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组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对水的认识进入分子层面,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的,教材在这里就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有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部分,在此之前首先介绍了氢气及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

水的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然后第二部分进行了物质的简单分类认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生在《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地认识和理解。

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水的电解现象,并理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及电解水实验。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难点:1. 水的电解实验操作及观察。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理解及区分。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解水装置、电源、氢氧化钠溶液、试管、酒精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什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2. 讲解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时,水分子被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氢离子在阴极接受电子生成氢气,氧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氧气。

3. 讲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电解水生成了哪些气体?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物质属于单质、化合物还是氧化物:氧气、水、二氧化碳、铁、氢氧化钠等。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及电解水实验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并能够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知识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了解物质简单分类的方法,能区分常见物质。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图片导入见光盘)【投影】水景风光、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水运交通的照片。

师:观察这些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勇跃回答问题,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水。

师:你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分布的吗?【投影】地球表面的水、生物体内的水。

水对我们人类的意义至关重大,那么你知道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新课导入】二:(视频导入见光盘)播放新闻视频: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关于水的组成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提供化学史资料:提问:科学家是以什么实验作为证据来确认水的组成?【过渡】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新课导入】三:(实验视频导入见光盘)在古代希腊,人们认为物质普遍由四种元素组成。

分别是水、气、土、火。

长期以来人们都对水是一种元素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发现氧气的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喜欢给朋友们变魔术,手拿着一个空瓶子,在朋友的面前晃来晃去,为的是展示这是一个透明的空瓶子。

然后,他便迅速地把一只点燃的蜡烛移近瓶口,“啪”的一声巨响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焰,但立刻就熄灭了,发现空瓶子中有液珠出现。

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过渡】我们先做一个实验: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3.氢气的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如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明氢气较纯,如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总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水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板书]课题3 水的组成[老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

[教师]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板书]一、氢气(H2)[提问]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回答]1.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2.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水的组成(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水的组成(含答案解析)

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3.掌握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并学会对点燃氢气前的验纯方法。

一、水的电解实验:(1)反应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2)实验现象: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体积不一样。

(3)正、负极气体的检验:①带火星的木条放到正极方试管口,木条复燃,结论:氧气②用大拇指盖住负极所对试管口,对准酒精灯火焰放开,有“噗”的一声。

结论:氢气③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4)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

不纯氢气点燃将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大拇指。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中又包含氧化物。

①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③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⑤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当然里面有一种是氧元素了)。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比较的对象是元素。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实验例1. (双选)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其他教学目标是在此内容学习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

因此,系统设计认识水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课堂探究活动的过程,逐步引导学习思维的深入与展开,培养宏观分析研究物质组成的科学认知方法,使之成为本课题中落实三维目标的主体教学脉络。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进入化学学习时间不长,对于宏观的实验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水电解的本质及对水组成的推断有一定的困难,对于纯净物的分类,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教学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观察、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认识氧化物
3、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巩固用文字表达式描述化学性质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依据实验信息,推断简单物质组成(部分组成)的方法及原理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电解水实验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认识事物的途径有多种,但科学的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则必须通过实验进行分析研究
教学难点
1、通过电解水实验的宏观现象引发学生的思维分析和推断,逐步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推断水的组成
2、物质的初步分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通过一段介绍地球上水的存在及重要性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1)(演示实验)电解水
(学生)观察现象
(目的)让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和实验宏观现象有初步的了解。

(2)(flsah动画)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①通过flash动画,将电解水的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解水的微观本质,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结论,从而推导
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②通过flash动画,拓展延伸,根据实验现象,尝试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3)小结:
宏观现象通电化学反应前后
+ O水由氢氧元素组
电解水实验水H

元素种类不变
2、物质的分类
(师生互动)给出10种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寻找规律,结合课本定义,自主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小结:
(练习)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整合点”诊断与分析
1、视频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进一步对水的组成探究的兴趣。

2、通过电解水演示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解水的宏观现象,但是学生对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不了解,通过一段FLASH动画,既演示了电解水实验,加深学生印象,而且通过微观动画使学生通过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对通过电解水实验推断水的组成理解深刻,并对后面分子、原子内容的学习打下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