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

第三节 地域联系(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下表为我国2008年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全年完成的客运、货运比重分布表。

据此完成1~3题。

1. ( )。

A .①B .②C .③D .④2..2018年4月20日8时,四川省雅安发生7.0级地震。

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

直接经济损失百亿元。

地震发生后,一批防疫药品需从成都运往灾区,采用的运输方式为( )。

A .①B .③C .④D .⑤ 3.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主要依靠的运输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⑤解析由表中数据结合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实际可知:⑤没有客运,应为管道运输;④的客货运比重都很小,为航空运输;③的货运比重较大,客运比重很小,为水运;②的客货运比重都很大,为铁路运输。

震后道路损毁严重,应采用空运的方式运送急救药品。

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运量大,应采用水运。

答案 1.A 2.C 3.C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采购了山东烟台的5吨优质苹果,运到浙江杭州销售。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通信、商业贸易B.交通运输、商业贸易C.通信、交通运输D.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5.该业务员开展的商业活动,包含的主要环节是()。

A.生产、收购、批发、零售B.收购、调运、批发、零售C.生产、收购、调运、销售D.收购、调运、储存、销售解析第4题,从题目中可知,通过互联网采购属于通信,运送苹果属于交通运输,销售属于商业贸易。

第5题,商业活动的基本环节为收购、调运、储存、销售。

答案 4.D 5.D下图为“某国对外贸易情况示意图”,据图完成6~7题。

6.与这种对外贸易情况最相似的国家是()。

A.中国B.巴西C.日本D.印度7.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这类国家一般还会输出()。

①农产品②资金③技术④劳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国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应为发达国家。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6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6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 .①时期 B .②时期 C .③时期 D .④时期2.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 .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③处斜率最大,即发展速度最快。

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答案 1.C 2.B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曾说“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城市B.工业革命是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C.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D.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出现于河流中下游平原上4.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中出现大城市人口不断向周边小城镇迁移的现象,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现代交通条件改善B.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C.大城市经济发展极其缓慢D.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解析第3题,城市起源与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出现在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平原上。

第4题,发达国家由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私人小汽车的出现及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致使出现人口不断向周边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答案 3.D 4.C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C.d-b-c-a D.c-d-b-a6.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解析第5题,城市发展的早期,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城市规模较小,到城市发展后期,中心人口密度下降并向外围迁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若此图表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则乙地可能表示
()。

A.地广人稀的西北内陆地区
B.经济发达的城市
C.人口众多的农村
D.风景优美的山区
2.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解析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仍然是从农村到城市。

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 1.B 2.B
3.2018年9月4日,一列火车由西安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道。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现象。

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户籍都发生了变更,应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 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图示部分国家都吸引了大量移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因老龄化吸引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引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解析“二战”后英国的经济有待发展,需大量人口迁入,西亚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需大量外籍工人开发。

他们迁入的目的是发展经济,提高收入,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 C
《阿拉伯时报》2018年3月19日消息科威特统计局2018年人口普查结果揭晓,全国人口共306.585万,其中科威特籍108.996 9万,占全国人口35.5%,非科威特籍197.588 1万,占65.5%。

据此完成5~7题。

5.科威特吸引大量外来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6.材料说明当今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有
()。

A.人口迁移规模日趋减小
B.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
C.亚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接收地
7.该统计显示,非科威特籍居民人口总数2 365 970人中,其中男性1 591 934人,女性774 036人,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包括
A.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
B.年龄构成
C.宗教信仰
D.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解析第5题,由于石油经济的影响,科威特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

第6题,在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说明劳务输出已成为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

第7题,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说明生理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影响。

答案 5.B 6.B7.D
8.2018年底至2018年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该国家回国;其中我国开展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3.2万余人全部安全回国。

其原因是
()。

A.该国发生大范围的“流感”灾害
B.石油资源大量开采,出现枯竭现象
C.此时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暴灾害
D.政局动荡,使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解析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埃及和利比亚发生政治动荡,为保障我国公民的安全,这些侨民大量回国,以躲避政治灾难。

答案 D
下图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D.老龄化
10.2018年利比亚难民迁入意大利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是
()。

A.交通不便B.国家政策
C.气候干旱D.地形崎岖
解析第9题,土壤盐渍化会导致生存环境恶劣;第10题,从政治因素考虑即可。

答案9.C10.B
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
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

读“2009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
计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2009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
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比例最低
C.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
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
12.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以下合理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
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
D.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流向变化是:向西部地区流动增多。

该现象的出现与东部地区就业形势压力增大、生活成本上升、西部和中部经济发展等有关。

解决这一问题可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民工生活状态等方面采取措施。

需注意流向西部虽然增长明显,但并不代表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实际上仍然是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居多,只不过数量在下降。

答案11.D12.A
13.人民网北京2018年2月22日消息:国家统计局22日公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6 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 336万人,增长3%;本地农民工9 925万人,增长5.4%。

大量农民工进城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①提供大量劳动力②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治理③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
展④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大量农民工进城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但是使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同时还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答案 C
读“1995年~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1995年~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中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5.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解析该题组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和读图分析能力。

第14题,从图中来看,该省的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既有上升也有下降,故机械增长率是有所变化的,1995年~2009年该省人口迁入率一直大于人口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是逐年增加的,故答案D正确。

第15题,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是我国人口净迁入区,我国地区间人口迁移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故该省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故答案为A。

答案14.D15.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欧洲人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地理大发现由旧大陆迁移到
________,即从欧洲迁往________洲、________洲等未开发的地区;俄罗斯则大举________,向北亚扩张。

(2)非洲人在16世纪初被贩运到________,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________部,
西印度群岛和巴西东北部等地区。

(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曾被大批招募为劳工而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洲各地,为当地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解析首先注意区分图例,结合图示掌握各箭头表示人口迁移的迁入与迁出区,再结合世界人口迁移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回答。

答案(1)新大陆美大洋东进(2)美洲东南(3)美洲东南亚非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北京外来人口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相对稳定,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黑龙江六个省的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60.4%。

其中,15岁~59岁就业人口占90%以上,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

(1)据图概述北京外来人口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外来人口中,近郊数目最多,远郊次之,城区最少,说明外来人口增长速度郊区快于城区。

第(2)题,外来人口来源地相对稳定,年龄段15岁~59岁就业人口比重高,文化教育程度较低,说明北京市吸引外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其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受教育机会多。

答案(1)外来人口不断增加,郊区增长速度快于城区。

(2)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较高、受教育机会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