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教案

合集下载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房子》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对生命的诠释。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引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共鸣。

- 教师提问:你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或者记忆?-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 教师引出《草房子》这本书,简单介绍其内容和背景。

2. 阅读与思考(10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草房子》的部分章节,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场景是什么?- 你对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4. 全班交流(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草房子》的主题和情感。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对《草房子》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等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通过提问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学生没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初中课文草房子教案

初中课文草房子教案

初中课文草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房子》的作者、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掌握《草房子》的基本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学作品,如《荷花》、《小团圆》等,谈谈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草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草房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标记出自己觉得精彩的部分,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初步感知。

3.课堂交流(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曹文轩及其作品《草房子》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作品情节梳理请学生简要复述《草房子》的故事情节,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3)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筛选出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4)主题思想探讨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生活中的真善美,体会作品的教育意义。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品中的人性美和真善美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5.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并提出课后阅读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今后需要更多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以《草房子》为阅读材料,详细内容涵盖小说的全文阅读及深度解析。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男孩桑桑”,第六章“红瓦”,第十一章“艾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草房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点: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草房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房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展示草房子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草房子的印象。

b. 提问:你们知道草房子是哪部小说的吗?小说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 阅读引导:a. 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男孩桑桑”,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例题讲解:a. 以第六章“红瓦”为例,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b. 以第十一章“艾地”为例,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房子》阅读指导2. 主要人物: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3. 环境描写:草房子、油麻地、红瓦、艾地4. 主题思想:成长、亲情、友情、坚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分析小说中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b.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a.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示例:桑桑勇敢、善良、乐观;细马聪明、独立、敏感;纸月温柔、内向、善良;杜小康坚韧、担当、善良。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教案名称:《草房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掌握故事情节,概括作品主题。

(3)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尊重差异,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草房子》是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在一个小山村,一群孩子在草房子里成长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绘孩子们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童年时光的纯真。

2. 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概括作品主题。

3.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人物描写、场景设置等。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5. 总结与拓展:(1)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教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4. 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教案:《草房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草房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草房子的故事,通过描述草房子的建造过程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特点,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特点,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乡村风光,引导学生谈论对乡村生活的印象,引出本课课题《草房子》。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草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特点,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如“草房子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草房子建造过程:地基、墙体、屋顶特点:坚固、保暖、美观带来的快乐和希望:家庭幸福、乡村生活美好七、作业设计(1)草房子的建造过程是怎样的?(2)草房子的特点有哪些?(3)草房子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答案:(1)草房子的建造过程是先挖地基,然后砌墙,搭建屋顶。

(2)草房子的特点有坚固、保暖、美观。

(3)草房子给人们带来了家庭幸福和乡村生活美好。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2.理解小说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阅读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和思想。

五、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和作者《草房子》是由曹文轩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曹文轩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社会变迁。

2. 小说主要内容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主要人物有父亲、母亲、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和女儿等。

小说通过对这个家庭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社会变迁。

3. 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非常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父亲和母亲的形象。

父亲是一个传统的农民,他勤劳朴实,但也有顽固和保守的一面。

母亲则是一个开明的女性,她勇敢坚强,但也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如大儿子的婚姻、二儿子的学业、三儿子的疾病和女儿的婚姻等。

4. 小说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比和夸张。

对比体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上,如父亲和母亲的对比、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对比等。

夸张则体现在小说中的情节和语言表达上,如女儿的婚姻、三儿子的疾病等。

5. 小说深层含义和思想小说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社会变迁,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和困境。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通用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通用

《草房子》阅读指文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

我们将学习小说的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作者曹文轩以及作品《草房子》的背景知识;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秃鹤、纸月等;3. 理解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如秃鹤的帽子被抢、纸月被欺负等;4.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友情、成长、勇气等。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草房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2.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3.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领悟小说主题思想;难点: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深入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带好《草房子》书籍、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草房子》第一章至第五章,教师巡回指导;3. 分析: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讨论人物形象和事件;4. 讲解:教师讲解小说中的难点内容,如人物心理和情感;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如写作、讨论等;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草房子》人物形象:秃鹤、纸月等事件:帽子被抢、欺负纸月等主题思想:友情、成长、勇气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草房子》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原因;2.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在阅读《草房子》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3.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草房子》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并准备进行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草房子》,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锻炼。

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课题:草房子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2. 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句型。

3. 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4.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学重点:1. 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草房子》,录音机,课件。

2. 单词卡片,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分享一些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片,让学生们谈论一下图片内容,引起学生们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2. 出示单词卡片,教授生词和短语的发音和意思。

