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精讲(一)
中级通信工程师-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精选试题)

中级通信工程师-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1、后续演进中涉及的新名词有()。
A.HSDPA/HSUPAB.cdma20001xEV/DOC.dma2000lxEVDOD.WiMAXE.LTE2、GSM网网络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和短消息中心(SC)。
A.拜访位置寄存器(VLR)B.归属位置寄存器(HLR)C.鉴权中心(AUC)D.设备识别寄存器(EIR)3、GSM系统体系结构子系统之间接口主要有()。
A.移动台与BTS之间的接口,称之为GSM无线空中接口B.BTS与BSC之间的接口,称之为Abis接口C.BSC与MSC之间的接口,称之为A接口D.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4、切换类型按断开连接的次序可分为()。
A.硬切换B.软切换C.异步切换D.同步切换5、GSM控制信道可以分为()。
A.广播信道(BCH)B.同步信道(SCH)C.公共控制信道(CCCH)D.专用控制信道(DCCH)6、在GSM系统的基础上,GPRS系统新增了()。
A.分组控制单元B.GPRS业务支持节点(SGSN)C.GPRS网关支持节点D.鉴权中心(AUC)7、GPRS系统支持()。
A.同一用户占用多个时分信道B.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时分信道C.同一用户占用多个频道D.同一用户占用多个码分信道8、电波的极化方式有()等。
A.水平极化B.垂直极化C.圆极化D.面极化9、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碰到的名词中,表示相对值的有()。
A.dBB.dBmC.dBiD.dBuV10、根据电信网的构成及功能,通常把电信网分为业务网、传输网和()网。
11、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第四层为()。
12、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交换网能为任意一个入网信息流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通路。
13、现阶段我国长途网的结构为()结构。
14、现阶段我国本地网的结构为()结构。
15、长途网中的DC1间构成()。
16、本地网中的端局DL与设在该本地网中的长途局DCX之间应配备呼损小于()的低呼损基干电路群。
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练习题(一)

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一、交换网络概述1、在传输设备中,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线称为(中继线)。
2、程控电话交换机于1965年最先由(美国)研制成功并开通使用。
3、数字程控交换机最称由法国于(1970年)研制成功,并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4、(144kbit/s)速率的(2B+D)接口,主要可以向用户提供电话、数据、用户传真、智能用户电报、可视图文、静止图像等业务。
5、闹钟服务的用户登记叫醒时间只限制登记时刻起(24小时)内,此后不再进行此项服务,用户需要服务时仍然需要重新登记。
6、信噪比是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信噪比越大,通信质量越好,一般要求信噪比不低于(26DB)。
7、热线服务是用户摘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拨号)即可自动接到某一固定的被叫用户。
8、登记了呼出限制来务的用户话机,(摘机呼出)将受到限制。
9、用户登记闹钟服务后,交换机按用户预定时间自动振铃,提醒用户去办计划中的事,如果用户第二天仍需要该项服务,则(用户需进行再次登记)。
10、会议电话的特点是(提供三方以上共同通话的业务)。
二、交换技术基本概念1、1876年电话发明后,(1877)年,第一部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在美国波士顿作为防盗告警系统的附件出现。
2、固定电话网中的话音通信一般采用(电路交换)技术。
3、人工交换是指由话务员进行操作以完成(分组交换)任务。
4、在自动交换中,用(处理机的分析)来替代人工交换中的话务员的观察。
5、程控交换机的交换控制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
6、(长途电话)交换机实际上是一种汇接机,因为它不直接与用户相连接,它没有用户电路和用户级。
7、由于分组式终端能够检验用户线中的传输差错,因此可以使整个网络的平均误码率一般达到(10的负10次方)。
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精讲(1)

