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全册公式汇总表(超强)
2018高中物理公式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完全整理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一、力学公式粗细和,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胡克定律: F = Kx 1、材料有关))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 mg 2、重力:、的合力的公式:3 、求F22?COSFFFF?2?F= FF 21212合力的方向与F成?角:1αθF tg?= 1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F?? F? F +F 1 2 1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0 ?F=0yx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f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mm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Vg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b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V= mg = m(适用条件) 8、库仑力:F=K(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9、电场力:F=qE、磁场力:10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完整)2018年高考物理必背公式(考前10天增分策略).docx

2018 年高考物理必背公式一、质点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a v v0x v0 t 1 at2v2v022ax t122.自由落体运动:h gt 2v t gt23.纸带法:v v x n x n 1s aT 2a(x3v0vx t2x4 ) ( x1x2 )n中t2T4段4.平抛运动:沿 V 0方向x v0 t沿垂直于 V 0方向(竖直)y1gt 2v y gt运动时间: t2合位移的方向:tan y gt 1tanx 2v02速度的方向:tan v y gt v x v0合位移的大小:S x2y 2v02t 2 1 g2t44合速度的大小: v v x2v y2v02g 2 t 25.匀速率圆周运动:s其中: s 为 t 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线速度: vt角速度:其中:为 t 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
t2r21关系式 vr 周期: T f v向心力: F心ma n m 2 r m v 2m4 2rr T 26.v-t 图像22T2hg2(1)斜率的意义: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
7.x-t 图像斜率的意义: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二、力1.重力G m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GMm ,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 mg2R2.弹力不明显的形变用动力学方程求解;明显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以内,满足胡克定律: F k x3.摩擦力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f maxfF N其中: 为动摩擦因数, F N 为正压力。
Gm 1 m 2G=6.67*10 -11 牛顿米 2 /千克 2 条件:均匀球体或者质点。
4.万有引力 Fr25.电场力: 库仑力: FkQ 1Q 2电场力: FEqr26.安培力: 当 B L 时, F BIL 其中 B 均匀, L 为有效长度 ;当 B // I 时 F 0 。
2018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公式解析汇总

2018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公式解析汇总一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二运动和力公式总结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2018年新编高考物理必背公式大全

P损 I 2 R 导线 P3 P2
1.光子说:一个光子能量: E=hγ 其中 h=6.63 ×10-34 js ---普朗克常量
2.光电效应方程: Ek=hγ-W--- 其中 E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W 为金属的逸出功。 3.氢原子的能级各能级的能量关系 ---E n=E 1/n 2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 hγ =Em-En
------
m n
X
n m1Y
FN
其中: 为动摩擦因数, FN 为正压力。
4.力的合成和分解
------ 合力的大小: F
F12 F22 2F1F 2 cos 其中: 为 F1 与 F2 的夹角;
--- 速度: v
v
2 x
v
2 y
v
2 0
g 2t 2 ---时间: t
2h
g
------ 合力的方向:
5.匀速率圆周运动:
s
---基本公式: --- 运动快慢 --- 线速度: v
同步通讯卫星:在赤道正上方 36000 千米处;角速度、周期与地球的相同;
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卫星变轨:内小(近心)外大(离心) 。
1.牛顿第二定律 ------ F外 ma
2. 牛顿第三定律 ------ FAB
FBA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 F
Gm1 m2 r2
4.星体运动:
G=6.67*10 -11 牛顿米 2/千克 2 条件:均匀球体或者质点。
4 kQ
E
与 d 无关。
S
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两极板电压不变;它两端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的电路的电压,
---条件:只是系统内部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不产生其它形式的能。
2018年最新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2018年最新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力学一、力2 2 |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10m/s,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 < f静ww f 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小I,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是动摩擦因数,N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为弹簧伸长量(m),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合=F! + F2,方向与F仆F2同向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合=F i—F2,方向与F i (F i较大)同向互成角度(0< 0 <180o): B增大T F减少B减小T F 增大0 =90o, F= . F/ F2^ , F 的方向:tg ^= —2。
F1F1=F2, 0 =60o, F=2F1cos30o, F 与F1, F?的夹角均为30o,即卩护30o0 =120o, F=F1=F2, F 与F2的夹角均为60Q即 $=60o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1 —F2)w F w (F1+ F2)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0 ) : F = . F12 F22 2F1F2 CO S TI二、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位移S二vt。
平均速度V 匀变速直线运动: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1 2 s 二V o t at2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t = V o at2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w -V o =2as,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 V t = Vo V^ =—,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2 2 t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V s = V o V t,并且V s V t2 * 2 2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2△ s=s n+1 s n=aT ="恒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V1:V2:V3 :V n = 1:2:3 :n②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2 2 2 2S1:S2:S3: .................... :s n=1 :2 :3 :n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S I:S II :S111: ................ :S n=1:3:5 :(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i:t2:t3: :t n= 1:( . 2 -1):( . 3 -、. 2): : C. n - . n -1)自由落体运动1 2(1)位移公式:h gt 2a⑵速度公式:v t=gt⑶位移一速度关系式:v2=2gh竖直上抛运动1基本规律:V t =v°—^gt h = v°t —■ gt V t =v°—^2gh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完全整理

