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能耗比较_杨秀

合集下载

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各国建筑能效标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111.19+5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3-739X(2015)01-0036-07[摘 要][摘 要] 该文概述了建筑能耗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中的现状,分析了全球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现状及目标,分别介绍了中美两国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历程。

通过对各国标准的研究,总结了建筑能效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着重以美国建筑能效标准ASHRAE90.1—2010和中国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50189—2005为例,比较中美建筑能效标准的构架、内容及参数的差别。

提出了国内建筑能效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建筑 能耗 能效标准 比较 [Abstract][Abstract] In the paper, we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global fin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goals of the glob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we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national standards, the main content of involv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is summarized. Then we focus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HRAE90.1-2010 and Chinese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GB50189-2005, for exampl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framework, content and paramet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energy ef fi ciency standards. We propose a few pieces of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ef fi ciency standards of building.[Key words][Key words]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ef fi ciency standards, Compare闫埔华 Y an Puhua 唐 坚 T angJian中美建筑能效标准比较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建筑是世界各地能源的最大消费者。

低碳建筑关系国计民生——对话清华大学博士杨秀

低碳建筑关系国计民生——对话清华大学博士杨秀

低碳建筑关系国计民生——对话清华大学博士杨秀
唐凤雄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 低碳经济正处在新兴、待开发阶段,在一段时期内高开采、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仍然会存在,需加大力度改善.但随着低碳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有关专家预言:全球已经进入低碳革命时代,它将从方方面面对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民众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建筑,选择低碳生活模式.作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博士,杨秀向记者阐述了她的见解.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唐凤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医生薪酬制度"另类"出路——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燕绥[J], 李文青
2.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清华大学教授杨诗秀:从石羊河看绿洲水资源转化、消耗规律 [J], 雷志栋;杨诗秀
3.室内健康觉醒新风大有可为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净化与新风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单明博士 [J], 建超
4.2010年4月24日“低碳经济发展”论坛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联合会第
五届年会生态人类沙龙第十六期 [J],
5.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永林教授来我校讲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外建筑能耗比较分析

中外建筑能耗比较分析

中外建筑能耗比较分析清华大学张声远杨秀江亿摘要:本文首先定义了用于建筑能耗比较的统计数据边界,并阐述了本文数据的主要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几个主要国家的建筑总体能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建筑能耗人均水平与面积平均水平均低于发达国家,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建筑能耗有急剧增长的空间;并进一步对各国建筑能耗数据进行用能项目拆分,通过对各国住宅用热、住宅用电与公建用电项目能耗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外建筑能耗的差别,主要是由中外建筑内部环境营造模式以及居住者用能模式的差别所决定。

关键字:建筑能耗,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建筑用能项目1 引言建筑能耗随着人们采暖、空调、采光等基本需求和娱乐、工作等过程产生。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对建筑使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建筑能耗的逐年增加上。

截至2004年,建筑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比例已达30%[1]。

随着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节能,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能源消耗数据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面对各国建筑能耗现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数据差异及原因,有利于发现我国建筑用能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找出节能潜力,为确定节能战略和工作重点提供依据和参考。

目前,许多国家开展了针对本国建筑能耗的数据统计:比如美国的能源信息部(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以及美国能源署(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都建立起了建筑能耗统计数(Building 据库,并分别出版了《世界能源展望》(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和《建筑能源数据手册》Energy Data Book)等年度报告展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美国的建筑能耗数据;日本的节能中心(Energy Conservation Center)也同样开展了本国的建筑能耗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出版了《日本能源经济统计手册》(Handbook of Energy& Economic Statistics in Japan)一书,提供日本的建筑能耗数据等等。

