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区豆科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综合评价研究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word版)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校园植物调查报告1(2054字)一、课题的提出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独山脚下,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
每当我们漫步于校道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级生物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第89页的“林奈和双名法”,其中的一位学生就说:“老师,我们学校那么多树,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带我们去认识认识吗?”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在生物课上有了新的追求。
为此,我和民(2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民族中学校园内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9月―1月五、研究成员民(21)班全体学生六、指导老师农____七、研究过程1.分工情况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3组,每个小组各选出组长,同时把学校校园分成3个区域,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
第一组:学校门口到教师宿舍楼。
第二组:独山脚下到学生宿舍楼。
第三组:教学楼到围墙。
2.实地调查由我亲自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的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课余时间再由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在负责区域内进一步调查、认识植物。
3.采集标本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八节课外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并做成植物标本。
4.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龙州校区的生物教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
5.查阅资料与信息课阮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
6.核准资料7.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组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分类。
8.制作标牌将整理的资料拿给打印部打印、过塑,制成树牌。
9.分工挂牌按各小组负责的区域给树木挂牌。
济南常见园林植物

济南常见园林植物1济南常用落叶树1.1法桐(经十路、经十东路等)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
嫩枝被黄褐色星状绒毛。
叶长8~16cm,宽9~18cm,5~7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下,裂片窄长,幼时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后脱落。
总柄具球形果序,果序径2~2.5cm,花柱刺尖,长3~4mm。
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喜光。
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
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
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
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1.2国槐(和平路、甸新中路等)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
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4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果肉质,串珠状,长2.5-20厘米,无毛,不裂。
花果期6-11月。
生态习性: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
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
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
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甚至在山区缺水的地方都可以成活的很好。
1.3栾树(经十路等)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m左右,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稍有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有时部分小叶深裂而为不完全的二回羽状复叶,长达40cm,小叶7-15cm,卵形或长卵形,边缘具锯齿或裂片,背面沿脉有短柔毛。
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小金黄色。
蒴果三角状卵形,顶端尖,红褐色或桔红色。
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耐寒;但是不耐水淹,栽植注意土地,耐干旱和瘠薄,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耐盐渍及短期水涝。
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科学 2022,54(3):155~164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 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2.03.025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迟静娴1,2,徐方继2,刘译阳2,万书波2,李国卫1,2(1.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山东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作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以花生、大豆为代表的豆科植物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氮肥的合理施用是保证其稳产增产的主要因素。
豆科植物能够通过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结瘤固氮,从而可以减少氮肥使用量。
豆科植物的结瘤过程受到信号传递系统的调控。
其中,硝酸盐信号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包括豆科植物结瘤自主调控和氮代谢途径在内的关键基因表达。
研究发现许多基因参与豆科植物结瘤固氮调控,例如NIN、HAR1、NORK、NSP2等。
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共生固氮的理解,为非豆科植物固氮改造奠定了基础,并为减少作物对氮肥的依赖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调节豆科植物的结瘤平衡,充分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探索最佳施氮量,有利于实现作物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1)豆科植物结瘤的分子调控机制;(2)豆科植物固氮的分子调控机制;(3)硝酸盐对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调控;(4)豆科植物固氮在生产中的应用。
