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
3.2原子的构成

电子
电子
钠原子(N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11 电子
电子 电子
+17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电子
钠离子(Na+)
电子
氯离子(Cl-)
离子的形成 钠在氯气中燃烧
钠 + 氯气
点燃
氯化钠
Na
Cl2
NaCl
一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 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形成 的化合物。
Na
Mg
Al
Si
P
S
Cl
Ar
【思考】由以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非金属原子的呢?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呢?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个(氦有2个)。
【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 (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有往下掉的趋势)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那 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呢?
2.657×10-26kg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6 1 1.993×10-26kg× 12 9.288×10-26kg =56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26kg× 1 1.993×10 12
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氢 氦 氮 氧 氟 氖 氯 碳
相对原子 质量
1 4 14 16 19 20 35.5 4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道尔顿的实心球体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但他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太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66*10-27)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二、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7、18、8、9、10)
三、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每种纯净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
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有些原子基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又叫根。
根也有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中元素的
化合价为零。
原子的结构

原子: Na Mg Fe C(金刚石,石墨, 木炭) Si P He Ne等
离子: CuSO4 NaCl KMnO4 Na2CO3
2016/10/6
MgCl2
NaOH
等
22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NaCl 由Na+和Cl-构成 CuSO4 由Cu2+和SO42-构成 MgCl2 由Mg2+和Cl-构成 KMnO4 由K+和MnO4-构成 Na2CO3 由Na+和CO32-构成 NaOH 由Na+和OH-构成
Fe3+ Cl﹣、OH-、CO32-、SO422016/10/6 14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如 Na﹢ 、Mg2+、 Fe2+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如 Cl﹣、OH-、CO32-、SO42-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 成不带电的化合物。如:Na﹢与 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 氯化钠NaCl(请看以下图示)
2016/10/6 3
1、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
质子
(+)
1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
中子 不带电
原子
( 电中性 ) (-) 2、原子不显电性:因为原子中:
2016/10/6
核外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 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
例5:填空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空。 •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分子、原子 ) •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带正电荷的是( • 带负电荷的是(
2016/10/6
原子的构成PPT课件(30)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不
(居于原子中心)
原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子
显 电 性
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核外)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叫核电荷数
对于原子来说: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观察表格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点: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略去不写)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0
1
6
6
8
8
12
11
18
17
30
26
相对原子质量 (近似值)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 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 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 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 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 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原 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 它们数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 子不带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
4、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 H+ 、Na+、 Mg2+ 、Al3+
氯化钠的形成
Na
Cl
Na+
Cl-
NaCl
化学反应中的离子:
NaCl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物质构成的最小单位,它是由原子核和原子外层形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
子构成的,而原子电子则构成原子外层。
原子核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周围无规则地包裹着电子的一簇簇小的、球形的构造体,
它拥有物质的整体性质与粒子性质,其内部由多种粒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而中子是带中性电的粒子。
它们
的构成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可有不同的配置,如氢原子有1个质子和0个中子,铅原
子有82个质子和126个中子组成。
原子外层由电子构成,电子是质量最小的无质量子,在质子和中子研究基础上发现。
电子具有巨大的能量,因为它带有负电荷,数量多少决定原子最外层能被抵消几层电子束,构成不同的能量组合而形成原子外层结构,这种结构就决定了原子的性质。
原子原子核和外层电子的完整构成是各元素的化学特征的基础,根据它们在原子核中
的排列不同而划分成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其自然场景中通过结合和分解共同构成各种
物质。
例如,水就是由氢、氧两种元素原子经由结合形成的分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要点诠释】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本讲主要内容】原子的构成、元素1. 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2. 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种类。
3. 学会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4. 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或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一.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11⎧⎨⎩⎧⎨⎪⎩⎪2. 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 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
二. 相对原子质量1.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 r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某种碳原子质量的1123.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三.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纯净物的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四. 离子1. 原子结构示意图2.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3. 离子4.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图所示:原子序数——1H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氢相对原子质量——1.008【解题方法指导】例1. 据中央电视台对某某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量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的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 4个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稳定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总结: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就相似。 注意: He最外层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
例1、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元 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A )
+1 1
氢(H)
1~18号元素原子 结构示意图
+2 2
氦(He)
+10
+3 2 1 +4 2 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28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11 2 8 1 +12 2 8 2 +13 2 8 3 +14 2 8 4 +15 2 8 5 +16 2 8 6 +17 2 8 7 +18 2 8 8
1、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8 2 6 +8 2 8
+10
28
+11
28
+12
28
+16
286
结论: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体积很小,质
量很大,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很大的 空间构成的。
结论: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体积很小,质
量很大,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很大的 空间构成的。 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的粒子是( ) A.水分子B.氧原子C.碳原子的原子核 D.电子
答案:A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形卡( )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原子相对质量
答案:B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2 g B.12 C.1.993×10-26kg D.1/12 g
答案:B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一定有( ) A.质子B.中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
答案:AC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
答案:D
6.通常原子核是( ) A.由电子和中子构成B.不能再分的粒子
C.由电子和质子构成D.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答案:D
基础巩固
7.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8.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1.663×10-27 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kg B.16 C.2.657×10-26 kg D.1.663×10-27kg
答案:B
9.已知某原子核电荷数为a,该原子中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
A.a=b=c B.b=c=d C.a=c=d D.a=b=d
答案:D 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为中子不带电.
10.在电解水的反应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B.氧气分子C.氢、氧原子D.氢分子
答案:C
11.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43 92 原子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一般类似这样的题只要弄清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解决.
能力提高
12.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BC
13.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 ( ) A .原子 B .分子 C .质子 D .中子 答案:A 14.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则该原子中所含的粒子总数为 ( ) A .26 B .56 C .82 D .86 答案:C 注意问的是“含粒子的总数”.一般原子内含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所以总数为26+30+26=82. 15.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产则它们不相同的是 ( )
A .核电荷数
B .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量
D .原子所带的电量 答案:C
16.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 ∶b ,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 ∶d ,则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12ac /bd
B .bc /12ad
C .12bd /ac
D .ad /12bc
答案:A 设甲原子的质量为m 甲,乙原子的质量为m 乙,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碳
b
a
m m =
乙
甲 ①d c m m =碳乙
②由①×②得
bd
ac
m m =
碳
甲, 则甲的相对原子质量M r ,甲=
.1212
1bd ac
m m =碳甲
这类题首先要对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等相关的概念理解清楚,只要按照“不知什么设什么”的要领,按定义一步步推导即可.
17.在原子的发展史上,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
18.由于原子核内的______________数与核外的______________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的原子,核内_______________数不同,核外_______________数也不同. 答案:质子 电子 质子 电子
19.有A ,B ,C ,D 四种原子,A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已知的所有原子中最小的,且原子核中无中子;B ,C ,D 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1;B 和D 的原子核里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 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请根据以上事实,填写表
答案:见表D4-1.
中考链接
20.α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4).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料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①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大部分α粒子基本不改变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出现反弹.
根据以上三种现象,你对原子的结构有何猜想?
答案:由现象①猜想,原子中可能有带正电的粒子,由现象②猜想,原子中存在巨大的空间;由现象③猜想,原子中有质量非常大的粒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1.铁、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质子和电子).原子是否显电性呢?
实验:(1)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是否会触电?(2)用电工用的电笔测铁、铜是否带电? (3)你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略
知识积累
2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答案:C
2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两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4.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先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操作中没有任何变化B.这两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