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6)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课程小结
本节重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横行)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 族(纵行)结构: 七主、七副、零和Ⅷ族。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无机化学
˝
元素周期表
案例导入
插入二维动画(待制作)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
目录
CONTENTS
01 元素周期表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01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定义: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 成横行;把不同行中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就可以得到一张 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 现形式。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1 周期(横行)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
1
2K 2
234
5
6
7
8
9
10
L K
8 2
3 11 12
M 18
13 14 15 16 17 18 L 8
k
2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族的分类 包含元素
表示 个数
主族
副族
长、短周期元素 ⅠA,ⅡA等
长周期元素 ⅠB,ⅡB等
7
7
零族
Ⅷ族
稀有气体元素 8、9、10纵行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单位的科学分支。

元素周期表则是化学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用于系统地组织和分类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本文将探索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内容。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云状分布在核外。

原子序数(也称为质子数)决定了一个元素的性质。

例如,氢原子具有一个质子,氧原子具有八个质子。

质子数不变的情况下,中子数可以有所变化,形成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保持原子处于电中性。

原子的大小可以通过半径来衡量。

原子半径可以分为共价半径和离子半径,共价半径用于描述共价键中的原子间距离,离子半径用于描述形成离子的原子的半径。

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元素的位置有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一般会逐渐增加。

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总质量决定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用于比较不同元素原子质量的大小,并通常以国际单位制下的原子质量单位表示。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组织和分类元素的表格。

它按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元素,并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中。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次提出,现代周期表则由亨利·莫西莫等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分类周期数等信息组成。

元素的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以简洁的方式代表元素的名称。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对应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用于比较同一元素不同同位素的质量大小。

分类周期数将元素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和组,揭示了元素之间的重要关系。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元素特性的信息。

在周期表的水平行中,原子半径一般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在垂直列中,原子半径通常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电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1、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组成及微粒间的关系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X A Z 原子原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个质子带1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处电子:质量忽略不计,1个电子例如: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之间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作为放射源和同位素示踪。

2、用H11H11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2核外电子排布:如:53号元素碘的电子排布为,2-8-18-18-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如: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外层电子数从1~8)。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由大~小,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化价从1~7,负化合价从-4~-1)。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1横称为1个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无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列(1个纵列称为1个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比较方法:(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即周期越大,半径越大)(2)当电子层结构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如:F ->Na +>Mg 2(3)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ns1ns2np6周期数能层数能层与周期最外层电子排布式1s11s2七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周期数二一三元素种类2四五六88181832ns1n1d110ns2ns2np6ns1n2f110ns2ns2np614n1d1相应能级组中所含能级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未完七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周期数二一三元素种类四五六288181832七各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等于相应能级组中各轨道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之和周期数与能级组的关系未完我们能量相近的能级划分为一组称为能级组
例1、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5,写出 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式,并指出 该元素所属的周期和族。 解:∵原子序数为25.∴该元素核外有25e-, 其排布式为[Ar]3d54s2, 属d区过渡元素。 最高能级组数为4,其中有7个价电子, 故该元素是第四周期ⅦB族。
例2、已知某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ⅥA族位置上。试写出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 子排布式、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 解:∵位于第五周期, ∴价电子是第五能级组,即5s4d5p, 又∵是ⅥA族,∴价电子排布为5s25p4, 这时4d必是全充满的, ∴电子排布式[Kr]4d105s25p4 碲,Te,原子序数是52。
16个族
ⅢB~Ⅷ
Ⅷ族
ⅠB 、ⅡB
5个区
0 族
族与价电子
族序数﹦价电子数
在周期中有18个纵列,除零族元素中He (1s2)与其它稀有气体ns2np6不同外,一般 说来,其它每个族序数和价电子数是相等的 主族元素: 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 大多数族序数=(n-1)d+ns的电子数=价电子数
五个区:s、p、d、ds、f
ⅠA
ⅡA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1.1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它们共同维持原子的稳定性和核的性质。

1.2 电子云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周围的分布区域,它根据不同的能级和轨道分布。

电子的数量与原子的核中质子的数量相等,保持了原子的电中性。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反映了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每个元素的方格中通常包含元素的化学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2.2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性质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分组,主要包括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两大类。

2.3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在周期表中呈现出周期性的重复性。

这是由于元素的结构和电子排布导致的。

三、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密切相关,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原子的核电荷以及电子排布的规律。

3.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包含了一个新能级的填充。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增加。

3.2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元素周期表中的垂直列称为族,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它们外层电子的数目相同。

3.3 电子排布规则根据电子排布规则,每个原子的最内层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能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电子填充原则为"2, 8, 18, 32"。

3.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例如,原子的电子层数和电子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原子的尺寸、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物理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

