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报告相关部门
接受医学观察和治疗
暴露后立即就医,进行 医学观察和治疗
A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 测健康状况
C
B
根据暴露程度和类型,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D
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药 物治疗或预防性治疗
谢谢
空气传播:吸 入含有病原体 的飞沫或气溶 胶
垂直传播:母 婴传播,如胎 儿在子宫内感 染病原体
操作失误
操作不当:如 针头刺伤、锐
器割伤等 1
培训不足:如 4
缺乏相关技能 和知识,导致
操作失误
防护措施不足: 如未佩戴防护
2 设备、未遵守
操作规程等
3 环境因素:如
污染的工作环 境、不安全的 医疗设备等

04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 行职业暴露预防知 识和技能的考核,
确保培训效果
完善防护设备
1
配备合适的防 护服、口罩、 手套、护目镜 等防护设备
2
定期检查防护 设备的完整性 和有效性
3
确保防护设备 符合国家标准 和行业规范
4
加强防护设备 的使用培训和 指导,提高医 务人员的防护 意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0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02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03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04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技能
暴露处理
立即采取措施
立即脱掉污染 的衣物和饰品
立即用肥皂和 水清洗暴露的
皮肤和眼睛
立即用生理盐 水冲洗暴露的
粘膜
立即报告并寻 求专业医疗援
防护措施不足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防护意识: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防护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身职业暴露的风险,导致防护措施不到位。

2. 不合规操作:部分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合规操作,如未正确戴口罩、未勤洗手、未使用防护手套等,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3. 缺乏培训和技能更新: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和更新知识,但一些医疗机构的培训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医务人员在应对职业暴露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 职业暴露风险高: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的时候,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肺结核、流感等。

由于职业暴露风险高,一旦发生暴露,可能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防护知识的普及。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使用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方法,以及应对风险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完善防护设施:医疗机构应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防护设施和防护装备。

包括提供医用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可供选择。

3. 强化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防护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

并对不按规定操作或不佩戴防护装备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引导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4. 推进科技应用: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例如,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动化消毒、无接触式体温检测等,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

5. 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应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体系。

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工作中的职业暴露压力,增强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推进,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防护设施,提升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医护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暴露往往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医院为发生地点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也增加了医院的治疗成本和管理压力。

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对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的效果至关重要。

1. 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在处理感染性疾病患者或进行医疗操作时。

医务人员在各种医院环境中工作,接触到的患者人数多、时间长,使得他们成为感染的易感人群。

2. 医护人员个人行为和卫生习惯不规范的手卫生、穿戴不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饮食、休息和运动不足等个人行为和卫生习惯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而在医院工作期间,医护人员的劳累、紧张的工作节奏又会降低他们对个人卫生的重视程度。

3. 医院环境和设施的不完善医院的环境和设施不完善是导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另一重要因素。

医院卫生设施不规范或者缺乏必要的消毒设备、通风设备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4. 医护人员自身免疫能力的差异由于个体差异,一些医护人员可能免疫能力较差,相对来说更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

这就需要医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的体质和免疫力处于良好状态。

1.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医院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操作规程等,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和职业暴露预防的意识。

医院管理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卫生习惯,确保其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感染控制的操作规程。

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医院环境和设施的完善和规范,包括健康教育设施的设置、感染控制设施的建设、手卫生洗手间的设置等。

4. 强化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督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护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疫情监测,确保他们的体质和免疫力处于良好状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经常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如感染疾病、工作压力过大、暴力威胁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本文将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是感染疾病的风险。

在医院工作中,医生、护士等人员接触大量病人,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容易暴露于感染的环境中。

例如,新冠病毒肆虐期间,许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这种病毒,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此外,通过暴露于患者体液、血液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质,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

其次,工作压力也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一个主要原因。

医生和护士们通常需要面对巨大的工作负荷,包括长时间的工作、频繁的昼夜倒班以及紧张的工作环境等。

加之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期望过高等因素,使得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这些压力不仅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还包括暴力威胁。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一些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采取暴力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医护人员经常遭受患者的恶言恶语、推搡甚至是殴打。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职业热情。

