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题(易错题)解析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题(易错题)解析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题(易错题)解析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三角形各边长度如下,其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3,4,5B. 6,8,10C. 5,11,12D. 8,15,172.如图,牧童家在B处,A、B两处相距河岸的距离AC、BD分别为500m和300m,且C、D两处的距离为600m,天黑牧童从A处将牛牵到河边去饮水,在赶回家,那么牧童最少要走()A. 800mB. 1000mC. 1200mD. 1500m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长分别是10和12,则底边上的高是()A. 13B. 8C. 2√34D. √1194.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4,9,1,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A. 18B. 114C. 194D. 3245.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B,交AB于E,CF平分∠ACD,EF//BC交AC,CF于M,F,若EM=3,则CE2+CF2的值为( )A. 36B. 9C. 6D. 186.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ABC折叠,使AB落在斜边AC上,折痕为AD,则BD的长为( )A. 6B. 5C. 4D. 37.如图,3×3方格中小方格的边长为1,图中的线段长度是( )A. B. √10 C. √13 D. π8.如图,组成正方形网格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那么点A表示的数为()A. √10B. √11C. √12D. √139.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A,B两个测点,AB=4km,从A处测得船C在北偏东45∘的方向,从B处得船C在北偏东22.5∘的方向,则船C离海岸线l的距离北CD的长为()kmA. 4√2B. 4+2√2C. 4+√2D. 4-√210.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2,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边AC的中点,则EM+CM 的最小值为( )A. 1B. 1 2C. 3D. √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一艘轮船以16km/h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以12km/h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半小时后相距________km12.如图,则阴影小长方形的面积S=________.13.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DE//AC,过点E作EF⊥D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若BD=5,则EF2=________.14.如图,△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若AD=6,CD=8,则DE的长等于________.1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AD=10,点E为BC上一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长方形内点F处,且DF=6,则BE的长为________.16.如图,一架15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OA上,这时梯子的顶端A离地面距离OA为12m,如果梯子顶端A沿墙下滑3m至C点,那么梯子底端B向外移至D点,则BD的长为________m.三、解答题一(每小题5分,共10分)17.如图(1)是超市的儿童玩具购物车,图(2)为其侧面简化示意图,测得支架AC=24cm,CB=18cm,两轮中心的距离AB=30cm,求点C到AB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2,BC=4,CD=4 √2,AD=2 √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四、解答题二(共5题;共42分)19.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遂宁市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讲的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如图,笔直公路MN的一侧点A处有一村庄,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米,假使宣讲车P周围10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宣讲车P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1)请问村庄能否听到宣传,请说明理由;(2)如果能听到,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200米/分钟,那么村庄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宣传?20.如图,在△ABC中,∠ABC=45°,CD⊥AB于点D,BE⊥AC于点E,BE与CD交于点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综合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综合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综合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6和8,则斜边边长为()A.10B.C.15D.10或2、如图,在△ABC中,BC=C=45°,若D是AC的三等分点(AD>CD),且AB=BD,则AB的长为()A.2B C D.5 23、小亮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2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8m 后,下端刚好接触到地面,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A.10m B.12m C.15m D.18m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cm ,周长为12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A .24cmB .25cmC .26cmD .212cm5、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A .0.3,0.4,0.5B .52,6,132 C 2 D .9,12,156、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是( )A B C D 17、如图,在Rt △ABC 中,AB =6,BC =8,AD 为∠BAC 的平分线,将△ADC 沿直线AD 翻折得△ADE ,则DE 的长为( )A .4B .5C .6D .78、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 .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A .8 cmB .10 cmC .12 cmD .15 cm9、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 BC .5、12、13D .30、50、6010、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B :∠C =5:12:13B .a :b :c =3:4:5C .∠C =∠A ﹣∠BD .b 2=a 2﹣c 2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_____.2、△ABC 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8c =60b -=,则△ABC ____直角三角形(填“是”或“不是”)3、已知:点A 的坐标为()3,4,点B 坐标为()1,1-,那么点A 和点B 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4、如图,已知△ABO 为等腰三角形,且OA =AB =5,B (﹣6,0),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5、如图,△ABC 是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E 是直线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 ,将线段E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 ,连接DF .则在点E 的运动过程中,当DF 的长度最小时,CE 的长度为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阅读理解)我国古人运用各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如图①,用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通过证明可得中间也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2a b +,也可表示为2142c ab +⨯,即()22142a b c ab +=+⨯=,所以222+=a b c . (尝试探究)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总统证法”如图②所示,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直角梯形BCDE ,其中BCA ADE △△≌,90C D ∠=∠=︒,根据拼图证明勾股定理.