并对今后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分子调控中图分类号:S52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2)03-0155-10ProgressinResearchonNodulation,NitrogenFixationandMolecularRegulationMechanisminLeguminosaeChiJingxian1,2,XuFangji2,LiuYiyang2,WanShubo2,LiGuowei1,2(1.CollegeofLifeSciences,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2.InstituteofCropGermplasmResources,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CropGeneticImprovement,EcologyandPhysiology,Jinan250100,China)Abstract Asanimportantsourceofproteinandfatforhumanbeings,Leguminosaerepresentedbypea nutandsoybeanareanimportantpartofagro ecosystemintheworld,andtherationalapplicationofnitrogenfertilizeristhemainfactortoensuretheirstableyieldandincreaseproduction.Leguminousplantscanformasymbioticrelationshipwithrhizobiumtoformnodulationandnitrogenfixation,thusreducingtheamountofni trogenfertilizeruse.Thenodulationprocessofleguminousplantsisregulatedbythesignaltransmissionsys tem.Amongthem,nitratesignalisusedasasignalmoleculetoregulatetheexpressionofkeygenes,inclu dinglegumenodulationautonomicregulationandnitrogenmetabolismpathway.Ithadbeenfoundthatmanygeneswereinvolvedintheregulationofnodulationandnitrogenfixationinleguminousplants,suchasNIN,HAR1,NORKandNSP2.Thestudyonnodulationandnitrogenfixationofleguminousplantscoulddeepenpeople’sunderstandingofsymbioticnitrogenfixation,layfoundationsforthetransformationofnitrogenfixationofnon leguminousplants,andprovidenewideasforreducingcropsdependenceonnitrogenfertilizerandreal收稿日期:2021-10-08基金项目:泰山学者项目(tsqn20161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665);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20LZGC001)作者简介:迟静娴(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
豆科植物系统学研究新进展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4, 3, 179-187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br/10.12677/br.2014.35023New Advances in Legume SystematicsYanxiang Lin1,2, Qi Wang1*, Si Shen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Email: *happyking@Received: Jul. 12th, 2014; revised: Aug. 10th, 2014; accepted: Aug. 17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New advances in legume systematics are reviewed herein. The Leguminosae, being the third larg-est angiosperm family with about 751 living genera and ca. 19,500 species, has a glob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a key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The Leguminosae might have made their debut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boasting an abundant and diverse fossil and extant taxa in the Cenozoic. Recent molecular systematic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egumes subdivided into three subfamilies (i.e., Caesalpinioideae, Mimosoideae, and Papilio-noideae) has not been evolutionarily reasonable. Instead, the currently proposed systems of clas-sification for legumes with more than three subfamilies are better supported despite the uncer-tainty for the concrete number and delimitation of subfamilies. In addition, prope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our families (i.e., Leguminosae, Polygalaceae, Quillajaceae, and Suriana-ceae) in the order Fabales have hitherto been poorly resolved, and the basal nodes of phylogenetic tree topologies in Leguminosae are not well supported. How to reclassify the paraphyletic subfa-mily Caesalpinioideae and its own pivotal taxa (e.g., Cercideae, Cassieae, Detarieae, and Caesalpi-nieae) desperately need more detailed researches.KeywordsLeguminosae, Caesalpinioideae, Mimosoideae, Papilionoideae, Systematics, Multi-SubfamilialClassification System豆科植物系统学研究新进展林彦翔1,2,王祺1*,申思1*通讯作者。
地被植物在济南国际园博园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在济南国际园博园中的应用作者:庄彩云,王兴超,董莉莉来源:《农学学报》 2013年第9期庄彩云1,王兴超2,董莉莉3(1济南国际园博园管理处,济南250002;2山东港基建设集团,济南250300;3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32)摘要:通过对园博园内地被植物种类和应用方式的详细调查,对其景观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园博园内主要应用的地被植物种类共有42 种,以菊科、蔷薇科植物用得最多,其次为木犀科的植物,分布于主次干道旁、林缘、滨水处及城市展园内等处。