面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和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疫情监测和排查工作。

此外,可以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优先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其次,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医疗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应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如开展定期心理辅导、组织团建活动等,帮助医务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另外,对于医务人员面临的暴力威胁问题,可以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医院可以增加安保力量,加强安全设施的监控和运营,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54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54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Yu e— h ua, UANG i—ya .M in an o es Hopia , i y n 6 0 0, i a H Ha n a y g Pepl' s t l M an a g 21 0 Ch n
【 btat 0bet e F xl et ehdo epo c o e r oc pt nl xoue n edsoa at cp tnl xo A s c】 r jci oep r h m to fh rt t nbt e cu ao a ep sr adt i sl f r cu aoa ep— v o e t ei b i s h p eo i
rzd5 dclsaf g toc p t n ep s r ij ie 4 me ia tf o cu ai x oue nmT,nJ n a 2 0 o De e e ,0 n o rh s i l a d a aye h lc n p s o i a u U, 0 6 t c mb r 2 i u opt , n n lzd tepa e a d a — 1 0 a
收 集 笔 者 所在 医 院 20 0 6年 1月 ~ 0 0年 I 21 2月 医务 人 员 5 4例 职 业 暴 露 案 例 , 发 生职 业 暴 露地 点 、 式 、 位 、 露 源 和 暴 露 对 方 部 暴
后 应 急 处 置 与跟 踪 随访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感 染 后 症 状体 征 , 发现 职 业 暴露 后 感 染者 一结 论 未
医 学 综 合 中 学 究 21年3 第9 第7 CI SAD 0E N EI L EERH 外医 研 01 月 卷 期 HN E N RI D A SAC E F GM C R
。 。 。 -
一 | 0| 繁0 ’ | 毫 . 毫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熟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报告流程。

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3、各科室应根据科室特点准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帽子、护目镜、面罩、防渗透围裙、防水鞋、防水隔离衣、鞋套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并洗手或手消毒。

4、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体检一次,根据情况进行疫苗接种。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
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
划伤。

6、掌握锐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用后处理程序;针头使用后切
勿回套上针帽,应将针头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确需回帽
时必须单手回套;不能弄断、打破或扭曲或随意丢弃已开封或使用
后的针头;禁止手持锐器物随意走动;日常工作中避免徒手传递针头、刀片等锐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小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小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小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挑战与应对
医务人员是医疗体系的核心,但在日常工作中,他们面临着众多的职业暴露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挑战、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挑战:多种风险的交织
生物污染: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微生物的接触使医务人员面临感染的风险,如HIV、HBV、HCV等。

化学污染:长期暴露于化学消毒剂、药物和医疗设备释放的微粒中,可能引发皮肤刺激、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物理伤害:锐器伤、噪音污染以及长时间重复性工作导致的肌肉骨骼疾病等。

二、原因:多重因素的叠加
高风险操作:如采血、注射等操作中的直接接触。

防护措施不足:缺乏足够的防护设备或使用不当。

工作压力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增加暴露风险。

三、应对策略:多方位的解决方案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掌握预防措施。

完善防护设备:提供充足且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建立报告和监测系统:及时记录和追踪职业暴露事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暴露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心理支持: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应对职业暴露的信心和能力。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全面的应对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提升医疗体系的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作者:黄惠芳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36期
[摘要] 职业暴露在医疗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由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

该文通过对2014年医院发生的38例职业暴露案例从科室分布、人员构成和暴露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做好暴露后局部处理及追踪处理的同时,充分剖析暴露原因,提出相应防护对策,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关键词]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12(c)-0179-02
[Abstract]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ten occurs in the medical clinical work, an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risk increasingly increases due to the spread trend of 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C viru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trypanosoma luis by blood transmitted diseases. The paper analyzes 38 cases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from the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staff composition and status of the exposed source, and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 local processing and tracing processing after exposure, fully analyze the exposure reasons and put forward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strategies thus reducing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Key words] Occupational exposure; Cause analysis; Preventive strategy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为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所以,院内感染的监控管理不光着眼于病人,更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1 临床资料
该院2014年共发生职业暴露38例,暴露科室中内科占49%,外科占29%,检验科占11%,其他占11%。

