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发生在Q热流行期间贝氏科克斯体感染小鹿
2016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分章节复习(二十七)

2016资格考试微生物检验分章节复习(二十七)第二十七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一、A11、下列哪一点为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细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的明显不同()。
A、病毒不含氨基糖酸B、病毒不含氨基酸C、病毒不含核酸D、病毒含氨基糖酸E、病毒只含核酸2、下列哪种细胞适合于乙脑病毒的分离和培养()。
A、C6/36细胞B、鸡胚细胞C、鸭胚细胞D、Hela细胞E、CER细胞3、检测到下列哪种抗体可确诊病毒引起的新生儿先天性感染()。
A、IgGB、IgMC、IgAD、IgDE、IgE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表明()。
A、急生肝炎初期B、慢性活动性肝炎C、乙肝恢复并产生免疫力D、既往乙肝病毒感染E、慢性迁延性肝炎5、埃博拉病毒致病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血清型的不同B、病毒科的不同C、被感染者不同D、性别不同E、人种不同6、不能用于检查病毒的方法是()。
A、动物接种B、鸡胚尿囊接种C、鸡胚卵黄囊接种D、细胞培养E、人工培养基培养7、出血热病毒属于下列哪一种基因类型的病毒()。
A、负链RNAB、正链RNAC、分节段D、不分节段E、双链RNA8、噬菌体的核酸,最常见的是()。
A、双链环状DNAB、双链线状DNAC、单链环状DNAD、单链线状NAE、单链RNA9、呼吸道合胞病毒因在组织培养繁殖时能引起下列哪一种现象而定为现在的名称()。
A、细胞聚合B、细胞融合C、细胞核消失D、细胞界限不清E、细胞破裂10、下列哪种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
A、HCVB、HBVC、HEVD、HAVE、CMV11、对甲型肝炎早期有诊断价值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B、IgGC、IgMD、IgEE、IgD12、登革休克综合征主要诊断依据不包括()。
A、出血B、休克C、肾脏损伤D、口唇发绀E、肌肉关节酸痛13、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过下列()途径传播。
A、人畜途径B、血液途径C、破损皮肤D、粪-口途径E、性传播14、HIV造成免疫系统的多种功能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点()。
兽医传染病学网上作业题

兽医传染病学网上作业题作业题(一)第一章、第二章•填空题1.依据病原体的种类和先后顺序可将感染分为()()()()2.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有()()()()()()()()()()()()()()()3.家畜传染病发展的阶段包括()()()()4.动物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5.采取隔离封锁的基本原则()()()()•名词解释1.感染1.生物安全1.传染病1.检疫1.隔离1.自然疫源性疾病1.慢病毒感染1.紧急接种1.假定健康动物1.地方流行性•简答题1.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简述动物传染病不同的传播方式?1.实施动物检疫的主要内容?1.简述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表现出季节性的原因?1.什么是病原携带者?并简述其类别?•论述题1.试述造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2、当发生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作业题(二)第三章•填空题1.口蹄疫的七个血清主型有()()()()()()()。
2.大肠杆菌可引起猪的传染病有()()()()。
3.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三期,即()()和()。
4.“疯牛病”又称()是由()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性脑病,该病原还可以引起那些疾病()()()()。
5.写出下列疾病的病原,结核病的病原是()、AI的病原是()、猪水肿病的病原是()。
•名词解释1、“虎斑心”2、“珍珠病”3、传染性变态反应4、炭疽5、Q热6、钩端螺旋体病7、附红细胞体病8、莱姆病三、简答题1、简述牛结核病的变态反应诊断方法?2、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3、OIE判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是什么?4、狂犬病的主要传播突进是什么?如何预防?四、论述题试述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作业题(三)第四章猪的传染病一、填空题1、在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中,可引起繁殖障碍性有:()、()()()()。
2、由病毒引起的猪的消化道重要传染病主要有:()()()()。
3、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属于()科()属,其野毒株独立差异很大,有强、()()()以及()之分。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登革病毒感染考点模拟考试卷.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登革病毒感染考点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型病毒引起的登革出血热最常见( )A .1型 B .2型 C .3型 D .4型 E .5型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是( )A .螺旋体 B .病毒 C .细菌 D .衣原体 E .支原体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填空题 脑部受损的患者病理解剖可见_____灶性坏死出血、_____灶性出血,_____及______。
本题答案:蛛网膜下隙;脑实质;脑水肿;软化 本题解析:蛛网膜下隙;脑实质;脑水肿;软化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4、填空题临床上登革出血热可分为____及____2型。
仅有出血者_____,同时有休克者为_____。
本题答案:较轻的登革出血热;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本题解析:较轻的登革出血热;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5、问答题张某,男,30岁,江西籍,因急起发热、头痛3天,于7月31日入院。
