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
九年级物理上册 8.1 电磁感应现象课件教科教科级上册物理课件

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 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2/12/2021
第三页,共四十页。
教学 目标 (jiāo xu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向学生(xué sheng)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培 养学生(xué sheng)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 品质。
2. 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是( B)
A.同时改变磁场(cíchǎng)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的 运动方向 B.保持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不变,改变磁 场方向 C.将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运动方向 都不改变
D.增加切割磁感线的导线的长度
12/12/2021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
达标 练习 (dábiāo)
第九页,共四十页。
一、法拉第的发现(fāxiàn)
下面我们从一根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情 况开始(kāishǐ),寻找磁生电的规律。
12/12/2021
第十页,共四十页。
实验探究 导体在磁场(cíchǎng)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按图所示,把导线ab的两端分别连接在 灵敏电流表的两个(liǎnɡ ɡè)接线柱上,组成一个 闭合电路。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用机械力移动 导体,使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消耗
(xiāohào)了机械能,但在闭合电路中产生了
电流,获得了电能,实现了从机械能转 化为电能。
12/12/2021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页。
感应电流 的大小 (gǎnyìng diàn liú)
提出 问题 (tí chū)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 建立假设: 1.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
科学思维有许多方式,对一个问题
的逆向(nì xiànɡ)思考,往往也是一种有效 地思维方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吗?发电机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电磁感应现象密切相关。
2.通过展示发电机的图片和原理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讲授新知
-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如无线充电、磁悬浮列车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结合实验与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过程。
-借助虚拟实验室等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生动的教学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增强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感应现象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5.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8.1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教科版

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小发电机。
【教学突破】
通过重新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的方式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磁是如何生电的”,来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并借助“太空悬绳发电”材料给学生以形象思维的实例来突破切割磁感线这一抽象的理论。制作小发电机模型关键是线圈匝数要多,为了使实验简洁化,可以让学生组装实验室提供发电机小模型。
学生回答: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教师阐述: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产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来自样才能使磁生电呢?猜想:
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或其他强磁体运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
学生动手做:做一个小发电机。
教师演示手摇发电机,迅速地转动摇把,连接在发电机上的灯泡亮起来了。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本节关于发电机部分的内容,然后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发电机的主要构造。
发电机的主要构造:定子和转子。
讨论学习:交变电流、交流电、频率、我国交流电的频率等知识。
注意:这个探究之前,可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这个探究活动目的很明确,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能把握要点,围绕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来进行实验。
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教师可进一步设问,让学生思考:若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将如何呢?
第1节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电磁相互作用与应用第1节电磁感应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八章 1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能区别交流与直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开关、铁架台、方形线圈、灵敏电流表、小灯泡、手摇发电机模型各一个||,磁性不同外形一样的蹄形磁体2个||,发光二极管2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视频播放: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电网输送电能||,诸多用电设备使用电能的场景||。
导入新课:电能在当今社会可谓是必不可少||,发电站是如何产生巨大的电能的呢?既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反过来想||,磁能否生电呢?1831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长达10余年的探索后||,就实现了这一愿望||。
依据他的成就发明的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时代||。
二、进行新课(一)法拉第的发现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设计实验装置:思考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选择仪器||,设计出实验装置问题一:既然探究磁生电||,一定离不开磁场||,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磁体好呢?联想通电导体的受力实验||,选用蹄形磁体||。
问题二:假设能够磁生电||,必须具备怎样的电路呢?不要电源的闭合电路||,为电流提供路径||。
问题三:如何验证是否有电流存在呢?串联小灯泡||。
但是当电流很弱时||,不会发光||,无法观察现象;串联普通电流表||。
因不知电流方向||,无法正确连线;串联灵敏电流表||。
电流弱时||,指针也会摆动||,且接线时不分正负接线柱||,同时||,根据指针摆动方向||,还可以判断电流方向||。
猜想可能条件:引导学生猜想磁生电需具备的条件||。
如:闭合电路在磁场中静止即可;磁体的磁性要足够强;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要运动等||。
设计实验步骤:(1)将部分导线ab放置于磁场中||,保持导线与磁场的相对静止||,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1电磁感应现象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8.1 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八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电磁感应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感应的定义: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2. 电磁感应的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
3. 电磁感应的分类:根据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的方向,可以将电磁感应分为两种:内感应和外感应。
4. 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和原理,知道电磁感应的分类。
2.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分类。
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动圈式话筒、实验用导线、开关、磁铁等。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发电机模型和动圈式话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
6.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电磁感应现象1. 定义: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2. 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
3. 分类:内感应和外感应。
4. 应用: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过程,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2.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磁感应的原理。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1电磁感应现象 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2)在演示实验中深入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在表述“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引入磁通量的物理意义。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所学电磁感应现象的回顾,建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电路模型。
通过归纳小结,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即探讨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否是产生感应电路的普遍条件。
(2)通过演示实验,逐层深入挖掘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电流的条件。
3、情感和价值观:(1)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
(2)形成运用实验探索“求知规律”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难点: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过程、方法及磁通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法:现代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设疑、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自我探究式方法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器材一套(线圈、磁铁、微安表、电磁铁、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开关),演示课件【评价方式】表现评定,实验报告评定【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能不能使磁铁不动线圈动而获得感应电流?教师继续演示几种(晃动、磁铁不动线圈动、都动速度大小不同)请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测磁铁与线圈间怎样运动才能获得感应电流?三、实验分析实验1:闭合线圈与磁铁发生相对运动时教师在实验台上展示让磁铁在线圈中转动的情况,请同学们猜会不会有电流产生。
问:这说明相对运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吗?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展示磁铁插入和拔出的动画效果。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主要讲述电磁感应现象。
具体包括:电磁感应的定义、法拉第的贡献、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掌握法拉第的贡献。
2. 能够描述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 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法拉第的贡献、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电磁感应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磁铁、线圈、灯泡等)。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磁感应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电磁感应的定义,讲解法拉第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3. 实验: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应电流的产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4.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
5. 练习: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上的例题,巩固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6. 应用: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感应现象定义:……法拉第的贡献:……实验现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原理:……七、作业设计1. 教科书P112练习题1:解释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磁场中,闭合回路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2. 教科书P112练习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答案:正确。
因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所以当磁通量变化较快时,感应电动势较大,灯泡会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板块二 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表明,机械能 转化为电能是可行的。由此,法 拉第发明了发电机。
怎样才能让线圈产生持续电 流呢?