Step 2 听力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们跟随录音机朗读课文,并注意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2.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们尝试跟读课文,并注意发音和语调。

Step 3 课文理解(15分钟)1. 展示课文内容,边出示边讲解,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课文。

2.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们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

Step 4 语法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们发现课文中的句型结构,讲解句型的用法和意义。

2. 让学生们完成相应的语法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Step 5 朗读训练(10分钟)1.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员。

2. 引导学生们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

Step 6 总结复习(5分钟)1. 总结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语言知识。

2. 批评表扬学生们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Step 7 课堂延伸(5分钟)1. 布置练习册相关练习,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巩固。

2. 提出课外阅读的建议,鼓励学生们进行多样化的阅读。

Step 8 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草房子》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通过听力训练和朗读训练,提高了学生们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阅读表达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进行课文扩展和相关阅读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指导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三、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草房子》(如若个别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同桌共读);阅读《草房子》;并把部分章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草房子》片断。

四、指导过程:
(一)、交流
1、板书“草房子”
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

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

(伴乐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

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3、师:让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这样的草房子,瞧,这就是那草房子的房顶。

(课件出示)
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了,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讲到作者时,适机介绍作者:曹文轩,生于我们江苏盐城,他在农村生活了20年,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曹文轩叔叔写了很多给我们孩子读的作品。

其中有不少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有一些作品被译成了英、法、日、韩等文字。

教师适机说:封面和封底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孩子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在我们班调查了一下,了解到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了,就请他们介绍书里写到的孩子,你记得哪些孩子的名字?
4、交流关于人物“秃鹤”的故事。

(1)猜猜看,哪个男孩子可能会叫秃鹤?为什么
(2)像大家猜的一样,这个孩子因为是秃头,其他孩子便都称他为秃鹤,其实他叫“陆鹤”,他长得什么样?谁看着图来描述一下。

一齐喊喊他!
(3)课件出示: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

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

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

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学生自由读,指名一生读。

(4)如果是你,长成了这幅摸样你会怎么想?
秃鹤也不愿意长成这个模样,由于秃成这样,其他孩子都会去摸他的光头借以取乐。

上三年级时,秃鹤的头谁也不给碰了。

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

这颗秃头呀,带给他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尴尬,太多的伤心,也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秃鹤的秃呢?
秃鹤的父亲得了一个秘方,看过的同学还记得什么秘方吗?说是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就能长出头发来。

为此,秃鹤每天得忍受着火辣辣的刺痛。

这个秘方会有效吗?
学生猜猜,并说说理由。

师:这个办法当然没用。

(5)看书里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秃鹤并不是因为秘方有效成了英俊的少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书中。

5、交流关于人物“桑桑”的故事。

(1)师:书中还有一个主人公叫桑桑,这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来读读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

学生自由诵读书中描写桑桑的片断。

(2)读完后想想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相关语句。

全班交流。

(3)师:桑桑还是个有许多怪念头,又很调皮的孩子,他还很爱出风头。

(4)大胆想象一下,像桑桑这样的孩子还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平时观察想象。

(5)听着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同学们对桑桑这个孩子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喜欢上他了。

像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颇有野性、精力旺盛、身体结实的孩子,可是在六年级时,他却长成了这个模样:(课件出示“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6)指名一生读,一边听一边想象桑桑的样子。

当你读着这样的文字时,仿佛眼前就有个怎样的桑桑?
(7)你会有什么疑问?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8)看过书的同学能介绍一下吗?(是的,桑桑得了一种怪病,才导致他变成如此模样。

病魔缠身的桑桑曾经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去求医问药,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

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可怕的死亡还是病痛之后的重生呢?)
6、交流关于人物“秦大奶奶”的故事。

(1)师:我们刚刚大概了解了在油麻地小学读书的两个孩子,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有一间小小的草房,小草房里住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叫秦大奶奶。

在我们的印象中,你会把校园内的奶奶想象成一个怎样的老人?
(2)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想象,可是油麻地的人都说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看了这个评价,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再听老师读读关于秦大奶奶的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桑桑读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她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给秦大奶奶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

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4)此时,你又特别想知道什么?
(二)、总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略略走进了《草房子》,关于书里人物,书中的故事,我们做出了一些猜想,更留下了许多疑问。

如果你去细细地读这本书,不仅能解答心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到书里写生活在油麻地的大人和其他孩子的故事。

更会读到看似简单但又诙谐幽默,看似平淡但又充满诗情画意,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