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常见病教案李国政教授【董氏针灸门户网】ppt课件

合集下载

董氏奇穴相关理论PPT课件

董氏奇穴相关理论PPT课件

杰按: 曲池为大肠经之合穴。有清热袪风, 调理肠胃之功,并能清头明目,调和营血, 透过大肠与肝通,治疗头晕,血压高疗效 极好。由于关节对应及手足阳明相通,治 膝关节扭伤(胃经通过膝眼)效亦甚佳。 阳明经多气多血,调理气血功能极好,本 穴善于治疗气分血分实症热症,本穴能治 外感高热及阳明热盛之证,透过肺与大肠 表里,可治荨麻疹、皮炎、皮肤搔痒症、 丹毒、疖肿等。
杰按: 、 内关可以说是全身第一大穴,是急救必用 之针。透过手厥阴(心包络)与阳明(胃)相 通,调理气血作用极强,对晕厥、心脏衰弱等 急症皆有效。 本穴为心包经之络穴,别走手少阳,与三 焦表里。又为奇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 本穴具有醒脑开窍,宣闭固脱,宁心安神,镇 静止痛,解郁疏肝,宽胸理气,和中降逆,健 脾止呕之功。主治功效甚多,大致以心血管, 消化系、精神神经及循行部位病变为主。同时 对于五脏气机功能逆乱病变亦有调整作用。
(八)尺泽〈手太阴肺经之合穴〉
在肘窝横纹之外侧,摸之有一大筋, 筋外侧之凹陷中。
主治: 1.咳嗽‖。2.五十肩(泻针)|。 3.半身不遂∠。4.网球肘|。 5.任何关节屈伸、挛急‖。 6.尿意频数‖癃闭‖。 7.上腹疼痛‖。8.鼻衄‖。9.牙痛。 10.痿症。11.荨麻疹。 ※以上皆以毫针针刺为主。 12.气喘。13.霍乱(急性吐泻)(配委中更 佳)。14.急性呕吐。15.胸闷胸痛。 16.肩臂不举,肩臂痛。 17.手腕痛。18.急性扁桃腺炎。 ※以上皆以三棱针刺血甚效。
(四)后溪〈小肠经俞穴〉
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 1.腰痛∠。2.闪腰岔气∠。 3.颈椎病‖。4.腰椎病‖。 5.颈项强不能回顾∠。 6.落枕∠。7.肩痛∠。8.背痛。 9.坐骨神经痛∠。10.腿弯痛∠。 11.三叉神经痛∠|。 12.颜面神经震颤。13.耳痛。 14.痉病。15.惊厥。 l6.癫痫。17.癔病。18.疟疾。19.督脉失衡。 20.荨麻疹。21.配腕骨∠治手腕痛|。 22.配腕骨治黄疸。

第七届董氏针灸PPT课件

第七届董氏针灸PPT课件
本讲义持有人:袁国本师伯
5
董公景昌先生著作
书名:《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编著人:山东董景昌 助 编:袁国本 出版者:新亚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一九七三年八月初版 出版地点:台北市
6
交流主题 • 1、董氏奇穴的特点及董氏针法的优点; • 2、董氏针灸望诊:特色掌诊、面诊等诊法传授 ; • 3、董氏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推荐用穴 ; • 4、常用董氏针灸36穴法精解; • 5、实践交流
18
万病无非气病、血病,表述方法是神经病和血管病
• 肌肉萎縮:一軍官,在腿肌肉萎縮,行動不自然, 苦無他法。師曰:此血管病也。針其黃,天黃, 明黃以治愈。
• 足酸難行:馬老副官,六十七歲,左足外後側酸 痛難行,師為針通天通胃無效。曰:非神經性病, 為血管硬化,師在崑崙,委中部找青筋點刺出血 立瘥。
10
华夏中医针灸体系是完整的“五”、“六” 体系
• 董氏针灸是“五”的体系:是五行、 五脏体系,和汤液经法体系中的是 一脉两歧,用药体系中有华佗《中 藏经》、陶弘景《辅行决脏腑用药 法要》、《金匮要略》等。
11
• 十二正经是“六”的体系:是通过 三阴三阳即太阳、少阳、阳明、太 阴、少阴、厥阴配手、足而成十二 经的体系,以完成经络“外连肢节、 内属脏腑、以运气血、循环无端” 的生理功能。
2 0 11 年 5 月 1 日
杭州宝泰堂
董氏针灸基础讲义
言未可治者, 未得其术也。 病非本身固有之物, 可得亦可除;
2
董公相
3
董公景昌先生生平
生於1916年5月23日 卒於一九75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初五日)
4
董公景昌先生著作
《董氏鍼灸正经奇穴学》 油印讲义 撰述人:山东董景昌 出版日期:一九六八年一月 出版地点:台北市 限量发送