我国与国外节能型建筑评估体系对比研究

我国与国外节能型建筑评估体系对比研究
建 材 与施 工技 术 ,07 1 :11 . 2 0 ( ) 1 -3
5 4 勒 脚 处 的 保 温 处 理 .
对于勒脚处 的保温 节点 , 一般分 为两种情况 :) 于散水坡 ; 1高
[ ] 洪 艳 惠. 墙 保 温在 建 筑 节 能 中的作 用 [ ] 山西 建 筑 , 2 外 J.
通路 , 导致室内顶板棚根部返霜结 露 , 女儿墙墙体 开裂 , 甚至 女儿 节能设计 , 以达到保 温 、 抗裂 的 目的。同时应 注意 采用 新 的保温 墙构件尺寸变化 过 大 , 致外 侧 的保 温 系统破 坏 , 而渗水 。对 材料 , 导 继 使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更好 的发展 , 实现建筑 节能。 女儿墙 的内侧保温处理 有利 于解决这 一危害 , 同时还 可保护 主体 参考文献 : 结构 , 免了女儿墙墙体裂纹 的产 生 。故设计人 员应 对女儿墙 的 [ ] 刘万锋 . 避 1 对住 宅建筑 外墙 外保温 节能技 术的探讨 [ ] 新型 J. 内侧进行保温处理 , 出具保温节点 图 , 且做好接 口处 的防水处理 。
多 国合作 的 G C评估 体系 。此外 , B 还有其 他一些较有特色的评估
个体工程 窗的实际 特点 , 按照 实 际情 况设 计 窗的节 点施 工 图, 并 脚处构造 、 翻包处理保护 、 口处理与防水措施。 接 考 虑 到 防水 问 题 。 5 5 保 温 系统 与非 保温 系统接 口部 位 处理 .
已经发展 出适 合 自身特 点 的评 估体 系 。在众 多 的绿色 建筑 评估
体系之 中 , 代表性较强 、 影响较广 的主要包括 : 国的 B E A 英 R E M体
本国策 , 也是 当前全球 性 的大 趋势 。2 0多年来 , 国建筑节 能工 我

从中外能耗比较看我国的建筑节能途径

从中外能耗比较看我国的建筑节能途径

从中外能耗比较看我国的建筑节能途径发布者:文/江亿杨秀(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北京1OOO84)建筑能耗已成为导致我国很多大城市夏季、冬季用电高峰和供应紧张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20%,可以说,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能耗状况到底处于何种水平?我国的建筑节能能否照搬发达国家做法?本文将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的比较出发,思考我国的建筑工作节能发展途径。

根据国际上对建筑能耗统计的惯例,本文中的建筑能耗均指民用建筑运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不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

即研究民用建筑物内照明、采暖、空调、炊事、热水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的能耗。

目前我国建筑运行能耗依其特点可以分为农村建筑能耗、北方地区城镇建筑采暖、城镇住宅除采暖外的能耗,以及城镇非住宅类民用建筑能耗(办公楼、商场、文体医设施、交通枢纽等)四大类。

由于我国农村建筑用能处于很低水平,因此可以只将我国城镇建筑运行能耗(即后3类建筑能耗)与发达国家比较。

2004年我国城镇建筑建成面积为1 50亿平方米,城镇人口5.43亿[1],建筑能耗情况见表1。

表1 2004年我国城镇建筑能耗统计l 中外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分析1.1中美统计数据比较2003年的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如图1所示,目前美国、中国是全球能耗最高的两个国家,表2从总体角度分析了我国与美国的能源消耗(表中未特别标出数据为2003年数据)。

由于世界银行的能耗数据用的单位是百万吨石油当量,这里的统计数据比较不作能源换算。

由表2可看出,在总人口是美国4倍,总建筑面积是美国2倍的前提下,我国的建筑能耗总量还不到美国的1/3。

无论是人均值还是单位面积值,我国的建筑都大大低于美国的能源消耗水平,即使去掉能耗水平较低的我国农村建筑,仅取我国城镇的建筑能耗比较,人均建筑能耗也还不到美国的1/6,单位面积能耗也仅为美国的1/3。

我国的建筑能耗状况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我国的建筑能耗状况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我国的建筑能耗状况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建筑》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在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前,各国的建筑能耗都没有显著差异,在此之后,由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已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能耗差距已越拉越大。

一般来说。

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气象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二到三倍。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总页数】1页(P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1.195
【相关文献】
1.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J],
2.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J], 陈昕晔
3.中国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J], 陈昕晔
4.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差距到底有多大 [J], 向波
5.我国与发达国家风电差距有多大 [J], 陈通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估和认证的工具。

