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首诗歌
读懂诗歌——情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 • •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讨论一下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指出判断依据。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1.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 角、羌笛、马啸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阮郎归
•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 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小结
• 读懂诗歌情感需要注意:
• 意象(景语)、情语、题目、注释、题材、 手法、形象。
答题
• 1.判断诗歌的感情基调:悲或喜
• 悲(孤独寂寞,愁苦感伤,惆怅抑郁,哀 怨悲愤)
• 喜(欢快愉悦,闲适恬淡,乐观洒脱,欣 喜得意) • 2.指出悲或喜的具体原因。
•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 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 注释:1.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 2.劫:围棋术语。
杨柳枝词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 西角荒原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注释:1.杨柳枝:唐教坊名曲,专用于咏柳。
听筝
•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 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 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 注释:1.筝:发音凄苦,相传为秦人蒙恬所 制,故又名“秦筝”。 • 2.抽弦促柱:指弹筝的特殊动作。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

看注释
注释,或介绍作者 及写作时间、写作背景, 或解释关键词语,是理 解诗词作品的钥匙。
看注释
10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 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看前人评价
前人评价提示理 解鉴赏诗词的方法、 以及答题的角度,要 引起特别重视。
看前人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 为深远。
小结 六看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意象 看情感词语 看注释 看前人评价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 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 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时间:《岁暮》《鹊桥仙 七夕》 地点:《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定林》《菩萨
蛮 北固题壁》 人物、事件:《峡口送友人》《送蜀客》《梦中作》
《送魏二》《送人归京师》《访隐者》 诗人情感、诗歌类型。
看作者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的文学鉴赏方法 之一。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 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是正确理 解其作品的前提。
【超级精美!!】最新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读懂诗歌前提:关键要素-讲透诗歌鉴赏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细节信息】
二、品情语
(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如“但”“却”“惟”“仍”“又”“ 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如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 ”“只”二字,将作者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 人非、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 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 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
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主 观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也必须要理解 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 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大家能想到哪些词语呢?
如“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 ”“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细节信息】
二、品情语
(二)隐性词语 (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却能暗示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借“风、天、猿、渚、沙 、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 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课程纲要
读懂诗歌前提: 关键要素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读懂诗歌的技巧

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是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新课标如何读懂诗歌

新课标如何读懂诗歌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观念。
这些因素往往影响着诗人的创作,使诗歌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关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形式多样,包括格律、音韵、节奏等。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可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意图。
抓住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意象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象征则是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
理解意象和象征,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重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等。
意境则是诗人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境界,通过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反复阅读和思考。
读懂诗歌需要反复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与诗歌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初中生满分作文:我读懂了这首诗

我读懂了这首诗
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一种方式,透过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世界,可以懂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每一首诗其实都是经典,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回味,去感悟,当你读懂了一首诗,你会发现原来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有这么多!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是孟郊的《游子吟》,也是我最喜欢的诗。
每每吟诵它,我的脑海中仿佛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英气勃发的儿子坐在简陋的茅屋里读书。
不远处,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正埋着头,弓着背,在一盏微弱的豆油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
那密密麻麻的每一针,都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无比深沉的爱。
每一线,都代表着母亲对儿子的的真挚的情。
这浓浓的母爱,全都倾注在这一针一线间。
母亲与儿女情深似海,而母亲那无私的爱,作为儿子何时才能报答呢?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母爱不仅是无私的,母爱更是伟大的!母爱如水,是那么清凉;母爱如雪,是那么洁白;母爱如雨,滋润着颗颗幼小的心灵;母爱如阳,用自己最朴实的爱把幼小的生命照耀;母爱如风,轻轻抚摸着个个可爱的小脸蛋。
母爱如四个季节,在春天把爱播种,在夏天把爱培育,在秋天把爱收获,在冬天把爱贮存。
母爱是春天里的太阳,照耀祖国的花朵;母爱是夏天里的雨,“浇灭”了炎热,带来了凉爽;母爱是秋天里的大树,结满了丰硕的果实;母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冬天里的激
情!
我读懂了这首诗,从中得到了感悟,让我回味无穷。
希望你们也能用心去读这首诗,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懂得更多道理!。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认为小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仔细细地去品味一首古诗,对他们学习语文大有益处。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生如何真正地读懂一首古诗。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同时也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这里,我就简单地给家长们明确一下孩子学习古诗时应该做到的4个步骤。
很多小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爸爸妈妈说出一首古诗的题目,他们能比较顺畅地把这首古诗的内容背出来,但是作者是谁,写作背景如何他们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因此,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诗人。
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写作背景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讲解,这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这对我们把握整首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的意思是咏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潘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学生在第二天要学习新古诗时,前一天晚上自己尝试去理解诗题。
结合课下注释,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明天的课上就可以和正确的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薬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菜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三(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 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 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 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失望与埋怨。
总结方法
•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 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 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 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 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 诗人通过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 血这些悲凉的景物,(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 南宋遗民, ( 1 分)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的凄 凉、孤独、怅惘之情。(1分)
总结方法
• (一)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 作用。 •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 容。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 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 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 处朝代国势、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 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 (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 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 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 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思而不得的苦闷。
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总结方法
•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 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 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 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 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4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
5
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茅茨: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有效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能力要求
E、鉴赏评价。指对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价。
鉴赏评价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3
特点: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6
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
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
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谢冕
读诗任务 含义——韵味
7
方法归纳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 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 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 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 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