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本粮仓遍布世界 解决世界粮食危机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一、选择题“全球米贵”令粮食平安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为缓解粮食平安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
日本早就乐观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
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所学学问回答1~2题。
1.日本乐观开展海外屯田的缘由不包括()。
A.人多地少B.山地多平原少C.农村人口比重大D.经济发达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稀有,水资源短缺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C.光照充分,粮食品质好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宽敞解析第1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苏丹有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答案 1.C 2.C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中M、N是世界有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M湖四周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四周的植被为温带草原D.两湖均为内流湖4.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解析第3题,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M湖为东非大裂谷带上的维多利亚湖,四周为热带草原带;N湖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的休伦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苏必利尔湖是五大湖中最大的湖泊。
两湖均为外流湖。
第4题,东非高原地区经济进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生态破坏严峻。
五大湖地区石油不丰富,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峻。
答案 3.B 4.D读俄罗斯局部地区农产品和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21世纪日本粮食安全政策的调整与趋向研究

21世纪日本粮食安全政策的调整与趋向研究王凤阳日本立命馆大学政策科学研究科【内容摘要】日本地少人多,历来重视粮食的安全。
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粮食问题的持续升温,日本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变革粮食安全政策,在实现粮食的可持续生产、粮食储备制度的强化、粮食的卫生安全及消费者信赖的构建、海外粮食生产投资及区域粮食安全协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缓解日本粮食自给率持续走低,实现日本粮食的安定、安心供给,乃至促进日本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推动区域协作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笔者从粮食安全政策调整的背景,政策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向等方面,对21 世纪以来日本粮食安全政策进行总结和分析,试图对21 世纪以来日本粮食安全的状况、粮食安全政策的调整与趋向的全面把握,以期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实现得出有启示和参考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粮食自给率国际粮食合作粮食安全政策粮食危机复兴基本法粮食是人类必需的生存资料,也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供需矛盾的加剧,粮食安全的非传统特性愈渐凸显,粮食安全同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一道,并称当今世界四大非传统安全,成为一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日本而言,维护粮食安全是一个重大而艰难的课题。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截至2012 年7 月15 日,日本全国耕地面积(包括水田、旱田)为454.9 万公顷,较2011 年同期减少0.3%,日本的耕地面积自1962 年起已连减50 年。
若按总人口1.27 亿估算的话,日本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日本大部分农产品依赖进口,粮食自给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冷战后,日本政府不断尝试调整粮食安全保障政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粮食安全形势。
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日本面临更多新的粮食安全课题,日本政府在粮食的可持续生产、粮食储备制度的强化、粮食的卫生安全及消费者信赖的构建、粮食安全教育、海外圈地种粮、区域粮食安全协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处理日本粮食危机的

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处理日本粮食危机的作者:三清妙音来源:《领导文萃》2020年第23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尤其是美国占领了关岛和塞班岛之后,对日轰炸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打击方法,这一炸不要紧,确实把日本给炸得够呛。
根据美国人的统计,当时日本的经济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战前的不足30%,其中将近20%的人口处于失业状态。
日本战败之前,粮食主要就依赖从朝鲜和中国占领区进口,每年数额超过200万吨,而且还不够需要,战败后更是无法供应。
另外,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也非常严重,战后一个月日本的纺织品价格居然暴涨470倍,粮食价格暴涨250倍,日本的粮食危机已经到了配给制度都无法满足需求,老百姓纷纷倾家荡产去黑市购买的地步。
因此,当时的日本内阁和美国占领方都得想办法解决日本的粮食危机,毕竟当时日本基本上处于美军管制状态,美国人算是日本粮食危机的责任人了,那么美国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战败差点饿死对于日本人来说,二战的失败后果是毁灭级的。
由于战争后期美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李梅火攻,仅仅一晚上的时间,东京就有10万人被烧死,全城建筑物几乎都被烧得破破烂烂,到了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日本的物资储备基本没有了。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日本本土基本上是只剩下残垣断壁。
当时的日本本土有8000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数额极其巨大,为了避免日本因为战后经济崩溃发生超大规模的饥荒饿死人,美国仅仅在1946年的5-10月之间就对日本出口了60万吨大米和罐头,基本上是把自己所有的战争物资储备都运到了日本。
但是这样也是杯水车薪,根据统计,美国这些物资基本上是刚运来就吃了个差不多,到了1946年年末,日本就把美国和自己储备的所有战争物资给吃光了,而且还没吃饱。
当然,不是白给的,是要钱的。
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他们从这一刻才开始意识到战败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情。
