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枝角类课件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PPT课件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PPT课件
身体不分节或分节不明显,体外有二瓣透明 的甲壳所包围。
体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红色、深褐色。 一般体长为0.2~3.0mm,最长可达21mm。
2.形态构造:
(1)头部:
额:复眼以前的部分 头顶和头盔:复眼最前面的上面部分称头顶,这部
分有时突起呈三角形,名头盔。 *吻:头之腹侧,额向下后方延伸成鸟喙状的突起
雌性的短小,不能活动。
B. 第二触角:即大触角,一对,位于头部 两侧,强大有力,一般为双肢型,各肢 均分节。
*内外肢的节和羽状游泳刚毛的数目为分类 依据。如溞属游泳刚毛式:0-0-1-3/1-1-3 (外/内)。
作用:主要运动器官。
C. 胸肢:4~6对,无运 动能力,其形状与食 性有一定的联系。
(3)象鼻溞科
体短小而高,壳腹缘 平直,腹角延伸成棘 状壳刺;无单眼;第 一触角大,常与吻愈 合,胸肢6对。
象鼻溞属Bosmina:
第一触角强大,呈象鼻 状,不能动。无颈沟。 吻端与复眼间侧生一根 触毛,壳瓣后腹角向后 延伸成一壳刺。
(4)盘肠溞科:
壳较厚,包住整个躯 体;复眼小,约与单 眼等大;第一触角短 小,胸肢5-6对;无腹 突,肠管盘曲一圈以 上。
有一空腔,为孵育囊,夏卵在其中孵化为幼体。
D. 尾爪:一对,位于后腹部的末端,弯曲、
光滑,凹面上有刺。基刺(或爪刺),是位于 尾爪基部的较大的几个刺;栉刺较小,在尾爪 上排列成行。
E. 尾刚毛:
又称尾毛,后端背侧 的一对羽状刚毛,着 生在腹突的小节上, 有感觉作用。
F. 后腹部:
又称尾部,腹部自尾 毛着生的小突起到末 端的部分,称后腹部。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54
(2)溞科:
壳瓣后背角或后腹角明显,有的延长成 壳刺;复眼大,单眼小,第二触角刚 毛式为0-0-1-3/1-1-3,胸肢5对,后腹 部肛刺2行,尾爪无基刺。

枝角类的培养最全PPT

枝角类的培养最全PPT
一窝幼溞的发育时间; (5)二次生殖间隔:相邻两窝幼溞产出的时间间隔; (6)一生生殖次数(总窝数): 枝角类生殖指标受种类、个体大小、品系、环境条件
(温度、盐度、饵料、光照、密度等)等的影响。(如 蒙古裸腹溞的生殖量受环境或密度等影响,在0~21个之 间)
5、发育与生长
(1)发育
夏卵与休眠卵(和未受精的两性生殖卵)分 别在P♀和S♀的育儿囊中发育。
蒙古裸腹溞:内陆咸水,裸腹溞科
鸟喙尖头溞:海水,仙达溞科
3、形态特征
(1)外形
身体左右侧扁,无分节。分头部和躯部两部分(由颈沟 分开)
头部上有一大的复眼和一小的单眼(眼点);复眼之前 的头部称额,额向下延伸为鸟喙状突起称吻。
躯部短胖,分胸、腹两部分,外由左右壳瓣覆盖(淡水 种壳瓣较大,覆盖整个躯部和躯肢,海水种壳瓣较小, 圆囊溞科仅覆盖育儿囊,躯肢露于体外)。壳瓣在头部 两侧常向外突出,称壳弧,是分类的特征之一。
海水仔稚鱼的优良活饵料。
夏卵在育儿囊中完成发育后,即离开母体,在水中游泳,自行生长;
近亲裸腹溞:淡水,裸腹溞科 刚枝从角母 类体成卵龄囊后排,入每水脱中皮的1次幼产体卵称1幼次龄。,从幼龄开始,每脱皮1次增加1龄; 直额裸腹溞:淡水,裸腹溞科 躯肢作用,摆动产生水流,滤食。
鸟躯喙肢尖 :头4~溞6:对海,水有,大仙小达差溞异科,一般最末对较小,第一对常有雌雄差异,雄性常具一钩状突起和一长鞭,雌性则无。
雌性躯部背面有育儿囊。
躯部后段狭小称后腹部。后腹部末端有一对尾爪。
(2)附肢
9~11对。头部5对,躯部4~6对。 第一触角:单肢型,弱小。呈棒状。雌的退化,雄
的长大; 第二触角:双肢型,发达,是游泳器官。内、外肢
的节数和每个节的刚毛数称刚毛公式,是分类依据。 大颚+小颚(2对)+上、下唇→口器 躯肢: 4~6对,有大小差异,一般最末对较小,第

