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矿局拓展民生地质工作 绘就转型发展蓝图
湖北省地矿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服务“五个湖北"建设

湖 北 省 地 矿 局 与 中国 地 质 大 学 ( 武汉 ) 签 署 战 略合 作 协 议 协 同服 务 “ 五 个 湖北 " 建设
1 0月9日下午 , 湖北省地质矿 产勘 查开发局局长 、 党组书记董 卫民赴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与该校校 长王焰新共 同 签署局校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决定在地质人才培养 , 地质科技 攻关 , 地质调 查与研 究,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 , 地质 环境 监
g r o u n d c o r r i d o r o f t he me d i u m c a t c h me n t , a n d t ig r g e r e d a s e ie r s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s i nc l u d i n g a p a ti r a l c o l l a p s e, d e p l e t i o n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d r o ug h t . Ke y wo r d s:t u n n e l i n g e n g i n e e in r g; k a r s t ; g r o u n d wa t e r s y s t e m; e n v i r o nme nt a l g e o l o g y
测与保 护 , 建设产 学研创新基地 与平 台, 推进新 型地勘产 业发展 等方面相互支持 、 广泛合作 。此举将有利 于助推湖 北省
找 矿突破战略行动 , 有 利于加 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地质科技创新体 系, 有利于局校更加 紧密地协 同服 务“ 五 个湖北 ”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荆楚 富矿行动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荆楚富矿行动
佚名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13(27)6
【摘要】湖北省地矿局作为全省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地质找矿既是其政治责任,也是自身的行业优势和发展根基。
为缓解全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快速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省地矿局以强化厅局合作为基础。
启动了“荆楚富矿行动”。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北省;富矿;地质找矿;供需矛盾;矿产资源;快速实现;地矿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62.4
【相关文献】
1.湖北省地矿局“荆楚富矿行动”首批矿产勘查项目正式启动 [J],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网站
2.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召开建局50周年座谈会 [J],
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J], ;
4.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掠影 [J], 无
5.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重奖找矿先进单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

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国有地勘单位是指由国家所有并负责地质勘探工作的机构或企业,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力量。
当前,国有地勘单位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实现转型发展,需要明确思路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转型发展思路:1. 创新科技应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地质勘探技术的进步。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地学信息系统、遥感、地球物理等新技术,提高勘查效率和质量。
2. 拓宽市场渠道:积极开展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拓宽勘查市场领域。
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度参与国内外勘探工程。
3. 优化管理体制:改革国有地勘单位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有效、灵活的管理机制。
聚焦专业协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4. 发展新业务领域:挖掘国有地勘单位的优势资源和技术,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参与矿产资源的评价、储量估算、环境监测等工作,为国家能源、环境保护等提供支持。
5.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地质勘探人才。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对策:1. 加大科技引领力度: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人员。
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 拓展国际市场合作:积极与国际地勘单位和企业开展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管理经验。
参与国际勘探工程,提升国有地勘单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加强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改革审批制度,简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加强对新业务领域的开发和培育,积极参与矿产资源评价、环境监测等工作。
建立行业联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
5.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地质勘探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问荆草 - 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湖北省地矿文联主办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文联承办《问荆草》2014年第2期目录刊首语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本刊评论员纪实·中心聚焦·立主业敢于亮剑闯难关众志成城------刘启亮·最美地矿人·他在矿中笑-----------------陈肇虞勤恳实干创新奉献----------郑漾小说跌宕人生(连载)-------钟国绘悠悠看门人------------------洪波散落一地----------------范学礼散文·行走人生·走进川藏--------------------雷祝蓉恩施印象----------------------王国良昭君故里秀,神龙洞内天----雷深涵·地质情怀·我爱清明茶---------------聂开红微笑 --------------徐惠敏我们是测绘人----------曹建华回望 ---------秦志军王晓旭咱老百姓的中国梦-------张笑春姑娘来了------------------孙峰宇·难忘记忆·寻金梦圆银洞沟----------安增堂·山野新蕾·山野情思---------------刘芳人生絮语---------------雪晨诗歌·问荆诗丛·廉正导航放飞梦想------邓霓云地质人生(组诗)--------姚建新铜草花----------------张小兰金黄------------------崔颖青春,在金砂银矿里激扬-------方齐元可爱的秦岭,美丽的巴山-----钟联仲·地苑拾韵·词二首-------------------- 夏谷初清平乐·嫦娥落月成功--------王春凡七律·参观延安有感--------甘奇江城子·写博-------------- 杨允文山野杂谈心灵之药石处世之宝典-------李杨为他人工作为自己工作-------杨柳他山之石大野无声--------------向迅词牌名品读(六章)----苟红梅编读往来独树一帜的超写实油画-------华南艺术的百花园-----------------段兰姣书画之页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文/本刊评论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国家迎来了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
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找矿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找矿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鄂西地区磷矿资源潜力及找 湖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竹园沟一下坪矿区磷矿 “连山坡矿区磷矿普矿方向研究项目获得湖北省 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 普查”2017年省地质局 查”2018年省地质局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奖三等奖 一等奖 等奖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在省地质局党委 的坚强领导、省地质学会的指导帮助下,以新发展理念为 引领,坚持做深地质找矿,把人才、技术、创新、质量放 在突出位置,打造创新力强、智力密集型地质科技队伍,培育壮大有核心竞争力的地质技术主业,地质找矿转型发 展成效初显。
人才“强骨”,能力提升见成效。
制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和奖补政策,2018年以来该队引进硕士研究 生45人、优秀本科生1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占专业技术人 员比例由5%上升至17%,中高级工程师占专业技术人员 的70%。
同时大胆给年轻人压担子、递梯子、搭台子,建 立“三大人才库”,实行“师徒制”、“项目双负责人制”,选拔储备年轻科级和技术带头人干部,为地质事业 薪火相传积蓄力量。
创新“铸魂”,科技支撑见成效。
坚持以理论指导找矿,推进经常性成矿区划与深部找矿综合研究工作转型,加强清洁能源、“三稀”矿产、紧缺大宗矿产找矿研究和 攻坚,“十三五”期间承担矿产勘查项目48个,提交矿产 地28个(其中大型矿床13处)、找矿靶区23处。
建立完善 “平台+项目+人才”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21名技术骨干 成为省地质局科技创新团队成员,2个项目获得湖北省科学 技术进步三等奖,6个项目获得省地质局科学技术一等奖 2项、三等奖4项。
发表论文36篇,其中6篇获得“湖北地 质科技论坛”二、三等奖。
“孙家墩北东矿区磷矿 普查”2016年省地质 局三等奖“两河口-花庄矿区磷矿普查” 2017年省地质局三等奖“大岭子垭矿区磷矿普查”2018年省地质局三等奖“小阳坪矿区磷矿普查”2020年省地质局一等奖科技创新助力地质拢ET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该队在神农架林区成功打出井深2350m、流 量2000m3/d、出水水温40.3°C的地热钻井该队实施的咸宁宁地1井页岩气勘查项目质量“立标”,品牌打造见成效。
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