董氏奇穴相关理论PPT课件

董氏奇穴相关理论PPT课件

个人研究探索发现:脏腑通治应系从 六经之开阖枢变化而来(见《素问.阴阳 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试以 「太阳为开,太阴为开;少阳为枢,少阴 为枢;阳明为阖,厥阴为阖」同气相求, 以脏腑经络配合作表如下:
三阳
太阳〈开〉 少阳〈枢〉
阳明〈阖〉
三 阴手 三足 阳相 同配

相 求
足膀胱 小肠手 足 胆 三焦手 足 胃 大肠手 手 肺 脾 足 手 心 肾 足 手心包 肝 足
结语
个人在开阖枢枢学说启示下,以之解
说五脏别通之脏腑通治原理,并补足了 「心包与胃通」的六脏别通治疗原则,从 而使脏腑通治的内容更为完备。并用之于 治疗一般杂病,疗效显著。尤其是用于针 灸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盖目前一般针灸之 经络疗法悉以同名经〈如手阳明治足阳明, 手太阳治足太阳〉等,或表里经〈如手阳 明与手太阳表里等〉为主。
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腕骨穴〈见通穴指要 赋、玉龙歌、玉龙赋〉,腕骨穴为小肠经 原穴,能解脾湿。
董氏奇穴肝门穴也在小肠经上,能治
疗肝炎。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 袪湿。急性肝炎之阳黄主在阳明,慢性肝 炎之阴黄主在太阴,治疗重点均在除湿, 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 用极强。此外,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 肩,疗效显著,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
一、肺与膀胱通膀胱的不利与源自约,在于肺的调控,肺气宣肃机能障碍,调控失利,膀胱蓄泄 功能随之紊乱,肺对膀胱的调控,是通过 「气」的作用而完成的,所谓「气化则能 出矣」。《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 证治第七》有「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 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 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 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的条文,这 是「肺虚不能制约膀胱」的小便遗溺不禁 证。

董氏针灸常见病教案李国政教授【董氏针灸门户网】ppt课件

董氏针灸常见病教案李国政教授【董氏针灸门户网】ppt课件
圆穴、火串穴、木穴、灵骨等穴。 (3)长期胸痛所引发的背痛,必须配合背
部病位放血。
胸痛
驷马穴: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二寸为中穴。再直上 二寸为上穴,共三穴。
珠圆穴:手背部拇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横纹两侧, 共二穴。
火串穴:手背横纹上二寸五分,两筋骨间陷中。 木穴: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为木二
董氏针灸常見病讲义 李国政教授
常見疼痛專病
落枕 偏头痛 胸痛 背痛 胁肋痛 闪腰
落枕
说明:落枕又称颈部伤筋,常发生于早晨 起床后,一侧颈部肌肉酸痛。活动受限无 法转动。严重者疼痛牵引背部。此症状发 生的原因多由露卧当风或睡眠姿势不当所 引起,例如睡时电风扇直吹颈部,或垫的 枕头过高等都会造成落枕。传统医学认为 此皆经肌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穴。其上下各二分半为木一穴、木三穴。 灵骨穴:手背虎口,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是穴。
背痛
背痛是恨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发生的原 因很多,例如:坐、立的姿势不良,运动 伤害、撞伤、打伤或是挫伤,均是学生背 痛的主要原因,其他如胸部疼痛久不治是 脏腑久病,均会进一步引发背痛,故其治 疗方式也各不相同。
分处。 二角明穴胆穴: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共二穴,其内
外侧各五分为胆穴。 三河穴、分水穴:掌面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上二分半为三河
一穴,每上二分半再一穴共三穴,分水于掌面小指第一节 外侧三分线上。 水金、水通穴:嘴角下五分为水通穴,水通穴向内斜开五 分为水金穴。 天皇穴、人皇穴、地皇穴;十四经阴陵泉直下一寸为天皇 穴,内踝骨上缘三寸五分处,即三阴交上五分处为人皇穴, 人皇穴直上四寸在胫骨内侧为地皇穴。
背痛
治疗: 背部疼痛,须于痛点点刺出血,再加重子