水生生物学课件1-09-2-12水生生物学湖沼学

水生生物学课件1-09-2-12水生生物学湖沼学

三 任务
(二)研究水体生物生产力,为合理地 综合利用水体和提高渔产量,改进产 品质量提出科学原理;
(三)研究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 其机理和水生生物对污水的净化过程 为制定消除污染后果,控制污染的措 施提供依据.
2020/10/29
1.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研究
2020/10/29
2.生态学研究
七 按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划分
(四)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 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 栖息在 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 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 、水生昆虫等。
2020/10/29
• 水生生物是水生生物 学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 ,因此它们的类群和形 态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 基础知识。
2020/10/29
• 5.水生生物调查方法的研究 • 6.方法、技术的研究
2020/10/29
(五) 湖泊的生物区
2020/10/29
(五) 水体环境的划分
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 深沿岸带 2.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湖沼学
Limnology
教师:张世萍 027-63104785
2020/10/29
一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一) 定义 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
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 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 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
2020/10/29
2020/10/29
七 按பைடு நூலகம்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划分生 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

18第四章-枝角类

18第四章-枝角类

常体带红色,在大量繁殖时使
水体呈红色。故叫红虫。
基合溞属Bosminopsis
有颈沟。壳瓣后腹角不延 伸成壳刺,后腹缘列生棘 刺。A1基部愈合,A1末 端具一簇嗅毛。
象鼻溞科Bosminidae
体小,壳腹缘平直,后腹角延伸成棘壮壳刺。A1长,与 吻愈合,不能活动;肠不盘曲。
象鼻溞属Bosmina 无颈沟。壳瓣后腹角向 后延伸成一壳刺,其前 方具一毛,羽状。在复 眼与吻端间具1额毛 。A1基部不合并,A1 中部具一簇嗅毛。
分类:常见科检索
1 体长,呈圆柱形。胸肢6对,圆柱形,外肢完全退化……………………. ………………………………………………….….. 薄皮溞科Leptodoridae 体短,多少侧扁。胸肢5-6对叶状或4对圆柱形,外肢不退化….………2 2 躯干部与胸肢全为壳瓣所包被…………………………..………………..3 躯干部与胸肢裸出壳外………………………………..…………….……..8 3 胸肢6对,同形,叶状………………………………..…仙达溞科Sididae 胸肢5-6对,前2对执握状,余为叶状…………………………………….4 4 A2内外肢均3节,肠盘曲,多具后盲囊…………盘肠溞科Chydoridae A2内肢3节,外肢4节(基合溞除外)。肠不盘曲,无后盲囊…………5 5 A1呈吻状尖突,嗅毛位于基部………………..…象鼻溞科Bosminidae A1不呈吻状尖突,嗅毛位于末端………………………………………….6 6 壳弧发达,雌A1短小,不能活动……………….……..溞科Daphniidae 壳弧不发达或缺。两性A1均长且能动……………………..……………..7 7 肛刺周缘有羽状毛,末肛刺分叉……………..……..裸腹溞科Moinidae 肛刺周缘无羽状毛,末肛刺不分叉…………...粗毛溞科Macrothricidae 8 尾突短于尾毛,腹部短而尖…………………..……圆囊溞科Podonidae 尾突稍长于尾刚毛。腹部长圆柱形…………….大眼溞科Polyphemidae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每蜕皮一次即增加一龄,同时身体也显著地增大。最后一个幼 龄称为终末幼龄。 • 成熟期:是终末幼龄和第一个成龄间单独的一个龄期。 • 成龄期:此时每蜕皮一次即产生一批幼蚤。成龄数也因种类和 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如蚤状溞18~25个,大型溞6 ~22个,长刺溞10~19个。
二、生殖
1、孤雌生殖
四、观察鉴定方法
枝角类体型较大,行动缓慢,壳瓣和身体较为透明,便于观 察其形态结构。把标本用吸管移放到载玻片上,在低倍镜 下观察整体形态和壳瓣上的花纹。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后 腹部压挤出壳瓣之外,观察后腹部各部分结构及其它结构。 枝角类固定后不会剧烈收缩变形,根据分类特征鉴定到属 一般困难不大,要鉴定到种,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有些 微小的差异,必须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并需要有足够的参考 资料。
长刺溞的生活史有年变化现象,一年 是双周期,另一年改为单周期。枝角 类生活史的改变是和环境的年变化和 枝角类的生理变化分不开的。
一、实验目的
实验 枝角类的形态观察
1.通过对枝角类常见种类的观察,掌握形态构造特征。 2.识别枝角类常见种类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擦镜纸、生物网
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 来水,内陆盐水种类 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 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培养 枝角类时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
4.投饵。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酵母、细 菌以及植物汁液。此外,大豆粉、玉米蛋白粉、蛋黄 等也可作为培养枝角类的补充饵料。
影响枝角类生殖量的高低的因素
• 种类、形体大小、龄期、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食物:各种枝角类要求一定的食物量来保证其生殖量。饥饿的枝
角类雌体则不排卵,即使卵已排入孵育囊,也可能因食物不足而 被吸收。

