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电大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刑法学期末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刑法学》满分100分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1.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犯罪的“着手实行”?答: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所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的行为。

这是犯罪未遂形态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也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相区别判断行为人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时,应考虑以下因素:⑴行为是否已经接触犯罪对象。

⑵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已具有直接引发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

⑶是否已经过犯罪预备的阶段。

方面去判断是客观方面的主要标志。

⑷行为是否已表现出行为人的犯罪故意状态。

上述四个方面应综合分析,不能仅从某一否已经着手。

2.简述假释的考验期和考察的内容。

答:对于假释犯的考验,《刑法》第 83 条、第 84 条和第 85 条作了如下规定: 10 (1)有期徒刑假释的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年。

假释考(2)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③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④离开所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3)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如果没有撤销假②按照监督住的市、县或者迁居,释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宣告剩余刑罚不再执行。

3.简述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界限。

答: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在性质和主体上有相同之处。

二者的区别在: (1)主体的具体范围不同。

叛逃罪的主体如前所述是特定的中国公民,而投敌叛变罪的任何已满 16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

主体则可以是 (2)客观方面的行为不同。

叛逃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表现为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两种形式,投敌叛变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投奔敌方或者在被敌方抓捕、俘虏后投降变节两种形式。

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危害国家安全的,应按投敌叛变罪定罪判刑,而不能按叛逃罪处理。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和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按照(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 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4.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 D.不予处罚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年以上八年以下C.-年以上五年以下 D.与主刑期相等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 》 期末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 》 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 》期末题库及答案(word版ctrl+F可快速查询)《刑法学(2) 》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3 分,共21 分)1.王某驾车时不小心将李某撞至马路边沿上,李某当即失血休克。

王某怕被入发现,忙驾车逃离。

结果李某失血过多死亡。

对王莱的行为应当以( ) 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B.交通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2.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 ) 。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C.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医别在于( ) 。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B 使用的手段不同C.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4.某甲为某车站存包处职员。

某乙存包后离去,却将手提公文箱遗忘在存包处,某甲即将该箱藏匿。

当某乙返回寻找时某甲拒不承认并拒不交出。

某甲’盼行为构成( ) 。

A.贪污罪B.盗窃罪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5.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等人一起吃饭,没有作案时间。

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

,刘某的行为( ) 。

A.构成诬告陷害罪B.构成伪证罪C.构成妨害作证罪D.不构成犯罪6.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 ) 。

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B.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C.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D.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7.滥用职权罪的主体通常是指( )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土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8.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 刑法学(精选)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 刑法学(精选)

一、单选1、我国刑法确立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C )。

A、(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有罪推定原则B、(1)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2)有罪推定原则;(3)罪刑法定原则C、(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无罪推定原则2、我国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B )上一律平等。

A、定罪量刑B、适用法律C、量刑幅度D、自由裁量3、“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这句话体现了《刑法》的( A )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4、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C )相适应。

A、所犯罪行B、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危害后果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A )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船舶或者航空器B、船舶C、航空器D、船舶或飞机6、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B )。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7、犯罪的( C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行为或者客体B、主体或者客体C、行为或者结果D、行为和管辖8、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

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本案的犯罪行为人是外国人,受害人亦为外国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B、该案中涉案人员施某是外国政府职员,依照国际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而因本案不适用我C、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施某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机正在中国领空,则本案应适用我国刑法上空则适用他国法律D、施某伤害行为发生在中国的飞机内,应依照中国刑法论处9.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 C )解决。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0年9月2107刑法学(1)期末考试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0年9月2107刑法学(1)期末考试答案

23.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4.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得分 1 评卷人
五、案例分析 (16 分)
25. 案情: 韩某,男, 50 岁,某外国籍,该国驻中国某地领事馆职员(无外交豁免权)。
153
韩某于 2019 年 3 月 25 日晚与被害人胡某(女, 20 岁,某公司文员)相识后,以请胡某喝酒 为名,将胡某带至自己的宿舍,并向胡某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韩某将胡某 按压在床上,扯下自己的领带将胡某的双手捆在床架上,又用毛巾塞住胡某的嘴,随后与胡某 发生了性行为。期间,胡某由于不断反抗以致身体多处受伤(经鉴定属轻微伤)。 26 日凌晨 2 时许,胡某觉得韩某已经入睡便悄悄挣脱捆手的领带溜出韩某宿舍,不料却碰倒了门口的衣 架。响声惊醒了韩某,韩某随即赶出来将胡某抓住并拖回房间。胡某大声喊叫,韩某便死死抬 住胡某的脖子,直至胡某不再动弹为止。当韩某将胡某的尸体运出宿舍准备抛弃时被巡警发 现抓获。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 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 分) (2) 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2 分) (3) 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2 分) 24.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答: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 (1) 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 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 (3 分) (2) 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 (2 分) (3) 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 (2 分) (4) 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 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 (3 分) 五、案例分析 {16 分) 25. 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韩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我 国法院是否有权管辖?如果我国法院有权管辖,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评分要点: (1) 韩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由我国法院管辖;对其所犯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3 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 本案中,韩某采取捆绑等暴力手段强奸胡某,后又为了掩盖罪行而将胡某杀害,出于两 个犯罪故意实施两个犯罪行为,其行为显然已分别构成犯罪。 (4 分) (3) 韩某的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而且韩某虽是外国人,但其并不享有外交豁免权,此 案中并无法律特别规定的例外情形,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此案应由我国法院 管辖。 (6 分) (4)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韩某所犯两罪应当先分别定罪量刑,然后依照数罪并罚的 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3 分) (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