美国的所有援助代价都非常高昂,无论是15亿美元的占领区管理和救济资金,还是其他的各项经济援助计划,美国都大赚了一笔,虽然日本赖掉了不少账目,最后只还了美国人5亿美金的本钱,但是日本的所有企业都接受了美国企业的“输血”,无论是财团架构还是内部管理,都受到美国大企业的钳制,这也就让日本彻底沦为了美国资本的附庸国,从经济基础上变成了美国的海外资本市场。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粮食是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因此,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对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
粮食短缺会导致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困难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甚至骚乱。
因此,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
其次,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食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粮食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计,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
一个缺乏粮食安全的国家无法保障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很难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相反,保障粮食安全能够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
第三,粮食安全与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粮食生产与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如果粮食生产不合理,过度开发或污染环境,将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对农田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粮食安全也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紧密相连。
一个拥有粮食安全的国家,能够稳定供应国内需求,并参与全球粮食市场的竞争。
而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则容易成为其他国家的依赖对象,降低国家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因此,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还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日本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不足0.05hm2,境内多山地和坡地,农业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漫长过程。
“二战”前,农业土地占有制度和农村产业结构都有细微改变,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较低。
“二战”后,日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农业经济发生了相应变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迅猛增长,经济实力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高度重视生化技术,广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人才教育,为本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日本农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与本国国情特点相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突出表现为经营规模小,专业农户少,农业集约化水平高,单位耕地面积固定资本额大,农业基础设施好,农业生产向工业化发展等。
农户平均拥有农业固定资本额快速增长,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地改良,很多农村实现了田园化,土地生产率高,农产品质量好。
农户与产前、产后部门紧密联系,可以在生产方面得到有关机构的支持,日本从中央到町村建立了各种为农户生产生活服务的农业协同组合,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
2.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做法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包括贸易保护政策、价格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进口数量逐渐增多,政府采取保护农产品生产政策,将重要农产品指定为国家贸易项目,不实行自贸,限定农产品贸易项目,严格限制进口数量。
由于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率高,日本农业投入大,只能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农业。
日本现行农品价格政策主要有管理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基金制度等。
农产品价格制度弊端较多,但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府重视农业投资,各级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速很快,用于农业直接投资的,主要是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发放补助金,对不同种类主体费用负担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对农林水产金融,日本以农协等系统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承担,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融通资金,对民间金融机构借款实行系列政策性金融。
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爷爷作文50字

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爷爷作文5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爷爷作文50字篇1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
然而,他对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却感到“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他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
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我想,仅从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们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谦逊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让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头。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些人喜欢张扬、高调。
比如,表现在学习上,喜欢吹嘘自己的博学与能耐,看过几本薄书,就自诩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写过几则公开发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诗人、作家。
表现在工作上,喜欢凡事必称大,有的事还没有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一点成绩,便“拉长、吹大、垫高”,热衷于在媒体上“精心包装,隆重推出”。
这种喜欢张扬的人,虽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许能慷一时之慨,开一时之怀,求一时之名,取得一时之利,但这种人往往行之不远,登之不高。
