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蹄疫

合集下载

羊的口蹄疫,羊口蹄疫治疗方法

羊的口蹄疫,羊口蹄疫治疗方法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

因此,针对于养殖户而言,口蹄疫的防治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绵羊和山羊病的潜伏期为1~7d,平均2~4d。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跛行。

口腔的水疱多发生在口膜,舌上水疱少见。

山羊口腔病变比绵羊多见,水泡多发生在硬腭和舌面上。

母羊常流产。

蹄子的水疱小,不象牛那么明显。

防治方法。

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哺乳羔羊特别容易得病,多发生出血性胃肠炎。

也可能发生恶性口蹄疫,由于急性心脏麻痹而死亡。

死亡率可达20%~50%。

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受到病毒的致病力和动物易感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患病家畜的口腔黏膜、蹄部等均出现水疱,其中羊的表现比较轻,一般出现的是小水疱或者烂斑,而严重者也会有烂斑和溃疡,部坏死。

而牛感染口蹄疫则相对而言表现的比较严重,一般牛的口蹄疫疾病的潜伏期在7~36 d,患病初期就会出现体温升高,结膜潮红等明显的特征,随着患病时间的不断延长,还会导致口腔开始出现病变,也会出现水疱。

一般感染口蹄疫的牛中90%以上都具有典型的蹄部真皮炎。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羊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疾病,对于羊疾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保证羊的健康,提高羊的生产效益。

以下是一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一旦发生很容易在羊群中迅速传播。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主要包括:1. 注重环境卫生,保持羊场的清洁和干燥。

2. 加强羊群的免疫力,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

3. 对于已经感染口蹄疫的羊,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二、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对于羊的生产和生长都有很大的危害。

预防疟疾的措施包括:1. 定期给羊群驱除寄生虫,减少病源传播。

2. 加强对于羊舍、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对于已经感染疟疾的羊,及时进行治疗,减少羊群感染率。

三、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

预防肺炎的措施包括:1. 保持羊圈的通风和透气,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2. 加强对于羊群的营养管理,提高羊的免疫力。

3. 定期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病变早期进行治疗。

五、寄生虫病羊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绦虫病、肺囊虫病和肝吸虫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羊的消化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预防寄生虫病的措施包括:1. 定期驱除寄生虫,降低寄生虫对羊的危害。

2. 对于羊场的饮水和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3. 增强羊群的抵抗力,改善饲养管理,保证羊的健康生长。

对于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羊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和隔离治疗已经感染的羊等措施。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加强对羊群的抵抗力,提高羊的免疫力,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只有做好了羊疾病的防治工作,才能保障羊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羊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羊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具有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可远距离传播、难以防控的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兽,猪、牛、羊最易感。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WOAH)将口蹄疫列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

我国农业农村部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口蹄疫对羊的危害较大,病死率有可能会达到50%以上,对羊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

一、口蹄疫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有明显的多型性和易变性,目前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A 型、O型、C型、Asia1型,SAT1型、SAT2型、SAT3型。

每个血清型还有多种亚型,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无相互免疫保护作用。

口蹄疫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干燥和低温,对常见消毒剂如醇类、酚类、氯仿等有机物不敏感,对高温、酸碱敏感,短时间内能将其灭活。

二、口蹄疫传播与感染口蹄疫有多种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发病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后发生感染;间接传播主要是指健康动物接触了发病动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物品后发生感染;空气可传播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当健康动物通过呼吸吸入病毒后发病,空气传播的距离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从而加大了口蹄疫的防控难度。

口蹄疫病毒经由破损皮肤表面、呼吸道黏膜、消化道侵入机体而感染,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不断繁殖,形成原始水疱,而后病毒进入血液形成毒血症,在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上皮组织内产生水疱或溃疡样病变。

三、羊口蹄疫临床症状羊感染口蹄疫经过5-14d的潜伏期出现症状,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产生水疱或者溃疡样病变,严重的感染甚至能蔓延到气管、咽喉、前胃等黏膜处;蹄部仅出现小水疱,快速恢复消失,部分病例水疱破裂后发生糜烂、形成溃疡,会出现跛行、流涎、倒地不起等症状。