(定理应用)在Rt ABC △中,90C ∠=︒,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求证:222244a c a b c b +=-.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网格上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和周长.3、如图,在△ABC 中,CA =CB ,∠ACB =90°,AB =5,点D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D ,过C 点在上方作CE ⊥CD ,且CE =CD ,点P 是DE 的中点.(1)如图①,连接AP,判断线段AP与线段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连接CP并延长交AB边所在直线于点Q,若AQ=2,求BD的长.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①中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使它的面积为4,并求出该三角形的三边长;(2)在图②中画出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5、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1(2)此三角形的面积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分析】已知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6和8,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即可.【详解】解: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6和8,斜边边长,∴斜边边长为1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当已知条件中明确直角边或斜边,直接应用勾股定理,如果条件不明确时那条边是斜边,要注意讨论.2、B【分析】作BE ⊥AC 于E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得AE =DE ,根据∠C =45°,得出∠EBC =180°-∠C -∠BEC =180°-45°-90°=45°,可得BE =C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 =BE =2,根据D 是AC 的三等分点得出AE =DE =121233AC AC ⨯==CD ,求出CD =1,利用勾股定理AB 【详解】解:作BE ⊥AC 于E ,∵AB =BD ,∴AE =DE ,∵∠C =45°,∴∠EBC =180°-∠C -∠BEC =180°-45°-90°=45°,∴BE =CE ,在Rt △BEC 中,∴(22222+2BE CE CE BC ===,∴CE =BE =2,∵D 是AC 的三等分点,∴CD =13AC ,AD =AC -CD =1233AC AC AC -=,∴AE =DE =121233AC AC ⨯==CD ,∴CE =CD +DE =2CD =2,∴CD =1,∴AE =1,在Rt △ABE 中,根据勾股定理AB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等分线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等分线段是解题关键.3、C【分析】根据题意设旗杆的高AB为xm,则绳子AC的长为(x+2)m,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即旗杆的高.【详解】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所示:则BC=8m,设旗杆的高AB为xm,则绳子AC的长为(x+2)m,在Rt△ABC中,AB2+BC2=AC2,即x2+82=(x+2)2,解得x=15,故AB=15m,即旗杆的高为15m.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4、C【分析】设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根据勾股定理和周长公式即可列出方程,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即可求出2ab 的值,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设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根据题意可得:22251257a b a b ⎧+=⎨+=-=⎩①② 将②两边平方-①,得224ab =∴12ab = ∴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126ab cm =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完全平方公式,根据勾股定理和周长列出方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D【分析】三个正整数,其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的数的平方,则这三个数就是勾股数,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A 、不是勾股数,因为0.3,0.4,0.5不是正整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不是勾股数,因为52,132不是正整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D 、是勾股数,因为222912=15+,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的概念,勾股数是指:①三个数均为正整数;②其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的数的平方.6、D【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C BA=BC AD的长,接着计算出OA的长,即可得到点A所表示的数.【详解】解:如图,BD=1﹣(﹣1)=2,CD=1,∴BC∴BA=BC∴AD2,∴OA=21,∴点A1.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B【分析】在Rt 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长,利用折叠性质:得到ADE ADC∆∆≌,求出对应相等的边,设DE=x,在Rt BD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6,BC=8,∠ABC=90°,∴AC2222BC,6810∵AD为∠BAC的平分线,将△ADC沿直线AD翻折得△ADE,≌,∴∆∆ADE ADC∴A、B、E共线,AC=AE=10,DC=DE,∴BE=AE﹣AB=10﹣6=4,在Rt△BDE中,设DE=x,则BD=8﹣x,∵BD2+BE2=DE2,∴(8﹣x)2+42=x2,解得x=5,∴DE=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以及折叠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熟练利用折叠得到全等三角形,找到直角三角形中的各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并求解方程,这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8、B【分析】立体图形展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将长方体沿着AB边侧面展开,并连接'AB,如下图所示:由题意及图可知:'13138AB cm=,=+++=,''6AA cm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AB的长即是细线最短的长度,''∆中,由勾股定理可知:'10Rt AAB===,AB cm故所用细线最短需要10cm.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因此,正确得到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求边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C【分析】先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再求出最长边的平方,最后看看是否相等即可.【详解】解:A、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302+502≠60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掌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0、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A:∠B:∠C=5:12:13,∴∠C=180°×1325=93.6°,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B、∵32+42=52,∴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B=∠C,∴∠A=∠B+∠C,∵∠A+∠B+∠C=180°,∴∠A=90°,∴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b2=a2﹣c2,∴a2=b2+c2,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二、填空题1、222+=a b 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知:222+=a b c .故答案为:222+=a b c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注意区分好直角边和斜边,这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2、不是【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出,a b 的值,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验证即可.