体温最高41℃,伴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但未呕吐,鼻出血1次,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近几年来在广东打工,昨日回老家休假,据说半月前某工友患类似疾病。
体检:体温38.5℃,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急性病容,颜面潮红,双腋窝下和腹股沟可扪及蚕豆、板栗大小淋巴结多个,躯干、四肢可见麻疹样皮疹,稍有痒感,心肺(-),腹平坦,肝在右肋下1.5cm,质地软,轻微触痛,移动性浊音(-),克、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1例贝氏柯克斯体引起的腰椎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案例分享PPT

03
腰椎间隙感染护理要点
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策略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 度,了解疼痛的性质、
部位和持续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物治疗
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患者 镇痛药物,并观察药物
疗效和不良反应。
舒适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 洁,协助患者采取舒适 体位,减轻疼痛不适。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 持,缓解其紧张、焦虑 情绪,提高疼痛耐受性
实施方法
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鼓励病人少量多餐,注意食物卫生 和温度控制,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选择
01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根据病人病情和胃肠道功能状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如口
服、鼻胃管、鼻空肠管等。
02
肠内营养液选择
根据病人营养需求和胃肠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液,如要素
患者用药教育及心理支持
用药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生素的使用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 者的用药依从性。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 与患者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顾虑。
05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腰椎间隙感染
入院原因
感染病原体
贝氏柯克斯体
病史及诊断结果
既往病史
患者无显著既往病史,否认有长期慢 性疾病、手术史及严重外伤。
症状表现
患者主诉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
腰部压痛、叩击痛明显,活动受限,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同时快速检测4类致病性立克次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同时快速检测4类致病性立克次体∗于永慧;焦俊;付梦姣;戴璐鹏;冯俊霞;胡雪媛;温博海;周冬生;熊小路【摘要】为了建立4类常见致病性立克次体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研究根据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lgtD基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B基因、恙虫病东方体TSA56基因和贝氏柯克斯体23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 以克隆的基因片段作为DNA 模板, 建立4模块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 用不同立克次体和细菌菌株核酸样本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显示, 4个模块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 Ct) 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并且在检测相应的立克次体核酸样本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 适合于快速检测样本中微量立克次体DNA, 可用于临床实验室快速确诊立克次体疾病.%To establish a rapid detection method for four kinds of common pathogenic Rickettsia, the primers and prob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lgtD gene of typhus group rickettsia, ompB gene of speckle-heat group rickettsia, Orientalis tsutsugamushi gene and 23S rRNA gene of Coxiella burnetii. Using the cloned gene fragment as DNA template, a four-modu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were evaluated by nucleic acid samples of different rickettsia and bacterial strains. The cyclic threshold (Ct) of the standard curves of the four modules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umber of copies of the template, and had goo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reproducibility in detecting the corresponding samples of Rickettsia nucleic acid. The newly established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therapid detection of trace rickettsia DNA, and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use in rapid diagnosis of Rickettsia disease.【期刊名称】《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年(卷),期】2019(026)002【总页数】8页(P109-116)【关键词】立克次体; 荧光定量PCR; 同时检测【作者】于永慧;焦俊;付梦姣;戴璐鹏;冯俊霞;胡雪媛;温博海;周冬生;熊小路【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立克次体(Rickettsias)是一大类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常呈多形性,革兰氏阴性。