它给予建筑业界和政府机构一个衡量建筑项目可持续性的标准,并促进了对环境友好建筑的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国绿色建筑标识是国内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于2024年成立。

该评价体系考虑了建筑的能源消耗、水资源使用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美国LEED是全球最流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于1993年成立。

LEED评价体系通过对建筑使用的材料、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考核,来评估和认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英国BREEAM是英国建筑环境评估方法,于1990年成立。

BREEAM评价体系主要考虑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美国LEED和英国BREEAM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它们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认可。

美国LEED评价体系是将建筑分为不同等级的认证,根据建筑在节能、水资源、室内环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现来给予相应的评分。

通过取得一定分数的建筑可以获得奖项和认证。

英国BREEAM评价体系是以不同版别的认证来评估和认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它将建筑分为不同等级的认证,根据建筑在能源使用、环境管理、材料选择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表现来给予评分。

比较分析国内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设计目标和考核要素大体相似,都注重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但在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认证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设计更注重符合国情,考虑到国内具体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素。

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关注国际上的最佳实践和创新。

LEED和BREEAM评价体系的标准更为全面和严格,涵盖了建筑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应用。

这些评价体系在建筑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上海与国外建筑能耗基础数据的对比分析

上海与国外建筑能耗基础数据的对比分析
sa ad.S v ye he d t d sa s c lme h s f p i r n r y c s tnd r ur e d t aa a tt t a t od o rmay e e g on ump o n ii i t n,e e g n ry e d—us n ui i g e e g on u n — e a d b l n n r y c s mpt fS n h iVs v re s d i on o ha g a .o e s a .
1. 71
3. 30
加垒 大 2 0 01
1. 24
3. 58
2 0 05
6. 87
2. 1 2
天 然气 其 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8 . 73 .
1. 4 0 03 -
2. 26 1. 42
3. 99 1. 00
2. 88 2. 30
1. 2 4 1. 9 2
2终端 能 源消费 量
21 能源 种类划 分 .按

消 费总 量分 为三部 分 , 即终端 能源消 费量 、 能源加 工 转 换损 失量和 能源损 失量 。其 中 ,终 端能源 消 费量
是 指一 定时 期内生产 和 生活消 费 的各种能 源在 扣除 了用 于加 工 转换二 次能源 消费 量和损 失量 以后 的数
1一 次能 耗
通常 所说 的“ 次 能 耗 ” 为 “ 次 能源 消耗 总 一 即 一 量 ” 是指 一定 时 期 内物 质 生产 部 门 、 . 非物 质 生 产部
1 臣豳 6』
s na 怕gc s, 27。 hgi r nn 0 ・_ ah E yoe 0N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中外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对能耗差别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我国建筑用能现状、预测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引导建筑节能的发展提供依据。

根据国际上对建筑能耗统计的惯例,本文中的建筑能耗均指民用建筑运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不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

即研究民用建筑物内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的能耗。

1 建筑能耗分类建筑能耗数据统计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而根据建筑能耗特点对建筑的分类又是能耗统计工作的基础。

欧美发达国家在进行建筑能耗统计时,将民用建筑分类为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和商业建筑(Commercial Building)。

建筑细分中,居住建筑按体量分为单体住宅/别墅(single house)和公寓楼(multi-house);商业建筑按功能细分为办公(office)、商场(shoppingcenter)、酒店/旅馆(hotel)、医院(hospital)、学校(school),等等。

在统计结果中,根据建筑需求,分列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炊事、照明、其他电器等项各自的能源消耗。

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果也按照发达国家的分类方法来统计和分析建筑能耗,将南北方采暖和非采暖建筑、城乡经济差异大的建筑混为一谈,无法清楚认识各类建筑能耗特点,很可能造成混淆,更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工作。

根据我国建筑能耗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仅北方地区有采暖、城乡住宅能耗使用差异大、不同规模的公共建筑除采暖外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差别大的总体特点,将我国民用建筑可分类如下:(1)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2)农村建筑能耗;(3)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4)一般公共建筑除采暖外能耗;(5)大型公共建筑除采暖外能耗。