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和保障。
国有地勘单位作为国家在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领域的主要力量,其转型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有地勘单位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找准发展思路,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挑战。
一、转型发展思路1. 抓住市场需求,强化技术研发国有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时,首先要抓住市场需求,深入了解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需求状况,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技术研发方向,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国有地勘单位要加大对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资源勘探效率和效益。
2.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中,要加强自主创新,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自主控制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拓展多元化业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国有地勘单位要拓展多元化业务,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可以通过参与合作开发、技术服务、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展业务领域,实现资源的多元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国有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中,要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实行科学的市场化定价,促进运营效益的提高。
可以通过改革组织架构、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措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在转型发展中,国有地勘单位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技术队伍。
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设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国有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中,要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
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参与行业展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式,打造具有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品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

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有地勘单位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思路和对策来推动转型发展。
以下是我对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的一些建议:一、加强组织机构改革。
国有地勘单位应当借鉴市场化经营的原则,优化组织结构,减少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应当清除僵化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应当加强内部人才选拔和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拓宽业务范围。
国有地勘单位应当在传统的地勘勘探业务基础上,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地质环境保护、资源勘查与开发、地理信息技术等领域。
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可以提升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
国有地勘单位应当增加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建立健全科研创新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可以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高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
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国有地勘单位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可以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提高服务品质和国际影响力。
五、加强风险管理。
国有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等方式,减少经营风险的发生,并及时应对和化解已经出现的风险。
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国有地勘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可以通过捐赠资金、开展公益活动、加强环境保护等方式,提高单位的社会声誉和形象。
国有地勘单位转型发展需要全面深入地思考和规划。
在推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组织机构改革、拓宽业务范围、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些思路和对策的实施,国有地勘单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湖北省首次全省地质工作会议召开

