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 - 无锡市新区总工会
温尼克特的心理学理论:客体关系疗法

温尼克特的心理学理论:客体关系疗法东纳·温尼克特,一位英籍小儿科医师,从1930年代写作直到1 971年,最少也可列入客体关系理论家的一个分类中。
他的许多著作及理论都是开始于无线电广播讲话或专业性演讲,因此具有一种闲谈,话家常及非正式的格调。
虽然大部分都不含专业术语,他的风格可以是不精确且有时是令人困惑的。
他有时从梅兰尼·克莱茵那边借来一些用词,但他也会引用一些用语以他的用意来使用这些语词,诸如够好的母爱(good-enough mothering)、包容性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以及胡乱写的字(the squiggle)。
温尼克特的出现是透过他的著作及临床上的诸如亲切和蔼、温和关切甚至是好玩的人而使他大受欢迎温尼克特死于1971年,享年74岁。
他是位小儿科医师及精神分析师,在伦敦的帕丁顿·葛林儿童医院(Paddington Green Childr en Hospital)从医四十年。
他是在1930年代间进行精神分析而受了梅兰尼·克莱茵的影响,当时她是位督导主治医师(Khan,1971)。
在他繁忙的小儿科兼精神分析师生涯中,温尼克特照顾了成千上万的母亲和她们的孩子,他自己曾说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几乎从没注意到敌军的突袭,几乎所有时间都耗在精神病患者的分析里"(19 45/1958g,p.145)。
温尼克特并未建造一正式体系,而是在基本上把其关怀投注到孩童发展的某些特定领域上。
温尼克特的创新理念之一是强调环境与演化中自体之间精微细致的平衡性上。
他对自体发展的创新观点其实是海因兹·胡柯某些观念的概念上的先驱者。
本章将检视温尼克特的用语与概念以及他有关亲子照顾及发展历程、精神疾病及治疗等的理论。
然后会有一个案研究及对温尼克特著作的批判。
二、关键概念:1.环境与本能:温尼克特强调自体形成时的环境重要性,他说环境,当它够好时,会促进婴儿的成熟过程。
温尼科特和温尼科特学派思想概述

总体假设1、母婴关系、客体的使用;2、孤独的和鲜活的真实自我;3、过渡性客体和现象;4、游戏、创造力;具体理论假设心理结构▪不太注重无意识概念;▪自我组织的早期防御,并能保持片刻的关注。
在第一年发展起来的超我保护着爱的客体免受无情的爱。
能量观(无)关系▪婴儿与足够好的母亲的关系是未来所有关系的模板。
情绪发展中最困难的道路就是从客体关系到在无意识幻想中使用客体,这些涉及了客体关系的持续破坏,然后是一个更强大的真实客体的生存。
▪从第一年开始便触及了三人三角关系。
▪蹒跚学步和青春期的交叉认同是正常的。
发展阶段▪发展的目标是真实的自我,具有个人的真实性和创造性,通过生活和文化体验来实现。
▪在喂养过程中,母亲和婴儿分享鲜活的体验。
从4个月开始,出现过渡性客体;大约5个月的时候,爱和攻击融合在一起。
断奶前后,婴儿达到了单一状态,自我涵容了一切,包括个人的丰富性,内疚感转化为担忧;▪婴儿发展了以下三种沟通方式:来自于选择沟通的主观沟通,使用语言的愉快沟通,以及从游戏到文化体验的中间形式。
在游戏中,儿童/成年人感觉最有活力和创造力。
身体到1岁时,婴儿发展出安全的身心整合;身体的变化带来心理的变化。
身体是身份认同的核心标志,继续处于成人临床工作的中心。
焦虑/本能和防御▪性本能和攻击性本能从出生起就存在;▪发育中的防御是由原始痛苦引发的,而精神病可以防御这种痛苦。
随后的防御具有分裂的性质:假自体防御母体侵入内部现实。
在躁狂防御中否认本能体验的焦虑、以及和内疚有关的抑郁焦虑。
▪压制之后会出现成熟的防御。
病因假设▪环境失败带来了早期毁灭性体验,当婴儿的自我无法涵容遗弃感时,会引发原始的痛苦,这种痛苦可以通过“木僵”来防御这种失败的情况(成年人害怕[再次]经历这种崩溃)。
一些婴儿因精神病性防御而缩短了这一时间。
▪灾难感的核心是入侵导致的自我的毁灭。
病理性的虚假自我可能导致死亡。
▪神经症源于第二年对本能体验的焦虑:手淫的消解可以抵御焦虑。
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治疗观

A src: i i t ite us n igrpeett eo bet e t no sconls .Hisadonso sconl i t a— bt tW n c ts h t adn er nai f j l i f yhaayi a no o t s v o c rao p s s t p it f yhaa t r t n p yc e
释很容易发生影 响 , 先人 为主地 占据患 者本 身尚未成 熟的思 会 想和情感 。分析 治疗“ 在根本 上意 味着 照料” 即照料个 人的成 , 长 。治疗者必须具 有“ 一种 能力 , 去控 制患者 内心 出现 的冲突 , 并等待患者 自己找 到解决 办法 , 不是焦 急难耐 地 四处 寻找治 而 疗 方 案 。[ ”0 ]
维普资讯
医学与哲学 ( 人文社会医学版 )0 7年 1 20 O月第 2 卷第 1 8 O期总第 3 2 4 期
温尼科 特 的精 神 分 析 客体 关 系理 论 的治疗 观 *
郗 浩 丽
摘要 : 温尼科特是英 国精神 分析 客体 关 系学派的重要代表 人物 , 出了独特 的精神 分析 治疗观 , 提 以提供抱 持性 的分析情境 为核 心。 强调退行至依 赖的治疗过程 , 重视精神分析师的反移情 中的恨 的情绪体验 , 珍视 病人 的主 动不交流等 , 很 多方 面 在
颠覆 了经 典 的精 神 分析 治 疗 观 。