2 建筑总能耗2004年,我国建筑能耗为1.7亿tce加5900亿kWh电,折合人均能耗937kWh/a,占我国社会总商品能耗的18.8%。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均已占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如图1所示。

将我国建筑能耗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见图2和3),可以中外建筑能耗比较杨 秀,江 亿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北京 100084)摘要:本文对中外建筑用能分类和各类能耗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能耗差别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建筑用能总体状况和节能潜力。

同时指出各国能耗数据统计体系的差别,并提出数据比较应注意这些差别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能耗;比较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7)06-0021-06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comparis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xplains the reasons for energy data differences. It gives a summary of China’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situ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t potential. Also, it points out data differences by distinct national data statistical system.Key words: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ison收稿日期:2007-05-23作者简介:杨秀(1981-),女,河北人,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系硕士研究生。

图4 集中供热系统能耗流程示意图发现,无论是单位面积能耗还是人均能耗,我国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我国城乡用能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只看我国城镇的建筑能耗,还是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与我国建筑用能设备的数量、种类和使用方式与发达国家不同有关。

以下就各类建筑能耗分别进行中外对比和分析。

3 北方建筑采暖能耗3.1 采暖建筑物耗热量的数据比较气候与我国北方相似的欧洲国家中,有很大比例的采暖依靠建筑物内的分散锅炉(燃气、燃油)或电采暖,而使用集中采暖方式的建筑物,也多在建筑物入口处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在欧洲国家,无论是建筑设计标准还是能耗统计数据,一般都指建筑物内的实际耗热量。

据。

但若按我国现在的采暖设计标准计算,考察1995年以后设计的节能建筑,北京、河北、山西等地的平均采暖季耗热量约为60kWh/m2・a,东北三省约为80~90kWh/m2・a。

清华大学曾在2005~2006年采暖季对北京一些居民小区进行了建筑物实际耗热量的测试,建筑年代跨越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都是公寓楼,包括了外保温、内保温、37砖墙、24砖墙等各种外墙形式。

从实际的测试结果发现,北京这些居民楼的采暖季实际耗热量大多为70~90kWh/m2・a,如图5,测试的48座楼平均为83kWh/m2・a。

根据一些公开的统计资料,欧洲一些国家的建筑物采暖季耗热量如图6所示。

比较该项能耗,可看出我国北方城镇的建筑耗热量低于欧洲的国家。

而目前的美国与日本的采暖能耗数据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04和42.4kWh/m2・a(均为2004年数值),由于两国都是南北跨度较大的国家,包含多图2 部分国家单位建筑面积年能耗比较注:中国城镇的数据为2004年的。

图3 部分国家年人均建筑能耗比较图1 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能源消费比例构成图在我国,建筑总能耗的约40%用于北方城镇的冬季采暖,采暖地区约70%的面积采用集中供热系统。

按照北方65亿m2采暖建筑的平均能耗计算,单位面积的能耗约为20kgce/m2・a,按低位发热量折合162kWh/m2・a。

这里的能耗是指热源处的实际耗热,即建筑物所耗热量与各种损失之和(这里损失包括热源处损失、管网输送损失、建筑间失调损失,在我国约占采暖能耗的40%~50%)。

可见我国北方城镇和欧洲国家的采暖能耗指的不是同一对象,见图4。

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我国20kgce/m2・a与欧洲的采暖标准或统计数据相比较,否则只能得到一些没有意义的结果。

由于缺乏楼内采暖热量计量,我国目前缺乏与欧洲国家对应的大量建筑物内采暖能耗数个气候区,故全国平均的采暖能耗不能反映其特点,因此不在这里进行比较。

3.2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气候、建筑和采暖形式,不同的采暖行为。

简单地说,建筑采暖能耗与建筑冬季的实际耗热量、采暖管网效率和热源效率有关。

当建筑物采暖耗热量一定时,采暖系统效率和热源效率越高,实际的建筑采暖能耗就越小。

建筑耗热量与采暖方式无关,由气候、建筑形式和采暖行为决定。

(1)气候对建筑耗热量的影响气候对建筑耗热量的影响可反映于采暖期度日数(指室内基准温度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单位℃・d)。