地质 的客 观 条 件 。五 、 迹 地 质 、 旅 游 地 质 ) 胜 ( 。选 择 具有地质 意义 的武汉 、 三峡 、 当山 、 农架 等 地 区 , 武 神 分 别记述其 地 质 特 征 。《 北 省 志 ・ 质矿 产 》 书 配 湖 地 一
平作 了题 为《 解放 思 想, 砥砺奋进 , 努力开创
全 省 地 质 工 作 新 局 面 》 工 作 报 告 。20 的 09年
省 地 矿 局 全 年 完 成 总 产值 2 . 14亿 元 、 实现 总
收入 1. 9 2亿 元 , 上 年 度 分 别 增 长 1 . % 、 较 78
1 .% ; 产增 加 值 、 收 益 较 上 年 度 分 别 增 54 生 净
方 面取得 重要进展 , 新发现 9处矿产地和一批可供 进 一步工作 的矿 化点 ( ) 带 。在 环境地质 工作及基础 地质调 查和地
质 技 术服 务 工作 方 面进 展 顺 利 、 效 明显 。 成
会 上 田承 忠 充分 肯 定 了省 地 矿 局 的 工 作 。他 说 , 地 矿 局 是 我 省 地 质 工 作 的 主 力 军 ,0 多年 来 为 国 家 、 湖 北 经 省 5 为
济社会 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他 强调 , 地质勘 查队伍要进 一步深化 内部 改革 , 高科技 水平和核 心竞争 力。地质勘 提 查队伍要积极探 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的体制和机制 , 加强队伍建设 , 加大地质找矿 装备投入 , 整合优势 资源 , 强 增 地勘单位在 市场 中的核 心竞争力。 田承忠要求 , 各级政府、 省直相 关部 门, 尤其是 国土资源管理部 门, 结合 湖北的 实际, 要 结合省属地质勘查队伍的 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地矿局拓展民生地质工作绘就转型发展蓝图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精神引领下,湖北省地矿局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积极探索地质工作的多领域服务功能,以“保障民生安全、保障民生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活富裕”为目标,推动传统地质工作向民生地质工作全面转型。
“民生地质”,是指依靠地质科学的技术、方法、手段,来研究和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安全保障和地质资源利用,以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大目标、七项工程、一个计划,绘就转型发展蓝图
要跨越发展,也要民生安全,碧水蓝天。
作为湖北省政府直属的唯一综合性地质勘查队伍,省地矿局在近日审定的《民生地质工作方案》中提出,地质工作要实现“安全、健康、生态、富裕”四大目标。
与之配套的,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城市地质与城镇化建设及区域发展地质安全保障工程,农业地质与生态农业保障工程,健康地质与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等7大工程以及1项科技攻关与综合研究计划。
湖北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内共发生地质灾害3778起,97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 9656万元。
保障民生安全,是地质工作第一要义。
“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四个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县(市、
区)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建立重大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一系列举措,指向安全二字。
开展干旱缺水地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及水环境、地方病与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完成148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及140个省级(地区级)监测点的建设、开展应急战略水源建设……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土污染防治、战略水源保障,条条关乎民生健康。
实施土地沙化、岩溶石山石漠化、湿地林地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实施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开发地热浅层地温能清洁能源。
保护生态环境,助推节能减排,与开发利用资源,服务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式发展并行不悖。
开展旅游地质资源、农业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地质环境资源产业体系的发展。
地质资源的开发,最终要惠及民众,促其生活富裕。
目前,以“安全、健康、生态、富裕”四大目标为准绳,湖北民生地质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开展。
灾害地质:抢险救危真情为民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点14486处;2000—2012年期间,各种地质灾害造成2 32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21.08亿元。
针对现状,湖北省地矿局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
每年平均出动500人次,开展突发性和汛期地质灾害调查。
2012年,该局共进行各种地质灾害调查216起,出动人员685人次,提交应急调查报告、简报216份,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及时有效的服务。
目前,三峡库区、丹江库区(湖北)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地质灾害调查、详查、重点集镇勘查等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城市地质:给城市“做CT”
地质工作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无论是城市管理和规划、重大工程选址,还是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铁、高架桥、防汛墙、地下管网等设施的安全建设运营,都离不开地质调查。
城市地质工作被形象的称为“给城市做CT”。
城市的地下空间无法用肉眼观测,需通过地质勘查了解城市地下物质组成、岩土性状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城市地下“三维电子地图”,为城市管理和规划、工程选址、城市地灾治理等打好基础。
湖北省地矿局先后开展了省内地级以上城市地质环境
调查,同时通过省部合作,推进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调查,建立岩溶地面塌陷监测网络。
“给城市做CT”,保障着城镇化发展进程不生“病变”。
农业地质:念好健康“富硒经”
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硒水果……随着硒元素“抗癌之王”的名头打响,作为稀缺资源的富硒农产品很快成为养生流行趋势。
11月30日至12月3日,十一届农交会暨第十届农博会在汉举办,由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地矿局联合举办的富硒资源及产品专展广受关注。
参展的主角——“金楚大地富硒米”即产于富硒土壤分布区钟祥市柴湖镇和仙桃市沙湖镇,在色泽、口感、营养上均优于普通大米。
农产品硒含量受地理影响较大,我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
十分幸运的是,据湖北省地矿局的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显示,江汉流域经济区可作为农产品开发基地的富
硒土壤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
同时,湖北恩施硒资源富集世界罕见,被誉为“世界硒都”。
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9月,湖北省财经办(省委农办)、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等省直单位共同召开了联席会议,共商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在有关厅局、单位的支持下,湖北省地矿局正积极推动富硒产业发展。
该局先后组织人员对省内十个试点县(市、区)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金土地工程”,柴湖镇目前已正式启动。
下一步,湖北还将组建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制定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和富硒产品标准,力争在2014年启动富硒农业产业园建设。
【编后】今夏,旱魃袭荆楚,北部地区旱情尤其严重。
为支援抗旱,解水源之急,省地矿局组织技术骨干60余人,赴鄂北干旱地区找水打井。
12天的工期内,先后成井11口,解决了10000余人的健康饮水问题。
11月27日下午,两面鲜红的锦旗从随州送到了湖北省地矿局。
锦旗上“鄂北抗旱斗旱魔,甘霖喷涌保民生”、“鄂北找水出清泉,水解民困展新颜”两则赞语,映射出湖北省地矿局转变工作思路、着重服务民生的“民生地质”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