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阶段性检测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本章测试(A卷)苏教版必修3

滚动检测12 人与环境(A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C.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D.“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解析:“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严重的问题,温室气体使全球灾难天气屡屡出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CO2排放量。
答案:A2.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资源相对不足,要解决人口与资源等一系列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由之路。
答案:C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解析:现有耕地是一定的,但人口在增长,那么人均耕地就会减少。
为了养活新增人口必须开垦更多的耕地,从而造成草原或森林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章末复习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人与环境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人与环境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人与环境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人与环境章末复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②对水资源的压力③对能源的压力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⑤使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2.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 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
84 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 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
这个事实说明()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控制人口数量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3.下列哪项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 B.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C.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D.有害生物增加、转基因生物增多4.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含量过高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多的植树造林、保护植被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CO2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6.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7.下列有关“富营养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B.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C.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赤潮”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而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C.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D.对于珍稀濒危的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9.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习题:5.1 人类影响环境 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DIWUZHANG人与环境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急剧增长,呼出的CO2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火山爆发D.臭氧层被破坏答案B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D.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人口数量的增多,加剧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不是促进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D3.对于水污染的治理,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用水质较好的水稀释污水以改善水质B.实施应急生态补水,改善生态环境C.以丰补枯,不用进行生态治理D.以动治静,不用疏通河道以改善水质解析水质较好的水稀释污水不能起到治污作用。
以丰补枯可改善水源短缺,但仍需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
以动治静,也需要疏通河道,改善水质。
答案B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地方性甲状腺肿A.①⑥B.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答案D5.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尘暴易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往较低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解析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
答案C6.下列措施不能缓解我国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C.填湖造地D.开展生态农业,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C7.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出生率没有影响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C8.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绝灭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绝灭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本章测试 苏教版必修3

阶段性检测(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2.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
2001年首次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迅速蔓延。
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3.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发生大范围的减薄现象称为臭氧层“空洞”,产生“空洞”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升高B.大量紫外线通过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环境C.会破坏地球磁场对地球的磁屏蔽D.大量的宇宙射线会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对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4.2009年6月下旬,太湖某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下列关于此次生态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为了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运用生态学知识提出的建议,合理的是( )①在害虫的防治方面,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②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禁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③在农业方面,建立、推广生态农业,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④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采伐林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5章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 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C.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 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答案】A【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A错误B.生态环境的破坏、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C正确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 D正确故选 A2.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 由题可知小蚂蚁种群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故要均匀设置诱饵投放点B. 该实验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C. 大蚂蚁捕食小蚂蚁从而抑制了小蚂蚁的数量增长D. 小蚂蚁的活动范围受大蚂蚁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答案】D【解析】解 A.根据题意不能确定小蚂蚁种群的种群空间结构类型 A错误B.本实验对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是“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属于样方法 B错误C.不驱走大蚂蚁比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降低可以得出大蚂蚁和小蚂蚁在食物上的竞争较强但不能确定大蚂蚁捕食小蚂蚁 C错误D.驱走大蚂蚁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大蚂蚁和土壤含水量能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正确故选 D3.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减弱温室效应B. 增加燃料需求C. 破坏生态环境D. 减少人均耕地【答案】A【解析】4.取相同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同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观察并记录其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是种群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 单独培养时这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C. 