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阅读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以《草房子》为阅读材料,详细内容涵盖小说的全文阅读及深度解析。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男孩桑桑”,第六章“红瓦”,第十一章“艾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草房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点: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草房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房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展示草房子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草房子的印象。

b. 提问:你们知道草房子是哪部小说的吗?小说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 阅读引导:a. 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男孩桑桑”,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例题讲解:a. 以第六章“红瓦”为例,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b. 以第十一章“艾地”为例,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房子》阅读指导2. 主要人物: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3. 环境描写:草房子、油麻地、红瓦、艾地4. 主题思想:成长、亲情、友情、坚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分析小说中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b.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a.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示例:桑桑勇敢、善良、乐观;细马聪明、独立、敏感;纸月温柔、内向、善良;杜小康坚韧、担当、善良。

《草房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马浩红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感受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学会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角度运用停顿阅读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同学们,我们读《草房子》有一段时间了,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地谈一谈你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二、指导略读方法1、老师想了解一下,《草房子》这么厚的一本书,你一开始是怎样快速地了解这本书的?(读封面、读作者简介、读提要、读目录、读导读)2、师:这就是初读一本书时的整体把握(课件出示):翻书,通过看封面、作者、故事简介和序言、目录等,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

3、在读《草房子》的时候,读到哪里最让你感动?4、的确,《草房子》催人泪下、撼动人心,令阅读它的人感动不已。

老师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还久久出现书中那感人的一幕幕画面和那一串串纯美的文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纯美而温馨的草房子。

三、品味作品,指导阅读方法在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给你一段文字,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全班交流1、她有着乡下孩子少有的灵气和书卷气,却没有一点点傲气,她丝毫也不觉得她比其他孩子有什么高出的地方,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

她让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居然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

(纸月)(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

)2、那时,她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中觅食。

她听到喊声,转过身来,隐隐约约地见到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向天空拼命地抓着。

她在震撼人心的“奶奶”的余音中,来不及爬下河堤,就扑了下去……(秦大奶奶)(一个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善良、执着的老人。

)3、这年秋天,他卖掉了七十多只羊,只留了五只强壮的公羊和二十五只特别能下崽的母羊。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通用

《草房子》阅读指导语文教案通用

《草房子》阅读指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草房子》,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至第六章。

详细内容包括:细数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的成长历程,深入了解他与杜小康、秃鹤等人物的友谊;分析曹文轩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探讨小说中对于成长、苦难和温情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草房子》的主要情节,能概述故事大意。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感受小说所传递的成长力量和对苦难生活的深刻理解,培养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体验小说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草房子》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描绘乡村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草房子》所描绘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童年记忆的共鸣。

展示图片(3分钟)学生分享感受(2分钟)2. 内容梳理:快速回顾第三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故事脉络(5分钟)。

对重要情节进行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0分钟)。

3.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描写桑桑与杜小康友谊的文字,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关系(15分钟)。

4. 随堂练习:学生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描写,分析其作用并简述理由(10分钟)。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5分钟)。

六、板书设计1. 主要人物关系图2. 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关系3. 小说的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以“草房子里的成长故事”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重点分析一个人物形象,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在分析环境描写时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如《青铜葵花》、《蜻蜓眼》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草房子》阅读课指导【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读透《草房子》的《药寮4》,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通过读书,进一步唤起学生写作课外书的兴趣。

3.通过读书,引导学生与好书交真正的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4.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咱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看书,是吗?那你们平时都喜欢读些什么书呢?2.讨厌读书就是好事,不过读书我们也得掌控一定的方法,无法盲目地回去念。

做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的写作,你们一定累积了一些读书的方法。

谁先来说说道你的读书方法?(学生各抒己见)3.关于读书方法数学家华罗庚曾做过很经典的介绍,老师把它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

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

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这是每个好学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你真的华罗庚先生说道的存有道理吗?一起来...。

