人。
课本第9页 例4 (2)在96÷12 + 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96÷[(12 + 4)×2],运算顺序怎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73例3,完成P73“做一做”,P74“练习十八”第1~5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

3.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探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不同算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1.口算训练。

(课件出示习题)师:请同学们看算式,说得数。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口算出结果,个别学生可能出现错误。

【设计意图】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

2.课件出示习题。

【学情预设】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从左往右算,有括号时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题,意在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解决新的问题,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3.导入新课。

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探究小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3例3第(1)题。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第(1)题教学的重点是小数连加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迁移两个小数相加或三个整数连加的经验,探究小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强化算理。

◎教学笔记(2)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情预设】预设1:已知《少儿绘画》的单价是17.45元,《太空漫步》的单价是15.8元,《海洋世界》的单价是14.69元,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预设2:要求买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17.45、15.8与14.69的和,用加法计算。

(3)师:你能列式解答吗?学生列式计算后同桌之间交流算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题目1
小明买了一袋苹果,重3/4千克,他吃了1/2千克。

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千克的苹果?
题目2
妈妈给小红买了3/5千克的蛋糕,小红吃了2/5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的蛋糕?
题目3
小华有5/6千克的土豆,他把其中的4/9千克煮熟了。

请问还剩下多少千克的土豆?
题目4
小杰有1/3千克的糖,他用了1/4千克做糖水。

请问还剩下多少千克的糖?
题目5
小红和小明一共分了2/3千克的鱼,小明吃了1/6千克,小红
吃了剩下的部分。

请问小红吃了多少千克的鱼?
题目6
小华买了2/5千克的香蕉,他用了1/4千克做了香蕉牛奶,剩
下多少千克的香蕉?
题目7
小明有1/2千克的糖,他分给小红3/4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的糖?
题目8
小华有2/3千克的玩具,他分给小明1/6千克,还剩下多少千
克的玩具?
题目9
小红和小华一共有2/5千克的葡萄,小红分了1/4千克给小华。

请问小华分到多少千克的葡萄?
题目10
小明有1/3千克的土豆,他分了1/6千克给小红。

请问小红分到多少千克的土豆?。

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人教版)
(528+912)×5-6178540÷(30×15÷50)
6×58-(174+89)(75+49)÷(75-44)
25×(22+576÷32)84÷[(8+6)×2]
四年级中小括号混合运算练习
42×[169-(78+35)](29+544÷34)×102
26×(304-286)÷39756÷[4×(56-35)]
572÷[22÷23-408]219+[156-170÷34]
(714-12)÷27+179[14+(21-19)]×14
[238-(13+15)]÷30736÷(43-20)×23
四年级中小括号混合运算练习
(227+11)÷(31-14)236+(19×44-223)
828÷23×42-348318-155+10×18
36-720÷(360÷18)(70+203÷7)+28
(540-360)÷(18×5)360÷(60÷2)
(360÷12-10)×20(24+36)÷12×14
(86-24)×5÷31(365-328)×(73-55)
四年级中小括号混合运算练习
765÷(491-476)75+720÷(42-27)
645-424+114×20544-275÷(275÷25)
四年级中小括号混合运算练习
(170+310)÷(65-60)120÷12×107-254
754+16×15-532(109-100÷10)×19
(153-588÷21)×43(760+13)÷(17-10)
278+(233-43)÷10100÷10×150-269
[(125-25×5)+35]60200÷10+120×11
516-(320+320÷5)2500-791÷7×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除法运算,对于商的计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掌握,以及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准备:学生教材,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例如:“小明有20个苹果,他每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再分给2个朋友,最后每个朋友再分给1个小朋友,请问最后一共分给了多少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想到先计算出每个苹果分给了多少人,然后再计算出每个小朋友分给了多少人,最后计算出每个朋友分给了多少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