水疱破裂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良性症状通常在患病后一周即可自愈,死亡率约为2%,病变主要是皮肤及黏膜发生烂斑或水疱。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它的名称取自于临床症状,即口腔、蹄间、乳房等部位出现特征性水疱、溃疡和角化。

该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禽畜经济损失,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口蹄疫的病原体属于A型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和C型口蹄疫病毒三个血清型。

其中,A型病毒是最为致病的,并分为不同亚型。

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昆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口蹄疫的潜伏期通常为2到14天,但也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初期,受感染的动物可能出现发烧、厌食、躁动、乳房肿胀等症状。

随后,他们的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可能出现水疱和溃疡。

这些溃疡可能破裂,导致角化和脱蹄,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能力和生产性能。

口蹄疫不仅对养殖业有很大影响,也对肉类供应链和相关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主要影响牛、羊和猪的健康,口蹄疫的爆发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扑杀措施,以遏制疾病传播。

此外,口蹄疫还给兽医保健和养殖场的管理带来挑战,对农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备受重视。

许多国家建立起口蹄疫的监测与报告体系,并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疫情。

这些措施包括动物强制隔离、动物运输受限、兽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加强兽医服务等。

此外,口蹄疫的疫苗研发也是预防和控制这一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尽管口蹄疫对农业和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应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防控成果。

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指导下,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口蹄疫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共享疫苗和防控技术,促进了疾病的控制和传播的减少。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动物密度的增加,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口蹄疫疫情扩散。

总之,口蹄疫是一种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的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以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的水疱、溃疡和角化为特征,口蹄疫对养殖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口蹄疫的传播和损失。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猪牛羊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

口蹄疫是国际上最具毁灭性的动物传染病之一,对畜牧业和畜产品贸易造成了严重威胁。

口蹄疫病毒对猪、牛、羊等有蹄类动物产生感染,在发生的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就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一、口蹄疫的发生口蹄疫是一种病毒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播。

感染病毒后的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皮肤溃疡、乳房溃疡等症状。

由于口蹄疫病毒十分容易在环境中存活,所以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非常宽广。

一旦发生感染,动物很容易就会出现传染病症状,从而迅速传播给周围的动物。

口蹄疫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手段。

典型的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厌食、苦恼、口腔和蹄子的溃疡、脱屑,乳房溃疡等。

实验室检测则要依赖于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免疫组化等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发生口蹄疫爆发地区的流行病调查,可以发现其传播途径和病毒的传播方式。

目前,尚无针对口蹄疫的特效治疗方法。

一旦发生口蹄疫,主要依赖于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动物:一旦发现动物出现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2. 注重消毒:口蹄疫病毒对环境的存活力很强,因此在发生感染的地区,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3. 进行疫苗免疫:目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方式。

定期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地降低口蹄疫的发生概率。

4.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动物发生口蹄疫的概率。

口蹄疫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也带来了影响,因此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不仅需要加强本地区的防控措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口蹄疫的挑战。

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羊、猪和其他偶蹄类动物。

本文将介绍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

羊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接触感染的饲料或水源、接触感染的物体等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昆虫传播等方式迅速传播。

羊口蹄疫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步态异常、蹄部红肿、溃疡和水泡等症状。

患病动物可能出现跛行,甚至无法站立。

疫情发生后,病畜死亡率较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诊断:根据病畜的临床症状,如高烧、食欲不振、步态异常、蹄部红肿、溃疡和水泡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羊口蹄疫。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认羊口蹄疫的诊断。

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染色、PCR检测等。

1. 预防措施:定期给动物接种羊口蹄疫疫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合理饲养管理,保持清洁环境,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2. 早期防治措施: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对患病动物进行合理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3. 紧急扑杀措施:在严重疫情暴发时,可采取紧急扑杀措施,将患病动物进行安全处理,避免病毒继续传播。