关键词 : 温尼科特 。 精神分析 的情境 , 退行 至依赖 , 反移情 中的恨 , 不交流
中 图分 类 号 : 35 1 R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7 2 20 )0—0 4 10 —0 7 (0 7 1 0 4—0 2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无锡市新区总工会课件

温尼科特关于真实自体的理论
01
真实自体的概念
真实自体是指个体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的真实自我,是个人独特性和真实
性的体现。
02 03
真实自体的形成
温尼科特认为真实自体的形成是在婴儿与母亲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当 婴儿感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时,他们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真实自体 。
真实自体与心理健康
温尼科特认为真实自体的健康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真实 自体的表达和展现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04 温尼科特理论的应用和启 示
温尼科特理论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儿童中心、真实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抱持性环境
详细描述
温尼科特理论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强调儿童为中心,创设真实环境,为儿童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建立抱持性 环境。这些理念有助于促进儿童自我实现和健康成长。
温尼科特理论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
温尼科特理论对无锡市新区总工会的启示
总结词
工会角色、工人权益、工人发展、社会和谐
详细描述
温尼科特理论对无锡市新区总工会具有启示 作用。工会应扮演重要角色,关注工人权益 和发展,致力于实现社会和谐。通过维护工 人权益和提高工人发展水平,工会可为社会 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温尼科特关注婴儿早期的发展,认为 婴儿与母亲的互动对个体发展至关重 要
温尼科特还关注儿童游戏的作用,认 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和建立 关系
02 温尼科特的理论概述
温尼科特理论的基本概念
过渡性客体
在理论中,过渡性客体指的是一个物体或者人,他们在婴儿 和外部世界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帮助婴儿逐渐建立自我和现 实感。
温尼科特的理论

2关键概念
2.1环境与身体
强调自身形成时的环境重要性。 机体有一种朝着正向发展的健康趋势,只要有正 确的供给,就可以出现行自然的成熟过程。 “治疗不成熟只有一个良方,就是时间的流逝”
精神的基础是肉体,而在演化上肉体先于精神。 皮肤的重要性,是内在世界的界 限。
2.7过渡性客体
过渡性客体是介于主观性客体和真正客 体关系之间的一个中间性的经验领域。 过渡性客体并不是一个内在的或主观的 客体,它不仅是一个外在客体;它是第 一个“非我”所有物(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一个常见的过渡性客体是一张柔软被毯——或 一件尿布或一件旧衣服。包括在过渡性现象中 的还有婴儿的呀呀学语、一种作态行为或某个 孩童本身还未被认为是属于外在现实的身体部 位。
包括在过渡性现象中的还有婴儿的呀呀学语一种作态行为或某个孩童本身还未被认为是属于外在现实的身体部过渡性客体及过渡性现象transitionalphenomena一种比过渡性客体更宽广涵盖性更大的用语是属于那个中间性的经验领域对内在现实及外在生命都有其影响力
温尼科特的理论
李孟潮,
1生平
1896,4-7,生于英国普里茅斯 独子,有两个姐姐,父亲后来成为市长,从小在女性 包围中长大。 1899,用木槌砸烂妹妹的洋娃娃面孔,内疚 1905,觉得自己太温厚,开始做一些调皮的事情。 1909,进入公立学校开始阅读达尔文《物种起源》, 受到影响,故后来强调环境的影响。
一个伪自体服从性地对环境的要求加以反应并且建立 起一组伪关系(a false set of relationships)。 伪自体把真自体隐藏起来而无法自发性地行动。 只有真自体是自发性的且能感受到真实或真诚。有一 个伪自体的存在会导致该人感受到不真实、徒劳无益、 在关系中无法真诚。 假我是发展中自然产生的部分,产生一种防御功能保 护真我,这是一种必要的防御,产生社会习惯和妥协。
从温尼科特的理论看母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从温尼科特的理论看母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