【详解】60b -=,∴40a -=,60b -=,∴4,6a b ==,则22246528+=≠,∴222a b c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不是.【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绝对值的非负性,勾股定理逆定理等知识点,根据题意得出,a b 的值是解本题的关键.3、5【分析】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详解】∵点A 的坐标为()3,4,点B 坐标为(1,1)-,∴点A 和点B 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若11(,)A x y ,22(,)B x y ,则两点间的距离是AB 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3,4)【分析】过点A 作AC x ⊥ 轴于点C ,AD y ⊥轴于点D ,根据AB =AO ,AC ⊥BO ,得OC =132OB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4,即可求出点A 的坐标.【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C x ⊥ 轴于点C ,AD y ⊥轴于点D ,∵B(﹣6,0),∴OB=6,∵AB=AO,AC⊥BO,∴OC=132OB=,在Rt△AOC中,由勾股定理得:AC4=,∴A(﹣3,4).故答案为:(﹣3,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5、【分析】取线段AC的中点G,连接E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的计算即可得出CD CG=以及FCD ECG,由旋转的性质可得出EC FC=,由此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出ΔΔFCD ECG≅,进而即可得出DF GE=,再根据点G为AC的中点,求出AD和DE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出答案.【详解】取线段AC的中点G,连接EG,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 为ABC ∆的对称轴,162CD CG AB ∴===,60ACD ∠=︒, 60ECF =︒∠,FCD ECG .在ΔFCD 和ECG ∆中,FC EC FCD ECG DC GC =⎧⎪∠=∠⎨⎪=⎩, ΔΔ()FCD ECG SAS ∴≅,DF GE ∴=.当//EG BC 时,EG 最小,此时E 为AD 的中点,12AB BC ==,6DC =,AD ∴==12DE AD ∴==CE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F GE =.三、解答题1、尝试探究:证明见解析;定理应用:证明见解析【分析】尝试探究: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BAC AED ∠=∠,结合题意,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推导得90BAE ∠=︒;结合梯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即可证明222+=a b c ;定理应用:根据提取公因式、平方差公式的性质分析,即可完成222244a c a b c b +=-证明.【详解】尝试探究:∵BCA ADE △△≌,∴BAC AED ∠=∠.∵90D ∠=︒∴90DAE AED ∠+∠=︒.∴90DAE BAC ∠+∠=︒.∵180BAC AED BAE ∠+∠+∠=︒.∴90BAE ∠=︒. ∵直角梯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12a b +,也可以表示为211222ab c ⨯+, ∴()221112222a b ab c +=⨯+, 整理,得222+=a b c .定理应用:在Rt ABC △中,90C ∠=︒,∴222+=a b c ;∵2222a c a b +()222a c b =+.44c b -()()()2222222c b c b a c b =+-=+∴222244a c a b c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平方差公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平方差公式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面积是7【分析】利用面积和差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ABC 的面积=111441432247222⨯-⨯⨯-⨯⨯-⨯⨯=;由勾股定理得:ABBC =AC ==所以△AB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3、(1)AP =12DE ,理由见解析;(2)BD =56或4514【分析】(1)连接AE ,首先根据∠ACB =∠ECD =90°,得到∠ECA =∠DCB ,然后证明△BCD ≌△ACE (SAS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EAC =∠B =45°,进一步得出∠EAD =90°,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AP =12DE ;(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Q 在线段AB 上时和当Q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连接AE ,EQ ,根据题意得出CQ 垂直平分DE ,进而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Q =DQ ,设BD =AE =x ,在Rt △AEQ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AP =12DE ,理由:连接AE ,如图,∵CA =CB ,∠ACB =90°,∴∠CAB =∠CBA =45°.∵∠ACB =∠ECD =90°,∴∠ECA =∠DCB .在△BCD 和△ACE 中,CE CD ECA DCB AC BC =⎧⎪∠=∠⎨⎪=⎩, ∴△BCD ≌△ACE (SAS ).∴∠EAC =∠B =45°.∴∠EAD=∠EAC+∠BAC=90°.又∵P为DE中点,∴AP=12DE.(2)情况(一),当Q在线段AB上时,连接AE,EQ,如图,∵CE⊥CD,且CE=CD,点P是DE的中点,∴CP⊥DE.即CQ垂直平分DE,∴EQ=DQ.设BD=AE=x,EQ=DQ=AB﹣AQ﹣BD=3﹣x,由(1)知:∠EAB=90°,∴EA2+AQ2=EQ2.∴x2+22=(3﹣x)2,解得x=56,即BD=56;情况(二),当Q在线段BA延长线上时,连接AE,EQ,如图,∵CE⊥CD,且CE=CD,点P是DE的中点,∴CP⊥DE.即CQ垂直平分DE,∴EQ=DQ.设BD=AE=x,同理可得方程:x2+22=(7﹣x)2,解得x=45 14.综上:BD=56或4514.【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作出辅助线.4、 (1)三角形如图①所示,三边长分别为2、(2)正方形如图②所示.【分析】(1)画一个底边长是2,高为4的钝角三角形即可,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各边长.(2【详解】(1)如图①所示:很明显,12442EMFS=⨯⨯=,且FM=2,又由题意可得:EM=,EF=(2)如图②所示,由题意可得:AB=BC=CD=D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1)画图见解析;(2)5.5【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在网格中确定2222223110,2313,1417,AB AC BC再顺次连接,,A B C即可;(2)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周围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详解】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其中:2222223110,2313,1417, AB AC BC(2)11134132314 5.5,222ABCS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网格中作三角形,勾股定理的应用,网格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掌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网格三角形的边长”是解本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A.1米B.1.5米C.2米D.2.5米2、长度分别为9cm、12cm、15cm、36cm、39cm五根木棍首尾连接,最多可搭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作三个半圆,且,,则等于()A.60B.40C.50D.704、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A.12B.7+C.12或7+D.以上都不对5、一个直角三角形木架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是,.现要做一个与其相似的三角形木架,如果以长的木条为其中一边,那么另两边中长度最大的一边最多可达到()A. B. C. D.6、有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A.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B.三边长为,,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D.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7、如图,在△ABC中,∠C=90°,AC=4cm,AB=7cm,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则EB的长是()A.3 cmB.4 cmC.5 cmD.