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前列腺检查的老年人群,共计180例,年龄为51-83岁,平均年龄(66.3±10.2)岁。
其中60岁及以下的42例,设其a组;61-70岁的患者56例,设其为b组;71-80岁的患者31例,设为c组;80岁以上的患者51例,设其为d组。
采用aloka-1000(日)超声诊断仪,对其前列腺增生病症进行检查。
结果 a组检出率为71.2%,b组检出率为77.9%,c组检出率为84.3%,可见前列腺增生症的检出率和年龄组呈正相关。
结论社区医疗机构在进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查体时,采用b超对前列腺进行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患者无痛苦等优势,且可以尽早发现前列腺症状,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b超;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症即俗称的前列腺肥大,该病症常见于老年男性,如果治疗不及时,等患者的病情严重,可能会对患者的上尿道产生影响,甚至会引发肾功损伤,进而导致尿毒症[1]。
因此,目前泌尿男性老年病的最为重要课题之一便是对前列腺增生症的防治和诊断。
在我国,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由于操作简单、经济合理、灵敏度高等优势,b超诊断技术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超声不但可以监测出前列腺的大小,而且可以对病变的具体状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从而可以更为明确地对前列腺良性增生、炎症和癌肿等各项病变作出鉴别及诊断,超声检查已成为当今诊断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对b超在普查中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疾病中的价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笔者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80例老年人群经腹部超声检查前列腺增生情况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前列腺检查的老年人群,共计180例,年龄为51-83岁,平均年龄(66.3±10.2)岁。
B超检查对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B超检查对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叶嘉明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6(029)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超检查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 -2014年10月收住我院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7例 ,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B超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及尿动力学检测 ,观察前列腺体积与尿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关系.并将前列腺体积与术中测量的实际前列腺体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小于30ml者 ,其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显著优于体积大于30ml者(P<0 .05).术前B超测量的前列腺长、宽、厚度指标与术中实际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B超检查操作简便 ,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进行明确诊断 ,并可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叶嘉明
【作者单位】洛阳石化医院,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7+.32
【相关文献】
1.B超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的临床研究 [J], 阳成英
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运用B超检查的临床诊断分析 [J], 李赟
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中B超检查探析 [J], 李斌;黄瑛
4.B超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的临床分析 [J], 姜东升;宋志文
5.B超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的临床研究 [J], 陆萍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列腺增生超声诊断与年龄的关系(一)

前列腺增生超声诊断与年龄的关系(一)【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0例年龄50-88岁的人员应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
结果: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四组分别为39.5%;62.1%、78.9%、88.6%。
全部表现前列腺移行区增大,部分合并增生结节及结石或囊肿。
结论:超声检查前列腺增生症便捷,有很大的优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的,年龄的增加是前列腺增生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超声;前列腺增生症;诊断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一般在50岁后出现症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最初症状夜尿增多,尿频、尿急、尿末滴沥,继之排尿费力、尿流缓慢,最终导致尿潴留、肾积水、肾功能受损,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危害1]。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2004年6月~2009年11月共观察500例常规前列腺检查患者,年龄50~88岁,分为四个年龄组,50-59岁其169人,60-69岁208人、70-79岁101人、80岁以上22人。
1.2方法:用LOGIQ4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3.5MHz凸阵探头,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常规行腹部前列腺扫查,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包膜的完整性及内部回声情况,然后进行分析、记录、摄片。
