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总论育种目标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
作物育种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一章绪论1.良种的属性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简称优、适、齐稳特。
2。
良种的作用:增加产量、增加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运用时间、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力.3。
育种目标总趋势:高产、优质、高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4.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包括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过系普法育成的品种。
5。
杂交种品种:由遗传上纯和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特异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叫做杂交种品种.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6。
遗传可塑性: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取决于遗传变异性的高低第四章种质资源7。
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8。
中国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板栗、猕猴桃、柑橘类、琵琶、龙眼、荔枝9.种质资源的分类:①按栽培学分类:种、变种、品种群、品种、品系、群体品种②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过时品种、主栽品种)、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9。
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10。
种质资源的管理基本要求: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加强和研究运用部门的联系。
及时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引种11.引种: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把植物原来的分布范围引种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2.引种的材料选择:德国林学家Mayr教授提出在树木引种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法则。
”13.引种的方法:①种源实验②品种比较实验和区域试验③栽培试验14.引种方式:依据是否改变对象遗传适应性可分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后者是引种和实生选种的结合.依据引种对象的类别和引种计划的长短可分为:个别引种和类别引种。
15.引种成败的的标准:①能在不加保护的条件下生长②引种后的品种对产量、品质不减少③繁殖方式和引种前的不变16。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绪论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性质: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 性质: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7、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优良品品种是指在—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良种,应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产量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10%或更高,在较高栽培水平下良种的增产作用也较大。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3)育种目标是动态变化的 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
展以及种植制度的改革等都要求育种目标 与之相适应。 (4)育种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它体现出育种工作在一定时期的方向和任。
3、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
效率-呼吸消耗)×经济系数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
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 育种方法。
一个高产品种应具备:叶面积适 当,光和效率高,叶面积保持时间长, 呼吸消耗低,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从作物育种分析:较快达到最大叶 面积系数、叶面积保持时间长、光合产物 较早向籽粒转移有重要意义。
2、合理的株型—作物的形态性状
株型通俗说就是植株的长相。株 型包括植株高矮、叶姿、叶形、叶色、 叶片的分布、植株生长势、根系的发 育状况等。
不同作物所要求的合理株型不完全 相同。
谷类作物理想株型:矮杆、半矮杆,株型
紧凑,叶片的大小及叶片与茎杆的夹角从上到
下逐渐加大,叶厚、窄短;叶色较深,且保持
时间长等。
大穗型品种---以增多穗重为主。选穗数较少、穗粒 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品种。(30万/亩±,如烟 辐188)南方冬麦区,气候温暖、多雨,病害重,以 大穗型品种为主
中间型品种---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同时并增,选 中间型品种。(40~45万/亩,如济麦22、烟农 24)。黄淮冬麦区,以选择中间型品种为主。
株型改良需注意两点: ①株型改良要着眼于群体数量 ②有效利用水肥 ③增强抗倒伏能力 ④提高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 HI)
3、高光合效率—作物的生理性状
经济产量与光合效率间的关系: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
3-育种目标

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
高产 稳产 优质 多抗 适应性强 熟期适当 适应机械化
7
品种要求
高产,稳产,优质, 高产,稳产,优质,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栽培条件是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共同 件和栽培条件 要求,是国内外作物育种在主要目标,也是 作物优良品种必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它们的 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而是因年代,地区和 作物的种类不同而有主次之分.
34
35
第二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三)抗倒伏性 植株高,茎秆强度,韧性 差,根系不发达和病虫害 重等;与水分,硅质,木 质素,钾和贮藏淀粉含 量有关. (四)适应性 作物品种对生态环境的 适应范围及程度.
36
第二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四,生育期适宜 生育期是决定着品种的种植地区,与产量呈正相 关,生育期长产量高,反之产量则低. 选育的品种应既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长条件, 又能正常成熟.