董氏奇穴参考幻灯片

董氏奇穴参考幻灯片
4
1971年,董景昌先生以董氏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 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
5
? 1973年,董景昌先 生为弘扬董门绝学, 摒弃门户之见,率 先打破其先祖不传 外姓之常规,开门 授徒,一生授徒73 人,并取其祖学之 精华,署名出版 《董氏针灸正经奇 穴学》一书(本书 为董景昌先生撰述, 其门人笔录而成)。
为: 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 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 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 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 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 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 其穴位分布与十四正经不同,具有独特的布穴体系。
7
8
一、董氏掌診顏色的診斷 診視浮起之靜脈血管,或診視部位上的斑點。 白---- 慢性疼痛性炎症。 青---- 內臟功能失調,主寒證及虛證。以及循環不良。 黃---- 慢性疾病或急性黃疸性疾病。 紅---- 發炎重有邪熱。 黑---- 久病、瘀甚、危症或不治之症。
9
二、董氏掌診形態的診斷
1 發病時間: 浮---- 疾病初期、病轉輕、新病。 沉---- 久病、病較重、慢性病。 2 疾病位置: 氣色淺---- 病在皮膚淺處,主表。 氣色青---- 病在中。 氣色烏黑 ---- 病在裡。
15
(9) 、四花上穴:右脚有青筋密布,主肝有病变,左脚主肠胃。 (10)、上腹部:见青筋交错,系肝硬化末期。 (11)、胃仓穴及京门穴:有压痛点,有胆结石病变。 (12)、脾俞及胃俞穴:右侧有压痛点,有胃溃疡病变。 (13)、风池:有压痛点为病毒感染。 (14)、百会:压诊现凹陷,为血压亢进,神经衰病变。
10
3 病勢:(依斑點分布情形 ) 疏---- 病較輕。 密---- 病較重。 4 病情: 肉凸起---- 實證、病較嚴重。 肉凹陷---- 虛證、臟腑功能失調。 顏色淡---- 正氣虛。 顏色濃---- 邪氣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
治疗: (1)轻微的偏头痛可针刺灵骨穴和心灵一穴。 (2)偏头痛的治疗须先找出痛点放血,再加心
灵一穴。
偏头痛
取穴:
灵骨穴:握拳取穴,在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 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心灵一穴:手掌朝上,腕横纹上一寸五分处。
备注:
①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与医者之间的配 合,配合得好,治疗率可达百分之百。头部放血 时须采斜刺,同时患者须配合作低头、闭气,用 力咬紧牙关的动作,如此才能达最佳效果。
分处。 木三穴: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
分上二分半处。
闪腰
闪腰可分为偶发性及时常性两种,偶发 性即一般所称的急性腰扭伤,其造成原因 是强力负重所导致腰部肌肉强烈收缩而至 筋膜、肌肉、韧带等处发生损伤的结果, 或是因劳动时姿势不当使腰部的韧带和肌 肉组织之间平衡失调,使部分肌肉韧带因 超负荷而造成损伤。
分处。 二角明穴胆穴: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共二穴,其内
外侧各五分为胆穴。 三河穴、分水穴:掌面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上二分半为三河
一穴,每上二分半再一穴共三穴,分水于掌面小指第一节 外侧三分线上。 水金、水通穴:嘴角下五分为水通穴,水通穴向内斜开五 分为水金穴。 天皇穴、人皇穴、地皇穴;十四经阴陵泉直下一寸为天皇 穴,内踝骨上缘三寸五分处,即三阴交上五分处为人皇穴, 人皇穴直上四寸在胫骨内侧为地皇穴。
寸五分处,即通山穴上五分向外横开一寸, 下穴直上二寸为中穴,中穴直上而寸为上 穴。
背痛
灵骨穴:握拳取穴,在拇指与食指叉骨间,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备注:①治病必求其本,故若为胸引背痛, 须于前胸部位放血。
②若为脏腑病变引起之背痛,根据其原因, 加以施治,否则背痛必会复发。
③若为姿势不良引起,须矫正姿势。
患处刺出黑血,在针刺上述穴位。
备注:①于胁肋处放血时,须掌握下针深度,不 可太深,否则可能刺穿胸腔造成气胸。