测量前列腺宽径和前后径时,探头尽力向下倾斜,以取得最大测量值。
2结果正常前列腺的声像图表现(宽×纵×厚)为(4×3×2)cm大小,形态似栗形,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双侧对称。
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四组。
检出率分别为39.5%;63.4%、78.9%和88.6%。
前列腺形态改变,各径线可见不同程度增大,以前后径增大更为明显。
全部病例移行区明显增大,外周带边薄,内外腺比例失调,内腺回声均匀。
所有前列腺增生者合并结石较多见(73.2%),有前列腺囊性改变(15.9%)。
B型超声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附306例报告)

B型超声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附306例报告)疗养院男性中老年疗养员多,近年来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增多。
前列腺超声检查的价值受到广泛重视,腹部超声检查前列腺已成为每位男性疗养员体检的常规项目,为临床提供了有用的诊断信息。
本文就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3月,对306名男性疗养员进行前列腺检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306名受检者,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86岁,平均年龄63岁。
检出前列腺异常276例,阳性率为90.20%。
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病人适度充盈膀胱,仰卧位,在趾骨联合上方作纵切、横切及各角度扫查,以取得前列腺长径、宽径及厚径,观察前列腺内部回声及包膜等情况。
2 结果在276例异常患者中,前列腺大小正常者158例(占57.25%),其中并发炎症者128例(占46.38%),并发钙化灶者4例(占1.45%),并发结石者4例(占1.45%),并发结石及钙化者18例(占6.52%),并发炎症及结石者2例(占0.72%)。
在276例异常患者中,前列腺增大者118例(占42.75%),其中并发炎症者98例(占35.51%),并发炎症及钙化灶者14例(占5.07%),并发炎症及恶变者1例(0.36%),并发炎症及结石者2例(占0.72%),并发炎症及囊肿者2例(占0.72%)。
3 超声诊断标准3.1 正常前列腺横切呈左右对称的栗子形或新月形,包膜完整呈增强光带,内部回声为散在细小光点,分布均匀,内腺、外腺比例为1∶1。
3.2 前列腺炎前列腺轮廓清晰,外侧对称,内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或可显示局部有不规则斑点强回声,亦可见小的囊性无回声区。
3.3 前列腺肿大前列腺体积增大,各径线大于正常值(长径:3 cm,宽径:4 cm,厚径:2 cm)上限,包膜完整,亮线连续性清晰,呈增长状结节者表面欠光滑,内部回声光点分布均匀或分布欠均匀,通常中叶肥大明显,严重者出现残余尿或尿潴留。
腹部超声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

腹部超声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宁波市鄞州区东部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宁波 3150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部超声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体检档案1356例,分析汇总应用腹部超声检出的疾病种类和疾病患病率,以掌握腹部超声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超声直接或者间接征象,总结疾病的病因和诱因,提出预防性意见,以供临床参考。
结果:1356例中老年体检档案中,应用腹部超声检出疾病数548例,检出率为40.41%(548/1356)。
其中检出的疾病中从高到低患病率为前列腺增生、脂肪肝、胆囊结石、肝囊肿;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检出率%,子宫肌瘤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检出率%,说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病也各异。
结论:腹部超声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有重要价值意义,可以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检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中老年人群健康生存价值。
【关键词】腹部超声;中老年;健康体检;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70-01目前,我国老龄化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年病也逐年增加。
中老年人群脏器功能在慢慢退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常常合并多种,使中老年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
为了更早的对疾病进行干预,很多中老年人每年会定期体检,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发现疾病早期治疗获得良好预后,未发现疾病做到未病先防,调整身体,颐养天年[2]。
本次研究目的旨在于观察腹部超声检查在中老年健康体中的价值,以供临床参考,取得良好结果,特此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356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本次研究所选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
其中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41岁,中位年龄(65.0±2.1)岁;男性:772例,占56.93%;女性:584例,占46.07%。
超声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经腹部二维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分析体会

经腹部二维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分析体会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二维超声经腹部检查对2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200例健康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对比,并测量其体积以及内外腺比例。
结果:小前列腺增生时前列腺体积变化不大,超声主要表现为内腺增大,内外腺比例较正常前列腺明显增大。