44例被误诊为普通性肺炎的Q热柯克斯体肺炎病人的回顾性分析

性的认识。收集 2 0 0 1年 1 1月至 20 0 2年 6月从全 国选择 出的 1 2所三 甲医院 C P患者共 5 0例。使用 E IA试剂 盒分别检 A 0 LS
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 Q热柯克斯体特异性 I g G抗体含量 , 对检测 出的 Q热柯 克斯体 的患者 的性别 、 年龄等情况进行 统计分
院、 杭州浙江 医科大学附一院、 阳军区总院等 1 沈 2
所 医 院 C P患 者 共 50例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中华 医 A 0 学会 呼 吸病学 分会 19 9 8年 制定 的 C P诊 断 和治 疗 A
指 南 ¨ 。 年 龄 1_ 9 岁 , 均 年 龄 ( 2 2 8_ 5 平 5 . 1±
20 SiTc . n n. 0 7 c . eh E gg
4 4例被误诊为普通性肺炎 的 Q热柯克斯体 肺 炎 病 人 的 回顾 性 分 析
程仕虎 刘又 宁 李朝 霞 赵铁梅
( 放 军 总 医 院 呼 吸科 , 京 10 5 ) 解 北 0 8 3
摘
要
通过对 4 4例被误诊为普通性肺 炎的 Q热柯克斯体肺炎患者的 回顾性分析, 加强对 Q热柯克斯体感染 引起 肺炎重要
析。然后把 Q热柯克斯体感染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成两组 : 单纯 Q热柯克斯体 感染组 与混合 细菌感染 组。把 单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热柯克斯体感染 组- 9在这 同一批流行病学调 查 中检测 出的单纯肺炎链球 菌感染患者分别从一般情况、 院情况 、 住 临床表 现、
治疗结局、 影像学表现、 实验 室检查等方面进行 比较。共检测 出 Qfvr感染 阳性 4 e e 4例 , 可疑 阳性病例 4例; 单纯 Q热柯 克斯 体感染与肺炎链球 菌感 染患者在年龄 、 性别、 院时间、 住 基础疾 病及肺 炎 P R O T分级 方面均 无差别 , 但在 B 方 面有显著 差 MI 别, 单纯 Q热柯 克斯体感染患者 B 指数较肺炎链球菌感 染患者高; 临床表现 上, MI 在 两者在 咳嗽、 咳痰 、 湿罗 音的严重程度 上 均无差别 , 但在喘息方面两者有 明显差别 , Q热柯克斯体 感染患者喘息明显加重( 0 0 ) 单纯 Q热柯 克斯体感染患者 收缩 p< . 1 ,
甘肃南部部分地区Q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甘肃南部部分地区Q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罗芳;张芳;刘增加【摘要】为了解甘肃南部部分地区人群、媒介及宿主动物中Q热贝氏柯克斯体感染情况,采用布旗法和夹夜法分别采集蜱、野栖鼠标本,并收集当地居民及家畜血液标本.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蜱及野栖鼠标本中Q热立克次体,共检测6种蜱1 273只,其中若蜱1 126只,成蜱147只蜱标本,若蜱67组中有5组检测到Q热病原体DNA片段.成蜱中17只检测阳性;42只野栖鼠中2个鼠种3只检测阳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Q热抗体检测.共检测当地居民血清446份,抗体阳性29份;不同职业阳性率存在差异,以牧民的阳性率为最高.共检测家畜血液标本326份,其中牛56份,阳性5份;羊270份,阳性29份,无显著差别.饲养牛羊、牛羊不明原因流产、接生时保护措施3个因素与血清阳率有关,其中前两个因素为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期刊名称】《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年(卷),期】2014(021)003【总页数】5页(P155-159)【关键词】立克次体;Q热;贝氏柯克斯体;分子流行病学【作者】罗芳;张芳;刘增加【作者单位】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20;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20;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C.b 俗称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已报道的Q热疫区遍及全球各大洲几乎所有国家,成为当前分布最广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人类和动物对其普遍易感,可通过气溶胶广泛传播,一旦流行将难以控制,因此美国反恐怖组织将其列为生物战剂之一(Azad et al., 2003, 张丽娟,2007)。
贝氏柯克斯体可引起人类急、慢性Q 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60% 无任何症状( Karakousis et al.,2006) ,急性Q 热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常伴有肺炎、肝炎等。