不能确定8、如图,直线y=x+1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B,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1,再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B1,以点A为圆心、A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2按此做法进行下去,则点A2020的坐标是( )A.(2 2020, 0)B.(2 1010, 0)C.(2 1010+1,0)D.(2 1010-1,0)9、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B.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C.半径为的圆; D.对角线长为6和8的菱形;10、如图,在△ABC中,三边a、b、c的大小关系是( )A.a<b<cB.c<a<C.c<b<aD.b<a<c11、已知△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C-∠BB.a 2=b 2-c 2C.a:b:c=2:3:4D.a=,b=,c=1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点F分别是边BC,边CD上的动点,且BE=CF,AE与BF相交于点P.若点M为边BC的中点,点N为边CD上任意一点,则MN+PN的最小值等于()A. B.5 C. D.13、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PQ,则△PQD的面积为()A. B. C. D.14、“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差是( )A.9B.36C.27D.3415、如图所示,在Rt△ABC中,∠BAC=90°,AB=8,AC=6,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边BC于点E,则△ACE的周长为()A.16B.15C.14D.13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cm、20cm、25cm,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________ cm.17、如图,长方体的长为,宽为,高为,点离点的距离为,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爬到点,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17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1.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为a,较短直角边为b,则a4+b4的值为()A.35B.43C.89D.972.若线段a,b,c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为()A.2:3:4B.3:4:6C.4:6:7D.7:24:25 3.在一根长为30个单位的绳子上,分别标出A,B,C,D四个点,它们将绳子分成长为5个单位,12个单位和13个单位的三条线段.自己握绳子的两个端点(A点和D点交于一处),两个同伴分别握住B点和C点,将绳子拉成一个几何图形,会得到()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组成三角形4.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①8,15,17;②4,5,6;③7.5,4,8.5;④24,25,7;⑤5,8,17.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5.如图,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宽、高分别为12m,4m,3m,则能放进此木箱中的木棒最长为()A.19B.24C.13D.156.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O港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离开O港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5小时后它们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40海里D.32海里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三个连续整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A.6B.8C.10D.12二.填空题8.已知△ABC中,AB=17cm,BC=30cm,BC上的中线AD=8cm,则△ABC为三角形.9.如图,半圆内数字分别为所在半圆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半圆面积是.10.一块等腰三角形钢板,腰长10m,底边长12m,则此钢板的面积是m2.11.写四组勾股数组.,,,.12.请写出三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13.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其中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14.如图,三个直角三角形(Ⅰ,Ⅱ,Ⅲ)拼成一个直角梯形(两底分别为a、b,高为a+b),利用这个图形,小明验证了勾股定理.请你填写计算过程中留下的空格:S梯形=(上底+下底)•高=(a+b)•(a+b),即S梯形=()①S梯形=Ⅰ+Ⅱ+Ⅲ(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即S梯形=()②由①、②,得a2+b2=c2.15.一根旗杆在离地面12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5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米.三.解答题16.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试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7.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b在同一直线上,斜边为c,请利用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验证勾股定理.18.如图,一轮船以16n mi1e/h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n mi1e/h 的速度同时从港口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那么离开港口A2h后,两船相距多远?19.如图是一个塑料大棚,它的宽a=4.8m,高b=3.6m,棚总长d=10m.(1)求大棚的占地面积.(2)覆盖在顶上的塑料布需要多少平方米?20.如果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则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1)如图①,以格点为顶点的△ABC中,请判断AB,BC,AC三边的长度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2)在图②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21.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b=m2﹣1,c=m2+1,那么a、b、c为勾股数.你认为正确吗?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为a,较短直角边为b,则a4+b4的值为()A.35B.43C.89D.97【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知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此题中斜边的平方即为大正方形的面积13,2ab即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从而不难求得a4+b4的值.【解答】解:依题意有:a2+b2=大正方形的面积=13,2a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13﹣1=12,ab=6,则a4+b4=(a2+b2)2﹣2a2b2=(a2+b2)2﹣2(ab)2=132﹣2×62=169﹣72=97.故选:D.2.若线段a,b,c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为()A.2:3:4B.3:4:6C.4:6:7D.7:24:25【分析】欲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解答】解:A、因为22+32≠4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B、因为32+42≠6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因为42+62≠7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因为72+242=25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正确;故选:D.3.在一根长为30个单位的绳子上,分别标出A,B,C,D四个点,它们将绳子分成长为5个单位,12个单位和13个单位的三条线段.自己握绳子的两个端点(A点和D点交于一处),两个同伴分别握住B点和C点,将绳子拉成一个几何图形,会得到()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组成三角形【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52+122=132,∴自己握绳子的两个端点(A点和D点交于一处),两个同伴分别握住B点和C点,将绳子拉成一个几何图形,会得到直角三角形.故选:A.4.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①8,15,17;②4,5,6;③7.5,4,8.5;④24,25,7;⑤5,8,17.