结论:二维超声测量前列腺内外腺比例对诊断前列腺增生有较大帮助,对于体积不大的前列腺增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标签:经腹二维超声;前列腺增生;诊断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在50岁后出现症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以下尿路梗阻为主要症状,如尿频、夜尿增多、尿流缓慢、变细、排尿费力、射程短、充盈性尿失禁甚至排尿困难等。
本文对本院经腹部超声检查的2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与200例健康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旨在提高前列腺增生症的超声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0例患者为本院2005年6月~2009年11月经腹部二维超声检查的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年龄45~81岁,平均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多、尿末滴沥、排尿困难、血尿等;对照组200例健康者,年龄20~39岁,平均30岁。
1.2 方法使用東芝纳米-10及迈瑞DC-6超声诊断仪,3.5 MHz凸阵探头,患者膀胱适度充盈条件下,在耻骨联合上区作纵横扫查,观察前列腺大小、形态、包膜及内部回声情况,测量前列腺上下、前后及左右径数值大小,按公式体积(cm3)=π/6×左右径(cm)×前后径(cm)×上下径(cm)[1];根据张德元[2] 报道,将前列腺增生分小、中、大三种类型:①小前列腺增生,左右径稍大,约3~4 cm,底部易触及,上下径3.5~4.0 cm,中央沟浅,前后径约3 cm;②中前列腺增生,左右径约4.5~5.0 cm,底部能触及,上下径4.5 cm,中央沟平,前后径约4 cm;③大前列腺增生,左右径约6 cm,底部不能触及,上下径大于6 cm,中央沟消失,前后径约5 cm。
B超在社区老年人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加深,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副作用的检查方法,B超技术在社区老年人体检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B超技术的原理、在老年人体检中的应用领域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B超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声波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之间发生反射或传导而形成图像,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
在老年人体检中,B超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B超:老年人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较高,B超可以检测心脏的大小、形态、收缩功能、瓣膜功能等,对于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肝脏B超:肝脏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问题之一,B超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以及肝内结节等,从而判断肝脏是否存在肿瘤、脂肪肝等问题。
3.肾脏B超:老年人肾脏疾病的发生率较高,B超可以检测肾脏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以及肾内结石等,对于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帮助。
4.甲状腺B超: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较为常见,B超可以检测甲状腺的大小、形态、结节等,对于甲状腺病的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5.动脉B超: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高,B超可以检测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血栓等,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在老年人体检中,B超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非侵入性:B超技术无需穿刺或注射,不破坏皮肤和黏膜,对老年人的身体没有任何伤害,非常安全。
2.显示直观:B超图像清晰、直观,医生和老年人都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和功能状态,有利于了解疾病情况。
3.检查快捷:B超检查通常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不需要准备特殊设备,适合老年人的体检需求。
然而,B超在社区老年人体检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检查器械和专业人员的不足:一些社区可能对B超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比较欠缺,导致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的B超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对b超在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前列腺检查的老年人群,共计180例,年龄为
51-83岁,平均年龄(66.3±10.2)岁。
其中60岁及以下的42例,设其a组;61-70岁的患者56例,设其为b组;71-80岁的患者31例,设为c组;80岁以上的患者51例,设其为d组。
采用aloka-1000(日)超声诊断仪,对其前列腺增生病症进行检查。
结果 a组检出率为71.2%,b组检出率为77.9%,c组检出率为84.3%,可见前列腺增生症的检出率和年龄组呈正相关。
结论社区医疗机构在进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查体时,采用b超对前列腺进行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患者无痛苦等优势,且可以尽早发现前列腺症状,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b超;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症即俗称的前列腺肥大,该病症常见于老年男性,如果治疗不及时,等患者的病情严重,可能会对患者的上尿道产生影响,甚至会引发肾功损伤,进而导致尿毒症[1]。
因此,目前泌尿男性老年病的最为重要课题之一便是对前列腺增生症的防治和诊断。
在我国,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由于操作简单、经济合理、灵敏度高等优势,b超诊断技术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超声不但可以监测出前列腺的大小,而