暴露人员中护士占63%,医生占21%。

暴露方式中,有35例为针刺伤,3例为血液/体液暴露。

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分布和人员构成情况见图1、图2。

2 暴露后处置
根据暴露源构成情况(见图3)分别作了相应处理。

2.1 局部处理
35例针刺伤,均按照规范进行挤压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并给予消毒和包扎。

3例皮肤或粘膜接触暴露者,皮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2.2 追踪处理
17名HBV暴露者中,9名乙肝抗体阴性者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 6名HBV 自身乙肝抗体阳性,仅作局部处理;2名自身抗体情况不明,自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

4名梅毒暴露者有1名为丙肝+梅毒暴露。

其中1名口服多西环素,1名咨询相关专家后本人不愿意注射长效青霉素,2名梅毒暴露者注射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瓶×2瓶/次,每周一次共3次,对丙肝暴露在做好局部处理的同时,做好跟踪记录。

以上3名人员在6个月后的复查结果均为阴性,1人正在治疗中。

10名暴露源不明确者中3名乙肝抗体阴性或者弱阳性,自愿注射乙肝疫苗。

7名暴露源阴性者,3名自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4名因自身乙肝抗体阳性仅作了手指局部处理。

3 原因分析
根据前三项暴露原因,暴露多发生在整理用完毕的锐器时、输液及皮下注射结束分离头皮针和拔针头时几项操作上,占所有损伤原因的57.90%(见图4)。

由于这几项操作均是发生在操作结束后或操作即将结束时,正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警惕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往往就造成了针刺伤的发生,因此输液环节是预防针刺伤的重要环节,这些操作一般都由护士操作,也是护士占人员构成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4 防护对策
4.1 完善各项操作规程采取各种防护措施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制度、隔离制度、转诊制度、各种危险因素的检测制度及废物处理制度等。

对于经常接触的各种器械的操作,也应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采取洗手、
戴手套、面罩、防护镜、脚套、防护罩等各种屏障防护措施,对于病因不明的急诊病人要做好标准预防。

有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对有喷溅可能的操作应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皮肤损伤时应戴双层手套。

在输液操作即将结束拔除针头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防止意外伤害。

有条件可使用无针输液系统,治疗车上配备利器盒,拔出后的针头立即放入利器盒,避免二次分拣。

针头、利器(如骨穿针、穿刺针等)使用后,千万不要放回包布内,避免在整理包布时被刺伤。

诊疗操作结束后,清理人员应在清理前先打开包布检查是否有针尖等利器,应先做清理再进行处理,以防误伤。

手术过程中对锐利器械的传递要按规程进行,对使用过的尖锐器械或缝针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传递,不能在空中交接使用过的利器,以防刺伤他人。

同时要熟练手术缝合技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4.2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对医务人员做好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实习人员必须要求科内做好带教工作,并作好日常督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时时处处注意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损害,达到有效防止传染病传播和感染医护人员。

4.3 重视医务人员的个人保健
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重点在于“防”字,要充分在“防”字上下功夫,防患于未然,医院各部门应按医疗功能要求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应设立足够的消毒设施,如洗手池、污物间或消毒间,医院的清洁人员以湿式清洁为主,保持空气清新。

[参考文献]
[1] 应菊素,徐国英,王晶.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5(11):65-66.
[2] 李毓琴,吴燕,李蓓敏.基层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65):49-51.
[3] 王金辉,安玉萍,肖望.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6(7):735-736.
[4] 唐秋娥.护理人员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6(5):59-60.
[5] 邓敬.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8(63):4-6.
(收稿日期:2016-09-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