枝角类概述.

枝角类概述.

滤食性种类: 胸肢扁平,叶 状,不分节, 边缘有 许多羽 状刚毛构成滤 器,便于过滤 食物。
• 由于胸肢的不断运动,在两壳瓣内产生恒 定的水流,从 水流中滤得食物颗粒,并把 它们集中到胸肢基部的腹沟中,形成食物 流向前推进入口。
滤食性种 类的主要食物特点
• 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和腐质。 • 各种有机颗粒只要大小适合(1— 80 um之 间,以1—20 um为主)都可被摄食。 • 不合乎需要经第一对胸肢基部刚 毛的反复 活动并由后腹部把它们扫出壳外。
圆囊蚤科Podonidse

不论外界 条件如何,孤雌生殖第一代雌体 所产的第二代个体中全 是雌的,绝不会有 雄的。反之,最后一代孤雌生殖的个 体则 不会完全是雌的,总会有部分雄体出现。
生殖周期
• 从冬卵孵出幼蚤到新的冬卵形成,这一过 程称为一个生殖周期。 • 一年中能产 生几个生殖周期?,也就进行 几次有性生殖?
第五节 枝角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 一、习性与分布 • 在江河中种类和数量都相当贫乏,长额象鼻蚤和长刺蚤等 几个种类, 平均每升水中常不足1个。 • 湖泊是枝角类的主要分布水域,尤其是蔓生水草的沿岸区, 种量特别丰富。敞水区种类较 少。常见种有长额象鼻活、 长刺渴等,但数量却可能相当大,每升水可达100个以上。 • 池塘与湖泊沿岸区近似,枝角类组成也大致相同。如 大 型蚤和蚤状蚤等,在池塘中往往大量繁殖,在施肥池塘中, 经常形成极大种群。其数只有时可达每升水数百个。
一、枝角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个体大小: 枝角类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体短,体长通常为0.2一10mm,多数种类 体长2—3mm。 体形:侧扁不分节。侧面观呈卵圆形,躯体 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壳瓣(背甲)透明, 呈介壳状。尾叉呈爪状,躯肢4-6对。