第二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二,优质 品质: 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和商品品质 等. (一)谷类作物 营养品质: 营养品质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中 的赖氨酸含量直接关系到蛋白质的品质); 加工品质: 加工品质 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等;小麦的出粉 率,面筋的含量与质量等;
31
第二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29
第二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如: LAI 水稻=9, 小麦= 6, 玉米和高粱=5左右 HI 水稻=0.5±, 玉米和高粱F1=0.4~0.45. C4植物 :光合强度较强,光呼吸很低,甚至为零 植物 (玉米,高粱,甘蔗,谷子和籽粒苋等 ).主要是 选择光合能力强的基因型 ; C3植物 :光合强度较低 ,光呼吸消耗的光合产物 植物 占光合产物的30% (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 ). 主要是筛选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低的高光效品 种. 30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605 :250cm±;丹玉86、鲁单981、青农105、
农大108)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棉花理想株型:株型紧凑,主茎和果 枝的节间短,果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叶片 大小适中,着生直立。
经济系数(又称收获指数),是指经 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
自80年代以来,水稻、小麦、玉米等 粮食作物的经济系数由35%左右提高到了 50%左右。经济系数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一 项选择指标。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2)育种目标决定育种的成败、时间长短 等。 因为它涉及原始材料的选择、育种方 法的确定、育种年限的长短。 如高产育种要选择具有高产基因的原 始材料;而抗病育种则要选择具有抗源的 原始材料。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2、合理的株型—作物的形态性状
株型通俗说就是植株的长相。株 型包括植株高矮、叶姿、叶形、叶色、 叶片的分布、植株生长势、根系的发 育状况等。
不同作物所要求的合理株型不完全 相同。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谷类作物理想株型:矮杆、半矮杆,株型
紧凑,叶片的大小及叶片与茎杆的夹角从上到
n 大穗型品种---以增多穗重为主。选穗数较少、穗粒 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品种。(30万/亩±,如烟 辐188)南方冬麦区,气候温暖、多雨,病害重,以 大穗型品种为主
n 中间型品种---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同时并增,选 中间型品种。(40~45万/亩,如济麦22、烟农 24)。黄淮冬麦区,以选择中间型品种为主。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植物育种学 1育种目标

17
五、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温度胁迫、水分胁迫、光照胁迫、土壤矿物质胁迫、 大气污染胁迫、农药胁迫等
抗旱耐瘠 丘陵山区:土层薄、肥力低,产量低而不稳;
无灌溉条件的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半数以上, 其中有些地区常年缺雨干旱;
季节性干旱:即使在雨量较多的地区,季节性干旱 时有发生造成作物严重减产。
19
36
二.问答题
1.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2.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3.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 4.依据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拟定一个作物的育 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37
的要求。是指在一定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要育成 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育种目标是动态的,随着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的发 展、种植制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 育种目标是相对稳定的,它体现出育种工作在一定 时期的方向和任务。
3
第一节 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专 用 型 品 种
甜粘 玉米
笋玉米
大豆
15
三、生育期适宜
生育期是决定着品种的种植地区,与产量呈
正相关,生育期长产量高,反之产量则低。 选育的品种应既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长 条件,又能正常成熟。
16
四、抗病虫性
•从抗单一抗性向兼抗发展。 •抗性与丰产性的矛盾解决。
•抗性持久性。
•抗性的相对性。
第一章 育种目标 (1学时) Breeding objective
•要求:了解植物育种目标的概念,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 •重点:掌握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难点: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 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 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 良特征特性,即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 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 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2020/10/24
共31页
2
育种计划制定流程图
制定切实可行的 育种目标 征集、评价、利用(原始材料)种质资源
共31页
21
单株产量的构成要素
穗数 单株产量 每穗粒数
粒重
2020/10/24
共31页
Back
22
合理的源,流,库
源(source) :制造或提供养料的器官, 如叶等(供给源、代谢源)
流:控制养料运输的器官,如茎等
库(sink):接纳或最后贮藏养料的器官, 如种子、块茎、块根等
源要足,库要大,流要畅
种相对应 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收获指数 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中国相继开展了“新株