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案例分析

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案例分析

电⼤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案例分析【刑法学(1)】案例分析1、案情:20XX年2⽉4⽇,按照事先约定,刘某(男,40岁,外国国籍,某国驻华某领事馆随员,外交官⾝份)与王某,刘某,赵某(三⼈均为某外国国籍商⼈,⾮外交官⾝份)⼀同⼊境中国重庆,到达某宾馆后,刘某将王某,吴某,赵某三⼈护照上的照⽚换成了意欲偷渡的⼈员许某,李某,陈某的照⽚.刘某向许某等三⼈各收取⼈民币2万元,王某,吴某,赵某三⼈从中分别获取5000元.2⽉7⽇,刘某带领许某,李某,陈某持变造的护照欲从重庆乘飞机前往⽇本名古屋时,被边防机关查获.请分析:对刘某,王某,吴某,赵某组织偷渡的⾏为是否应适⽤我国刑法予以处理?为什么?答:对刘某不应适⽤我国刑法予以处理。

因为刘某是某国驻华某领事馆随员,外交官⾝份。

刑法典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对王某、吴某、赵某组织偷渡的⾏为适⽤我国刑法予以处理。

根据刑法典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本法。

”本案中,他们的犯罪⾏为与结果都发⽣在我国境内,因⽽适⽤我国刑法处理。

2、案情:王某(男,17岁)与被害⼈陈某(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王某与其弟去河边洗澡,陈某也随同前往.在洗澡时,陈某要求王某带他到深⽔处玩玩.王某虽然觉得⾃⼰游泳技术不熟练,但⾃信能满⾜陈某的要求,当即表⽰同意,并果真将陈某带着游到离河岸七⽶多远处,陈某游泳,王某在深⽔中体⼒消耗较⼤,⼜⽆⼈帮助,挣扎了⼀会⼉,溺⽔死亡.1 王某的⾏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2王某的⾏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其⾏为的表现形式与主观⼼理态度?为什么?答:王某的⾏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为陈某的溺⽔是由于王某照看不周⽽造成。

王某的⾏为犯罪。

因为他主观上有罪过(过失)。

他已经预见陈某到深⽔处有可能会溺⽔,但由于“⾃信能满⾜陈某的要求”,后来,⼜因⾃⼰的疏忽⽽没有把陈某带上岸,结果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发⽣。

电大2020年形法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单选判断多选)

电大2020年形法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单选判断多选)

形考21、伪证罪只能发生在( )。

B. 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2、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相区别的关键是( )。

D. 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否预见不同3、伪造货币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 )。

D. 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4、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 )。

A. 公司、企业的经营人员5、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相同点是( )。

B. 主观方面相同6、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D. 贩卖毒品7、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C. 犯罪客体8、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B. 纯正的不作为犯9、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C. 属地原则10、我国刑法13第“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C.不构成犯罪1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B.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12、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

只有一个行为13、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

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

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

甲大喜过望。

对甲()。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4、某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已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某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

某甲对其行为D. 不应负刑事责任15、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是( )。

C. 防卫过当16、把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的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B. 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17、在不实行数罪并罚时,法定的管制期限为( )。

