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水温分层及下泄低温水对鱼类活动影响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水温是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鱼类的生理活动、行为和物种分布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温对鱼类的生理活动、行为和物种分布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水温对鱼类的生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与环境水温密切相关。
水温的升高会加快鱼类的新陈代谢,促使其活动加快;而水温的下降会使鱼类的新陈代谢减慢,进而活动减缓。
此外,高温会导致鱼类体内的氧气消耗增加,氧气含量不足时会引起缺氧甚至死亡。
低温则会导致鱼类体内的生理功能降低,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繁殖能力。
因此,适宜的水温对鱼类生存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其次,水温对鱼类的行为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水温的升降会影响鱼类的觅食、繁殖、迁徙等行为。
例如,高温会导致水中氧气含量的降低,使鱼类躲避光照强度较高的表层水域而选择在底层或阴暗处觅食。
此外,水温升高会促进鱼类的繁殖行为,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反,低温会使一些鱼类的觅食和繁殖行为减弱或停止,迁徙的频率和范围也会受到限制。
因此,水温的变化对鱼类的行为选择有直接的影响。
最后,水温对鱼类的物种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
鱼类有着不同的温度耐受范围和生活习性,不同的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也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热带鱼类对温度较高的水体适应性较好,而一些寒带鱼类对低温水体的适应性较强。
因此,水温决定了不同鱼类所能适应的生态位和分布区域。
水温的变化会导致水域中一些鱼类的数量和种类的改变,直接影响鱼类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是因物种而异的,不同鱼类对水温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
同时,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也与其生活习性和栖息地有关。
因此,综合考虑水温的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特点,才能准确判断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和其对水温变化的响应。
总之,水温是鱼类生活中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鱼类的生理活动、行为和物种分布等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适宜的水温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同时,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和响应也因物种和生活习性的差异而异。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集运渔船
1.2下行过鱼设施
对下行过鱼设施的研究和实践远没有上行过鱼设施深入。
主要是采取物理栏栅或行为屏障(如电栅、音筛等)来防止下行鱼类进 入水轮机,并建造表层或侧、下辅助通道让它们安全过坝。
藏 木 水 电 站
2.人工孵化增殖放流 水利建设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工孵化养殖的方法,把 鱼苗放到某一处适合鱼类生长栖息的水域当中去,从而保护了鱼的数 量和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
内容提纲
研究背景及意义 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鱼类保护相应对策 思考与建议
研究背景及意义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一 些技术难关被攻克,我国的水电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 的时期。 • 随着大批拦河闸坝工程的修建,天然河体被不同程度 截断,阻断了鱼类的洄游,导致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 量大幅下降。 • 协调好修建大坝和保护土著和特有经济鱼类资源的关 系,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 不少鱼类的产卵后的卵子就会吸水不断的膨胀,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的 不断的漂浮进行孵化,如果这些卵子流进了被阻断的大坝里面,就不能继 续的随水流流淌,就会的静止沉积在水体里面。
• •
卵子的卵膜比较薄,在其沉入水体之后容易破裂,加剧了卵子的死亡。
所以水利大坝对漂流性鱼卵的孵化的影响较为巨大。
4.水流落差导致水体气流过多的影响
鱼类保护相应对策 1.人工建立过鱼设施
人工过鱼设施是指人工制造鱼类洄游或迁徙的工程措施,在对保护鱼类产卵有
着积极的影响。
这种仿自然建立的过鱼设施,已经被广泛的建立和认可,我国在这方面的建立
起步比较晚,但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过鱼设施分为上行过鱼设施和下行过鱼设施。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是指由水体、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境条件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体类型、水质状况和底质特征等方面探讨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一、水体类型对鱼类的影响水体类型是指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湖泊、江河、海洋等不同类型的水体。
不同类型的水体具有不同的环境特征,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水流缓慢。
在这样的环境下,湖泊可以提供稳定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许多鱼类选择在湖泊中生活和繁衍,如蓝鳍太阳鱼和鲤鱼等。
湖泊的生境条件对鱼类的适应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江河是一种流动性比较强的水体。
江河中水流湍急,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这些环境条件对一些喜欢洄游的鱼类非常有利,比如鲑鱼和扬子鳄鱼等。
江河的水体特征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条件。
最后,海洋是一种广阔的水域,淡咸水交汇于此。
海洋具有更高的盐度和更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
海洋中的鱼类种类繁多,有些鱼类喜欢游弋在大洋中,如鲨鱼和旗鱼,而有些鱼类则喜欢靠近海岸线,如沙丁鱼和鲈鱼。
海洋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类型的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水质状况对鱼类的影响水质状况是指水体中溶解氧、温度、营养盐和污染物等因素的含量和浓度。
水质状况的好坏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鱼类的呼吸功能。
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时,鱼类会出现窒息和死亡现象。
相反,溶解氧含量足够高的水体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水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水温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鱼类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率产生影响。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些淡水鱼类,如鲫鱼和鳠鱼,更喜欢温暖的水域,而一些河流中的鱼类,如鲑鱼和鲈鱼,则更喜欢较冷的水温。
最后,水质状况还与营养盐和污染物的含量有关。
水库的水温分层及其改善措施

水 电站设计 第 2 卷 第3 3 期
D H P S
2 07年 9月 0
水 库 的 水 温 分 层 及 其 改 善 措 施
吴莉莉 王 惠民 , 时强2 , 吴
(. 1 河海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江苏 南京 209 ;. 108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苏 南京 2 02 ) 109
2 1 对农 作物 的 影响 .