而谦逊的人则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做人行事,这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点,是走向成功的长梯。
也许有人担心,谦逊的人,久而久之,会被人遗忘,终究会吃亏。
其实不然。
这些人、这些事或许一时难以广为人知,但当他们以踏踏实实的工作创造了业绩,以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出了贡献,名声自在众人心中。
这正像袁隆平所说的,我是搞育种的。
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
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
2021年如何迅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I will greet this day with love in my heart.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如何迅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大力加强增加农田产量的研究。
增加水利及农村交通方面的投入。
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非洲农场提供电力。
以不可食用的作物代替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这些措施最终都会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危机,但没有一个能在未来一两年就见效。
以下则是一些可以快速见效的点子:--停止囤积。
当前的危机代表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崩溃。
高涨的价格当可推动粮食生产,并可运送至全球。
但如果各国囤积粮食供应、限制出口,上述情况就无法实现。
中国、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约40个国家都在采取这样的措施。
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囤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它限制了国内的粮价,令忧心忡忡的选民安心。
但在国际上,这样做无异于灾难。
人道主义呼吁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因此世界银行(world bank)诉诸经济利己主义。
世行让乌克兰政府相信:限制粮食出口是在破坏其全球粮食供应大国的名声,从而促使乌克兰取消了粮食出口限制。
(乌克兰一度有“欧洲面包篮”之称,也愿意重夺这个称号。
)乌克兰对世行帮助解决通胀问题的举措感激不已。
乌克兰想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并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种想法很正常,因此乌克兰知道需要让自己的名声更响亮。
世行行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表示,可以说服一些国家,让它们相信如果它们成为不可靠的粮食供应国,他们的品牌就会受损。
他以美国为证。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了抑制国内通胀而禁止大豆出口,最终令巴西和阿根廷极大地增加了大豆产量。
现在这两国成了美国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它们对于使用这一手段一直犹豫不决。
全球粮食危机的解决之道

全球粮食危机的解决之道作者:Fred来源:《市场周刊》2008年第06期近几个月爆发的全球粮食危机,被联合国称为“无声的海啸”,迄今已使得各大洲超过1亿人陷入贫困,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近几个月爆发的全球粮食危机有两个层面。
一方面,在美国,诸多消费者们眼巴巴地盯着价格节节飙升的牛奶、肉类和蛋类食品;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因粮食短缺而衍生出的烦恼正在四处蔓延,例如上个星期的索马里,就曾爆发了抗议食品价格上涨的骚乱。
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仅仅只是如何应付因食品价格飞升后所带来的生活拮据问题,但是其他国家人民所面临的问题却更加严重:饥荒、骚乱、暴动,以及缅甸海啸过后的生存悲剧。
这一场被联合国称为“无声的海啸”,迄今已使得各大洲超过1亿人陷入贫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世界范围内的粮食援助和政策反思也都必不可少。
然而对全球粮食危机追根溯源一番,可以发现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交织,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混杂,具体的解决之道显得并不容易。
如火箭般窜升的国际油价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从化肥、拖拉机所使用的柴油到运输每一环都和油价有着直接的联系;全世界对粮食的需求剧增,这里面不仅包括了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汽车“吃”粮现象也相应扩大了事态的严重性;而澳大利亚,这个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大国,其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旱情也在吞食着粮食的供应量。
此外,各个国家针对日益攀高的国内日用品价格采取了诸多限制出口的政策,而这只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卓越的领导才能。
在美国,那些因种植利润微薄农作物而长期得不到收益的农民们,开始质疑自己种植玉米以加工提炼乙醇的作法是否真的应该为蔓延在中亚的粮食短缺背书;过去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国际援助也只停留在“授人以鱼”的阶段,而非“授人以渔”;而自从缅甸发生海啸之后,联合国又开始面临如何运送食品进入灾区的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日本粮仓遍布世界解决世界粮食危机
3153 次点击
29 个回复
losingstone 于2010-3-12 0:59:05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日本先进的品种改良技术曾把被认为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巴西半干燥地区塞拉多(Cerrado)变为全球知名的大粮仓。
此次援助非洲的莫桑比克旨在运用该成果生产大豆等作物,减少贫困人口并保证全球粮食稳定。
在非洲热带大草原除了收获大豆和小麦外,预计还将收获西红柿和南瓜等蔬菜。
日本将与巴西合作援助非洲莫桑比克农业开发
日本政府将与巴西进行合作,援助非洲南部莫桑比克热带大草原的农业开发。
日本先进的品种改良技术曾把被认为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巴西半干燥地区塞拉多(Cerrado)变为全球知名粮食产地,此次援助旨在运用该成果生产大豆等作物,减少贫困人口并保证全球粮食稳定。
莫桑比克北部的热带大草原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是日本的1.4倍。
其土壤和气候条件和巴西塞拉多相似,巴西将主要提供农业技术,日本则将完备物流网,负责地区开发。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禁令出口大豆曾导致大豆价格飙升。
日本当时为稳定大豆需求而对巴西塞拉多的农业开发展开了技术和资金援助。
该援助提高了巴西的农业产量,该国现已发展成比肩美国的大豆出口国。
莫桑比克自92年结束内战后保持了平均8%左右的GDP增长,但人均GDP仅为477美元,仍属于最贫穷国家。
该国约8成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技术引进迟缓致使生产性较低。
此外,道路尚未整备致使作物难以运至消费地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日本政府10日与莫桑比克政府签署了最高达59.7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万亿元)的贷款协议,援助修建横跨该国热带大草原的约350公里干线道路,以社会基础设施为中心推动周边地区开发。
除品种改良后可在热带收获的大豆和小麦外,预计热带大草原还将收获西红柿和南瓜等蔬菜。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南美部的本乡丰强调称:“将不仅提高小规模农家的农业生产性,还在计划大规模生产和加工领域引入外资等进行产业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