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①152+82=172,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②42+52≠62,故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③7.52+42=8.52,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④242+72=252,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⑤52+82≠172,故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5.如图,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宽、高分别为12m,4m,3m,则能放进此木箱中的木棒最长为()A.19B.24C.13D.15【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的长即可.【解答】解:∵侧面对角线BC2=32+42=52,∴CB=5m,∵AC=12m,∴AB==13(m),∴空木箱能放的最大长度为13m,故选:C.6.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O港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离开O港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5小时后它们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40海里D.32海里【分析】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2艘轮船的准确位置,根据夹角计算距离.【解答】解:OA为第2艘轮船的行驶路线,OB为第一艘轮船的行驶路线,则OA=12×1.5=18海里,OB=16×1.5=24海里,且∠AOB为90°,∴AB==30海里.故选:B.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三个连续整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A.6B.8C.10D.12【分析】设这三边长分别为x,x+1,x+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x+2)2=(x+1)2+x2,解方程可求得三角形的三边长,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接求得面积即可.【解答】解:设这三边长分别为x,x+1,x+2,根据勾股定理得:(x+2)2=(x+1)2+x2解得:x=﹣1(不合题意舍去),或x=3,∴x+1=4,x+2=5,则三边长是3,4,5,∴三角形的面积=××4=6;故选:A.二.填空题8.已知△ABC中,AB=17cm,BC=30cm,BC上的中线AD=8cm,则△ABC为等腰三角形.【分析】由于AD是中线,易知BD=15,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断△ABD是直角三角形,可知AD⊥BC,即AD是BC的中垂线,于是AB=AC,可判断△ABC是等腰三角形,又知AB2+AC2≠BC2,故△ABC不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如右图所示,AD是中线,∵AD是中线,∴BD=15,在△ABD中,AD2+BD2=289=AB2,∴△ABD是直角三角形,∴AD⊥BC,∴AD是△ABC的中垂线,∴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B2+AC2≠BC2,∴△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9.如图,半圆内数字分别为所在半圆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半圆面积是100.【分析】由于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根据勾股定理求出面积是A的半圆的直径的平方,进而即可求得半圆的面积A.【解答】解:∵以EG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等于400,即π()2=400,∴EG2=,∵以FG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300,∴π()2=300,∴FG2=,又∵△EFG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EG2=EF2+FG2,∴EF2=EG2﹣FG2=,则半圆的面积为:A=π()2=πוEF2=100.故答案为100.10.一块等腰三角形钢板,腰长10m,底边长12m,则此钢板的面积是48m2.【分析】作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可将其转化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将高求出,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作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10m,一直角边长=12×=6m,则高长==8,故钢板面积=×12×8=48m2.11.写四组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9、40、41(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写出即可.【解答】解:四组勾股数组可以是:3、4、5,5、12、13,7、24、25,9、40、41.故答案为:3、4、5,5、12、13,7、24、25,9、40、41(答案不唯一).12.请写出三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3,4,5,6,8,10,5,12,13.【分析】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即为一组勾股数,如3,4,5;6,8,10;5,12,13等,本题答案不唯一.【解答】解:三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可以是:3,4,5;6,8,10;5,12,13.故答案为:3,4,5;6,8,10;5,12,13.13.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分析】勾股定理逆定理,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三角形即为直角三角形,满足这样的正整数,即为勾股数.【解答】解:∵a2+b2=c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其为直角三角形,三个正整数即为勾股数.14.如图,三个直角三角形(Ⅰ,Ⅱ,Ⅲ)拼成一个直角梯形(两底分别为a、b,高为a+b),利用这个图形,小明验证了勾股定理.请你填写计算过程中留下的空格:S梯形=(上底+下底)•高=(a+b)•(a+b),即S梯形=(a2+2ab+b2)①S梯形=Ⅰ+Ⅱ+Ⅲ(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ab+c2+ab,即S梯形=(2ab+c2)②由①、②,得a2+b2=c2.【分析】此直角梯形的面积有三部分组成,利用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列出方程并整理.【解答】解:因为,又因为S梯形=Ⅰ+Ⅱ+Ⅲ=ab+c2+ab=,所以=,得c2=a2+b2.故答案为:a2+2ab+b2,ab,c2,ab,2ab+c2.15.一根旗杆在离地面12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5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25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两直角边的长度,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就可求出斜边的长.【解答】解:∵52+122=169,∴=13(m),∴13+12=25(米).∴旗杆折断之前有25米.故答案为:25.三.解答题16.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试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在△ACD中,再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A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B=90°,AB=3,BC=4,∴AC2=AB2+BC2=9+16=25,∴AC=5,又∵AC2+CD2=25+144=169,AD2=16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17.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b在同一直线上,斜边为c,请利用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验证勾股定理.【分析】由图知,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用字母表示出来,化简后,即证明勾股定理.【解答】解:由图可得,×(a+b)(a+b)=ab+c2+ab,整理得,=,∴a2+2ab+b2=2ab+c2,∴a2+b2=c2.18.如图,一轮船以16n mi1e/h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n mi1e/h 的速度同时从港口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那么离开港口A2h后,两船相距多远?【分析】首先根据方向角得出∠BAC=90°,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解答】解:∵一轮船以16n mi1e/h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n mi1e/h的速度同时从港口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BAC=90°,离开港口A2h后,AB=32n mi1e,AC=24n mi1e,∴BC==40(n mi1e).