4. 温度控制:病毒在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下存活能力较差,在疫情暴发时,可以适当提高病区温度,加速病毒的灭活。

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防治需要综合采取多项措施。

及早发现疫情,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动物的免疫力,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保护动物的健康。

小羊羔能打口蹄疫疫苗吗,口蹄疫疫苗冷冻了还能用吗

小羊羔能打口蹄疫疫苗吗,口蹄疫疫苗冷冻了还能用吗

小羊羔能打口蹄疫疫苗吗,口蹄疫疫苗冷冻了还能用吗小羊羔可以打口蹄疫苗,一般在断奶7天后至6月龄时接种,后续每年3月和9月份分别接种一次。

使用方法: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JMS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Re-A/WH/09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

一、小羔羊能打口蹄疫疫苗吗小羊羔可以打口蹄疫苗,使用方法如下:1、接种时间(1)小羔羊一般在断奶后7天左右至羔羊6月龄的时候进行羊口蹄疫苗接种。

(2)后续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分别接种一次。

2、使用方法(1)如果是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JMS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可以预防羊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

(2)如果是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Re-A/WH/09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可以预防羊A型和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

(3)如果是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S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可以预防羊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4-6个月。

二、口蹄疫疫苗冷冻了还能用吗一般情况下,口蹄疫苗冷冻了后不能再用。

使用注意事项如下:1、口蹄疫苗一般冷藏运输,保存(2-8°C),但不能冻结,并且应严防高温和阳光直射。

2、疫苗在使用的时候应当将疫苗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之后再使用(不可剧烈摇晃防止产生气泡)。

3、疫苗在打开之后,当天应当全部用完,若超过24小时则不可再用。

4、注射之前,应当使用剪刀将注射部位的毛剪掉,然后使用70-75%酒精或3%碘酊擦净进行消毒,然后再用酒精棉擦干。

5、注射的时候,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可注入脂肪层或者皮下,以免影响效果。

6、注射器和针头应当使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者是使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牛羊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瘟疫,能够影响猪、牛、羊、水牛等偶蹄类动物,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本文将作一详细介绍。

一、口蹄疫的发生原因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瘟疫,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A、O、C、SAT1、SAT2、SAT3、Asia1),其中A、O型是最常见的血清型。

口蹄疫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鼻腔、口腔、眼结膜等途径传播,不仅能够感染偶蹄类动物,还能够传染给鬣狗、狼、狐等多种野生动物。

二、口蹄疫的发病症状口蹄疫的发病过程分为潜伏期、起病期、高峰期、消退期四个阶段。

潜伏期一般为2~14天,起病期表现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口腔出现水泡等。

高峰期表现为口腔水泡破裂、腹泻、消瘦等。

消退期患畜症状减轻,体温降回正常,但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三、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口蹄疫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需要采集患畜的体液样本,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诊断主要依据包括:病原学直接检测、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以及生物学检测等。

口蹄疫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保持患畜稳定的生命体征,给予适宜的营养补充,注射抗生素等治疗手段。

同时,应该加强病毒的隔离和消毒,防止疫情的扩大和传播。

五、口蹄疫的防治措施口蹄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畜禽管理、防止交叉感染、改善饲养条件等。

在疫情发生时,要及时对患畜进行隔离治疗,在养殖场进行消毒和隔离。

总之,口蹄疫的发生给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控制和治疗。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疫情监测和管理,才能遏制疾病蔓延,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山羊、绵羊都可患此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

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和消灭,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是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所有辽宁绒山羊的免疫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病原】
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核酸类型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粒子呈球形,不具有囊膜。

目前已知有7个主型,即A型、O型、C型、SAT型(南非)Ⅰ型、SAT(南非)Ⅱ型,SAT(南非)Ⅲ型及Asia(亚洲)Ⅰ型。

同一血清型又有若干不同的亚型。

各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性,同一血清型内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