分析了地被植物在园博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地被植物的应用前景,对其在济南地区的选择和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园林植物;地被植物;植物配置;应用方式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355Application of Ground Cover Pla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sition of JinanZhuang Caiyun1, Wang Xingchao2, Dong Lili3(1The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sition Administration of Jinan, Jinan 250002, Shandong, China;2Shandong Gangji Construction Group, Jinan 250300, Shandong, China;3Liaoning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pecies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s of ground cover plants in the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sition, the landscape effect was concisely analyzed. There were 42 species in thegarden for main use, Compositae and Rosaceae plants were the most, followed by Oleaceae plants whichdistributed on the main and secondary roadside, the edge of the forest, the bank of lake as wellas the citygardens. The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of ground cover plants were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wereprospected and th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choose and utilize in Jinan were raised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Ground Cover Plants; Plant Arrangement;Application Way0 引言地被植物是指自然生长高度或者修剪后高度在1 m以下,最下分枝较贴近地面,成片种植后枝叶密集,能较好地覆盖地面,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并具较强扩展能力的植物,包括木本、草本、藤本及多浆植物。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豆目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1)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豆目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1)黄俊婷【摘要】通过文献查找、路线调查、样地调查等方式方法,对福州市旗山国家森林公园豆目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豆目观赏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生活型多样、观赏价值较高,大多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在此基础上针对豆目野生植物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Wild ornamental resources of Fabales in Q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sis through consulting relative literatures ,route surveying ,sample plot survey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d ornamental resources of Fabales in Q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are varied and abun-dant ,whose life forms are varied and the ornamental values are relatively high .Most of the species inves-ted can be used as ornamental plants inlandscape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ild ornamental resources of Fabales in Q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were pro-po sed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旗山国家森林公园;豆目;观赏植物;开发利用【作者】黄俊婷【作者单位】福州植物园,福州 350012【正文语种】中文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植物。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摘要:在持续发展的今天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种类的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得到了有效广泛应用,其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本文通过探讨地被植物的内涵,论述了园林地被植物的特征和特点,阐述了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地位,也对于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产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做一个分析。
关键词:地被植物;主要特点;园林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s688.4地被植物的概念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普葡伏性或枝叶密集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
它们比草坪更为灵活,在不良土壤、树荫浓密、树根暴露的地方,可以代替草坪生长。
且种类繁多,可以广泛地选择,有蔓生的、丛生的、常绿的、落叶的、多年宿根的及一些低矮的灌木等。
通常在乔木、灌木和草坪组成的植物景观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城市环境美化日益受到重视,地被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也逐步体现出来。
地被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加了绿地的绿量,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并通过丰富乔、灌、草的层次和稳定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在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2..地被植物的主要特点地被植物的形态特征首要是低矮。
其次是扩展性强、覆盖速度快,再者是具有观赏性。
因此,地被植物是非常可用、可观的。
2.1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园林常见的有300多种。
地被植物又分不同科属,有菊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且具有不同的生态类型,其中既有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有灌木,半灌木。