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精讲(1)离2017年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只有140多天了。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引起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内容精讲。
下文主要讲解IP地址及表示方法,供大家学习与参考!IP地址及表示方法在TCP/IP体系中,IP地址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一定要把它弄淸楚。
我们把整个互联网看成为一个统一的、抽象的网络。
1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bit的标识符。
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很方便地进行寻址。
IP地址现在由互联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进行分配。
本文讨论最基本的分类IP地址,这是IP网络最早的编址方法。
所谓“分类的IP地址”就是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识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8t-id,它标识该主机(或路由器)。
或者说,这种两级的1P地址可以记为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7-1)各种IP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这里A类、B类和C 类地址是最常用的。
A类、B类和C类地址的网络号宇段net-id(在图中这个字段是灰色的)的长度分别为1,2和3字节,而在网络号字段的最前面有lbit-3bk的类别比特,其数值分别规定为0,10和110;A类、B类和C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的长度分别为3个、2个和1个字节。
这里要指出,由于近年来已经广泛使用不分类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A类、B类和C类地址的区分已成为历史[RFC1812],但由于很多文献和资料都还使用传统的分类IP地址,因此我们在这里还要从分类IP地址讲起。
路由器为转发分组而查找路由表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查找路由表花费的时间要尽量短。
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精讲(二)

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精讲(二)离2017年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只有160多天了。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引起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内容精讲。
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快速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克服了电路交换信道利用率低、速率不灵活的缺点,但它的存储转发机制又带来新的问题。
在每个交换节点,对于到达的每个分组都需要作比较复杂的处理,如识别分组首部的协议控制信息(包括目的地址、源点地址、业务类型等)、选择路由、排队等待、调度输出等,加上分组到达的随机性,流量难于控制,输出速率有限等因素,使得分组在节点内部的排队等待时间有很大的随机性。
这就是说,分组的端到端传送时延和时延的抖动难于确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1983年前后,人们提出了快速分组交换的概念。
快速分组交换(FastPacket Switching,FPS),又称高速分组交换,仍然是存储转发式交换,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减小分组的转发时延。
这些措施是:简化网络协议,尽量通过硬件进行分组的转发处理;大大提高端口及相应链路的传输速率;采用固定长度的小分组,以便于用硬件实现分组交换。
光纤传输为前两个措施的采用提供了可能。
光纤传输的离质量(误码率小于10_9)允许人们简化链路层通信协议,取消差错控制所需要的反馈重传;采用宽带光纤传输可大大提高链路的传输速率。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又为分组交换的硬件实现奠定了基础。
这样,一种采用定长小分组的快速分组交换体制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定长小分组被称为信元(Cell)。
1988年,ITU-T(原CCOT)第18研究组决定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作为信息传送的基本单位,并将这种基于信元的复用与交换体制命名为异步转移模式(Asynchionouo Transfer Mode,ATM)。
ATM是一种高速低时延的信息传送方式,它采用基于信元的异步时分复用和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1990-1993年,ITU-T制订了关于ATM的一系列建议。
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资料

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资料1、填空题在PCM传输线上传输的码型是(),在交换设备内采用的码型是()。
正确答案:HDB3码;NRZ码2、多选NGN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最大特点是()。
A.业务(江南博哥)与呼叫控制完全分离B.呼叫控制与承载完全分离C.业务与承载完全分离D.承载与电路交换完全分离正确答案:A, B3、单选下列哪个协商模式不属于LACP().A.onB.passiveC.AutoD.Active正确答案:C4、单选SIP协议默认采用的端口号即公开的SIP端口号是:()。
A.2427B.2727C.5060D.5061。
正确答案:C5、填空题将波长间隔在()的复用称之为密集汉卡分复用(DWDM)。
正确答案:零点几纳米6、单选DHCP服务器回应使用的是那种方式()。
A.单播B.组播C.广播D.任意播正确答案:A7、填空题交换机告警释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释放告警,另一种是系统自动释放告警。
正确答案:人工8、填空题ISUP消息的公共部分由()、电路识别码和路由标记组成。
正确答案:消息类型编码9、单选两台交换机配置trunk的自动协商,其中一台为auto,另一台为on,则().A、协商失败B、可以形成trunkC、无法判断正确答案:B10、填空题SIP消息采用方式编码,分为两类:()请求消息和()消息。
正确答案:文本;响应11、问答题根据光网络单元的位置来分,光纤接入的方式有哪些?正确答案:根据ONU的位置光纤接入的方式有为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办公室或光纤到家庭(FTTO/FTTH)。
12、多选GSM系统体系结构子系统之间接口主要有()。
A.移动台与BTS之间的接口,称之为GSM无线空中接口B.BTS与BSC之间的接口,称之为Abis接口C.BSC与MSC之间的接口,称之为A接口D.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正确答案:A, B, C, D13、填空题在ADSL接入系统中,用于用户端的信号分离器,将双绞线上()以下的语音信号分离出来送给用户的电话机。
通信中级工程师知识点归纳