2020年电大期末考试刑法学课程重点期末考试复习试题打印版

2020年电大期末考试刑法学课程重点期末考试复习试题打印版

电大期末考试【刑法学】课程重点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应考指南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范围绪论一、刑法学的概念:P2,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重点]二、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P2—3[一般]1、根本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2、具体研究方法: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三、刑法学的体系 P6[一般]1、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两大部分.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和刑法体系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刑法学理论体现不脱离刑法体系.区别:刑法体系是刑法典法律规范体现.[编、章、节、条、款、项].而刑法学体系是理论体系,内容上和刑法有增删,更丰富和说服力.P7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P10—11[重点]1、概念: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依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2、显著特点:1]阶级性质:即刑法是统治阶级依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2]法律性质:即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最为严厉的强制性,刑法是直接用来同犯罪作斗争的法律;刑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法律.二、刑法的创制和发展 P131、中国刑法的创制:建国初、单行法、条例不完备;50—60年代毛泽东倡导搞但未成;粉碎四人帮得重视.1979、7、1经过,1980、1、1起施行.中国第一部较完备刑法.1]局部修改:1981——1995年间[P14—15],对刑法的补充修改,共13条;2]全面修订:1997年3月14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共分三个部分,计15章452条;3]进一步完善:外汇、逃汇、期货交易、恐怖活动等犯罪得补充.三、刑法的制定依据 P19 [一般]1、法律依据:宪法是中国刑法制定的法律依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立法、解释不违宪,程序合法.[P19]2、实践依据:中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四、刑法的任务 P20—21,运用刑法、打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政治制度、财产等.处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统一,保障机能和保护机能的统一.[一般]五、刑法的体系 P21[一般]1、含义、刑法条文的组成结构:2、特点P23—24,统一、科学、独创性.六、刑法的解释 P25[重点]1、刑法的解释的概念: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2、刑法的解释的类型:1]按解释效力划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2]按解释方法划分: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限制].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含义: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中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的准则.[重点]二、罪行法定原则 P331、含义:就是指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无规定不处罚.2、基本要求:罪刑规范的法定化、实定化、明确化.3、功能意义:保障无辜者,犯罪者亏法权区分、公权、私权界线等.4、类型:绝对、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在扩大解释、类推、习惯法、溯及力、法外施刑、不定期刑等方面的差异].5、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体现.罪刑刑罚法定化、类推制度、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则、法条可操作性等.意义、功能、内容、要求、含义等.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P381、含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基本要求:无论是追究犯罪人还是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均应贯彻适用刑法上的平等和公正.司法公正,反对特权.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P401、含义: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和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法当其罪.2、基本要求:刑事立法上要依据罪责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体现区别对待的刑法制度和轻重有别的具体犯罪的定刑幅度;刑事司法中要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实现执法和谐,平衡统一.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重点]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P451、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2、世界各国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1]概念: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它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2]世界各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3、中国刑法属地管辖权:[属地原则]法条,第6条第一款,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领域[空间区域,四领、飞机、船舶]特别规定[外交特权、豁免权、港奥台例外规定,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补充规定,特别刑法、刑法修正案规定].中国刑法属人管辖权:法条,第7条第一款,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应本法.但按本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徒刑的,可不追究.本条第二款,国家工作员、军人无三年限,无但书.中国刑法保护性管辖权:法条,第8条第一款,外国人在域外对中国或中国公民犯三年上之徒刑之罪的,可适本法,但按犯罪地法不受处罚的外.中国刑法普遍管辖权:法条,第9条第一款,中国参加、缔结国际条约规定之罪的中国所承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适本法.[有限制,引渡]中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P501、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的溯及问题.2、生效时间,[公布日、公布后].3、失效时间,[宣布、自然].4、刑法溯及力的含义和原则1]含义: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适溯,不适无溯.]2]原则:从旧、从新、从新兼从轻,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国通行].第四章犯罪概念P551、概念:是指严重危害中国社会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点:表现在三方面: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最基本特点]、刑事的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3、意义:犯罪概念是统一认定犯罪和划分罪和非罪界限的标准.具体表现在10个方面.第五章犯罪构成[重点]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P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无涯
试卷代号: 8637 座位号
电大分校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标人和招标人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
题号-一- -二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
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抢劫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玩忽职守渎职财产。

伤害故意,对死亡结果过失。

故故意的内
容不同。

利用职务方便实施渎职行为和
得分评卷人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 、犯罪构成
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
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2、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
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4、洗钱罪
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得分评卷人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________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话应原则、—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诰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少试题第!语法错误,*页(共4页)
得分评卷人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A遗弃罪B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人C盲人D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A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 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

”王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A中国公民B外国公民C无国籍人D反动组织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何为正当防卫?其构成要件如何?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
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3分)
构成条件:(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
侵害;(2)针对不法侵害行为;(3)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4)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5分)
《※※※※少试题第2页(共4页)
学海无涯
2、何为累犯?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是什么?累犯应如何处罚?
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

(3分)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有:
(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2 )前罪后罪都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
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所判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3分)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2分)
3、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3分)
(2)客体方面不同,前者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后者是乘人不备,公然夺走公私财物。

(3分)
⑶法定刑不同,前者法定刑比后者重。

(2分)
五、案例题(共计18 分)
2015年4月12日,是李某的14岁生日,几个朋友带着蛋糕上门祝贺。

第二天,李某邀请这几个朋友到一家饭馆吃饭。

回家途中,李某看到一个行人手拿一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行人刺伤,抢走了提包。

包内有手机一部、现金五千余元。

第二天,李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三人撞倒,二死一伤。

李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李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公安机关经过审讯发现,去年年底一小区被盗价值一万多元财物,原来就是李某所为。

请对李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1)李某14岁之前盗窃一万对元财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李某未满16周岁,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4分)
(2)李某14周岁生日那天的行为是抢劫行为。

但因为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按实足
年龄,只有过了14、16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14、16周岁。

李某实施抢劫
行为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4分)
(3)李某偷开汽车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是交通肇事行为,但李某未满16周岁,根
据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

(3分)
(4)李某偷开汽车并出卖的行为是盗窃行为,因其未满16周岁,根据法律规定,李某不负刑事责任。

(4分)
(5)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李某的上述行为可以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也可以由政府
收养。

(3分)
《※※※※少试题第!语法错误,*页(共4页)2
《※※※※少试题第4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