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期第
族,属于
区元素;
(3)[Ar]3d14s2是
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属于
区元素;
(4)[Ar]3d104s1是
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属于
区元素。
答案:(1)主 三 ⅡA s (2)主 五 ⅣA p
(3)副 四 ⅢB d (4)副 四 ⅠB ds
2.族(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8、9、10),位于ⅦB
与ⅠB之间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的分区 (1)按电子排布,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 d区、ds区、f区。 (2)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族,其中s区包括ⅠA、ⅡA族,p区包括 ⅢA~ⅦA、0族,d区包括ⅢB~ⅦB族及Ⅷ族,ds区包括ⅠB、ⅡB族,f 区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一二
为什么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提示:因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周期内非金属元素位于右边;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金 属性增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位于上方;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 属主要集中在右上三角区内。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 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虽是非金属元 素但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具有金属光泽、具有一定的导电 性等,所以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分 区 元素分布
s 区
ⅠA、ⅡA 族
外围电子排 布式
元素性质特点
ns1~2
除氢外都是活泼金属 元素
p ⅢA~ⅦA 族,0 区族
ns2np1~6(He 为 1s2)
最外层电子参与反应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4)同一族元素,由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然而 以性质相似为主。
原子(
A Z
X)
原子核
质子(Z)个 中子(A-Z)个
核外电子 (Z)个
例如:氢原子 H 或 1H,氧原子 O 或 O16
1
8
3.1.2 元素、同位素、核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 称同位素。例如:
H1
1
21H(或 D)
31H(或 T) 互为氢的同位素
2e2Na+Cl2 2NaCl(Na+Cl-)
3.2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原子序数:按照核电荷数(所含质子数)由
小到大的顺序对元素编号,这种序号称为元 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 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第1电子层:电子数由1至2个(原子序数为1~2) 第2电子层:电子数由1至8个(原子序数为3~10) 第3电子层:电子数由1至8个(原子序数为11~18) …………
(2)最外层电子数少(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容易失 去,变为8电子稳定结构。
所谓“金属性强 →2Na+
失去
Na +11 2 8 1
Na+ +11 2 8
(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获 得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呈显负价。 非金属性强弱指获电子能力的大小。 Cl2+2e- → 2Cl-
(4)元素的氢氧化物酸碱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 由左到右,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而酸性逐渐增强。
Li(OH) Be(OH)2 H2BO3 H2CO3 HNO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ⅠA , ⅡA , 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第VIII 族; ⅠB , ⅡB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零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
原子结构和性质周期性变化
(1)同一周期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递变性;从左到 右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 减小 减弱 能力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减弱 ,非金属性逐 增强 渐 增强 ,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增强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 增强 ;碱性逐渐 减弱 ;
(一)元素周期系的形成
(1)周期系的形成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每到出现
碱金属 ,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 ________ 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 稀有气体 ;这样形成一个_______ 周期 ,循环往复形成周 _________ 期系。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的周期性重复。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知识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周期与族构成)
第1周期(H--He):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2周期(Li--Ne):8 种元素
第3周期(Na--Ar):8 种元素
第4周期(K--Kr):18 种元素
周期
长周期
第5周期(Rb--Xe): 18 种元素
(二)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1)观察周期表,我们会发现,每一周期的第一种元素(除 第一周期外)是 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____, ns1 每 碱金属 一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都是 __________ 稀有气体 , 这些元素的 ns2np6 最外层电子排布除He为1s2 外,其余都是__________. (2)观察周期表发现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中 能层数 . 元素的_____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图文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件 图文

年代 1911年
模型
卢瑟福 原子 模型
观点或理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 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 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年代 1913年
模型
玻尔原子 模型
1926~ 1935年
电子云 模型
观点或理论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 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迁移·应用】 1.(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各原子结构示 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 )
【解析】选D。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 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A、B 为第二、第三周期元素;L层最多排8个电子,B原子的L 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B原子的L层 有8个电子,A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故A是碳原子;A原子 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故B为铝原子。
2.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 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 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________。
知识点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重点释疑】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而原子结构指的是元素的原子内部构成和排布。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原子结构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他通过研究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并将元素按照原子质量排列在一张表格上,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此后,瑞典化学家门捷列夫进一步发展了元素周期表,并以现在广为使用的形式进行了完善。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现代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进行排列。

元素周期表包括横行和竖列两个方向的排布。

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1)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一个周期内包含了一系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

一个周期中第一行是1A族元素,第二行是2A族元素,第三行是3A族元素,依此类推。

每个周期的末尾都是8A族元素,也就是稀有气体。

(2)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竖列称为族,一个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族,分别标记为1A至8A族以及1B至8B族。

3. 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发现和完善使得化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为化学反应的预测和元素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提供了便利,为化学合成和材料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4.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一个原子,在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揭示了元素周期表背后的物理本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绕着核心的轨道运动。

原子结构的了解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解释和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

例如,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质和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类型。

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则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依据。

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1.1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它们共同维持原子的稳定性和核的性质。

1.2 电子云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周围的分布区域,它根据不同的能级和轨道分布。

电子的数量与原子的核中质子的数量相等,保持了原子的电中性。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反映了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每个元素的方格中通常包含元素的化学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2.2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性质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分组,主要包括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两大类。

