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功
11.4功率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二、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P=F·v
=F·v
思考:
当坡路较长或较陡时,司机开车上坡总将档位换成低档。 这是为什么?
根据公式: P= Fv,功率P一定时, 速度v越小,力F越大。汽车最大输 出功率一定,上坡时,通过换用低 档降低行驶速度,从而获得较大的 前进动力。
练一练:
某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0kW,恰能以54km/h,匀速 行驶4.5km,其间发动机共做功_________J,汽车行驶时 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N。当汽车上坡时,只能保持 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此时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 __________N
活动11.4估测上楼时的功率
思考:1、如何比较同学上楼时的功率?有哪些不同 的方案? 2、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用到哪些工具? 3、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记录数据?
W=Fs=mgh
小结: 1.定义:功与时间的比值 2.公式: 3.单位: 瓦特(w) 4.意义: 表示做功快慢
练一练 1.使用机械做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B.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C.功率小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功率7kw表示什么意思 ?功率70w和450w做功 哪个快?
练一练:
3.石洞口电站第一台发电机组的功率为3×105千瓦,
它工作10分钟,做的功是( B )
A.3×106J
B.1.8×1011J
C.3×109J
D.1.8×106J
生活中的功率
1.以上交通工具中,做功最快的是哪个? 2.做功最多的是哪个?
C.25∶27
D.27∶5
4.一位中学生骑车来学校。关于他在国道上骑车时的功率的说 法,正确的是(C )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概念汇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⑤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3、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杠杆的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高处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在杠杆一边挂上钩码,在另一边挂上钩码(或者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4、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作:F1L1=F2L2或F1/F2=L2/L1。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天平。
6、注意:(1)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2)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3)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4)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7、力臂的画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记.)①首先确定支点O;②画动力及阻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④用大括号表示力臂的范围,并在旁边标上字母。
8、最小动力的画法:①找出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动力作用点);②将支点与动力作用点连线(最大力臂);③根据顺逆原则确定动力方向,过动力作用点作力与力臂垂直。
9、杠杆动态平衡中动力大小的判断:①竖直拉力大小不变;②水平拉力逐渐变大;③垂直拉力,杠杆水平前变大,杠杆水平后变小。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4 功率 教案

教案课题三、功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通过知识迁移,由速度类比出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3)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运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运用功、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设计实验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
教法及教具秒表,刻度尺,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讲练结合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手写)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1)测量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写出物理量名称及符号)(3)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和。
(4)人上楼时的功率的表达式是:P=(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表)阅读〗课本第19页:马力——功率的一种单位1马力≈W反思悟学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思考〗人体活动过程中通常要克服哪些力做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当1、甲用力推一辆小车。
经过3分钟小车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50米,乙用同样大小的力推另一辆小车,经过6分钟小车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那么( )A.甲和乙做的功一样多B.甲做的功多堂检测当堂检C.乙做的功多 D.乙的功率是甲的功率的两倍2、在进行“谁上楼功率大”的比赛中.某同学从一楼到四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A.3W B、30W C、300W D、3000W3.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A.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C.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D.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4、一个体重为400牛的学生在10秒内跑上4米高的楼,则(1)这位同学所做的功为多少(2)功率是多少?5、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40N的泥桶,若动滑轮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均不计,工人在10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9m,则拉力做的功是多少?拉力的功率是多少?6、一辆汽车重为5×104N,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lmin,已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的0.06倍.求:(1)汽车在1min内行驶的距离(2)汽车在1min内做的功(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功》课件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物体做功多少的讨论,正确的是 ( D ) A. 对物体施加的力越大,做功越多 B. 物体移动的距离越长,做功越多 C. 对物体施加一定的力,物体移动的距离越长,做功一定
越多 D. 对物体施加一定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
长,做功一定越多
课堂小结
含义 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方法】1、定F: a.明确哪个力做功 b.落实力的三要素
2、定s : a.分析起点和终点 b.落实F方向上的s
3、统一单位、列式计算、规范表达。
功的计算
例题:小明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3m的深处匀 速提到井口,如图,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水桶做了多 少功?
解:小明对水桶的拉力 F=G=mg=10kg×10N/kg=100N 水桶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3m 根据功的公式,小明对水桶做的功 W=Fs=100N×3m=300J 答:小明对水桶做的功为300J
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功的条件
判断正误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做了功.
(×)
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功的计算
例、如图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 匀速前进20cm,箱子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如果改用动滑轮匀速拉物体,他又做了多少功?