答:离开港口A2h后,两船相距40n mi1e.19.如图是一个塑料大棚,它的宽a=4.8m,高b=3.6m,棚总长d=10m.(1)求大棚的占地面积.(2)覆盖在顶上的塑料布需要多少平方米?【分析】(1)利用图形得出占地面积为ad,进而得出答案;(2)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是矩形的宽.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大棚的占地面积为:ad=4.8×10=48(m2);(2)根据勾股定理,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6(m),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得覆盖在顶上的塑料布为:6×10=60(m2).20.如果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则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1)如图①,以格点为顶点的△ABC中,请判断AB,BC,AC三边的长度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2)在图②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B,BC,AC的长,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各边长结合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①所示:AB=4,AC==3,BC==,所以AB的长度是有理数,AC和BC的长度是无理数;(2)如图②所示:21.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b=m2﹣1,c=m2+1,那么a、b、c为勾股数.你认为正确吗?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分析】欲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解答】解:正确.理由:∵m表示大于1的整数,∴a,b,c都是正整数,且c是最大边,∵(2m)2+(m2﹣1)2=(m2+1)2,∴a2+b2=c2,即a、b、c为勾股数.当m=2时,可得一组勾股数3,4,5.。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过关测试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过关测试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它的最长边上的高为()A.6 B.2.4 C.8 D.4.82.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A.8 B.4 C.6 D.无法计算3.如图,在Rt△ABC中,∠C=90°,BC=6,AC=8,则AB的长度为()A.7 B.8 C.9 D.104.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A.B.C.+1 D.+15.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再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7=()A.B.C.D.6.如图,在我海军某次海上编队演习中,两艘航母护卫舰从同一港口O同时出发,1号舰沿南偏东30°方向以12节(1节=1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2号舰以16节的速度航行,离开港口1.5小时后它们分别到达A,B两点且相距30海里,则2号舰的航行方向是()A.北偏西30°B.南偏西30°C.南偏东60°D.南偏西60°7.如图,OC平分∠AOB,点P是OC上一点,PM⊥OB于点M,点N是射线OA上的一个动点若OM=4,OP=5,则PN的最小值为()A.2 B.3 C.4 D.58.如图,一架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3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1米,则梯足将向外移()A.0.5米B.3米C.4米D.1米二.填空题(共7小题)9.已知Rt△ABC中,∠C=90°,若a+b=5,c=,则Rt△ABC的面积等于.10.勾股定理a2+b2=c2本身就是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显然这个方程有无数解,满足该方程的正整数(a,b,c)通常叫做勾股数.如果三角形最长边c=2n2+2n+1,其中一短边a=2n+1,另一短边为b,如果a,b,c是勾股数,则b=(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1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矩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1丈=10尺),如果设门的宽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高为(x+6)尺,根据题意得方程:.12.观察下列等式:32+42=52;52+122=132;72+242=252;92+402=412;112+602=612…按照这样的规律,第六个等式是.13.《算法统宗》记载古人丈量田地的诗:“昨日丈量地回,记得长步整三十.广斜相并五十步,不知几亩及分厘.”其大意是:昨天丈量了田地回到家,记得长方形田的长为30步,宽和对角线之和为50步.不知该田有几亩?请我帮他算一算,该田有亩(1亩=240平方步).14.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 =,则CD=.15.小明将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五边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后,用等面积法建立等式证明勾股定理.小明在证题中用两种方法表示五边形的面积,分别是①S =,②S=.三.解答题(共6小题)16.如图,∠C=90°,AC=3,BC=4,AD=12,BD=13,试判断△A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7.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3m,CD=4m,∠ADC=90°,AB=13m,BC=12m,求这块地的面积.18.如图,△ABC中,∠A=45°,AC=,AB=+1.求:(1)AC边上高;(2)求BC的长.19.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Q.(1)证明:AP=CQ;(2)若PA:PB:PC=3:4:5,连结PQ,证明:△PQC是直角三角形.20.如图,∠ACB=90°,AB=5,BC=4,CD⊥AB于D(1)求AC的长;(2)求△ABC的面积;(3)求CD的长.2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理解:①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吗?(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填“是”或“不是”)奇异三角形.探究:在Rt△ABC中,两边长分别是a、c,且a2=50,c2=100,则这个三角形是否是奇异三角形?请说明理由.拓展:在Rt△ABC中,∠C=90°,AB=c,AC=b,BC=a,且b>a,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求a2:b2:c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它的最长边上的高为()A.6 B.2.4 C.8 D.4.8【分析】根据已知先判定其形状,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其高.【解答】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62+82=102,∴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10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设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6×8=×10h,解得h=4.8.故选:D.2.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A.8 B.4 C.6 D.无法计算【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将AB2+AC2转化为BC2,再求值.【解答】解:∵Rt△ABC中,BC为斜边,∴AB2+AC2=BC2,∴AB2+AC2+BC2=2BC2=2×22=8.故选:A.3.如图,在Rt△ABC中,∠C=90°,BC=6,AC=8,则AB的长度为()A.7 B.8 C.9 D.1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Rt△ABC中,∠C=90°,BC=6,AC=8,∴AB===10,故选:D.4.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A.B.C.+1 D.+1【分析】根据题意求出B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得到AM的长,根据数轴的性质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BC=AB=1,由勾股定理得,AC==,则AM=,∴点M对应的数是+1,故选:C.5.如图,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得OP1=;再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7=()A.B.C.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每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根据结果得出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OP=1,OP1=,OP2=,OP3==2,∴OP4==,…,OP2017=.