通信中级工程师知识点归纳通信中级工程师是一个相对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岗位,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和知识点。
以下是通信中级工程师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供参考:1. 通信原理: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基本的通信原理,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多路复用技术等。
参考内容:《通信原理》2. 通信网络技术: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掌握各种通信网络的原理和技术,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无线局域网(WLAN)、移动通信网络等。
参考内容:《计算机网络》3. 传输技术: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传输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传输介质、传输媒体的选择与优化、传输线路的建设与维护等。
参考内容:《通信工程传输技术》4. 网络安全: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包括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评估、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安全技术等。
参考内容:《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5. 无线通信技术: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调频、调幅、调相等基本调制技术、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设计等。
参考内容:《无线通信原理与技术》6. 通信协议: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常用的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族、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并且需要掌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参考内容:《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应用技术》7. 数据通信与网络: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数据传输技术,包括数据编码与解码、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计算、数据传输控制等。
参考内容:《数据通信与网络》8. 通信设备与维护: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通信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包括网络设备、传输设备、无线设备等,以及故障排除和维护管理的方法。
参考内容:《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9. 网络优化与性能管理:通信中级工程师需要了解网络优化和性能管理的方法,包括流量分析、拓扑优化、负载均衡、性能监测等,以保障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
通信工程师中级综合能力常考知识点集锦

通信工程师中级综合能力常考知识点集锦通信工程师中级综合能力常考知识点集锦1. 介绍在现代社会中,通信工程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设计、建设和维护各种通信系统,为人们提供高效的通信服务。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师,拥有全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通信工程师中级综合能力常考知识点集锦,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个职业中的各种挑战。
2. 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通信系统是将信息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
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是通信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2.1. 信号与噪声在通信过程中,信号与噪声是两个关键概念。
信号是我们要传输的信息,而噪声是在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干扰。
通信工程师需要了解如何处理噪声,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递。
2.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形式,解调则是将传输的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
通信工程师需要熟悉不同的调制技术,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2.3. 传输媒介通信系统使用不同的传输媒介,如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
通信工程师需要了解每种传输媒介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以便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介。
3. 数字通信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通信系统越来越普遍。
通信工程师需要具备对数字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和维护能力。
3.1. 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进行传输,数字解调技术将传输的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
通信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数字调制和解调方法,如ASK、FSK和PSK等。
3.2. 带宽和信噪比数字通信系统的带宽和信噪比是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通信工程师需要了解如何计算和优化带宽以及如何提高信噪比。
3.3. 错误检测与纠正在数字通信中,误码率是一个关键指标。
通信工程师需要熟悉不同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法,如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码和卷积码等。
4.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工程师需要掌握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中级通信工程师重点资料