从实验结果来看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 混合培养14天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说明双小核草履虫分泌毒素杀死大草履虫【答案】D【解析】A、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是种群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A正确B、单独培养时由于营养、空间资源有限所以两种草履虫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 B正确C、从实验结果来看混合培养后大草履虫被淘汰说明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正确D、混合培养14天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说明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失败但不能确定双小核草履虫是否分泌毒素 D错误5.对429人的ABO血型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计算得到 I^A的频率为0.24 I^B的频率为0.06 i的频率为0.70 问该人群中O型血的人数是()A. 200人B. 210人C. 220 人D. 230人【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可知 I^A的频率为0.24 I^B的频率为0.06 i的频率为0.70 由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得 ii的基因型频率是=0.7×0.7=0.49 因此该人群中O型血(ii)的人数是429×0.49≈210人故选 B6.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关键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B.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 臭氧量减少主要是氟利昂逸散至大气圈上层发生反应所致D. 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进行化学防治可有效降低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答案】D【解析】解 A.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关键是设法降低出生率 A正确B.“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B正确C.臭氧量减少主要是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导致 C正确D.生物防治可有效降低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 D错误故选 D7.如图是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20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2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B. 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C. 该物种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D. 该物种在②④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解 AB.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四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所以其遗传(基因)多样性可能会降低也可能会增加 AB正确C.该生物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由于活动面积减小生存斗争可能加剧 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D错误故选 D8.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正确的是()①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②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③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④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A. ①③②④B. ②①③④C. ②③④①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①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②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③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④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9.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 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解析】解“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选 C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B.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A错误B.建立自然保护区使得环境条件适宜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正确C.湿地在蓄洪防早、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错误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D错误故选 B11.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 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 R表示生殖隔离D. 两个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答案】B【解析】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减少\ CO_2排放与大力植树种草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大措施C. 减少汽车使用和开垦荒山造田均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D. 我国海洋实行伏季休渔是践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答案】C【解析】解 A.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 CO_2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 CO_2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温室效应 A正确B.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B正确C.减少汽车使用和提高绿化面积均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 C错误D.我国海洋实行伏季休渔是践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 D正确故选 C13.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C. 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物种多样性D. 农田的存在使得松鼠基因发生了适应农田的突变【答案】B【解析】14.下列属于种群特征的是()①种群密度②种群的空间特征③年龄结构④性别比例⑤生物的寿命⑥形态特征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⑥D. 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解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故选 B15.金鱼又称金鲫鱼是由野生红黄色鲫鱼演化而来金鱼体态优美、品种繁多这体现了()A. 基因的多样性B. 细胞的多样性C. 物种的多样性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金鱼的品种繁多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故选 A16.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B. 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C. 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D. 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答案】D【解析】解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A正确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B正确 B正确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C正确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 D错误故选 D17.如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A.A国B.B国C.C国D.D国【答案】B【解析】解 A、A国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持续增长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很快就不能维持本国的生存 A错误B、B国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均持续同步增长且幅度比较一致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长久地维持本国的生存 B正确C 、C国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均持续增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维持本国的生存 C错误D、D国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先增长后又大幅度下降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增速为快-慢-快)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维持本国的生存 D错误.故选 B.18.—个湖泊干涸后由沼泽湿地向滩涂湿地转化逐渐由裸地发展为草原最终形成森林下列有关该过程中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湖泊演变为森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B. 形成森林后群落中就没有苔藓等植物了C. 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群落的垂直结构D. 该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分层主要取决于阳光【答案】B【解析】解 A.该湖泊干涸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变为森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A正确B.形成森林后群落中存在的苔藓等植物不再是优势种但依然存在 B错误C.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其中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正确D.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植物的分层主要取决于阳光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9.(1)生物乙的同化量与呼吸散失量的差值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生物丙的摄入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同化量19.