故选:D.6.如图,在我海军某次海上编队演习中,两艘航母护卫舰从同一港口O同时出发,1号舰沿南偏东30°方向以12节(1节=1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2号舰以16节的速度航行,离开港口1.5小时后它们分别到达A,B两点且相距30海里,则2号舰的航行方向是()A.北偏西30°B.南偏西30°C.南偏东60°D.南偏西60°【分析】直接利用已知得出AO,BO,AB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BOA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BO=16×1.5=24(海里),AO=12×1.5=18(海里),AB=30海里,则此时:AO2+BO2=AB2,故△AOB是直角三角形,则∠BOA=90°,∵∠AOD=30°,∴∠DOB=60°,∴2号舰的航行方向是:南偏西60°.故选:D.7.如图,OC平分∠AOB,点P是OC上一点,PM⊥OB于点M,点N是射线OA上的一个动点若OM=4,OP=5,则PN的最小值为()A.2 B.3 C.4 D.5【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M,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PN⊥OA时,PN最短,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M=PN,从而得解.【解答】解:∵PM⊥OB于点M,OM=4,OP=5,∴PM=3,当PN⊥OA时,PN的值最小,∵OC平分∠AOB,PM⊥OB,∴PM=PN,∵PM=3,∴PN的最小值为3.故选:B.8.如图,一架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3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1米,则梯足将向外移()A.0.5米B.3米C.4米D.1米【分析】在本题中,运用两次勾股定理,即分别求出AC和B′C,求二者之差即可解答.【解答】解:在直角△ABC中,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4(米),则A′C=4﹣1=3(米),在直角△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4(米),所以B′B=4﹣3=1(米),故选:D.二.填空题(共7小题)9.已知Rt△ABC中,∠C=90°,若a+b=5,c=,则Rt△ABC的面积等于 3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2+b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到a2+2ab+b2=25,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a2+b2=c2=13,(a+b)2=25,即a2+2ab+b2=25,∴2ab=12,∴Rt△ABC的面积=ab=3,故答案为:3.10.勾股定理a2+b2=c2本身就是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显然这个方程有无数解,满足该方程的正整数(a,b,c)通常叫做勾股数.如果三角形最长边c=2n2+2n+1,其中一短边a=2n+1,另一短边为b,如果a,b,c是勾股数,则b=2n2+2n(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c=2n2+2n+1,a=2n+1∴b=2n2+2n,故答案为:2n2+2n1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矩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1丈=10尺),如果设门的宽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高为(x+6)尺,根据题意得方程:x2+6x﹣32=0 .【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进而得出等式方程即可.【解答】解:设门的宽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高为(x+6)尺,根据题意得方程:x2+(x+6)2=100,整理得:x2+6x﹣32=0.故答案为:x2+6x﹣32=0.12.观察下列等式:32+42=52;52+122=132;72+242=252;92+402=412;112+602=612…按照这样的规律,第六个等式是132+842=852.【分析】通过观察可知,所列出的算式都符合勾股定理公式.再观察数字的规律可得:第一个加数的底数是从3开始的奇数,第二个加数的底数是依次加:8、12、16、20、24、28…,结果的底数正好是第二个底数加1,则第六个等式的第一个加数的底数是13,第二个加数的底数是60+24=84.结果的底数为84+1=85.【解答】解:∵第一个等式是:32+42=52;第二个等式是52+122=132;第三个等式是72+242=252;第四个等式是92+402=412;第五个等式是112+602=612…按照这样的规律,第六个等式是:132+842=852,故答案为:132+842=852.13.《算法统宗》记载古人丈量田地的诗:“昨日丈量地回,记得长步整三十.广斜相并五十步,不知几亩及分厘.”其大意是:昨天丈量了田地回到家,记得长方形田的长为30步,宽和对角线之和为50步.不知该田有几亩?请我帮他算一算,该田有 2 亩(1亩=240平方步).【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得长方形的宽,然后由矩形的面积公式解答.【解答】解:设该矩形的宽为x步,则对角线为(50﹣x)步,由勾股定理,得302+x2=(50﹣x)2,解得x=16故该矩形的面积=30×16=480(平方步),480平方步=2亩.故答案是:2.14.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则CD=﹣1 .【分析】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2,BF=AF=1,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F⊥BC于F,在Rt△ABC中,∠B=45°,∴BC=AB=2,BF=AF=AB=1,∵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AD=BC=2,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F==∴CD=BF+DF﹣BC=1+﹣2=﹣1,故答案为:﹣1.15.小明将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五边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后,用等面积法建立等式证明勾股定理.小明在证题中用两种方法表示五边形的面积,分别是①S =c2+ab,②S=a2+b2+ab.【分析】五边形的面积=边长为c的正方形面积+2个全等的直角边分别为a,b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或五边形的面积=边长为c的正方形面积+边长为c的正方形面积+2个全等的直角边分别为a,b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①S=c2+ab×2=c2+ab,②S=a2+b2+ab×2=a2+b2+ab.故答案为:c2+ab,a2+b2+ab.三.解答题(共6小题)16.如图,∠C=90°,AC=3,BC=4,AD=12,BD=13,试判断△A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分析】先在△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2的值,再在△ABD中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D⊥AB,即可得到△ABD为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BD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ABC中,∠C=90°,∴AB2=CB2+AC2=42+32=52,∴在△ABD中,AB2+AD2=52+122=132,∴AB2+AD2=BD2,∴△ABD为直角三角形.17.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3m,CD=4m,∠ADC=90°,AB=13m,BC=12m,求这块地的面积.【分析】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可以得出三角形ACD和ABC是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减去△ACD的面积就是所求的面积.【解答】解:连接AC,∵∠ADC=90°,AD=3m,CD=4m,∴AC2=AD2+CD2=32+42=25,又∵AC>0,∴AC=5m,又∵AB=13m,BC=12m,∴AC2+BC2=52+122=169,又∵AB2=169,∴AC2+BC2=AB2,∴∠ACB=90°,∴S四边形ABCD=S△ABC﹣S△ADC=30﹣6=24m2.18.如图,△ABC中,∠A=45°,AC=,AB=+1.求:(1)AC边上高;(2)求BC的长.【分析】(1)过点C作CD⊥AB于点D,直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D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求出B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即可.【解答】解:(1)过点C作CD⊥AB于点D,∵∠A=45°,AC=,∴AD=DC=AC sin45°=1,∴S△ABC=×1×(+1)=,∴AC边上高为×2÷=;(2)∵AB=+1,AD=CD=1,∴BD=,∴BC==2.19.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Q.(1)证明:AP=CQ;(2)若PA:PB:PC=3:4:5,连结PQ,证明:△PQC是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SAS判定△ABP≌△CBQ,从而得到AP=CQ;(2)设PA=3a,PB=4a,PC=5a,由已知可判定△PBQ为正三角形,从而可得到PQ=4a,再根据勾股定理判定△PQC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猜想:AP=CQ,证明:∵∠ABP+∠PBC=60°,∠QBC+∠PBC=60°,∴∠ABP=∠QBC.