型”育种(超级稻育种),(中国位居前列)
2020/10/24
共31页
25
2020/10/24
沈阳农业大学杨守仁教授设计 的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
共31页
26
株高100cm左右,秆长70cm左 右,穗长25cm左右;
Back
2020/10/24
共31页
24
理想株型育种 (breeding for ideal plant type)
株型:指的是植株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生态特点 作物叶片在空间几何分布状态上的变化能较大程度地影响
作物光能利用率,并最终影响作物产量。 株形育种称为形态上的高光效育种,与生理上的高光效育
2020/10/24
共31页
Back
5
稳产
作物的稳产性(stability):指优良品种 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 度较小,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能保持均衡的 增产。
影响因素:气候、土壤、生物等因素
2020/10/24
共31页
Back
6
优质
品质:产品能满足一定需要的特征特 性的总和。
9
适应性强
适应性:作物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范围及程度
“穿梭育种”,“异地选择”
2020/10/24
共31页
Back
10
熟期适当
熟期适当:选育生育期短的早熟高产 品种
适应不同地区的耕作制度;减少受自 然灾害的几率
2020/10/24
共31页
Back
11
适应机械化
农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0/10/24
共31页
12
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依据和原则
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依据 制订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2020/10/24
共31页
13
1、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依据
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 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寒、病、虫等) 栽培制度与栽培技术 生产水平 品种的分布及变迁历史 今后发展方向
Back
2020/10/24
共31页
8
多抗
多抗:选育抗病、抗虫品种 因不同作物、不同区域而不同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小麦:我国南方应抗赤霉病,北方抗锈病; 玉米:抗大、小叶斑病、青枯病和玉米螟; 油菜:我国抗、耐菌核病,欧洲抗黑茎病 甘薯:抗黑斑病及地下害虫;
2020/10/24
共31页
Back
Back
2020/10/24
共31页
23
矮秆育种(dwarf breeding)
矮秆育种(绿色革命):矮秆品种不仅抗 倒力强,而且可以加大密度,还能提高经 济系数和有效利用水肥,因而丰产潜力大。
但矮杆并非越矮越好,一般水稻的株高以 0.8~0.95为宜,小麦0.70~0.90m,高粱 1.50~2.00m,玉米2.00~2.50m
上部三叶的形态特点是:
修长。剑叶50cm左右,高出穗 尖20cm以上,倒二叶比剑叶长 10%以上,并高过穗尖,倒三叶 叶尖达到穗中部。挺直。剑叶、 倒二叶和倒三叶的角度分别为5、 10和20左右,且直立状态经久 不倾斜,直到成熟。窄凹。叶片 向内微卷,表现较窄,但展开的宽 度为2cm左右。较厚。上部三叶 100cm2的干重达0.98g以上。
2020/10/24
共31页
14
2、制订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 育种目标要明确,落实到具体性状 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2020/10/24
共31页
15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凡是通过遗传改良可以得到改进 的经济性状均可以列为育种的目 标性状
农作物产品的品质一般可分为营养品 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和商品品质 等
2020/10/24
共31页
7
稻米品质内容
(1)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 率、整精米率;
(2)外观品质:垩白、透明度、 粒形、光泽;
(3)蒸煮和食味品质:直链淀 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 度、香味;
(4)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和
微量元素。
比。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
经济产量 生物学产量
2020/10/24
共31页
18
收获指数反映了品种的同化物质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 率,是探明品种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主要作物的HI: 水稻:0.5 玉米、高梁:0.4-0.45
2020/10/24
共31页
Back
19
产量的构成因素
不同作物构成产量的因素不同 理论经济产量:各产量因素的乘积 不同的地区和栽培条件,各产量因素
研究、掌握 性状遗传规律及变异多样性
采用适当的 育种途径和方法
审定
新品种
良种繁育
2020/10/24
共31页
3
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要求
高产 稳产 优质 多抗 适应性强 熟期适当 适应机械化
2020/10/24
共31页
4
高产
高产(high yield):单位面积 产量高,是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
2020/10/24
共31页
16
一、高产
(一)产量的形成 ➢ 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 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 ➢ 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即合理的源、流、库 (二)高产育种的策略 ➢ 矮秆育种 ➢ 理想的株型育种 ➢ 高光效育种
2020/10/24
共31页
17
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概念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称 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是生物学产 量(biomass)转化为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
的最佳组合也不同
2020/10/24
共31页
20
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
产量是数量性 状,由多基因控制, 每个基因的作用微 小,基因具累加效 应。水稻的单株产 量是由单株穗数、 每穗粒数和粒重组 成的,它们称为水 稻产量直接构成因 素。要了解水稻产 量的遗传,必须了 解产量构成因之的 遗传。
20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