采暖期度日数越大,即天越冷,在同样建筑保温条件下,要达到同样的室温就要消耗越多的能源。

各国的度日数基准温度各国的规定不同,中国北方为18℃,美国为65F(18.3℃),芬兰15℃,见表1。

建筑形式对建筑耗热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和体形系数(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和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它实际是指单位建筑体积所分摊到的表面积)方面。

保温越好的建筑,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越低。

两者的乘积决定建筑耗热量。

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水平与北欧国家相比差距大,平均保温水平仅为北欧国家的1/2~1/4。

建筑形式上多为体形系数0.2~0.5的公寓楼,而在北欧占很大比例的别墅体形系数大于0.5,甚至有些高达0.8以上。

这样,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体形系数的乘积,我国与北欧水平相当。

(2)采暖行为对建筑耗热量的影响用户的采暖行为包括通风换气次数、采暖季和冬季室温。

通风换气次数越小,耗热量越低。

北欧的建筑大多有通风设备,一般控制在1~2次/h。

我国的建筑绝大多数没有设置通风设备,若不开窗则换气次数0.5~1次/h;若开外窗,可造成3~10次/h的换气,带来额外的热量损失。

从采暖季和室温来看,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的采暖期为120d(东北为170d),室温一般在18~20℃;北欧的建筑根据气候供热,多长于我国,室温18~22℃,并保证室内舒适性。

综合以上各项分析,我国北方采暖季建筑耗热量低于类似气候的北欧国家。

3.3 采暖能耗的其他因素前面比较了建筑物实际耗热量。

但若要考虑总的采暖能耗,还应加上投入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

从系统效率上看,我国北方城镇大多采用集中供热系统,系统的供热效率多在50%~图5  2005~2006年北京市采暖季建筑耗热量调查结果图6 部分国家及中国北京住宅建筑物耗热量比较注:数据为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但这里的建筑面积,均指从外 墙内表面量起的计算结果。

与我国的建筑面积从外墙外表面测算 方法有区别。

这样,欧洲国家建筑面积折算为外墙外表面计算的面积,需乘1.01~1.1的系数,系数大小由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决 定,体形系数越大,需乘的系数越大。

60%。

北欧国家一部分采用分散式采暖(电采暖,燃气、燃油小锅炉),效率大于90%;即使是部分采用了集中供热的国家,其系统效率也由于能源种类和调节技术的先进而高于我国的集中供热系统。

因此,总的采暖能耗,我国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实际上,各国采暖的能源种类不同,我国北方采暖能源主要为煤,北欧国家大量使用电力、燃气、燃油,采暖能源种类的区别使得实际能耗方面存在数据计算上的争议。

本文对采暖能耗的比较均基于热量法,即把电、煤、气等的实际消耗按低位发热量折合为统一的单位进行比较,不考虑采暖耗电的一次能源问题。

若考虑一次能源,或考虑不同种类能源的能源品位,有其他的折算方法,这样得到的我国采暖总能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除了我国北方城镇采暖外,传统无采暖的夏热冬冷的长江流域地区近年来也开始提出采暖需求,采暖形式主要以户式空调和分散式电采暖为主。

长江流域地区冬季潮湿寒冷,采暖期短。

由于气候差别,室内舒适性不高,长江流域目前的采暖能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4 城镇住宅能耗4.1 中外城镇住宅总能耗对比中外城镇住宅总能耗对比见表2。

由表2的对比可发现,与日美相比,我国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比例偏低,我国城镇住宅单位面积能耗小于日本,仅为美国的不到1/3,人均住宅能耗也大大小于日本和美国。

4.2 住宅各分项能耗分析住宅能耗特点与住宅特性(建设时期、构造、建筑物高度、建筑使用面积、窗户阳台设置状况等)、家庭情况(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收入等)、生活方式(在家人数、团聚时间、穿衣量、空调设备使用状况、通风换气状况)、住宅设备(HVAC的相关设备等)、热舒适度(室内温湿度舒适感、对环境满意程度)等各种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