(2)乙的同化量( 7.50×10^8)与甲固定的太阳能( 2.45×10^11)的比值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代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9.(3)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惠州博罗县湖镇镇有个农科大园——“博罗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大园展示推广了“超级稻”、“航天新惠占水稻”、“华航31号水稻”、“航天福田菜心”、“航天小黄瓜”、“航天甜椒”、“航天酥醪菜”、“航天西瓜”、“航天茄子”等近3500个优新农业品种①该基地集观光、科研、科普、旅游等为一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②基地近年尝试鱼菜共生模式养殖(示意图如下)该模式通过好氧的硝化细菌将鱼塘水体中过量的饲料、鱼粪、死尸、枯叶等分解产生的对鱼有害的氨转化成于鱼类基本无害的硝酸盐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如果把该鱼菜共生模式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则能量的输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系统中要用气泵对水体充气让水体含有充足的溶解氧这样既能保障鱼的正常生长又有利于菜类吸收______________ 提高了菜类水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硝酸盐/氨”或“氨/硝酸盐”)的比值【答案】(1)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于【解析】解(1)生物体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外其余用于呼吸散失生物体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含有的能量【答案】(2)不能【解析】(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乙只是第二营养级许多生物中的一种【答案】(3)①直接, ②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食中的化学能, 无机盐, 硝酸盐/氨【解析】(3)①观光、科研、科普、旅游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②鱼菜共生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食中的化学能气泵对水体充气让水体含有充足的溶解氧满足了鱼对氧气的需求同时又促进的菜类作物根的有氧呼吸以及硝化细菌对水体氨的硝化作用有利于氨转化成硝酸盐从而有利于根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20.(1)水体中各种鱼类在空间上分布不同直接决定动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因素是________ 据图分析若大量捕捞鲢鱼则鳙鱼的数量会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草多水清的湖泊里水草可以有效改善水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水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挺水植物丰富的湖泊生态系统一般不易出现“水华”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减少, 大量捕捞鲢鱼后一方面鲇鱼会更多地捕食鳙鱼另一方面浮游动物数量会增加使浮游植物数量减少鳙鱼的食物来源减少故鳙鱼的数量会减少【解析】解(1)直接决定动物空间结构的因素是动物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若大量捕捞鲢鱼鳙鱼的数量会减少其原因是大量捕捞鲢鱼后一方面鲇鱼会更多地捕食鳙鱼另一方面浮游动物数量会增加使浮游植物数量减少鳙鱼的食物来源减少【答案】(2)间接, 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 CO_2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解析】(2)在草多水清的湖泊里水草可以有效改善水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水草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产者的作用是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CO_2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答案】(3)挺水植物能与藻类竞争阳光抑制藻类的繁殖【解析】(3)在挺水植物丰富的湖泊生态系统中一般不易出现“水华”现象原因是挺水植物能与藻类竞争阳光抑制藻类的繁殖21.(1)生态系统常常被描述为“自然资本” 这份“自然资本”不仅包括不需要人类活动就已经存在于自然系统中的产品还包括我们常说的________的价值21.(2)下图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状态、压力及其相应的关系的示意图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高则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相对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________等21.(3)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某村原本因为土壤盐碱化而致贫后来利用盐碱地大面积种植耐盐的芦苇、盐角草和碱蓬等重要工业原料而脱贫从研究能量流动意义的角度分析这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物多样性【解析】解(1)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获得的福利这里的福利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含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答案】(2)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自我调节, 环境污染【解析】(2)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故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高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增强目前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掠夺式开发利用等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答案】(3)能量流动关系,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3)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是能量流动盐碱地原本能生存的植物很少固定的太阳能也少通过大面积种植耐盐的芦苇、盐角草和碱蓬等植物后增加了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从研究能量流动意义的角度分析这可以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2.(1)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由草、田鼠和黄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单位为 cal·hm^-2·a^-1)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效率为________ 该数据不在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内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2.(2)碳在草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 22.(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田鼠等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田鼠能根据黄鼬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2.(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________力稳定性【答案】(1)Ⅱ, 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间接【解析】解(1)田鼠吃草黄鼬捕食田鼠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上是逐级递减的Ⅱ的同化量第二高所以Ⅱ代表田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的比例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 10^5)/(5.93× 10^7)×100%≈0.3% 该数据不在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内主要原因是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2)\ CO_2, 有机物, 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解析】(2)碳在草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_2的形式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答案】(3)种间【解析】(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田鼠等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田鼠能根据黄鼬的气味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4)抵抗【解析】(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人与环境课时跟踪训练 苏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人与环境课时跟踪训练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解析: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因而就会使人口增多;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人口的增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这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答案:C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 D.②③④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答案:C3.随着居民对饮用水质量的普遍关注,形形色色的磁化水、矿泉水、纯净水等竞相上市,并走进了千家万户。