②胁肋疼痛须及早治疗,否则疼痛范围易打散至 背部或胸腔肌肉,造成背痛及呼吸疼痛等严重症 状。
胁肋痛
取穴: 木一穴: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
下二分半处。 木二穴: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
胁肋痛
说明:早校园中肋骨痛常由于外力撞击和 运动伤害所造成例如棒球投手由于过度活 动胁肋部肌肉,而造成疼痛。若因外力撞 击所造成的胁肋疼痛则应先检查肋骨是否 破裂或变形,肋骨一旦断裂,则应先将断 裂的部位接好,再施针灸治疗。
胁肋痛
治疗: (1)轻微肋骨痛可针刺对侧木一穴、木二穴、木
三穴,并配合董氏按摩导气针法,以达奏效。 (2)较严重及长年累月的肋骨痛须先以三棱针在
穴。其上下各二分半为木一穴、木三穴。 灵骨穴:手背虎口,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是穴。
背痛
背痛是恨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发生的原 因很多,例如:坐、立的姿势不良,运动 伤害、撞伤、打伤或是挫伤,均是学生背 痛的主要原因,其他如胸部疼痛久不治是 脏腑久病,均会进一步引发背痛,故其治 疗方式也各不相同。
闪腰
治疗: (1)偶发性的闪腰可于人中穴、腕顺一穴
下针,并配合导引行气针法,再配合二角 明穴,胆穴、三河穴、分水穴下针。 (2)严重的腰痛可于病位放血治疗。 (3)肾脏机能失调所引起的腰痛应以治疗 肾脏为主,可取水金穴,水通穴及下三皇 穴来治疗。
闪腰
人中穴:在鼻下,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 腕顺一穴:在手背小指掌骨外侧下缘,手腕横纹下一寸五
②如係经痛引起的偏头痛,则须加妇科诸穴。
③治疗偏头痛时心灵穴须深刺疗 不当的后遗症,可能伴随的其他症状有呼 吸不顺畅,呼吸会痛或胸闷等现象。非由 外伤所引起,则胸痛的原因可能属于神经 性的胸痛。
胸痛
治疗 (1)撞伤等引起的胸痛,可在病位处放血
并针刺驷马穴,以董氏倒马针法下针。 (2)神经性的胸痛可在病位放血,针刺珠
背痛
治疗: 背部疼痛,须于痛点点刺出血,再加重子
穴、重仙穴、驷马上穴、驷马中穴、驷马 下穴或灵骨穴来治疗,并配合导引行气法。
背痛
取穴: 重子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之间,
虎口下一寸处。 重仙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
掌骨之间,骨缝下是穴。 驷马穴:驷马下穴在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七
董氏针灸常見病讲义 李国政教授
常見疼痛專病
落枕 偏头痛 胸痛 背痛 胁肋痛 闪腰
落枕
说明:落枕又称颈部伤筋,常发生于早晨 起床后,一侧颈部肌肉酸痛。活动受限无 法转动。严重者疼痛牵引背部。此症状发 生的原因多由露卧当风或睡眠姿势不当所 引起,例如睡时电风扇直吹颈部,或垫的 枕头过高等都会造成落枕。传统医学认为 此皆经肌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圆穴、火串穴、木穴、灵骨等穴。 (3)长期胸痛所引发的背痛,必须配合背
部病位放血。
胸痛
驷马穴: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二寸为中穴。再直上 二寸为上穴,共三穴。
珠圆穴:手背部拇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横纹两侧, 共二穴。
火串穴:手背横纹上二寸五分,两筋骨间陷中。 木穴: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为木二
落枕
治疗: (1)以肩凝穴为主穴,配合肾关穴、 (2)此症须配合董氏导引行气针法,效果
才显著。
肩凝穴:手背第二指指掌关节交界处。 肾关穴:当膝盖胫骨内侧下缘直下二寸五分
处是穴。
落枕
备注:①发生落枕应避免再度受到风寒的 侵袭,应保持颈部及身体保暖并及早就医 治疗。若是疼痛难耐,可以先自行在患处 行刮痧或加以按摩,有缓解疼痛的效果。
②肩凝穴的治疗范围包括颈部和肩部,而 治疗部位的不同随下针的角度、深度,及 入针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突发性疼痛;且常反复的发 作,发作次数因人而异,短则几天一次, 长则数年一次,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小时 或几天。发作时常伴有呕吐、恶心、畏光、 四肢发冷等现象、西方医学认为其原因可 能与脑部循环之机能性障碍有关,其机转 至今不明。偏头痛多发作于体虚者,而女 性经痛有时也会伴随偏头痛,感冒也会引 起偏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