4.实际的发电机结构要比演示用发电机复杂,但 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__电__磁__感__应___现象制成的。
自学互研
知识板块一
法拉第的发现
法拉第1791年出生于英国 萨利,由于家境贫寒,童年时 生活很清苦。法拉第小的时候, 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简单的 加减乘除计算。十三岁就到一 家书店学习钉书,成为一名钉 书匠。这一段时间,对他的一 生有深远的影响。法拉第在电 学中的成就首推两大定律与发 电机的发明。
1.在1831年由英国的物理学家__法__拉__第__首先发 现了利用__磁__场___产生__电__流___的条件和规律。进 一步揭示了__电____现象和____磁___现象之间的联 系。并由此导致了_发__电__机__的发明。
b aBcAd ①②③
④
ab和cd不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每转动一周电流 方向改变两次。
发电机的线圈每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发电机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叫做交 变电流,简称交流电(AC)。
电流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交流电的 频率,单位是赫兹(Hz)。我国交流电频率是50Hz。
无论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还是风力发电,都 是通过发电机发电的。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学习了这一节,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科学思维有许多方式,对一个问 题的逆向思考,往往也是一种有效地 思维方式。
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有磁场后, 许多科学家进行了逆向思考:既然电 流能产生磁场,那么能否利用磁场产 生电流呢?
7.刘家峡水电站发电机总功率是1.225×106kW, 它一年(按330天计算)能发多少电?
解:电能W=Pt=1.225×106kW×330×24h =9.702×109kW•h
4.发电机制造的原理是( C ) A.电流的磁效应 B.电流的热效应 C.电磁感应现象 D.电磁铁原理
5.交流发电机线圈内和外电路中的电流分别是 ( B) A.交流电和直流电 B.交流电和交流电 C.直流电和交流电 D.直流电和直流电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 实验是( B )
用纸做一个小风轮固定在转轴上,将小发电机 与电压——电流传感器相接,吹动小风轮使线圈转 动,通过计算机观察小电动机的发电情况。
或小发电机与灵敏电流表相 接,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变化情 况。
随堂演练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C )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B.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D.闭合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如下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ab导线静止。当蹄 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 _会__偏__转___(选填“会偏转”或“不偏转”);若磁铁 运动方向不变,只对调__磁__极__,就可以改变感应电 流的方向。
3.如下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较长的 软电线两端与灵敏电流计两接线柱连接起来,两同 学拿着电线的两处,分别站在地面上的东西方向, 像跳绳一样在空中不停地摇动电线,可看到灵敏电 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 释这个现象。
5.大型发电机一般采用__线__圈__不动,_磁__极___旋转的 方式来发电。为了得到强磁场,还用_电__磁__铁_来代替 永磁体。
发电机的构造:磁极、线圈、铜环、电刷
b a
B A
c ①d
②
③
④
ab和cd不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由于磁感线方向是 不变的,而ab和cd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并且不断 改变,于是线圈和外部电路就有了方向不断改变的 感应电流。
2.下列有关电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 动方向有关 C.奥斯特实验说明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电铃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图为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实验装置正确 的是( C ) A.导体AB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 偏转 B.导体AB相对水平方向斜向上运动时灵敏电流计 指针不偏转 C.导体AB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 偏转 D.导体AB沿水平方向向左和向右运动时,灵敏电 流计指针都向同一方向偏转
导体垂直磁感线方向向右 运动
导体垂直磁感线方向向左 运动
现象 (电流表)
不偏转 不偏转
偏转
偏转
结论
无电流 无电流 有电流 有电流
结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导体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只能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 导体
动手做 做一个小发电机
如图所示,用漆包线绕一个宽 约1.5cm、长约2cm的矩形线圈,匝 数10圈左右。两线头伸直,留出约 1cm,用刀片将漆皮刮掉,作转动 轴,支在用曲别针做的支架上,在 线圈下面放一块小磁铁。一个最简 单发电机做成了。
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 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 开来。
情景导入
交流展示
实验探究 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按图所示,把导线ab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灵敏电 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组成一个闭合电路。
1.使导线在磁场中静止 或向各个方向运动,进行 各种尝试,找到能使电路 中产生电流的操作。
操作方法
将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垂直 磁感线放在磁场中 导体不动
导体沿磁感线方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