来的生态环境灾难 , 提供了供水 、 电、 发 灌溉 、 水产 、 航运 、 生态支持等多种服务功能 , 但不合理 的筑坝建
库对 生态 环境 会 造 成 多 方 面 的负 面 影 响 。例 如 , 水 库的兴 建形成 了 巨大 的停 滞 水域 , 阳辐 射 和水 的 太
齐 、 逆 性 降低 、 抗 结实 率低 、 熟期 推迟 、 成 产量 下 降 。
22 对 水生 生物 的 影响 .
2 水温分 层及其 影响
由于建 坝 后 大 中 型水 库 水 深加 大 , 向温 度 分 垂 布呈 三个 层次 : 层温 度较 高称 为 温水层 ; 层温 度 上 下 较低称 为 深水 层 ; 问 的过 渡 段称 为 温跃 层 。冬 季 中
还
J 原 l
1 态 物 。。 。 。一 。、 。
浮 游 生 物 一 温 — 水 ..-- ..-- .-- .-- . - . -- -- -- -- -- -J
一 屋 q面
]
一j _
一
。。 ‘。 ‘一 ‘ 。 。
-- - - - -
资
。。 。。 。。 。。 。一 。
( ) 接式 ( 图 3 : 2铰 见 ) 由浮 于水 面 的浮子 和 铰连
美 国格 伦 峡谷 大 坝 在运 行 初 期 , 罗拉 多 河 中 科 的 8种本 地鱼 类 依 然 可 以全 部 找 到 , 水 生 态 环境 对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而水体温度作为其中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相应的调节方法。
一、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食欲、免疫能力和生理活动等。
合适的水体温度可以提高鱼类的饲料转化率、促进其生长发育,而过高或过低的水体温度则会导致鱼类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1. 高温环境的影响水体温度过高会导致鱼类代谢加快,消耗过多的能量,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此外,高温环境还会导致鱼类食欲减退,消化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其对饲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同时,高温还会诱发鱼类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2. 低温环境的影响水体温度过低会导致鱼类的代谢减缓,影响其生长发育。
低温环境下,鱼类的食欲会降低,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
此外,低温环境还会降低鱼类的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影响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同时,低温还会影响鱼类的免疫功能,使其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增加疾病的风险。
二、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原因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对鱼类新陈代谢、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首先,水体温度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速率,高温环境加快鱼类代谢,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低温环境则减缓鱼类代谢,消耗较少的能量,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
其次,水体温度还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高温环境下消化功能下降,低温环境下消化功能减缓,从而影响鱼类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最后,水体温度还会对鱼类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高温环境下免疫功能下降,低温环境下免疫功能减弱,鱼类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三、调节水体温度的方法为了保证鱼类养殖的良好生长发育,合理调节水体温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调节水体温度的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1. 温度调控系统在养殖池或箱中安装温度调控系统,通过控制加热器或制冷器的启停来调节水体温度。
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及防治措施

2 水库水温结构类型判别模式
目前常用的水库水温结构判别模式有 :入流与库
容比值法 (又称α法) 、密度佛汝德数法 、水面宽深比
法等. 其中α法最为简单实用 ,经部分水库的实测资