中级通信工程师重点资料柔柔弱弱第一章:交换网络的概述电信网络的要素: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信网络的构建形式:按服务范围分:现代电信网络: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按技术手段分:模拟网和数字网按终端设备的运动性分:固定网和移动网按连接交换系统的物理形式分:网状网,星形网和复合网智能网业务:智能网:在原有固定电话网基础上,为快速、方便、经济、灵活地提供各种新的电信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第二章:交换技术基本概念交换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由话务员进行操作以完成电路交换任务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传输质量高可靠性高实现不同种类型终端间的通信分组多路通信按信息量比例计费与公用电话网与电报及低速数据网连接虚电路(面向连接)用户开始传输之前,必须通过网络建立逻辑连接连接建立之后,分组将顺序通过该路径经网络传送到目的地通信完成之后用户发出拆链请求,网络清除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一个标识符说明它所属的虚电路可分为交换虚电路(临时)和永久虚电路数据报(无连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分组交换机为每一个数据分组独立地寻找路径每个数据分组中都包含完整的目的地址信息第三章:程控交换技术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B(Battery Feed)——馈电;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S(Supervision)——监视;C(Codec&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H(HybridCircuit)——混合电路;T(Test)——测试。
在线程序:呼叫处理程序:交换机所有呼叫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交换机各种新服务性能的建立与释放执行管理程序:对交换系统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运行管理程序:维护人员存取和修改有关用户和交换局的各种程序故障处理程序:对交换系统作经常性的检测,并使系统恢复工作能力故障诊断程序:确定硬件故障位置交换机数据局数据:反映交换局在交换网中的地位(或级别),本交换局与其他交换局的中继关系,包括对其他交换网的中继路由的组织、数量、接收或发送号码、位长、计费费率、传送信号方式等用户数据:描述全部用户信息,为每个用户所特有系统数据由设备制造厂家编写T接线器工作方式输出控制:顺序写入,控制读出输入控制: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空间(S)接线器工作方式:输入控制:控制存储器的行对应于时隙,列对应于输入线,内容对应于输出线输出控制:控制存储器的行对应于时隙,列对应于输出线,内容对应于输入线呼叫处理基本原理分析处理:去话分析:分析主叫用户的用户数据号码分析:决定路由,话费等来话分析:分析被叫用户类别,运用情况,忙闲状态等,以确定下一个任务及状态号码状态分析:数据来源是现在的稳定状态和输入信息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管理包括处理机在内的所有资源控制系统结构集中控制:每台处理机均能控制全部资源,也能执行所有功能分散控制:每台处理机只能控制部分资源,只能执行交换机的部分功能,最大特点是取消了中央处理机分机控制:按交换机控制功能的高低层次分别配置处理机分布式控制:所有控制功能都由与小用户线群或小中继线群相连的微处理机提供第四章:电话通信网本地电话网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接入网和话机终端组成的电话网.长途路由基干路由:构成网络基干结构的路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精讲(一)离2017年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只有160多天了。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引起中级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点内容精讲。
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静态以太网交换
静态以太网交换是为网络管理者通过软件来完成网络配置的增加、移动及改变而设计的。
静态以太网交换工作与传统的共享式网络环境。
所以称为“静态”是由于需要网络管理员的人工干预,既每次网络节点的移动和增加,网络管理员必须通过网络管理软件进行操作。
一旦一次静态交换操作完成,用户或工作站将被移到一个新的共享网段,并且一直呆在那里直到另一次新的操作。
静态交换允许网络管理员在一个HUB内将用户容易地从一个共享局域网总线移到另外一个共享局域网总线。
集线器的以太网总线有一条是由工程部8台工作站共享的以太网网段。
而以太网总线有一条是由市场部的工作站所共享的网段,以上两个网段都是传统的共享局域网。
对静态以太网交换,网络管理员只需通过网络管理工作站的集线器图形界面,用鼠标将调离的工程师工作站所对应的端口从一条总线拉至另一条总线即可。
这种改变只需几秒钟的时间。
而传统的方法,则需网络管理员通过查线、拨号、重新布线等一系列的工作才能完成。
显然,在网络结构需经常改变的场合,静态交换以太网极为适宜。
静态交换不能改变带宽(性能),用户唯一可以提高网络性能的方法是将
工作站从拥挤的网段移到空闲的网段。
只有动态以太网交换才可以增加标准以太网的带宽(性能)。
交换机交换的方式
交换机交换的方式有三种。
分别是:直通式、存储转发、碎片隔离。
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
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
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
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
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存储转发(Store&Forward)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
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
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
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碎片隔离(Fragment Free)
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
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
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
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