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最难的高考历史题集锦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整理

2012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3.(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4.(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5.(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高考历史是考生们备考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历史试题的出现往往能够为考生们提供备考参考。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试题和答案的具体内容,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哪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出现社会主义政权?答案:D.英国2.古代东亚文化圈内的儒家经典《论语》的作者是谁?答案:A.杨伯峻3.下列选项中,哪个是近代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罢工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答案:C.镇压农民起义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答案:B.商业资本5.抗日战争胜利后,英美帝国主义企图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向中国施加压力的事件是?答案:A.阻止解放军进驻两广、福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请回答:什么是多极化现象?并简要阐述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极化现象。
答案:多极化现象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多个权力中心,在政策制定和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或地区。
世界上的强国不再仅限于一两个,而是包括多个国家或地区。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极化现象更加显著。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上的强国不再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也逐渐崛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
这种多极化现象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多边化,各国间的利益交流更加频繁,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7.请回答: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简要介绍该战争的结果。
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不平等条约的强迫签订,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反抗行动。
此战争的结果是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并赔款2000万银元。
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8.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最初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并简要介绍这些方面的工作内容。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最初主要集中在战争时期的国家建设、农村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北京卷)解析版

【总评】:本套试题考查面广,必修和选修都广泛涉及;最大特点是在多个题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不同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的知识同时涉及,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和理解运用的灵活性。
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人主要从事商品的贩运和买卖,所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故选A项。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之重农抑商。
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图6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
唐代实行三省制,宋代设置中书门下,明代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故选C项;另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和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同时存在,也符合元代中央官制的内容。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顾炎武(1613- 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
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浙江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的主旨③智者派的主张④百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全书派宣扬性和,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思辨的倾向。
【答案】A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2年历史高考真题+解析卷:北京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 C.不敬祖宗D.不纳租税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⑦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材料结论A 罗马法规定,债券人无力还债时,例证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历史选择题)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择题汇编含答案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选择题汇编含答案(一)山东卷 9-16:DBBCD AAC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Array 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运动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 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 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精编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全国及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强化训练身带着刀和笔,以便强化训练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士大夫对市民文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于民间通俗文,开始时文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 项正确。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DOC

2012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 宋朝思想文化背景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 财产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 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的背景我们可以得知是明后期商业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松江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当地的经商之风益盛。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说之前大概十分之一的是官员,十分之九的是农民,但是正德以后许多农民改为经商,这就道出了社会结构中的职业变化,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最难的高考历史题集锦
【江苏模拟划线】
错3个历史等级A+;错5个历史等级A;
错8个历史等级B+;错12个历史等级B;
错15个历史等级C;超过则历史等级和运气均差。
1.(2012年全国新课标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2012年全国大纲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3.(2012年海南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4.(2012年全国新课标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5.(2012年全国大纲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6.(2012年北京文综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7.(2012年上海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8.(2012年海南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
9.(2012年山东文综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0.(2012年北京文综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1.(2012年浙江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2012年安徽文综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3.(2012年山东文综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4.(2012年海南1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
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15.(2012年海南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6.(2012年北京文综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
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
从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
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
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
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
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
大企业组织
17.(2012年海南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18.(2012年安徽文综22)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图6反映了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2年四川文综23)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20.(2012年天津文综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江苏模拟划线】
错3个历史等级A+;错5个历史等级A;
错8个历史等级B+;错12个历史等级B;
错15个历史等级C;超过则历史等级和运气均差。
【试题参考答案】
CBCDC ABBDB ADABC DBC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