第一章 原子结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 2.4 原子轨道的图形
py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py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
其它两个p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形状相同.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 2.4 原子轨道的图形
波函数的角度分布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 2.4 原子轨道的图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2.2 量子数
角量子数就是描述电子云的不同形状. l取值: n值确定后, l = 0,1,(n-1)正整数. l值 0 1 2 3 4 5 p d f g h l值符号 s 形状 球形 哑铃形 花瓣形 当n值相同时,能量相对高低为ns < np < nd < nf . (3)磁量子数(m): l值相同的电子,具有确定的电子云形状,但可以有不 同的伸展方向. 磁量子数就是描述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
E E 终 E始 h h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 s).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1.1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例如当氢原子中电子从n=3的轨道跃迁回n=2的轨 道时所发射光的波长为:
hc 6.626 1034 3.00 108 109 = 656.0nm. 19 19 E 2.42 10 ( 5.45 10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 2.4 原子轨道的图形
将不同的代入,可求得相应的Y(pz):
(º ) 0
Y ( p z) R
30 0.866R 135
45 0.707R 150
60 0.5R 180 -R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普通高中化学
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史学强
你是否发现笔记记得越多,思维也越混乱?你是否经常为琐事缠身而苦无分身之术?你是否总是感叹一天的时间太少?思维导图来了!它可以“解救”你!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并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

