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1.1《走进化学科学》参考教案1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一化学全部教案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一

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I全部教案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鲁科版必修1 鲁科版必修1

走进化学科学[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教学内容]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
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例: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石油分馏⑨煤的干馏⑩白磷自燃⑾火药爆炸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1.1 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掌握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引导依据有关事实或材料推出新的判断或结论,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或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创造物质。
[教学过程]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世界是极其丰富的。
面对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人们从远古时代开始就一直在思索与探究: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怎样有目的地实现物质转化、创造物质,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在漫长的思索与探究过程中,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建立起化学科学。
那么,化学科学是如何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它有什么特征,又具有怎样的探索空间呢?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什么活动开始?化学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在化学发展的每个阶段特征是什么?列举一些不同时期的重大发现或重要技术。
2.学生回答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之后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金、酿酒,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
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现称相对原子质理)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1.1《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学习目标】1. 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学科。
2. 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3. 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知学习】一、化学科学的含义1.学科性质上:自然科学。
2.研究层次上:、层次。
3.研究对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_____、_____、制备和应用。
二、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化学的特征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1)农业:_______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
(2)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能使人类解决许多疾病。
(3)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造的_________引领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三、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古代化学实践活动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3.现代化学阶段(1)世界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发现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出现了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
(2)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1965年——中国科学家合成_________,是首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_________。
四、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组装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3.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在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
【自我检测】1.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B.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分子C.烧制陶瓷、冶金及酿酒等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第二自然界”2. 下列诗句或成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B.铁杵磨成针C.野火烧不尽D.百炼成钢3.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 )A.最早使用天平研究化学B.最早提出空气是由O2和N2组成的结论。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1章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教学设计本节分析本章和本节作为从学科内容和方法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节,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介绍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趋势,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引入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化学学习的方法。
而本节教材是必修化学模块的导论,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在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即将走进化学科学之际,向他们展示化学学科的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和谐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还引领学生关注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进步关系,展示高中阶段学生选择的化学课程模块。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课时分配:共1课时走进化学科学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①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与同学交流讨论。
②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③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制作一期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一期专题报告会。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②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学案 鲁科版必修1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习目标定位:1.能说出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知道化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2.能记住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知道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怎样理解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探究活动】1.观察欣赏下列几幅图片,思考有关问题(1)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又是如何变化的?(2)化学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什么?2.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利用化学方法,人们从矿物、岩石以及动植物体中发现了很多有用的物质,并设法把它们提取出来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制造出来,而且通过对有关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认识,根据需要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现在,化学家们已发现和创造了几千万种物质,如利用合成氨技术制造出增产粮食需要的氮肥;成功研制出大量帮助人们战胜疾病的新药物;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造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1)从以上一段文字你能概括出化学的特征吗?(2)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3)举例说明哪些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4)举例说明哪些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学以致用】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B.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分子C.陶瓷、冶金及酿酒等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第二自然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制造分子C.无水硫酸铜晶体变为蓝色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3.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C.绦纶、洗衣粉、阿司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知识点二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活动】1.古代化学实践活动的使用是人类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随后人们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造酒类等。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科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科学态度)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化学以及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1)研究层次:原子和分子。
(2)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3)学科性质: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①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
②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能使人类解决许多疾病。
③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原子。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化学科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3.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2)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方面:人类能更好地处理能源和资源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
( )(2)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以及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如何变化的?
[投影展示]溶洞景观图片
[问题和思考]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实验探究]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过渡]化学学科是人类在认识世界以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
[板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板书]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投影展示]情景一:探空气球和飞艇
[问题与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
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
[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投影展示]情景二: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