关于水的生理功能以及水卫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加B.人体内水主要存在于内环境中C.重金属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D.蓝藻暴发的原因是水中N、P等元素增多解析: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比如呼吸作用等;人体内水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约占体液的2/3;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生物多样性锐减;蓝藻暴发的原因是水中N、P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5章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A.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B.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答案】A【解析】解 (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引起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3)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故选 A.2.据英国《卫报》报道 2018年7月3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气温达到了32℃极地高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北冰洋海冰大面积融化严重威胁北极熊和海豹的生存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资源B.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但不会对内陆地区造成太大影响C. 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烟尘排放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情况D. 易地保护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A错误B.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会使陆地面积减小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全球气候变暖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B错误C.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烟尘排放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情况 C正确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错误故选 C3.在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和石鳖等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藤壶和贻贝固着于岩石表面且都以浮游植物为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发现实验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 海星移除后由于种间竞争导致被捕食物种的数量下降C. 藤壶的种群密度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解析】解 A.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A 错误B.海星移除后捕食者减少被捕食者藤壶、贻贝和石鳖都会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被捕食物种的数量下降 B正确C.种群密度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共同决定的 C 错误D.捕食者海星移除后被捕食物种丰富度降低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D错误故选 B4.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且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图表示的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B. 由于外界环境条件适宜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的阶段人口也会出现“S”型增长所以我国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些列问题C.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措施但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D.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要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加以保护【答案】B【解析】解 A、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加剧了环境污染 A正确B、人口的增长不仅仅受环境容纳量的制约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故应控制人口数量防止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B错误C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措施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D正确.故选 B.5.2013年9月1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全球暖化趋势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称全球变暖的事实不容置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 海洋吸收了人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暖D. 人类工业生产排出的大量CO_2多数被海洋和森林吸收了尽管造成了温室效应但是对物种的多样性没有影响【答案】D【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A正确B、珊瑚的破坏使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从而破坏食物链 B正确C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产氧量最大.海洋中的藻类每年约产生360亿吨氧气占大气含氧量的3/4 同时吸收占大气约2/3的二氧化碳从而保持了大气中气体成分的平衡维持着地球上生命的繁衍生息和进化减缓了气候变暖 C正确D、人类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自然界原来的碳循环的平衡状态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很在的影响使部分生物因不适应变化后的环境而被淘汰致使生物的多样性锐减 D错误.故选 D.6.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A【解析】解 A.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A错误B.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正确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C正确D.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D正确故选 A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B.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种间关系、优势种、种群密度等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答案】D【解析】解 A.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A错误B.种群密度是种群特征不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B错误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不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错误D.城市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较高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正确故选 D序正确的是()A.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 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C. 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答案】A【解析】解裸露的岩石上先生长出地衣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接着是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最后是顶极群落森林阶段故选 A9.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关于该人工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因为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B.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人和牛的种间关系是捕食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D【解析】解 A.牛与鸡虽然都吃玉米但因为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故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 A正确B.人与鸡都吃玉米子粒故有竞争关系人吃鸡和牛故有捕食关系 B正确C.因没有人为的能量输入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正确D.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能量不可循环 D错误故选 D10.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 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D. 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答案】C【解析】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A正确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因此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B正确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过程中物种并不会全部替代 C错误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D正确11.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量C.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答案】B【解析】解 A.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A正确B.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这样会增加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增加 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 C正确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就是将人为维护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同时在恢复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D正确故选 B12.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我国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一般宜采用就地保护而不宜采用易地保护B.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D. 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对濒危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为就地保护 A正确B、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B正确C、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故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C.13.依据生态学知识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错误的是()A.