他的理论关注于母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母亲在提供安全环境、满足儿童需求和促进儿童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温尼科特的理论,探讨母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温尼科特的理论强调了母亲的关爱和关注对儿童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容忍不满”的概念,即母亲需要能够容忍儿童的不满情绪,同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母亲的安全感和理解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正是母亲的支持和关爱,让儿童有勇气面对困难并充分发挥潜力。
此外,温尼科特还提出了“亲密度”和“反应性”的概念。
亲密度强调母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系和互动,而反应性则强调母亲对儿童需求的及时和适当反应。
母亲的亲密度和反应性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基础,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此外,温尼科特还讨论了母亲如何提供“过渡对象”的概念。
过渡对象是指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中介物,如儿童心爱的毛绒玩具。
通过过渡对象,儿童可以在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获得安慰和支持。
这种特殊的小道具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促进情感发展。
此外,温尼科特还讨论了母亲如何提供萌发个体真实自我的环境。
在一个温暖、理解和鼓励的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独立性。
母亲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建立稳定的自我,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通过理解和应用温尼科特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重视母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母亲的爱、关注和支持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关爱和支持的母亲可以为儿童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此外,母亲的亲密度和反应性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和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温尼科特的理论还强调了母亲如何通过提供过渡对象来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
过渡对象可以在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提供支持和安慰。
这种特殊的小道具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情感发展。
温尼科特

抑郁是健康的:抑郁是一种能力;抑
郁是一种情感障碍;抑郁是为了避免 抑郁的伤痛而动员起来的防御。 担忧:用担忧一词强调内疚感的积极
作用。
6、青春期的发展
退行是治疗过程的要素
1、退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供早期主观全能感觉的成
功体验,置换掉时期失败的情感体验。
2、咨询师应提供抱持的环境。
3、退行与退缩:退行具有治疗特性,早期的体验可以在退行中修正;退缩 不具有治疗特性,是病人在治疗中哭求帮助的表示。
首先 是要提供一 种适意的环境,一种类似母爱照料的环境。
4、将精神分析的设置变为抱持的环境,强调精神分析师的行为。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1、原初攻击性是婴儿活动的一部分,它导
致了对外在客体的发现,是爱的表达。 2、婴儿本能的爱是无情的,这个阶段的婴
儿攻击母亲实际在是在毫无顾忌的爱她。母
亲的反应是情绪性攻击发展的重要方面。约 2岁之前。 3、母亲做为客体的对立存在,使婴儿全身心 的本能体验成为可能。 4、客体使用:主体破坏客体如果客体幸存, 那么儿童就能够使用客体,不能幸存儿童过 早的注意外在会感到危险。
温尼科特的主要理论(这此只是个人罗列)
二战期间主要理论: 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 反社会倾向 反移情中的恨 抱持的治疗环境 50到60年代: 真自体与假自体 攻击性概念 过度客体概念 幻觉与幻灭 后期思想: 《游戏与现实》 “客体的使用” 母亲与家庭对儿童的镜像作用 “游戏” 与“创造性” 压舌板与涂鸦游戏
11
1、游戏的性质与功能 2、游戏与创造性 3、游戏与心理治疗
4、压舌板游戏
5、涂鸦游戏
12
请允许我退行到抱持环境里,因为我还需要成长!
