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痹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痹证PPT共57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内科学课件.痹证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内科学课件.痹证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最新中医内科学--第一节--痹证教学讲义ppt课件

24.01.2021
中医内科学
9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 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 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
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 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24.01.2021
中医内科学
10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4.01.2021
中医内科学
18
相关检查
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常有 助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损 伤程度。
实验室检查如抗溶血性链球菌“0”、红细胞沉降率、 C一反应蛋白、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 因子、血清抗核抗体、血清蛋白电泳、血尿酸盐以 及关节镜等检查,有助于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白虎病”; 严用和《济生方》则称“白虎历节”; 朱丹溪《格致余论》又称“痛风”; 王肯堂《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
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 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的治则;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人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
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大指导意义。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中医内科学痹症》课件

临床表现
痹症的临床表现
描述痹症在人体中的具体表 现和症状。
不同部位的病症特点
分析痹症在不同部位出现时 的特点和影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中医诊断
1
中医痹证辨证特点
介绍中医诊断中对痹症的特殊辨证方法
病因分析与病情判断
2
和特点。
讲解痹症病因的分析和对病情的判断。
3
鉴别诊断
提供鉴别痹症和其他类似疾病的诊断方 法。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
说明中医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
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
介绍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和它们 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
治疗案例分析
分享实际治疗痹症的案例分析, 以便更好地理解治疗效果。
预防与保健
预防痹症的方法
提供避免痹症发生的实用方法和建议。
《中医内科学痹症》PPT 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中医内科学中的痹症,包括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中医治疗、预防与保健等内容。
病理生理学基础
1
什么是痹症
详细解释痹症的定义和特点。
2
痹症的病因病机
探讨痹症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3
痹症的发病机制
解析痹症的发病过程和相关机制。
4
痹症的分类及病程
介绍痹症的分类方法和疾病发展过程。
痹症的日常保健方法
介绍痹症患者可以采取的日常保健措施。
结论
痹症的中医诊断治疗方法
介绍中医诊断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药膳疗法
探讨药膳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和 效果。
物理疗法
讲解物理疗法在缓解痹症疼痛中 的作用。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26
第26页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作用, 适合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其次要观察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个别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因为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造成肌肉萎缩。
4/20/2024
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第18页
相关检验
病变相关部位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验常有利 于本病诊疗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2
第22页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包括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烧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合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4/20/2024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造成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酷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中医内科学
26
第26页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作用, 适合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其次要观察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个别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因为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造成肌肉萎缩。
4/20/2024
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第18页
相关检验
病变相关部位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验常有利 于本病诊疗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2
第22页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包括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烧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合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4/20/2024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造成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酷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中医内科学痹症-医学精品课件