料检验 ,其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1)α指标法
目前 ,国内划分湖泊水库是否产生分层状态 ,一
般用该法作为判别标准 :
α=
第 31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 (Nat ural Sciences)
Vol. 31 No . 6 Dec. 2009
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及防治措施
王 煜 戴会超
(三峡大学 土木水电学院 , 湖北 宜昌 443002)
1 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的形成
水库的修建使流水环境改变为静水环境 ,由此在 库区出现一系列物理 、化学及生物学现象的改变. 其 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水温结构的变化 ,而水温又很大 程度地决定着水库在物理 、化学及生物上的特性. 水 库的水温来自太阳辐射 ,并由大气与水面的接触 ,输送 至水中. 随着水库深度的增加 ,热量的吸收程度不同. 由于水的热传导性远较其它物质弱 ,所以在不考虑其 它因素的前提下 ,热量是不会传导至库中或水库很深 之处. 如果水库升温过程中 ,有风力的吹动 、一定的入 流水量 ,水库热表面的水可与深层的水混合 ,其混合 程度可决定水温的结构状况. 当然水库温度结构还与 水库的规模 、深度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根据水温结构 ,水库可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类 水库. 在夏季 ,分层型水库的水温可分为 ,库面温水层 (温变层) ,水库大多数增暖和冷却都在温水层进行 ; 温水层以下是温度变化较迅速的斜温层 (温跃层) ;斜 温层以下是热量难以交换的冷水层 (滞温层) . 库面温 水层和库下冷水层的温度差可超过 15 ℃~20 ℃. 夏 季水温分层后 ,形成稳定的斜温层. 水温在水平方向 上保持不变 ,仅垂直方向变化. 而且由于水温引起的 垂直方向的密度梯度 ,上下很难产生渗混 ,往往形成 入流和出流的水平层流. 而在秋季以后 ,表层水温度 降低 ,密度增加 ,库面水下沉 ,产生对流现象 ,进入对 流期. 这样入流和出流的流动 ,再加上上库来水的均 匀渗混 ,使库水温达到了均匀分布. 冬季则可能形成 表面冰盖 ,而冰盖下面是 4 ℃的水 ,形成冬季逆温分 层. 春季来临 ,湖泊上层热量的输入大于支出 ,使表面 温度升高 ,接近 4 ℃时 ,会发生上下水层之间的水量 交换 ,如遇有强风 ,则全深度的水达到均匀的密度分 布 ,水库水温达到了均匀的分布. 随着夏季的来临 ,水 库表面温度升高 ,由于外力影响 ,热量向较深层传递 ,
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及减缓措施

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及减缓措施高坝大库的修建形成了大面积的停滞水域,加之太阳辐射以及其他理化作用,水库内水温沿水深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层分布。
传统底层取水的下泄水温较低,会对下游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危害,并产生水库放流浊水长期化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水库下泄水温,减免下泄低温水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和学者研究的焦点。
分层取水措施可以提高下泄水温,进而有效缓解低温水对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中。
标签:水库;温度;分层取水;下泄水温概述在天然河流中水体温差相对较小,水体紊流掺混作用较强,单位水体自由表面大,温度随气温变化较为明显。
由于许多高坝大库的建成,特别是一些调节性能好的深水水库,下泄的低温水极大地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温分布。
而许多水质要素都与水温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
1、水库水温分层现象水库由于地理位置、管理方式的不同,加之入流水温、气象条件等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有规律的水温分层现象,并且以年为周期循环变化。
初春前,水温低,库区内水体由于前期的冰冻、冷却作用,上下对流混合,故上下层水温基本一致,有这种水温状态的水库称为混合型水库。
入春以后,由于日照增强,气温升高,表面水体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之后温度上升,而水库深层的水体,温升较慢,仍然保持较低的水温,形成了明显的温度分层结构。
根据水的物理特性,表层水温高,所以密度小,如无外力扰动,只留在上层;而4℃以上的水体,水温越低,密度越大,越是沉在下层,所以虽然表层水温已经达到20-30℃,但底层水温依旧保持冬天的温度,上下层最大温差可以达到20℃。
进入秋季,日照和气温都有所降低,水库水温由表层依次冷却下来。