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原子结构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不会?!
1.2.2 波的微粒性
● 电磁波是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可见光只不过是电
磁波的一种 。
电磁波有些情况下表现出连续的性质(折射,衍射及干涉
等)-波动性;另一些情况下更像单个微粒的集合体,后一 种性质叫作波的微粒性(能量量子化,光电效应) 。
● Plank 公式 1900年, 普朗克 (Plank M) 提出著名的普朗克方程 (能量 E 与频率 v 之间的关系): E = hv:音[nju:] ( E : J, v: s-1 ) 式 中 的 h 叫 普 朗 克 常 量 ( Planck constant), 其 值 为 6.626×10-34 J· s。 普朗克认为, 物体只能按 的整数倍(例如1 hv, 2
1.2.1 经典物理学概念面临的窘境
汤姆森的原子结构模型
Thomson J J [英] 1856-1940 P
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 曼彻斯特大学
卢瑟夫(Rutherford)―太阳-行星模型 ”的要 点:
1. 所有原子都有一个核即原子核(nucleus); 2. 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极小的一部分; Rutherford E [英] 1871 -1937 P
5 × 1014 s-1
爱因斯坦认为, 入射光本身的能量也按普朗克方程 量 子 化 , 并 将 这 一 份 份 数 值 为 1 hv 的 能 量 叫 光 子 (photons), 一束光线就是一束光子流. 频率一定的光
子其能量都相同, 光的强弱表明含有光子的多少。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最终使光的微粒性 为人们所接受。
第1章
原子结构和 元素周期表
Chapter 1 Atomic Structure and 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本章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 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等概念。 2.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
Einstei A [美] 1879-1955 P
Plank 的量子论 波的微粒性 Einstein 的光子学说
的深层次认识,产生 了以讨论波的微粒性 概念为基础的学科 量 子 力 学 (quantum mechanics)。
电子微粒性的实验
钱币的一面已被翻开! (波的微粒性)
另一面谁来翻开? (微粒的波动性)
宏观物体子弹: = 1.0 ×10-2 kg, v = 1.0 × 103 m∙s-1, m
λ = 6.6 × 10-35 m 由于宏观物体的波长极短以致无法测量,所以宏观物
体的波长就难以察觉,主要表现为微粒性,服从经典力学 的运动规律。只有像电子、原子等质量极小的微粒才具有 与X 射线数量级相近的波长,才符合德布罗意公式。
每 种 原 子 都 有 其 特 征 的 光 谱
特征: ①不连续、线状; ②很有规律。的 波数(wave number)都满足简 单的经验关系式: (R∞-里德 伯常数:1.09737×105 cm-1)
1 1 R 2 - 2 n n2 1
1.1.2 亚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
人们将组成原子的微粒叫亚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 曾经也叫基本粒子,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文献就将其叫粒 子。迄今科学上发现的粒子已达数百种之多。
与化学相关的某些亚原子粒子的性质
名称 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子 α 粒子 β 粒子 γ 光子 符号 e– p n e+ α β γ 质量/u 5.486×10–4
1.2.2 微粒的波动性
※ 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Louis de Broglie ) 翻开了硬
币的另一面。认为运动中的微粒具有波动性(连续性),给出 了波长与微粒质量及运动速度的关系式: λ= h / mv
λ :物体波长 h-普朗克常数 m: 微粒质量 v: 运动速度
※ 1927年,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电子衍射试验证明了上述假设(P18)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但现有的理论还不
能预言(当然更不用说从实验上证明)电子是可分的。 某些最重要的夸克
名称 下夸克 上夸克 奇夸克 粲(cà n)夸克 底夸克 顶夸克 符号 d u s c b t
电荷 -1/3 质量 发现年代 1995 +2/3 -1/3 +2/3 -1/3 +2/3 质子的 200倍 1977 均为质子的1/100或1/200 1974
1.1.1 化学研究的对象(Object of chemical study)
宇宙 质子 夸克 中子 原子核 电子 原子 (离子)
纳 米 材 料
分子
(宇观)
单 质 化合物 星体
(微观)
(介观)
(宏观)
当今化学发展的趋势大致是:
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稳定态向亚稳态, 由经验上升到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创新的研究。 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呢? 化学反应的性能问题;化学催化的问题;生命过程中的 化学问题等等。
E(黄光一个光子) = hv = 6.626×10-34 J· × 5.1×1014 s-1 s
= 3.4×10-19 J E(红光一个光子) = hv = 6.626×10-34 J· × 4.6×1014 s-1 s = 3.0×10-19 J
导致了人们对波
Planck M K E L [德] 1858-1947 P
Question 1
Solution
钾的临界频率为 5.0×1014 s-1, 试计算具 有这种频率的一个光子的能量。对红
光和黄光进行类似的计算, 解释金属钾在黄光作用下 产生光电效应而在红光作用下却不能。 E(具有临界频率的一个光子) = 6.626×10-34 J· × s 5.0×1014 s-1 = 3.3×10-19 J
H+
H
H波尔以波
D
He
波粒二象性对化学的重要性在于:
的微粒性(即
能量量子化概 念)为基础建 立了氢原子模 型。 薛定谔等 则以微粒波动
性为基础建立
起原子的波动 力学模型。
1.3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玻 尔模型 The quantum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structure of hydrogen atom —Bohr’s model
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1.1 亚原子粒子 Subatomic particles
1.1.1 化学研究的对象 Object of chemical study 1.1.2 亚原子粒子(基本粒子) Subatomic particles ( elementary particles) 1.1.3 夸克 Quark
15
n=3 n=4 n=5 n=6
红 青 蓝紫 紫
(Hα) (Hβ ) ( Hγ ) (Hδ )
莱曼系(Lyman)-紫外区 巴尔麦系(Balmer) -可见区 帕邢、布莱克特、芬得系(Paschen, Brackett, Pfund) -红外区 △E = hv = 6.626×10-34 J· s×3.289×1015×(1/n12 - 1/n22) s-1 = 2.179×10-18 (1/n12 - 1/n22) = RH (1/n12 - 1/n22) RH = hR∞ = 2.179×10-18
hv
hv, 3 hv 等)一份一份地吸收或释出光能, 而不可能是
0.5 hv, 1.6 hv, 2.3 hv等任何非整数倍。即所谓的能量量 子化概念。 普朗克提出了当时物理学界一种 的概念,
全新
但它只涉及光作用于物体时能量的传递过程(即吸收 或释出)。
● 光电效应
1905年, 爱因斯坦(Einstein A) 成功地将能量量子化概念扩展到 光本身,解释了光电效应( photoelectric effect ) 。
1.0073
1.0087 5.486×10–4 (氦原子的核) (原子核射出的e-) (原子核射出的电磁波 )
电荷/e –1 +1 0 +1 +2 –1 0
原子质量单位U (atomic mass units): (1 U = 1.6605×10-27 kg)
1.1.3 夸克(Quark)
根据 1961 年由盖尔-曼(Gell M-Mann)建立的新模型,
※ 物质波(substance wave):运动中的微粒产生的德布罗意波 ※ 波动力学(wave mechanics): 讨论微粒波动性的学科
※ 波粒二象性(Wave- particle duality ):微粒既具有微粒性,又
具有波动性的性质(波也如此)
Question 2
Solution
以1/10光速运动的电子的波长是多少 ?
名字 Lyman 系 Balmer系 Paschen系 Brackett系 Pfund系 n1 1 2 3 4 5 n2 2, 3, 4,… 3, 4, 5,… 4, 5, 6,… 5, 6, 7,… 6, 7, 8,…
如:对于Balmer系(可见区) 的处理(能量单位:J)
1 1 -1 v 3.289 10 ( 2 - 2 )s 2 n
1.2 波粒二象性—赖以建立现代 模型的量子力学概念 Waveparticle duality—a fundamental concept of quantum mechanics
1.2.1 经典物理学概念面临的窘境 An embarrassment of the concepts of the classical physics 1.2.2 波的微粒性 Particle — like wave 1.2.3 微粒的波动性 Wave — like particle
3.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