这些读书方法光纸上谈兵可不行,得落实到自己的读书活动中。

下面,老师就把时间留给同学们,请你们自由阅读《草房子》选段《药寮4》,在你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会到你们中间去了解发现哪些同学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最好。

二、讨论交流,汇报收获1.这篇文章读了吗?无声的写作就是一种累积,有声的交流也就是一种自学,下面大家就去交流刚才读书的斩获吧!(1)了解故事的梗概是阅读小说的基本要求,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概括一下?(2)这就是桑桑生病后的内心世界,此时,他的内心就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交流)确实,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浮光掠影,而应深入细致地读,边读边思、圈点批注,大家坚持不懈地这样读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阅读指导课《草房子》方盛东(含课件)

阅读指导课《草房子》方盛东(含课件)

阅读指导课《草房子》方盛东(含课件)《草房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章节:第二单元《草房子》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草房子》中主人公杜小康在草房子里的成长历程,通过他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教学目标:1. 了解《草房子》的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主人公杜小康在草房子里的成长历程,体会他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重点: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你们知道在《草房子》中,主人公杜小康的梦想是什么吗?二、阅读指导(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讨论交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杜小康在草房子里的成长历程给他带来了哪些变化?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杜小康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勇敢地去克服的?五、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我心中的草房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谈收获,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

板书设计:草房子梦想成长勇敢作业设计:1. 阅读《草房子》全书,了解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草房子》,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写作练习环节,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草房子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草房子》教学设计

《草房子》教学设计

《草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历程,体会人性的美好与善良,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韧。

4、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人物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深层思想。

(2)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正能量,思考自己的成长和人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文学常识,为学生理解小说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抓住关键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小说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与乡村生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想象中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2)介绍《草房子》这本书,简要介绍作者曹文轩以及这本书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初读感知(1)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小说,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以及对人物和情节的初步感受。

3、情节梳理(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2)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展示,绘制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脉络。

4、人物分析(1)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2)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成长变化以及影响其成长的因素。

《草房子》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2、引导学生了解《草房子》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初步感知书中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批注、做读书笔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草房子》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草房子》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展示一些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如田野、农舍、炊烟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提问学生:“你们想象中的乡村校园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草房子》这本书:“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本关于乡村校园生活的书——《草房子》。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5 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曹文轩的照片和简介,向学生介绍曹文轩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2、简单介绍《草房子》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力,强调这本书在儿童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三)初读感知(10 分钟)1、教师展示《草房子》的封面,让学生观察封面并猜测这本书可能讲述的故事。

2、教师朗读《草房子》的第一章开头部分,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故事的氛围。

3、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听完开头部分后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对故事发展的预测。

(四)人物探秘(15 分钟)1、教师介绍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如桑桑、秃鹤、杜小康等,通过简单的描述让学生对这些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阅读方法指导(15 分钟)1、预测法(1)教师举例说明预测在阅读中的作用,如根据书名、封面、开头等信息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草房子》阅读指导(一)导读目标:1、通过导读激发孩子们对长篇小说的兴趣。

2、初步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时间:三课时导读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1、同学们!你们一定看了不少书了吧?谁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它的作者是谁?或者说说自己最喜爱哪一位作家。

2、看来每位同学心目中都有一位属于自己的作家明星,现在,老师也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偶像,他就是曹文轩,对于他,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或者说说自己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3、看来大家知道得还真多,那现在就由我简单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偶像。

(课件出示曹文轩的照片: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各种学术奖、文学奖40余种。

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大奖项。

)二、封面欣赏情节想象:1、现在,曹文轩笔下的《草房子》忍不住要出来和咱们见面了,它到底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草房子》的封面)2、介绍书名来历:《草房子》讲述的是六十年代初,发生在江南的一个农村小学里的故事,学校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湖边,校舍主要由竹子和茅草盖起来的,其名字应该就来源于此。