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能通过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答案】C【解析】解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是由于人为活动的减少导致的演替是在已有土壤条件下发生的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A正确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还能激化诗人的创作的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正确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不是能量 C错误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 D正确故选 C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B.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C. 相比草原生态系统遭受同等强度干扰后苔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更快D.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和间接价值【答案】A【解析】解 A.引进外来物种既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可能由于竞争优势使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正确B.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错误C.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若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比较恶劣遭受同等强度干扰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更快 C错误D.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和空气的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A15.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四个多月 2020年新年前夕失控的森林大火烧毁了蓝山地区大片森林总面积将近一百万公顷的蓝山国家公园地处悉尼西部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蓝山因满山的桉树叶子在阳光下形成蓝色的挥发性蒸气而得名但如今蓝山变成了“黑山”“灰山” 考拉因大火成“濒危物种” 持续数月的山火还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专家估计有超过2万只考拉丧生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对蓝山地区考拉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的最有效措施B. 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 蓝山国家公园内山火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基本不变D. 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化学和物理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答案】D【解析】解 A.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山火该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要进行易地保护 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错误C.蓝山国家公园内山火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由于山火燃烧植被减少而减少 C错误D.刺鼻的烟味给考拉传递了化学信息火光给考拉传递了物理信息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D正确故选 D16.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农田灭鼠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保证物种的多样性B.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桑基鱼塘——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获得无子果实【答案】B【解析】解 A.农田灭鼠之后的剩余量应小于 K/2 以防止田鼠快速增长 A项错误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项正确C.能量在生态系统内不可以循环利用 C项错误D.未成熟的果实中种子已经形成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后不能得到无子果实 D 项错误故选 B17.践行生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C. 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D. 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降低本地的物种多样性从而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错误B.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在短期内可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的开发利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引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 C正确D.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8.(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________18.(2)该湖泊中的生物会出现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________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________、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18.(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 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为________ 食物网中还缺少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18.(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则最终调查的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黄颡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________【答案】8, 15【解析】【答案】垂直, 表水层, 光的穿透性【解析】【答案】水草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 分解者【解析】【答案】无影响, 逻辑斯谛增长【解析】19.(1)黏液瘤病毒和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但黏液瘤病毒在野兔的内环境中不能增殖原因是________19.(2)在特异性免疫中黏液瘤病毒作为________ 该地最后生存下来的是具有抗病毒性状的野兔和毒性弱的病毒野兔和黏液瘤病毒之间以及它们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称为________19.(3)澳大利亚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答案】(1)寄生, 内环境是细胞外的液体环境而病毒只有在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解析】解(1)黏液瘤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二者的种间关系是寄生病毒只能在细胞内寄生生活而内环境属于细胞外的液体环境因此黏液瘤病毒在野兔的内环境中不能增【答案】(2)抗原, 共同进化【解析】(2)在特异性免疫中黏液瘤病毒作为抗原刺激野兔产生抗体根据题意野兔和黏液瘤病毒以及它们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称为共同进化【答案】(3)生物代谢(细胞呼吸)产生的热能不能用于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解析】(3)细胞呼吸等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原因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20.(1)过量氮、磷污染物排入水体常常造成水体的________ 污染早中期水体中的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随着污染的加剧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少氧气而死亡导致水体缺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20.(2)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初期可适量投放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该方法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20.(3)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 图中塘泥可以为桑树和甘蔗生长提供无机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4)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富营养化, 垂直, 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体表面导致水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减少不利于空气中氧气溶解在水中等【解析】解(1)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中的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随着污染的加剧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少氧气而死亡导致水体缺氧的原因有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增加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增加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体表面导致水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减少不利于空气中氧气溶解在水中等【答案】(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2)在水体发绿初期投入适量鲢鱼因为鲢鱼喜欢滤食藻类可以控制海藻数量该方法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3)蚕、鱼、猪、人, 泥中排泄物含有无机盐及塘泥中未被利用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无机盐【解析】(3)据图分析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即次级消费者有蚕、鱼、猪、人泥中排泄物含有无机盐塘泥中未被利用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无机盐而为桑树和甘蔗生长提供无机盐【答案】(4)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化肥的使用【解析】(4)生态系统的建立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即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21.(1)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逐渐_______________。
2019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五章 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 苏教版必修3