冲刺2018年高考---《高考必胜》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2018年高三物理公式大全

2018年高三物理公式大全下面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高三物理公式大全供大家参考,不断进步,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求F、的合力的公式:F=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tg?=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x=0?Fy=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Vg(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G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万有引力=向心力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G g=G c、第一宇宙速度mg=m V=8、库仑力:F=K(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F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物理全册公式汇总表(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SV t=(定义式) 2.有用推论2202t V V aS -=3.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t V VS V V t +=== 4.末速度0t V V at =+5.中间位置速度2S V =6.位移2012S V t at =+7.加速度0t V V a t-={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 a 与0V 反向(减速)则0a <}8.实验用推论22132431n n S S S S S S S S S aT ''''''''-∆=-=-=-==-= {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用逐差法加速度''2411''2522''26331233333S S a T S S a T S S a T a a a a -=-=-=++=()''2m n S S m n aT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0V :初速度(m s );a :加速度2()m s ;t V :末速度()m s ;t :时间()s ;S :位移()m ;S :路程()m ;速度单位换算:1 3.6m s km h =。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 0t V V a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 t -图、V 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00V =2.末速度t V gt =3.下落高度212S gt =(从00V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22t V gS =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229.810a g m s m s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两极处最大; 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2012S V t gt =- 2.末速度0t V V gt =- (229.810a g m s m s ==≈)3.有用推论2202t V V gS -= 4.上升最大高度202m V H 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02V t 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0x V V =2.竖直方向速度:y V gt =3.水平方向位移:0x V t =4.竖直方向位移:212y gt = 5.运动时间t =6.合速度V =7.合位移:S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 y xV V β=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 y xα=tan 2tan βα=8.水平方向加速度:0x a =; 竖直方向加速度:y a g =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 y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α与β的关系为 tan 2tan β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22S r V fr t T ππ=== 2.角速度222n f t Tφπωππ==== 3.向心加速度()22222()2V a r r f r r Tπωπ==== 4.向心力()22222()2V F m m r m r m f r m V r Tπωπω===== 5.周期与频率:1T 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 r ω=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f ωπ=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S :弧长:米()m ;φ:角度:弧度()rad ;f :频率:赫(Hz );T :周期:秒()s ;n :转速:r s ;r :半径:米()m ;V :线速度:米/秒()m s ;ω:角速度:弧度/秒(rad s );a :向心加速度:/2米秒 (2m s )。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3224r GMK T π=={r :轨道半径,T :周期,K :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122m mF G r= (11226.6710G N m kg -=⨯,F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2mM G mg R =;2Mg G R= {R :天体半径()m ,M :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 =;ω=2T π={M :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17.9V km s ==;211.2V km s =;316.7V km s = 6.地球同步卫星22222()()()()()mM V G m m R h m R h R h R h T πω==+=+++地地地地 {36000h 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F 万向=;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 s 。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1.重力G mg = (方向竖直向下,229.810g m s m s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 kx = {F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N m ),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 N μ= {f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 ; :N 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m f f ≤≤ (f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m f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122m m F Gr = (11226.6710G N m kg -=⨯∙,F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122Q QF k r= (9229.010k Nm C =⨯,F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 qE = (E :场强(N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sin F BIL θ= (θ为B 与L 的夹角,当L B ⊥时:F BIL =;B ∥L 时:0F =) 9.洛仑兹力sin f qVB θ= (θ为B 与V 的夹角,当V B ⊥时:f qVB =;当V //B 时:0f =) 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m f 略大于N μ,一般视为m f N μ≈;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 :磁感强度()T ,L :有效长度()m ,I :电流强度()A ,V :带电粒子速度()m s ,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12F F F =+ ; 反向:12F F F =- (12F F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 =;12F F ⊥时:F =3.合力大小范围:1212F F F F F -≤≤+4.力的正交分解:cos x F F θ=,sin y F F θ=,F =θ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tan y xF F θ=)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1F 与2F 的值一定时, 1F 与2F 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ma 合=或F a m=合{a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 F =-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F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0F 合=,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N G >; 失重:N G <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 kx =- {:回复力,k :比例系数;x :位移,负号表示F 的方向与x 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2T = {l :摆长()m ;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θ︒<;l 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 f =驱4.发生共振条件:当f f =驱固,振幅max A A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6.波速V S f Tλλ==={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C :332m s ;20C :344m s ;30C :349m s ;(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对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振动中的能量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