根据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秋季观赏的野生地被植物有22科83种,在杭州地区有53科144种,济南地区野生有73科 349种,南京地区有139种。
目前全国尚有大量资源处于野生状态,亟待开发利用。
2.2 生态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在地被植物中,许多种类具备耐寒、耐水湿、耐旱的能力。
观赏植物的分类

观赏植物的分类观赏植物的种类极多,其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在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长习性。
因此,观赏植物在分类上也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除了按植物学分类法外,还可依据生活型、生态习性、栽培用途、自然分布、原产地来进行分类。
一、植物学系统分类在植物系统分类中,花卉植物种类,大多集中于兰科、菊科、百合科、蔷薇科、唇形科、罂粟科、鸢尾科、毛茛科、天南星科、豆科、仙人掌科、景天科和石蒜科等。
世界花卉和园林植物数量达8000多种(不包括高山植物和野生草花)。
原产我国的花卉和园林植物,包括观赏乔木20属350余种、观赏灌木60多属2421种、观赏藤本20余属228种、草本宿根花卉30属1991种、草本球根花卉7属85种、草本1~2年生花卉6属209种。
我国目前栽培的观赏植物约130科500多种,其中主要栽培的50余种。
在改良了的观赏植物种类中,还有众多的品种,如月季有10000多个品种,水仙3000多个,唐菖蒲25000多个,芍药2000多个,鸢尾4000多个,大丽花7000多个,菊花1500多个。
绝大多数观赏植物都有野生种,有的迄今还出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
我国的观赏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栽培历史悠久。
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从引种、驯化,到栽培成功,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育出了许多著名的花卉品种。
洛阳、荷泽的牡丹,鄢陵、邓尉的梅花,四川、云南的杜鹃、茶花、报春,浙江、福建的兰花、水仙,还有一些珍稀高山观赏植物如珙桐、金茶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观赏植物。
二、按花卉生活型的分类由于对某一特定的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不同的植物在形状、大小、分枝等方面都表现了相似的特征。
把这些具有相同外貌特征的不同种观赏植物,称为一个生活型。
依据观赏植物的生活型可分为以下类型。
(1)一、二年生花卉这一类还可细分为一年生花卉和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是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草本花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化分 明 的气候 特 点 。其地 处鲁 中南 低 山丘 陵与 鲁 西 北 冲积平 原 的交 接带 上 , 地 势 南高北 低 , 可分 为 北
部 临黄 带 、 中 部 山前 平 原 带 和 南 部 丘 陵 山 区 带 _ 1 ] 。
c a r p a R e h d . ) 、 葛藤 ( Pu e r a r i a l o b a t a Oh wi . ) 、 锦 鸡
儿( C a r a g a n a s i n i c a Re h d . ) 、 小 叶 锦鸡 儿 ( C a r a g a — r l a mi c r o p h y l l a L a n. i ) 、 红花 锦鸡 儿 ( C a r a g a n a r o s e a Tu r c z . ) 、 毛掌 叶 锦鸡儿 ( C a r a g a n a l e v e i l l e i Ko m. ) 、 黄刺 条 ( C a r a g a n a f r u t e x K. K o c h . ) 、 本氏
山 东 林 业科 技
2 0 1 3 年 第 6期
总2 0 9期
S HAN D O N G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AN D T E C HNO L O G Y
2 0 1 3 . N o . 6
文章 编号: 1 0 0 2 —2 7 2 4 ( 2 0 1 3 ) 0 6 —0 0 4 7 —0 4
值, 使用 模糊 数 学 理 论L 3 ] , 利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4 ] , 通 过
征 集野 生植 物专 家 、 林业专家、 园林 规 划 专 家 、 园林
参( S o p h o r a f l a v e s c e n s Ai t . ) 、 马蹄针 ( S o p h o r a e i —
P r a i n . ) 、 野皂 荚 ( Gl e d i t s i a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B u n g e ) 、 山
皂荚( G l e d i t s i a me l a n a c a n t h a T a n g e t Wa n g . ) 、 苦
赏 植物 2 4种 。为更 好地 开发 应用 , 应 用层 次分 析 法
( AHP ) , 对其 进行 了评 价分 析 。
2 济 南 地 区 野 生 豆 科 木 本 观 赏 植 物 评 价 体 系 的建 立
根 据济 南地 区野 生 豆科木 本观 赏植 物本 身 的特 点, 借鉴 任 建武 等人 的野 生 园林植 物评 价体 系_ 2 ] , 针
的野生 植 物资 源 。合 理 开 发 应用 当地 野 生 植 物 , 首 先 需要 依 据完 善 的评 价 体 系 , 科 学 评 价 其综 合 应用 价值 , 有计 划地 开 展 研 究 。本 文 作 者 通 过 资料 查 询
和实地 踏查 , 确 定 了济 南 地 区计 有 野 生 豆科 木 本 观
对 济南 地 区野生 豆科 木本 观赏 植物 综合 开发 利用 价
1 济 南 地 区 野 生 豆 科 木 本 观 赏 植 物 资 源 调
查 结 果
经 资料 查询 及 实 地 踏查 , 确 定 济 南 地 区野 生 豆
科 木 本 植 物 8属 2 4种 : 山合 欢 ( Al b i z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 a l k o r a
中图分类号 : Q9 4 9 . 9 9 文献标识码 : A
济南 市 位 于北 纬 3 6 。 4 O , 东经 1 1 7 。 O 0 , 属 暖 温 带 大 陆性 季风气 候 , 具有 春 暖 、 夏热、 秋爽 、 冬寒 四季
( L e s p e d e z a c a r a g a n a e B u n g e . ) 、 截 叶 胡枝 子 ( L e s — p e d e z a c u n e a t a G. D o n ) 、 尖 叶胡 枝子 ( L e s p e d e z a h e d y s a r o i d e s Ki t a g . ) 、 阴 山胡 枝 子 ( L e s p e d e z a i n s —
济 南 地 区豆 科 野 生木 本 观 赏植 物 综 合 评 价 研 究
齐 海鹰 , 常蓓 蓓 。 , 吴 晓 星。
( 1 .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 院,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5 ; 2 . 济南植物园管理处 ; 3 .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摘 要: 通 过 全 面调 查及 资 料 查 询 , 确 定 济 南地 区未 广 泛 应 用 的野 生 豆 科 木 本 观 赏 植 物 2 4种 。 采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综 合 评 价 ,
将 2 4种 野 生豆 科 木 本 植 物 划 分 为 二 级 , 并 重 点推 荐 综 合 评 价 I 级的 1 5种 野 生 豆 科 木 本 植 物 , 为 济 南 地 区野 生 观 赏植 物 的 合
理 开发 应 用提 供 参 照 。 关键 词 : 野 生 豆科 植 物 ; 层 次分 析 法 ; 综 合 评 价
木蓝 ( I n d i g o f e r a b u n g e a n a S t e u d . ) 、 花 木蓝 ( I n —
di g o f e r a k i r i l o wi i Ma x i m. e x P a l i b . ) 。
特 有生 态 环境决 定 了物 种 分 布 , 济 南 具 备 较 为 丰 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