2.3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在周期表中呈现出周期性的重复性。

这是由于元素的结构和电子排布导致的。

三、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密切相关,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原子的核电荷以及电子排布的规律。

3.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包含了一个新能级的填充。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增加。

3.2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元素周期表中的垂直列称为族,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它们外层电子的数目相同。

3.3 电子排布规则根据电子排布规则,每个原子的最内层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能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电子填充原则为"2, 8, 18, 32"。

3.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例如,原子的电子层数和电子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原子的尺寸、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物理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结构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原子的组成。

元素周期表则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在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有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心,中子则是电中性的,同样位于原子核内。

电子则以云状分布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带有负电荷。

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顺序排列,分为7个横行,称为周期,18个纵列,称为族。

周期数代表电子壳层的总数,族数表示主层的编号。

周期表中详细列出了每个元素的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三、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基于原子结构中电子的排布规律。

在每个周期中,原子的电子数逐渐增加,由于电子的负电性,电子在原子中相互排斥,会按照一定规律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克塔规则和洪特规则等规律,可以推导出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电子排布方式。

四、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与性质元素周期表不仅仅是分类元素的工具,还能反映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相似,原因是它们的电子排布相同,拥有相似的化学反应特性。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右侧为非金属元素,多为气体或固体,通常不具有金属的性质。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不同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五、周期表的发展与未来元素周期表在过去的150多年中不断发展和刷新,新元素和周期的发现不断改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最新的周期表版本为2016年发布的扩展周期表,它扩展了周期表的七个周期,使得所有已知的118个元素均能得到归位,填补了过去空缺的位置。

随着科学的进步,未来还可能有更多元素的发现,周期表也将不断更新和演变。

综上所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密不可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解析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解析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解析原子结构是描述原子内部组成的理论模型,而元素周期表则是对所有已知元素进行系统分类和整理的表格。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将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入解析。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基本粒子。

质子具有正电荷,质量接近于1个原子质量单位(amu),位于原子核中心;中子无电荷,质量与质子相近,也位于原子核中心;电子具有负电荷,质量极轻,约为1/1836 amu,以环绕在原子核外部的轨道上。

二、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同一列上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每个元素都由一个原子核和相应数量的电子构成。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周期数、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

三、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1. 原子序数与周期表:原子序数即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它反映了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从左至右递增,与周期表的周期数对应。

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一般为惰性气体,即具有稳定的电子配置,不易参与化学反应。

2. 原子质量与周期表:原子质量是指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

原子质量与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应。

一般来说,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元素的原子质量也越大。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顺序排列。

3. 电子结构与周期表: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代表了主量子数的变化,而每个组则代表了元素的价电子层数目。

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倾向性。

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物理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元素周期表为化学元素的分类与整理提供了基本框架,有助于系统地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2. 元素周期表为了预测和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合成新的化合物以及开发材料科学的领域。

3. 元素周期表通过列出元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学习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交流讨论: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 (2)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期 2 3 4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ⅠA
ⅦA
Li [He] 2s1
F [He] 2s22p5
Na [Ne]3s1
Cl [Ne]3s23p5
K [Ar]4s1
Br [Ar]4s24p5
▪f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f能级上的元素。 包括镧系和锕系。d区、ds区和f区元素称过渡元素。
再见
谢谢观赏
6.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没有严格的界限,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 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结构有什么内在联系?
周期序数=最大能层数 主族元素: 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ns+np或ns)
➢副族ⅠBⅡB(价电子总数11-12): ➢副族ⅢB—ⅦB (价电子总数3-7) ➢Ⅷ族
0族 Ne [He] 2s22p6
Ar [Ne]3s23p6
Kr [Ar]4s24p6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重复出现从ns1 到 ns2np6 的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
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ns1-2
族序数= nS2+(n-1)d1-5
价电子总数为8、9、10, 分别对应于Ⅷ族1、2、3列
➢ 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s区、p区、d区、ds区和f区。
金属区域
非金属区域
练习 1.下列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第几周期?第几族?
4. 族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7主族,7副族,0族和一个第Ⅷ族;副族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
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向非金属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
•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决定的。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 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方三角区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
每个纵列的价电子构型和它们的族序数有什么联系?
主族:价电子层为ns或ns np型 副族:价电子层一般出现d原子轨道等
3. 周期表的区域划分
s区,p区,d区, ds区,f区共5个区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 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 时容易失去最外层及倒数第二层的电子,表现金属性,属于金属。
(1)1s2 2s2 2p6 3s2 3p5 (2)[Ar]3d10 4s1 2.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3)第四周期第ⅥB族 (4)第六周期第ⅡA族
3.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5,写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指出该元素的名称、符号以及所属的周期 和族。
4.已知某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ⅥA族。试写出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元素名 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
• s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s1和ns2,包括ⅠA族和ⅡA族。除氢外均为金属。 • P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p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s2np1-6。 包括ⅢA族-ⅦA族和0族。绝大多数为非
金属。
▪d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d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1)d1-9ns1-2。 包括ⅢB族-ⅦB族和第Ⅷ族。 ▪ds区元素:d能级填满并且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1)d10ns1-2,包括Ⅰ. 横行 七个周期;2,8,8,18,18,32种;每一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电子排
布式为ns2np6;第一周期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素的原子电 子排布式不同。
2.纵列 ➢18个纵列; ➢除零族元素中He(2s2)与其它稀有气体ns2np6不同外,其余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