在祛邪的同时,结合补养气血、滋养脾胃之法,痰瘀阻络者,
则需注意化痰祛瘀通络。
另外,除上述基本治则外,对行痹还可配合养血;痛痹, 配合温阳;着痹配合补脾之法(见文献简介《医 宗必读 · 痹》)。
精选课件
治疗原则
祛风:防风、细辛、羌活、桂枝、桑枝。
祛 邪
基 本 法 则
散寒:细辛、桂枝、秦艽、川乌、草乌。 除湿:羌活、独活、苍术、苡仁、萆薢、黄柏。 清热:石膏、知母、黄柏、寒水石、羚羊角。
配 伍 特 点
精选课件
五、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行痹 (一)辨证依据 1.主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2.兼症:恶风或恶寒,喜暖,肢节屈伸不利。 3.舌脉: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4.红、肿、热、舌红+游走不定 热痹?
精选课件
(二)辩证分析:
风寒湿袭表,阻滞经络,不通则痛——酸痛、屈伸不利;
五、辨证论治
2.痛痹
证候: (一)辨证依据:
1.主症:肢体关节疼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烈,固定不移;遇寒痛甚,得热痛 缓 2. 兼症: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3.舌脉: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或沉弦。
精选课件
(二)辩证分析:
风寒湿邪,闭阻经脉——疼痛; 寒主收引,主痛,其性凝滞——疼痛剧烈,固着不移;遇寒 痛增; 寒主收引,经脉拘急——紧痛,屈伸不利;
精选课件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 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阳气,邪留关节, 气血流行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焦, 流注于下,故两脚肿重如脱。湿邪郁于内, 郁积化热,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 晕,温温欲吐,短气,身体瘦弱。桂枝芍药 知母汤温阳行痹,祛风除湿。方中桂枝散风 通络;麻黄散寒透湿;白术健脾化湿;附子 温阳通络,散寒化湿;防风散风;生姜、甘 草健中散湿;芍药敛阴活络;知母滋阴清热 降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瘀阻络 气血亏虚 脏腑痹
“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主以乌头大辛大热,祛湿散寒, 助以麻黄表散风湿,黄芪益气血,芍药 甘草酸甘化阴,以制乌麻之辛热,白蜜 杀乌头之毒。
历节:《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但并 未明确历节的两大特点——痛如虎啮、骨节变 形。
一、概述
隋:《诸病源候论》:强调体虚感邪是引起痹证的主要 因素。 并且开始把历节与痹证分 开,突出历节是疼痛剧烈,关节 变形的一类进展性疾病。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 而成此病。” 唐宋:出现了许多常用有效方剂 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济生方》蠲痹汤
一、概述
《金匮·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及《金匮· 痉湿暍病脉证并
治》:为后世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基础。 如:“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清•张秉成: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于表也。风湿在表,本 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 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 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 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已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 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退去而病愈,故用黄芪 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 使防已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土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 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 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成方便读》)。
一、概述
明:《景岳全书· 风痹》: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 “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 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 不可不察。”
一、概述
明: 《医宗必读· 痹》:“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藏者,养 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 大抵参以 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痛痹者,散寒为 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 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治着痹者,利湿为先,祛风解寒亦不 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 无顽麻也。”
津血运行不畅 反复发作 日久不愈 耗气血,损肝肾 内舍脏腑
痰瘀阻络 气血不足,肝肾亏损 脏腑痹 尪痹 (正虚邪实)
二、病因病机
(2)药物所伤:治疗不当,久服祛风燥湿,散寒清热 之品,误治或久治不愈。
2.失治误治,痰瘀交结 :
祛风散寒除湿 过服 苦寒清热 耗伤津血 加重筋脉失养 阴虚化热 伤脾 湿聚成痰,痰瘀互结
痹病
一、概述
(一)定义 1.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 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2.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 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 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痹病。
一、概述
3. 肢节痹病的概念(狭义):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 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 畅,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 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病证。
关节肿大、变形
关节畸形
一、概述
(二)源流 《内经》:设痹论专篇进行论述。论述了痹病的病因病 机、证候分类及病机演变等内容,奠定了痹病的基础。 如:“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之。”“风 寒湿 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病因病机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 着痹也。”——分类 “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 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 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 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肺。”
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 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素体不足,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①
禀赋不足:营卫气血不足,脏腑经络组织功能 低下。 劳逸过度:劳:劳力,劳神,房劳;逸:久卧 伤气,久坐伤肉。
一、概述
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 中焦篇· 湿温》对热痹的辨证有
一定的发挥,并新加了“宣痹汤” 等重要方剂。
《医林改错》强调了瘀血在痹证的发病中的作用, 新拟“身痛逐瘀汤”,扩充了治疗痹病方剂的类型。
综上,由《内经》→《金匮》→隋→ 唐宋→明清,痹证的 辨证论治渐趋完善。
一、概述
(三)范围
以肌肉、关节气血阴阳的不足。
④ 饮食失调:饥饱失常 风寒湿热之邪:久居湿地,汗出当风,冒雨涉水, 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
1.正气不足,外邪入侵:
风 气候变化 寒 乘虚 入内 气血 不通 风胜----行痹 寒胜----痛痹
居处潮湿
湿 酒后当风
热
痹阻 脉络拘急 留注 经脉 筋脉 而痛 湿胜----着痹 经络 失养 (蕴积化热) 关节 热胜----热痹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 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阳气,邪留关节, 气血流行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焦, 流注于下,故两脚肿重如脱。湿邪郁于内, 郁积化热,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 晕,温温欲吐,短气,身体瘦弱。桂枝芍药 知母汤温阳行痹,祛风除湿。方中桂枝散风 通络;麻黄散寒透湿;白术健脾化湿;附子 温阳通络,散寒化湿;防风散风;生姜、甘 草健中散湿;芍药敛阴活络;知母滋阴清热 降火。
总结:
病因:正气不足+风寒湿热入侵。 病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
痹病病因病机总图
风寒湿邪 风湿热邪 风邪偏胜——行痹 寒邪偏胜——痛痹 湿邪偏胜——着痹 风寒湿邪郁久化热 热邪偏胜——热痹
乘虚侵入人体 留注经络关节
素体阳胜或阴虚有热
感受热邪,邪从热化 津血不畅 反复发作 伤耗气血 日久不愈 复感于邪, 邪气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