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填空和归纳总结全面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學知識點全面總結(完整版)第1單元走進化學世界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3)檢驗產物H2O:用乾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變渾濁(4)熄滅後: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複燃。
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一)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二)測容器--量筒(1)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準。
(2)量筒不能用來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3)量程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讀到0.1毫升。
(三)稱量器--託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
)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
(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託盤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常识
1.化学和化学元素
2. 化学符号及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基本概念
4.氧化还原反应
二、空气与氧气
1.空气的组成及制法
2.氧气的性质及制法
3.氧气参与的反应
三、水及溶液
1.水及其性质、用途
2. 溶液的分类及浓度表示法
3.常见溶液的制备及应用
四、金属与非金属
1.金属的性质及分类
2. 非金属的性质及分类
3. 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
五、常见酸、碱、盐
1. 酸、碱的性质及区分
2. 常见酸、碱的种类及性质
3. 盐的分类及制取方法
六、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2. 酸碱中和反应及离子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反应
七、碳与碳的化合物
1. 含碳的化合物及类型
2. 烷、烯、炔的性质及制备
3. 有机化合物在日常中的应用
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包括了化学常识、空气与氧气、水及溶液、金属与非金属、常见酸碱盐、化学反应、碳及碳的化合物等几个方面。
对于初中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打下化学学习的基础,而且也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按章节)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应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4、产品环保和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挪移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XXX、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经过反应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啥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别是惟独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别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要紧有:颜群、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惟独在化学变化中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具整体参加反应,好似一具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惟独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惟独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能够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能够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最完整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精华版)

姓名: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合成药物。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三、化学发展史2、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 个横行即7 个周期,18 个纵行但只有16 个族。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1 2 3 4、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区联注意: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二、物质的性质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1 实验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 实验验证 -----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 解释与结论 ----- 反思与评价。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2015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而不是_______。
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化学_________。
3、利用化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利用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近代:(1)________和________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___,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应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4、产品环保和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区别: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_____,____、气味、____、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 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第一步;除去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一步。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等)的干燥管。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石蜡+ O2 H2O + 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确定_______。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____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___。
3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______;“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___________;“一斜二放三缓立”4、液体药品的取用(1) 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______。
注意瓶塞要_______,标签__________,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少量:用______________滴加。
____________,不能伸入容器内.(3) 定量:用________量取。
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_________加。
量筒要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量筒无零刻度。
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_____,量取液体体积_____.俯视会使读数________.量取液体体积________。
5、酒精灯的使用.(1) 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_______________, 禁止用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________________.(2) 酒精的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______,不能超过_______(3)处理酒精着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4)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灯帽,否则酒精挥发,留下水分,下次使用时点不着火.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
试管倾斜与桌面成_______。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_____________。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必须用_______;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 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氧气_______,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___________ <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__________<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_____________(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
3 稀有气体用途:(1)__________,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CO 、SO2、NO2、O3、可吸入颗粒物。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1、混合物:宏观上由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物质。
微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微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
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
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一) 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_____;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________(二)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氧气能_______,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