3、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看《草房子》时,时而呆呆发愣,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又会泪眼婆娑,到底这本书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个孩子如痴如醉,时喜时悲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老师也买了一本《草房子》来读,当我一页页读着这部小说时,我看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认识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感受到了人间至真至善的感情,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心灵被它牵引着,跨越了时空,又回到了童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指导目标:
1、交流第一章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以第一章《秃鹤》为例,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三、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草房子》(如若个别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同桌共读);阅读《草房子》;并把部分章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草房子》
3.布置学生读第一章《秃鹤》
四、指导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草房子”
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草房子身边有一些孩子的故事,他们在书中等着我们
二、感受环境美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

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

(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

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3、师:让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这样的草房子,瞧,这就是那草房子的房顶。

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了,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讲到作者时,适机介绍作者:曹文轩,生于我们江苏盐城,他在农村生活了20年,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曹文轩叔叔写了很多给我们孩子读的作品。

其中有不少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有一些作品被译成了英、法、日、韩等文字。

教师适机说:封面和封底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孩子了(ppt),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在我们班调查了一下,了解到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了,就请他们介绍书里写到的孩子,你记得哪些孩子的名字?
三、感受人物美
1、交流关于人物“秃鹤”的故事。

(1)猜猜看,哪个男孩子可能会叫秃鹤?为什么
(2)像大家猜的一样,这个孩子因为是秃头,其他孩子便都称他为秃鹤,其实他叫“陆鹤”,他长得什么样?谁看着图来描述一下。

一齐喊喊他!
(3)课件出示: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

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

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

阳光
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学生自由读,指名一生读。

(4)如果是你,长成了这幅摸样你会怎么想?
秃鹤也不愿意长成这个模样,由于秃成这样,其他孩子都会去摸他的光头借以取乐。

上三年级时,秃鹤的头谁也不给碰了。

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

这颗秃头呀,带给他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尴尬,太多的伤心,也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秃鹤的秃呢?
秃鹤的父亲得了一个秘方,看过的同学还记得什么秘方吗?说是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就能长出头发来。

为此,秃鹤每天得忍受着火辣辣的刺痛。

这个秘方会有效吗?
学生猜猜,并说说理由。

师:这个办法当然没用
(5)看书里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秃鹤并不是因为秘方有效成了英俊的少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书中。

2、交流关于人物“桑桑”的故事。

(1)师:书中还有一个主人公叫桑桑,这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来读读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

学生自由诵读书中描写桑桑的片断。

(2)读完后想想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相关语句。

全班交流。

(3)师:桑桑还是个有许多怪念头,又很调皮的孩子,他还很爱出风头。

(4)大胆想象一下,像桑桑这样的孩子还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平时观察想象。

(5)听着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同学们对桑桑这个孩子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喜欢上他了。

像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颇有野性、精力旺盛、身体结实的孩子,可是在六年级时,他却长成了这个模样:(课件出
示“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
(6)指名一生读,一边听一边想象桑桑的样子。

当你读着这样的文字时,仿佛眼前就有个怎样的桑桑?
(7)你会有什么疑问?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8)看过书的同学能介绍一下吗?(是的,桑桑得了一种怪病,才导致他变成如此模样。

病魔缠身的桑桑曾经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去求医问药,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

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可怕的死亡还是病痛之后的重生呢?)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走进了《草房子》,关于书里人物,书中的故事,我们做出了一些猜想,更留下了许多疑问。

如果你去细细地读这本书,不仅能解答心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到书里写生活在油麻地的大人和其他孩子的故事。

更会读到看似简单但又诙谐幽默,看似平淡但又充满诗情画意,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

2.如诗的《草房子》是曹文轩叔叔写的“纯美小说系列”中的一部,这个系列中还有其他优秀的作品,如:《根鸟》、《红瓦黑瓦》、《野风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
希望大家课后去购买或借阅,细细品读,你会走进一片纯美的文字天空,那浓郁的书香,独特的意境一定会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