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水疱皮以及淋巴液中。

发热期,病畜的血液中病毒含量高,而退热后在乳汁、口涎、泪液、粪便、尿液等分泌物、排泄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

口蹄疫病毒对日光、热、酸碱均很敏感。

常用的消毒剂有2%氢氧化钠溶液,20%~30%的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和4%碳酸氢钠溶液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其次为带毒的野生动物。

幼龄羊较成年羊易感且病死率高。

本病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以间接接触传播为主。

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

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剧烈、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牧区一般从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少,夏季平息,在农区这种季节性则不明显。

该病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并有一定周期性。

自然条件下每隔1~2年或3~5年流行1次,往往沿交通线蔓延扩散或传播,也可跳跃式地远距离传播。

【症状】
潜伏期1~7天。

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

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

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

病羊水疱破溃后,体温即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哺乳羔羊多发生出血性胃肠炎,也可发生急性心脏麻痹而死亡,死亡率可达20%~50%。

【病变】
除口腔、蹄部的水疱和烂斑外,病羊消化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肌色泽较淡,质地松软,心外膜与心内膜有斑点状出血,心肌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针头大小的斑点或条纹,如虎斑,称为“虎斑心”。

【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不难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羊传染性脓包病、羊痘、蓝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可采取病羊水疱皮或水疱液、血清等送实验室进行确诊。

实验室诊断方法:采取病羊水疱皮或水疱液后,用PBS液制备混悬浸出液作乳鼠中和试验,也可用标准阳性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或微量补体结合实验;同时也可以进行定型诊断或分离鉴定。

【防治】
1、治疗
羊只发生口蹄疫后,一般经10~14d可望自愈。

为促进病畜早日康复,缩短病程,特别是防止感染和死亡,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及时对病羊进行治疗。

对病羊首先要加强护理,例如圈棚要干燥,通风要良好,供给柔软饲料(如青草、面汤、米汤等)和清洁的饮水,经常消毒圈棚。

在加强护理的同时,根据患病部位不同,给予不同治疗:
口腔患病:用0.1%~0.2%高锰酸钾、0.2%福尔马林、2~3%明矾或2%~3%醋酸(或食醋)洗涤口腔,然后给溃烂面上涂抹碘甘油或l%~3%硫酸铜,也可撒布冰硼散。

蹄部患病:用3%臭药水、3%煤酚皂溶液、1%福尔马林或3%~5%硫酸铜浸泡蹄子。

也可以用消毒软膏(如1:1的木焦油凡士林)或10%碘酒涂抹,然后用绷带包裹起来。

最好不要多洗蹄子,因潮湿能够妨碍痊愈。

乳房患病:应小心挤奶,用2%~3%硼酸水洗涤乳头,然后涂以消毒药膏。

恶性口蹄疫:对于恶性口蹄疫的病羊,应特别注意心脏机能的维护,及时应用强心剂和葡萄糖注射液。

为了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也可以肌内注射青霉素。

口服结晶樟脑,每次lg,每天2次,效果良好。

而且有防止发展为恶性口蹄疫的作用。

2、预防
(1)无病地区严禁从疫区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

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

检出阳性动物时,全群动物销毁处理,运载工具、动物废料等污染器物应就地消毒。

(2)无口蹄疫地区,一旦发生疫情,应采取果断措施,对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全部扑杀销毁,对被污染的环境严格、彻底消毒。

(3)口蹄疫流行区,坚持免疫接种。

用当地流行毒株同型的口蹄疫疫苗免疫。

种羊场、规模羊场免疫程序:①种公羊、后备母羊:每年接种疫苗2次,每间隔6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单价苗1.5ml;②生产母羊:在产后1个月或配种前,约每年的3月、8月各免疫1次,每次肌注1.5ml。

农村散养羊免疫程序:①成年羊:每年免疫2次,每间隔6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1.5ml;②幼羊:出生后4~5个月免疫1次,肌注1ml,隔6个月再免疫1次,肌注1.5ml。

(4)当动物群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疫情,确定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实施隔离封锁措施,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末发病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