由于上层水冷却后下沉与下层水体不断掺混,使下层水温升高。
加之下层水长期的热传导、辐射和对流,本身温度已经有所上升。
从而使上下层水温逐渐趋于一致,并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冷却,恢复到初春前的状态,完成一个循环。
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管理方法

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管理方法水温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鱼类作为水生生物的重要代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温极为敏感。
本文将探讨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
一、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1.影响代谢和消化:水温的升高会促进鱼类的代谢和消化功能,从而增加鱼类的食欲和摄食量,有利于生长。
相反地,过低的水温则会抑制代谢和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和摄食量,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2.影响鱼类的呼吸: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呼吸过程。
通常情况下,水温升高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使鱼类呼吸困难。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鱼类呼吸代谢的增加,使其需求溶氧量进一步增加。
反之,水温过低也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功能,加重其呼吸负担。
3.影响鱼类的免疫系统:水温对鱼类的免疫系统有直接的影响。
高温会削弱鱼类的免疫力,增加其患病的风险。
低温则会影响鱼类的免疫功能,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二、水温管理方法1. 温度控制系统:在养鱼过程中,建立合适的温度控制系统是保持水温稳定的关键。
可根据鱼类的喜温范围和生长需要,设置恒温设备,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波动较小。
2. 增加氧气供应:当水温升高时,水中溶解氧含量会降低,导致鱼类呼吸困难。
因此,应增加水中氧气供应,如设置增氧设备或增加水流等,以满足鱼类的呼吸需求。
3. 提供良好的水质: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定期检测并维持水质的合理指标,如pH值、氨氮含量等,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饲养适应性强的品种:在鱼类养殖中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对水温的变化更为耐受。
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质特点,选择适应性强、耐温性好的鱼类品种。
5. 防范温度突变:突然的温度变化对鱼类生长有较大影响,应避免水温突变。
在换水、调整水温等操作时,需逐渐改变水温,避免鱼类受到伤害。
6. 饲养密度控制:合理控制鱼类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高导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7. 饲料管理:根据不同水温条件下鱼类的饲养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尔兰邮电部所属 的恩尼斯加水库曾在1 9 5 7 年安装6 台气压水枪 ,使水体 不断形成对流 ,有效减轻 了库区水质分层和低温下泄水对下游珍贵鱼
类 的影响。
3 . 3 水 利 生态调 度
2沮度对鱼类的影响 温度作 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 , 对鱼类 的生长 、发育 、代谢 等生命活动具有显著的影 响。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的变 化而变化 ,一般 与周 围水温相差不超过 0 . 5 ~1 . O℃。因此 ,水温直接 或 间接地影响鱼类生长代谢 、消化酶活性 、蛋 白 质合成 以及基因表达
泄 的各项 措 施, 实现 水资 源 开发利 用和 生 态保 护的 协调 发展 。 关键 词 :水温 分层 ;下泄低 温水 ;鱼 类活 动 ;协调 发展