第三章枝角类69

第三章枝角类69

多刺裸腹溞 M. macrocopa。 雌 体 长 0.8-1.2mm 。 腹 缘 刚 毛
55-65 根,列生于整个腹缘,前长而 后短。第一触角长大,呈棒状。 ♂更加强大。后腹部具羽状肛 刺7-11个和末端叉状肛刺一个。 尾爪基部无栉状刺列而仅有一 些微小的梳状毛。卵鞍内储冬 卵2个。喜居于小型水域,特 别是一些有机质丰富的间歇性 水体中。春夏季数量特别大。 在清塘不久的鱼苗池中,其密 度可达每升水数百个。是鱼苗 的重要活饵料。
船卵溞属 Scapholeberis : 体 近长方形,长1mm 左右。壳瓣腹缘平
直,后腹角具有向 后延伸的壳刺。颈 沟明显。复眼大。 卵鞍内储冬卵一个。 本属枝角类常利用 壳瓣腹缘的刚毛。 使腹面向上侧悬而 飘浮水面。常见种 为平突船卵溞S. mucronata。广泛分 布于湖泊、池塘、 沟渠等淡水水体。 以多草的沿岸带数 量较多。
低额溞属 Simocephalus: 无壳刺。 头小而低垂。有颈沟。 单眼较大,纺锤形或 点状。第一触角不甚 发达,长短♀♂相近。 主要栖息于水坑、池 沼等小型淡水水体, 喜生活于水草茂密的 岸边。
网纹溞属 Cariodaphnia: 壳瓣 具多角形网纹。颈 沟深,头小无吻。 复眼大,充满头顶。 单眼小,点状。♀ 第一触角不甚发达。 ♂较发达,均可微 动。瓣壳后背角稍 突出成一短角刺。 卵鞍贮冬卵一个。 分布较广,以稻田、 水沟、坑塘中更为 常见。
较小的鱼苗取食。
大型溞 D.magna: 雌 体长2-6mm,壳刺短, 甚至消失。壳面有菱形 花纹。壳弧发达但其延 伸长度不如隆线溞。后 腹部在肛门之后的背侧 显著凹陷,形成“肛凹 陷”,肛刺以此分为前 后两组,前9-12个(有 时5-6),后6-10个。卵 鞍内冬卵2个,斜卧,长 轴与卵鞍长轴成一定角 度。和隆线溞一样,是 池塘、湖泊中的常见种, 但出现率稍低。在低盐 度(<5‰)水体中也有 分布。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水域类型
水生生物生活在各种水域中,包 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海 洋等,这些水域具有不同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环境特征。
水深与光照
水深和光照是影响水生生物分布的 重要因素。不同水深和光照条件下 ,生活着不同的水生生物种群。
水温与季节变化
水温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和 迁移的重要因素。不同季节的水温 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 生态行为。
1 2
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等污染源对水生 生物造成直接伤害或影响其生存环境。
过度捕捞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枯竭,破坏了生态平衡和 生物多样性。
3
水利工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如水库、水电站等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 态,对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造成影响。
03
建立水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受损的水域生 态系统进行补偿,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 平衡。
生态移民和产业调整
公众宣传教育
对于因生态环境恶化而面临生存困境的水 生生物种群,需要进行生态移民和产业调 整,以减轻对它们的压力。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水生生物 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 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水生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活性物质
水生生物体内可能含有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合物,可用于药物研发。例如, 某些海洋生物中的化合物具有抗癌、 抗炎、抗菌等作用,是药物研发的重 要来源。
生物仿制药
一些水生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和 结构,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模型或仿 制对象。通过研究这些生物的生理机 制和结构,可以开发出具有相似疗效 的药物。
水生生物学
目录
• 水生生物学简介 •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 水生生物的生态学 •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保护 • 水生生物的应用 • 水生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