贝氏柯克斯体外膜蛋白H(OmpH)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贝氏柯克斯体外膜蛋白H(OmpH)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乔海燕;贾广乐;林祥梅;张映;廖娟红【摘要】本试验旨在构建贝氏柯克斯体外膜蛋白H(outer membrance protein H,OmpH)的重组表达载体并分析该蛋白的免疫原性,以贝氏柯克斯体九里株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含798 bp的贝氏柯克斯体的OmpH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QE 30/OmpH.经IPTG诱导后,SDS-PAGE结果发现,该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5 ku.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所诱导产生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反应原性.【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41)005【总页数】5页(P80-84)【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外膜蛋白H(OmpH);原核表达;免疫原性【作者】乔海燕;贾广乐;林祥梅;张映;廖娟红【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2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2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且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1950年,中国在四川发现1例病人血清中存在Q 热。
目前,在中国各地均有该病的存在和流行(陈溥言,2006)。
Q热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其中,由澳大利亚研制的Q热灭活疫苗(Q-Vax)是目前唯一被美国批准的用于人体的Q热疫苗,不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都能有效地保护动物(小鼠、豚鼠、牛、羊、猴子)和人对贝氏柯克斯体的感染(Wagg等,2002)。
而贝氏柯克斯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灭活疫苗制备都需要通过鸡胚培养大量繁殖并纯化贝氏柯克斯体,且需要在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兰狍在Q热流行期间对贝氏科克斯体的感染
在2007年于荷兰Q热感染人类,2009年达到顶峰。
流行病学特征于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奶山羊和奶牛绵羊的流性流产和分娩有关(1,2)。
然而,问题出现在是否贝氏科克斯体感染野生动物是引起人类Q热的另一原因。
贝氏柯克斯体具有广泛的宿主(3)。
但据我们所知,没有研究了发生在非荷兰本国动物(4)。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贝氏柯克斯体感染中野生的荷兰狍。
荷兰狍是贝氏科克斯体存在于野生反刍动物中的最普遍的物种。
额外研究目的是:1)分析感染特点、地区和引起动物死亡时间和更多感染信息,2) 确定贝氏柯克斯体株的基因型与家畜株的基因型,并且与本国动物和人基因型相比较。
包括在2008年1月到2010年5月在荷兰9到12个省中的安乐死的或者发现的死亡的79例狍样本,所有动物经历了尸检,组织样品冰冻直到检验。
组织测试是肺癌组(n = 46),
脾(N = 50),骨髓(N =50)(N = 74),肝脏,肾脏(N =75),可作为我们提取DNA使用DNeasy的血液和组织的试剂盒(QIAGEN公司,希尔登,德国)。
如(2)所描述的,应用双重定量PCR针对IS1111的一个元素和内部控制基因共同作用.。
组织相对于循环阈值(CT)值34(1/case)通过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11个位点进行分型,结果与来自荷兰已知的MLVA相比较。
如(2,5)描述。
79例样品中18(23%)多(5/18,28%)或单(13/18,72%)的组织在贝氏柯克斯体DNA的PCR阳性结果。
平均CT值是36.30(范围32.07-39.47),在29个狍样品中所有5种组织都进行了检测,没有单个组织比感染贝氏科克斯体阳性率更高(χ2 = 1.07, df = 4, p = 0.9)或者Ct值更低(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58 )。
这些结果表明,检测多种组织可以提高检出率。
没有观察具体的性别,年龄,或对健康的影响,48只公鹿其中10只(21%)阳性和30只母鹿中8(27%)只阳性相比较(1 个遗漏数据; χ2 = 0.35, df = 1, p = 0.55).50只大于一岁年龄的鹿,15(30%)只呈阳性,和一岁以下13只中的2(15%)只相比较(16个遗漏数据,精确检测p = 0.49)。
尸检发现各种贝氏科克斯死呈阳性的鹿。
贝氏科克斯体经常发生在所研究的省(6/9 66%)并且研究了3年。
观察到在2010年发现比2008年(2/18, 11%)和2009年(3/31, 10%) (χ2 = 11.62, df = 2, p < 0.01).更多的贝氏科克斯体呈阳性的鹿(13/30, 43%)。
这项结果表示可能是2010年的样品出现偏差或者是在空间或时间的暂时聚集。
在鹿体内发现的遗传物质可能是已经感染过的或者是持续性感染(6)。
即使,在任何季节都会发病,这些发生在3月4月6月的更像是持续感染(多重感染组织、Ct值<36,n=4)。
狍在妊娠后期和分娩期感染Q热的可能性更高(7、8)。
而且,野生动物得Q热有其自身的循环周期(4,9)。
然而,在2007-2010年(1)人类感染病例中,传染模式也包括从家畜传播给人类。
两个春季发病动物的样品组织Ct值<34.这些菌株的MLVA基因型产生部分基因型(如图)。
相比较那些在2007-2010年国内奶制品或人类的身上分离出的菌株,从狍身上分离的这两个菌株与主要的山羊和绵羊源性参与Q热流行株(基因型CbNL01[2]),并从其他菌株(决定性的CbN108;图)分离到的不同。
我们研究证实,贝氏科克斯体感染通常发生在荷兰的野生狍。
对同性别年龄组未特异性保护的狍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省份及不同年分进行检测贝氏科克斯
体,此本高发季节是春季和初夏。
通过PCR检测遗传物质并不意味着总是检测细菌可感染性的可行的方法(6)。
然而,因为贝氏柯克斯体的感染剂量低(10),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预防性卫生措施(4)处理狍时尽量减少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在荷兰的Q热疫情涉及的主要两种MLVT型菌株并没有为本国人畜传染而提供证据。
为充分了解Q热在野生动物中的循环和与本国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试验。
如图,此进化树为从荷兰的山羊、人类和狍的样本分离的贝氏科克斯体的基因,显示重复位点编码,开放为点表示丢失数据。
一只成年雌性狍1于2010年3月30日发现死于弗里斯兰省,幼年雌性狍2于2010年4月6日死于乌得勒支省的交通意外。
已说明山羊和人类的基因样品(2)。
比例尺与基因相关,人样品1,QKP 1;人样品2,QKP 2;NM,9英里参考菌株;MS,小卫星。
致谢
在此感谢Natashja Beusekom-Buijs, Zorica Zivkovic, Ruby Wagensveld-van den Dikkenberg, Louis van den Boom, 和 Rob Buijs工作的支持,和阿尔伯特·德波尔所制作的进化树,本研究得到了荷兰事物、农业和创新经济部、荷兰卫生,福利部和体育和兽医药学院,乌得勒支大学的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