且可以对病变的具体状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从而可以更为明确地对前列腺良性增生、炎症和癌肿等各项病变作出鉴别及诊断,超声检查已成为当今诊断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对b超在普查中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疾病中的价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笔者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80例老年人群经腹部超声检查前列腺增生情况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前列腺检查的老年人群,共计180例,年龄为51-83岁,平均年龄(66.3±10.2)岁。
根据患者年龄分成4组,其中60岁及以下的42例,设其a组;61-70岁的患者56例,设其为b组;71-80岁的患者31例,设为c组;80岁以上的患者51例,设其为d组。
1.2 检查方式采用aloka-1000(日)超声诊断仪,在监测前患者应先饮用600ml以上的水,并憋尿一小时,通过腹部对前列腺进行探查。
患者在检查时采取仰卧体位,探头在下腹部正中作纵横扫查,声束指向耻骨联合后方,当前列腺图像清晰且面积最大时停止,对其各项数值进行测量。
令患者排尿,再对膀胱无回声区的三个径线进行测量。
1.3 诊断标准前列腺的正常长径为3cm,前后径2cm,横径4cm,内外腺应相等。
首先应对前列腺各径线进行测量,观察其是否大于正常范围,形态是否正常。
通常情况下,前列腺为椭圆形、或类圆
形,向膀胱内突入,包膜轮廓是否清晰,内部回声强弱是否均匀,内外腺是否相等。
正常膀胱前列腺b超图像,见图所示。
2 结果
a组检出率为71.2%,b组检出率为77.9%,c组检出率为84.3%,可见前列腺增生症的检出率和年龄组呈正相关,见表1。
表1 各组前列腺增生检出情况
组别年龄段受检例数检出例数检出率
a组 60岁以下 42 26 61.9%
b组 61-70岁 56 40 71.4%
c组 71-80岁 31 24 77.4%
d组 >80岁 51 43 84.3%
合计 180 133 73.9%
在上述患者中,都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血尿等,经b超检测,患者的测值都超过了正常范围。
3 讨论
3.1 中老年前列腺增生发病情况分析雄性激素最主要的生产腺体即是前列腺,该腺体处于盆腔,包绕尿道,通常为栗子形。
若机体的性激素水平失调、前列腺出现增生,其体积会增大,从而造成排尿障碍,进而引发尿潴留[2]。
据相关研究证明,中老年人是前列腺增生的多发人群,且其发病率往往和年龄成正相关。
该观点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3.2 病因分析导致前列腺增生发病因素有很多,且饱受争议,其中为多数人认可的观点是是因人体性激素失调所致。
当人体逐步进入中老年期,人体机能随之降低,常见有睾丸萎缩,雄性激素分泌量降低等。
由于前列腺包绕尿道,当腺内组织出现萎缩,尿道周围的内腺增生,对外腺和后叶产生压力,从而导致患者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等症状的出现,严重者可能导致肾衰竭。
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人体高脂肪及高热量的食物大量摄入,从而加速细胞的有丝分裂,促使前列腺细胞增生;且上述食物会提高人体内5-羟二十碳四烯酸的生成量,抑制前列腺细胞的死亡,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前列腺的增生。
3.3 超声表现 b超能够对前列腺的形态、大小、包膜完整性、内部结构变化及与盆腔脏器毗邻等情况进行较为详细观察。
正常的前列腺的声像图应为(4×3×2)cm3,包膜无缺损,栗形,内部回声均匀,两侧对称。
若行b超检测时发现期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出现异常,则应考虑前列腺增生的发生。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腹部b超对前列腺进行探查,操作方式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能够较为直观地在声像图上显示前列腺的各项状况,以及各种异常病变,且对列腺和膀胱结石能够进行清晰的检测。
从而为前列腺增生的进一步诊断奠定了基础,有效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
3.4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患病初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当疾病逐步发展,便出现包括尿频、夜
尿多等症状,从而对患者的休息和睡眠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增生的前列腺对尿道产生压迫,从而导致排尿的困难,严重者可能引发尿潴留和血尿等症状。
上述症状不但会给患者道理生理上的痛苦,更会引发精神上的压力,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更高的迫切性。
但是,很多中老年患者由于对病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较浅,在就诊时易出现担心和忧虑。
这就要求社区医师在进行治疗时关注患者的心态,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病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指导,提醒患者关注休息和睡眠状况。
此外应对中老年患者服用的药物进行指导,建议其应尽量少用阿托品、颠茄等抗胆碱能类药物,乙方影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而导致的急性尿潴留。
中老年人应每年至少请泌尿科医生摸一次前列腺,以利于前列腺病症能够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社区医疗机构在进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查体时,采用b超对前列腺进行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患者无痛苦,且可以尽早发现前列腺症状,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式。
医疗人员更应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临床资料进行联系,此外还应加强对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最终达到提高前列腺增生病症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永勤.b超在诊断社区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价值分析.临床研究,2009,2(3):1489-1490.
[2]张宝龙,纪玉党,王灿岗,等.社区中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相关参数和患病情况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9(2):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