祝愿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母亲, 每一个家庭都是幸福的!
温尼科特简介

温尼科特简介温尼科特(Warren Buffett)是享誉全球的美国投资大亨和慈善家,被誉为“股神”、“慈善界的教父”。
他的非凡经历和投资智慧使他成为引领金融界的传奇人物。
温尼科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从小就展现了卓越的商业头脑。
在他童年时代,他就对股票和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13岁时,他开始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并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高中时期,他创办了自己的两个生意,包括卖报纸和销售自行车的生意,进一步锻炼了他的商业才能。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温尼科特并没有选择投身华尔街的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奥马哈创办了他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这家公司成为了他个人财富的主要来源,并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温尼科特相信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原则,追求稳定的利润和持续的成长,因此他坚定地持有一些看好的股票,而不是频繁交易。
这种投资策略使他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除了投资界的成功,温尼科特也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慈善家。
他承诺将绝大部分财富捐赠出去,在世界各地开展慈善事业。
他与慈善合作伙伴们一起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贫困、教育和医疗等。
温尼科特还积极推动富人捐赠的潮流,鼓励其他富豪加入慈善事业,以改善社会状况。
温尼科特鲜有奢侈消费,一直以简朴的生活方式示人,他的致富哲学也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投资不应该只追求短期利益,而是应该具备持久的价值。
他的投资智慧教给了人们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要做自己信服的投资,追求长期价值;要保持理智和耐心,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要注重个人的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投资。
总之,温尼科特是一个兼具商业智慧和慈善心的杰出人物。
他用自己的成功和影响力激励和引导着无数的投资者和慈善家,在商业和社会责任方面树立了一个典范。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只是追逐财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社会和帮助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1.四种不良沟通模式
2.案例分析
• 小张是某生产车间的一线员工,这几天经常 发现其生产出次品,组长小王对小张的表现 非常不满,于是就找他谈话。谈话过程中, 组长小王比较严厉地指出了小张的不足,希 望他能有所改变,但是,小张却不能接受。 请问: • 小张为什么不能接受组长的批评? • 组长小王该如何与小张沟通才能达到效果? • 你如果组长小王,会这么做?
5.新生代员工的心理需求
(1)归属感 (2)被认同 (3)被赞赏 (4)被关注 (5)被接纳 (6)价值感
5.员工行为背后的原因
• • • • • • 为什么批评不得(受挫训练) 为什么经常跳槽 为什么怕见领导(自信训练) 为什么人际紧张 为什么自我中心 现场案例辅导
6.案例分析
小强是某生产车间的工人,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都是 没精打采的。班长小赵非常关心他,并问其原因,但 小强就是不愿说,只是说想不干了。小赵很诧异,觉 得平时对小强还是蛮好的,最近组里也没有什么特别 的事发生。 最终,小强还是说出了想离职的原因,主要 是他妈妈最近身体不好,很想他回去看看,但小强觉 得很难请假,于是,就萌生了辞职的念头。通过工作 ,小强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请问: 1.班长小赵做了或说了什么,使小强放弃了辞职? 2.通常情况下,你觉得员工有哪些原因最容易辞职?