11.3 功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目 录
1. 新课导入 2. 新课教学 3. 课堂反馈 4. 课堂小结
功
功
将货物提高
拉小车前进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力的作用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合成:合力是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可以通过合力图或分解力图进行分析。
4.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拉力等。
5.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速度发生变化、方向发生变化。
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F/m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机械能和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动能定律: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E_k = 1/2mv^2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能等。
3.机械能定理:当仅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增加,势能减小;当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加。
4.能量的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四、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当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作用时,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
W=F·s2.功的单位:焦耳(J)。
3.功率的定义:力对物体所作的功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P=W/t4.功率的单位:瓦特(W)。
五、浮力和压强1.浮力及其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作用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在同位和异位的介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浸没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所排挤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压力及其计算方法: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P=F/A4.压强及变化: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压强随着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增大。
六、机械波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波是能够传递能量的一种波动形式,需要介质的存在,分为横波和纵波。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功》2013年10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图1中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
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
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
在使用过程中,手把和夹爪分别是【】A.费力杠杆,省力杠杆B.省力杠杆,费力杠杆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图12.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某工人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截面)。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图23.质量为40kg的小华同学,为了从三楼爬到四楼,他在10s内连续向上跳了12个台阶,在这段时间内,小华的功率大小最接近于【】A. 1000WB. 100WC. 10WD. 1W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5.如图3所示的是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的场景。
铅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 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图 3 A B C D6.如图4所示,溜溜球是小朋友很喜欢玩的一个小玩具,玩溜溜球时,则【】A.当溜溜球向下自由运动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图4B.当溜溜球向上自由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溜溜球是通过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完成上下运动的D.溜溜球运动到最底端时,其重力势能最大7.频闪照片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手段。
通常,一只掉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而且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
如图5所示,是小球弹跳过程的频闪照片,小球在1、2 位置的高度一样。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弹跳上升到最高点3位置时,瞬间静止,不受任何力作用B.小球在1、2 位置的重力势能相同,且机械能大小也相同C.小球在1、2 位置的动能相同,1位置时受到重力的方向向上D.小球在2 位置的动能比1位置时小,且机械能也比1位置时小8.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图6所示的甲、乙两装置(每个滑轮相同),分别用力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公式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 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L =F L 或写成 F //F =L /L 。
这个平衡 1 1 2 2 1 2 2 1 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 >L ,平衡时 F <F 。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1 2 1 (2)费力杠杆:L <L ,平衡时 F >F 。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2 1 2 1 (3)等臂杠杆:L =L ,平衡时 F =F 。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2 1 2 1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2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 :焦(耳)J ;F :N ;s :m 。
(1J=1N·m).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 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初中物理功教案苏科版

初中物理功教案苏科版三、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2)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铁块、小车、细绳。
四、教学过程:1、诊断补偿:(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如何?2、导入新课: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分别拉铁块和小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两次用力铁块静止不动而小车运动,启发学生思考:这两次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由此导入本节内容。
3、探究斜面,交流合作:4、教师小结并板书: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缺一不可。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即如果物体仍然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总结板书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 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还有一个专用的单位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让学生课后了解科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1焦=1牛顿·米。
教师强调: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距离的单位一定要用米。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做功的的多少只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与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无关。
再次,让学生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 如图陈杰同学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 口3m深处提到井口。在这一过程中,陈杰对水桶 做了多少功?
解:小明对水桶的拉力 F=G=mg =10kg×9.8N/kg =98N 水桶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3m 根据功的公式,小明对水桶做的功 W=FS =98N×3m =294J 答:小明对水桶做的功为294J.
道功 守
功
作用效果 脚力
人移动 了距离
作用效果
掌力
地面下陷 一段距离
1、什么是功?
小华做功:用了力将鸡蛋从地上移动到头顶
功
★在物理学里中,把力(F或G)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或h)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 称功。
★在物理学里中,用W表示功, 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 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为 W=Fs
F≠0 分析: s≠0 没有做功 (劳而无功)
F⊥s
不做功的判定: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 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 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哪些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 哪些情况力对物体没做功?
人用力推汽车,但 没推动
鹭将鱼从水中叼 起来
F 3m
G
5、活动:探究斜面
s
F
s
h
G
测量 序号
①
F∕N
0.4 0.53 0.8
s ∕m
1.0 0.75 0.5
G∕N
2.0 2.0 2.0
h ∕m
0.2 0.2 0.2
Fs∕(N· m)
0.04 0.3975 0.4
Gh∕(N· m)
0.04 0.4 0.4
②
③
结果:其中,Gh是工作目标,而F、s却因为机械不同而 不同。 F· s与G· h的值总是近似相等的,说明在工作过程中, 不考虑误差情况下,无论是否使用了斜面,都不省功。
根据公式运算可知功的单位是: 牛· 米(N· m)
它有个专门名称是焦(J)
1J=1 N· m
即:
2、做功了吗?
物理学中的“功”包含了一个事件的完 整过程。它是指: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使这个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移动了一段距离,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起重机和直升飞机吊起重物, 为什么说拉力做功了呢?
F ≠0
分析:
没有做功
s=0
(劳而无功)
“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 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F =0
分析:
没有做功
s ≠0
(不劳无功)
“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 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N s
.
G 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 力做功了吗?
4、关于功的计算
W=F· s
注意: 1、使用W=F· s时,统一单位; 2、做功多少只由W=F· s决定,与物体的 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 3、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一个 力所做的功。
例1: 一台拖拉机耕地时,发动机的牵引力是 28500牛,拖拉机前进了1000分米,此拖拉机牵引 力做了多少功? 解:根据 W=F· S =28500牛×100米 =2.85×106焦 答:它的牵引力做了2.85×10 焦耳的功.
结论:
1、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A、 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 B、F虽然小于G,但F移动的距离s总大于G上 升的高度h。即省力,却费距离。 2、无论斜面(包括其它机械)如何省力,使用中 做功是不变的,即不省功。
小结:
1、功的定义:物理学里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用字母W表示,它的 单位是J。 2、功的计算公式:W=F· s 3、做功的必要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到力的作用, 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4、在做功过程中,任何机械(包含斜面)只省力不 省功。
谢谢!
原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因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 因素是什么?
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必须需要,缺一不可.
“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1.用力推物体,物体没有动,人累吗?人做 功了吗?为什么? 2.当你搬一物体时没有搬动,你累吗? 你做功了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