章末综合测评(三) (含第四、五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2=50分)1.下列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D.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密切相关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C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密切相关,生物种类越多,形成的食物网越复杂,D正确。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85732213】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B.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C.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措施有增加某些种类生物的个体数量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D[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A错误;负反馈调节不仅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也存在,B错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措施有增加生物的种类,而不是增加某些种类生物的个体数量,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渠道进行,D正确。
]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B.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并同化了的能量,B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错误;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与环境阶段性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内的食物网,其中箭头未标出。
已知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三级消费者,则a是生产者B.如a属于第二营养级,则b是生产者C.如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是生产者D.该食物网共有3条或4条食物链解析:选C。
根据“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可推出,该食物网的起点一定不是d,其他作为起点时,都只有3条食物链,D错误;如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则食物链的起点可以是a或e,A错误;当b或c为生产者时,a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可知固定能量最多的一定是生产者,C正确。
2.如图是特定生命活动相关的概念图,则该生命活动及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血浆C.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D.碳循环: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生产者解析:选C。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且a、b、c分别表示垂体、下丘脑、甲状腺,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下丘脑→[a]垂体,A项错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渗透的,组织液可以渗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回流返回血浆,若图示表示内环境组分间物质交换,且a、b、c 分别表示组织液、淋巴、血浆,则b、c之间的箭头应由[b]淋巴→[c]血浆,B项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均可作用于肝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若图示表示血糖平衡的调节,则a、b、c分别表示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岛B细胞,C项正确;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至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使得生产者体内的碳流入消费者,若图示表示碳循环,且a、b、c分别表示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生产者,则a、b之间的箭头应由[b]消费者→[a]大气中的CO2库,D 项错误。
3.(2018·湖北武汉高二检测)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属于生物防治解析:选B。
害虫与天敌间存在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A正确;防治稻田害虫,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而不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精耕稻田有人的参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拟水狼蛛捕食褐飞虱增多,使其种群密度下降,这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C。
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粪便量h+同化量c,A项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生产者的同化量)×100% =c/a×100%,B项错误;d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在“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为次级消费者,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即d,C项正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5.(2017·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B。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不能选择草多的地方,A项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要高于三北防护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B项正确;若两只猛禽是不同物种,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捕食关系,若其中一只猛禽追赶的目的是争夺另一只猛禽抓握着的鼠,则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C项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属于同一种生物搭建的,不能反映不同物种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D项错误。
6.鱼类在遭受捕食后,受损的表皮会释放出大量的报警信息素,警告其他个体作出反捕食反应。
例如白斑狗鱼捕食过胖头之后,它的粪便、尿液及分泌物中都可能带有胖头的报警物质,导致其他胖头主动回避这类白斑狗鱼,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胖头的报警物质会吸引其他的白斑狗鱼,从而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胖头可以趁机逃走。
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A.胖头遭受捕食后释放报警信息素并对白斑狗鱼进行标记属于种内互助B.白斑狗鱼的种群密度和在适宜栖息区域内的随机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特征C.报警信息素使同伴回避并干扰第一只白斑狗鱼的捕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采用标志重捕法研究胖头的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解析:选B 。
白斑狗鱼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适宜栖息区域内的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所以B 错误。
7.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 、c 、d 、b 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 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若M 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C.若a→c→d→b 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 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D.若M 表示基因多样性,a ~d 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解析:选C 。
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营养级较低的生物,数量也越多。
8.(2018·湖南醴陵高二期中)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 2)调查数据。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9.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 ,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 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 2,则M >m 1+m 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 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解析:选BC 。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 一定比昆虫获得的总能量m 1和鸟获得的总能量m 2之和大。
1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绿色植物,丁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选AC。
根据题图中的双箭头的位置,可推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由此可知丁不在食物链上,故能量含量最少的应是丙。
11.为防治荔枝蝽(高龄时活动范围广)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
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均可用样方法B.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都可通过捕食关系消灭害虫C.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解析:选CD。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通常有两种,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用样方法;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如高龄的荔枝蝽;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通过捕食、寄生关系消灭害虫;复合种植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高,而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2.(9分)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雪兔提供3/8,若北极狐增加的能量为80 kJ,则需要植物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 600 kJ;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答案:(1)捕食(2)3 600 (3)分解者13.(9分)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