(3)自尊心强、敏感度高的员工 多为刚步入社会 行为拘谨、害怕出错 一旦挨批、情绪低落 说话随意 埋怨其心眼小 积极暗示 、欣赏 有错时委婉措辞 (Ⅹ) (Ⅹ) (√) (√)
(4)“刻板”的员工 我行我素、爱理不理 一条道跑到黑 人际关系紧张 以冷制冷 着急、批评 更大的耐心 先肯定、再讲述 (Ⅹ) (Ⅹ) (√) (√)
四.新生代员工的心理疏导
1.班组长可以做的
(1)建立情感交流平台 (2)提供心理健康知识 (3)学习心理辅导技能
2.心理疏导技术
(1)共情技术 (2)倾听技术 (3)提问技术 (4)澄清技巧
3.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方法
• • • • 全然相信法 先跟后代法 认知调整法 教练式组长(视频)
(5)性格耿直的员工 说话直来直去、直接点明 要害,不给领导留面子、 自己也四处碰壁
硬碰硬、犟对犟(Ⅹ) 不理他 (Ⅹ) 幽默解嘲 (√) 直接批评 (√)
3.全然倾听
• 倾听可以让你了解更多 • 倾听能够知道对方需求 • 倾听可以减少彼此冲突
4.真诚赞美
• 赞美是沟通中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别人对你赞 美,就先要学会赞美别人。 • 赞美与奉承的区别在于: 赞美是真诚的,而奉承则是虚假的。
二.员工心理问题的分类
• 根据严重程度,心理问题可分为:
1.心理困扰:不构成疾病,属亚健康, 易调适; • 常见症状: • 各种适应问题 • 情感问题 • 职业规划问题 • 人际关系问题等,
2.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
• • • • • •
和性心理障碍等心理失调状态,属疾病, 可治疗; 常见人格障碍: 自恋性人格 强迫性人格 焦虑性人格 偏执型人格 依赖性人格
3.根据员工特点,进行有效沟通
(1)自我膨胀型员工的特点: 自我中心,脾气易怒、 喜欢没事找事的员工
沟通方法选择: 试图压制他们火气(Ⅹ) 下评论 (Ⅹ) 一言不发—倾听 (√) 共情 (√)
(2)趋炎附势的员工 不管对错一律随声附和 被认为相当“有技巧”
以为是真的 (Ⅹ) 明知是假很享受(Ⅹ) 先谦虚后指正 (√) 试探,点评 (√
2.胆汁质(冲动型)
• 性格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 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行动快速; • 情绪特点:情感外露,情绪表达激烈,但 持续时间不长,通常不会长久记恨于心; • 沟通特点:好争论,直接表达,沟通时语 言甚至有点“冲”
3.粘液质(安静型)
• 性格特点:较为稳重、思维较慢、但是 持久耐力力强,性格波动小。这种气质 也被称为安静型、能够承担责任、认真 工作。缺乏灵活性是这种人群致命的弱 点。 • 情绪特点: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 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 沟通特点:沟通时喜欢用事实说话,讲 究逻辑,慢条斯理。
员工心理疏导技能1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自我认知 自我觉察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识别与管理 第三单元: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第四单元:新生代员工的管理
投射测试
• 要求:在一张A4纸上画出:房子、树、人, 其余的就随你画,你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只 要认真画。
一.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
1.多血质(活动型)
• 性格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 接受新鲜事物,变通能力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有 虎头蛇尾的特点; • 情绪特点:情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 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 沟通特点:表达生动,沟通时讲究艺术。
4.抑郁质(抑制型)
• 性格特点:内向,敏感,思维深刻,优 柔寡断,工作中有较强的坚韧性; • 情绪特点: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 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的 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 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 体验深刻. • 沟通特点:沟通中不易表达内心,比较 难于了解其内在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3.精神疾患: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
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 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属严重疾病 ,治愈难度较大。
• 常见症状: • 抑郁症 • 精神分裂症等。
4.新生代民工的特点
(1)他们有一定的文化,思维活跃,不安于现 状。 (2)他们不同于他们的父辈,选择“一直打零 工,哪里需要去哪里”。 (3)他们将自己定位为“有才之人”,更注重 生活品质、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4)他们穿着前卫,热衷聊QQ、打游戏、K歌 ,渴望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5)他们渴望获得一技之长,也擅长发挥自身 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