水库修建后形成了巨大的停滞水域环境 ,由于水深不 同的水域接 受太阳辐射 的程度不 同,再加之风力 、人流和垂 向水流交换 的作用 , 水库会沿水深方向出现一定的水温分层现象 。又由于水 电站泄水设施 因发电要求而使泄水口高程较低, 因此水库的水温分层使冬季下泄水温 较天然情况高, 而春 、 夏季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低。水温分层特别是下 泄的低温水可使鱼类在产卵 、生长及捕食方面受到极不利的影响, 造成 鱼类 资源 的减产甚至某些鱼种的灭绝 。因此 ,在大型水 电工程的规划 设计和运行管理中 , 必须重视水 温作为水生态环境因子的重要作用 , 采取有效减缓低 温水下泄 的各项措 施, 减轻水温分层 对鱼类活动 的影 响, 从而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 的协调发展。 1水库水 沮分层现 象 水库蓄水后 ,水温的变化是一个很复杂 的现象 ,受多种因素的控 制。一般情况下 ,水库水温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可分为3 个层次。分别 为: ①表层 。该层水温主要受气温季节变化 的影响 ,一般在 1 0 ~ 2 0 m 深 度范同 ; ② 掺混变温层 。该层水温在风吹掺混 、热对流 、电站取水及 水库运行 方式的影 响下 ,年内不断变化。该层范 围与水库引泄水建筑 物的位置 、运行季节及引用流量有关 ; ③稳定低温水层。一般对于坝 前水深超过 1 0 0 m 的水库 , 在距离水库表面6 0 ~ 8 0 m 以下的水体 ,由于受 季节气温变化的影 响很小 ,加之密度较大的低温水体下沉 ,将会形成 个比较稳定的低温水层 。但如果电站的泄水建筑物位置较低 , 则情 况将会有所变化 ;④异重流高温水层 在多泥沙河流上 ,如有可能在水 库中形成异重流 , 并且夏季高温浑水可沿库底直达坝前 、或受蓄水初 期坝前堆渣等因素的影响,则库底水温将会 明显增 高。 从研究水温 问题 的角度 出发 , 目 前, 根据水库水 温的分布情况 , 环境 学界一般认为水库有3 种类型: 稳定分层型 、混合型和过渡型。稳定 分 层型的水库表层温度竖 向梯度大, 称为温跃层, 其下温度梯度小, 称为滞 温层; 但到冬季则上下层水温无 明显差别 , 严寒地区甚至出现温度梯度逆 转现象, 上层近于0 ℃底 层近于4  ̄ C 。混合型水库无明显分层, 上下水温均 匀, 竖 向温度梯度小, 年内水温变化却较大。过渡型水库介于两者之间, 春 、夏、秋季有分层现象饵 不稳定, 遇中小洪水 时水温分层 即消失。
3 . 1 分 层取 水
分层取水在我 国相关水利工程措施中使 用较 为广泛 。分层建筑物 主要采用竖井式 和斜涵卧管式 。竖井式采用进水塔或 闸门井, 沿垂直方 向设若干层 闸门, 通过启闭机启 闭闸门以控制流量和水温. ,例如广西西 云江水库 、四J l I 冷家沟、总岗山水库等都采用了竖井加 多层 闸门的分 层取水塔。斜涵 卧管沿梯级斜管在不 同高程设 置进水 口, 以盖板塞作启 闭. 女 口 江西枫溪水库 。分层取水虽早 已有之, 但过去主要用于规模 较小 、 对水温有要求 的灌溉水库, 而这些灌溉水库的坝高大多低于4 0 m 。然而, 对于大型水温分层型水库, 由于水库流态和坝前水温分层结构 比较复杂, 分层取水方案的确定应 建立在水工模型试验 、水力学计算 和结构体型 反复优化设计的基础上, 其闸门设计较前述小型水库更 为复杂。
等。
水利生态调控是 目前最经济有效 的方法, 通过对水库的流量进行调 节就可 以有效地消除温跃层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在水库运行期 间 , 合理的进行 泄洪调度能 有效地提 高下泄水流 的水 温 。对 于具有溢洪 道、 表孔 、中孔 、深孔等多种泄流方式和不 同泄流量的已建水 利工程 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 的前提下 ,进行合理的水利生态调度 ,如适当 改变夏季的泄流量 ,更多地利用表层建筑物泄流 ,可以有效提高水库 的下泄水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大 型水电工程对库 区和下游包括 水温变化在内的不利生态影响。
3 . 2 破 坏水 温分 层
破 坏水温分层 的办法是在水库取水 口一定的范围内 , 借助动力扰 动水体或者是 向水体底 部输 如空气 ,从而加强水体上下对 流,进而达 到破坏水温分层 的目的。美 国和英 国曾经这种方式来缓解水温分层 , 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 :在坝前适当的范围内 , 通过 向水 底注空气或氧气 、循环向深层灌水 、用水泵取表层低密度 水或其 它水 源向下输送等动力方式 ,促进水库 的上下层对流 ,破坏水温结构。爱
一
天然河道水流的水温, 致使这些河流 的鱼种数量锐减或濒于绝迹 。 3应对措施 在对水库水温结构及下泄水温进行正确预测和数值模 拟的基础上, 国内外主要采取以下 三种工程措施来减缓低温水 下泄 : 分层取水 ;通 过动力方式破坏水温分层 ;水利生态调度等。其 中分层取水使用较为 广泛 , 效果较好。
科学技术
浅谈水 库水温分层及 下泄低温水对鱼类活动影 响
吴云鹏
摘
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磊
( 郑 州 大学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 1 ) 要 :水库 水 温分层 及 下 泄低 温水 影响 鱼 类产 卵 、生 长及捕 食 , 因此 ,必 须重视 水 温作 为 水 生态环 境 因子 的重 要 作用 ,采 取有 效 减缓 低 温水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