又∵AB=BC,BP=BQ,∴△ABP≌△CBQ,∴AP=CQ;(2)证明:由PA:PB:PC=3:4:5,可设PA=3a,PB=4a,PC=5a,连接PQ,在△PBQ中,由于PB=BQ=4a,且∠PBQ=60°,∴△PBQ为正三角形.∴PQ=4a.于是在△PQC中∵PQ2+QC2=16a2+9a2=25a2=PC2∴△PQC是直角三角形.20.如图,∠ACB=90°,AB=5,BC=4,CD⊥AB于D(1)求AC的长;(2)求△ABC的面积;(3)求CD的长.【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计算;(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解答】解:(1)由勾股定理得,AC==3;(2)△ABC的面积=×BC×AC=6;(3)×AB×CD=6,解得,CD=.2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理解:①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吗?是(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是(填“是”或“不是”)奇异三角形.探究:在Rt△ABC中,两边长分别是a、c,且a2=50,c2=100,则这个三角形是否是奇异三角形?请说明理由.拓展:在Rt△ABC中,∠C=90°,AB=c,AC=b,BC=a,且b>a,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求a2:b2:c2.【分析】理解:①根据题中所给的奇异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断;②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判断;探究:分c为斜边、b为斜边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奇异三角形的定义判断;拓展:根据根据勾股定理、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计算即可.【解答】解:①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a2+a2=2a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故答案为:是;②∵12+()2=2×22,∴该三角形是奇异三角形,故答案为:是;探究:当c为斜边时,b2=c2﹣a2=50,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当b为斜边时,b2=c2+a2=150,∵50+150=2×100,∴Rt△ABC是奇异三角形;∴a2+b2=2c2∴Rt△ABC是奇异三角形拓展:Rt△ABC中,∠C=90°,∴a2+b2=c2,∵c>b>a,∴2c2>b2+a2,2a2<b2+c2,∵Rt△ABC是奇异三角形,∴2b2=a2+c2,∴2b2=a2+a2+b2,∴b2=2a2,∵a2+b2=c2,∴c2=3a2,∴a2:b2:c2=1:2:3.。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30分)1.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B.2,3C.6,7,8D.2,3,42.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距地面5m处折断,倒下后树顶端着地点A距树底端B的距离为12m,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10m B.15m C.18m D.20m3.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B.最大正方形的面积C.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D.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4.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于12点E.若AC=3,AB=5,则DE等于()A .2B .103C .158D .1525.《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 尺,则可列方程为( )A .()22610x x =--B .()222610x x =-- C .()22610x x +=- D .()222610x x +=- 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是( )A .5B .25C 7D .577.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 =3,底面直径BC =3,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 处沿圆柱表面爬到对角C 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 .31π+B .32C 234π+D .231π+8.在Rt △ABC 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的长为( ) A .6 B .7 C .10 D .13 9.如图,矩形ABCD 中,AB 3=,BC 4=,EB//DF 且BE 与DF 之间的距离为3,则AE 的长是( )A 7B .38C .78D .5810.在Rt ABC △中,90C ∠=︒,9AC =,12BC =,则点C 到 AB 的距离是( )A .94B .1225C .365D 33二、填空题(共30分)11.在△ABC 中,AB =c ,AC =b ,BC =a ,当a 、b 、c 满足_______时,△B =90°. 12.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90,4ACB AC BC ∠=︒==,D 为BC 的中点,5AD =,若P 为AB 上一个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3.如图,在Rt ABC △中,90A ∠=︒,3AB =,4AC =,现将ABC 沿BD 进行翻折,使点A 刚好落在BC 上,则CD =__________.14.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 的长为17米,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 的位置,此时绳子CD 的长为10米,问船向岸边移动了__米.15.已知:如图,ABC 中,△ACB =90°,AC =BC 2,ABD 是等边三角形,则CD 的长度为______.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22AD =27AB =10BC =,8CD =,90BAD ∠=︒,那么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17.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O为圆心,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一点A”,该图说明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________.18.在Rt△ACB中,△ACB=90°,点D在边AB上,连接CD,将△ADC沿直线CD翻折,点A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E处,若AC=3,BE=1,则DE的长是_____.19.如图,一架长5米的梯子A1B1斜靠在墙A1C上,B1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3米,此时梯子的高度达不到工作要求,因此把梯子的B1端向墙的方向移动了1.6米到B处,此时梯子的高度达到工作要求,那么梯子的A1端向上移动了_____米.20.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译文为“今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的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3尺,牵索沿地面退行,在离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问绳索长是多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设绳索AC的长为x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0分)21.如图,一张长8cm ,宽6cm 的矩形纸片,将它沿某直线折叠使得A 、C 重合,求折痕EF 的长.22.一架云梯长25m ,如图所示斜靠在一而墙上,梯子底端C 离墙7m .(1)这个梯子的顶端A 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 m ,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米?23.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形(ABC ,90ACB ∠=︒)土地划出一个三角形(ADC )后,测得3CD =米,4=AD 米,12BC =米,13AB =米.(1)求证:90ADC ∠=︒;(2)求图中阴影部分土地的面积.2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20cm ,BC=15cm ,CD=7cm ,AD=24cm ,△ABC=90°.(1)求△ADC 的度数;(2)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25.如图,在△ABC 和△DEB 中,AC △BE ,△C =90°,AB =DE ,点D 为BC 的中点,12AC BC =. (1)求证:△ABC △△DEB .(2)连结AE ,若BC =4,直接写出AE 的长.26.勾股定理被誉为“几何明珠”,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初中学生以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常常运用到的重要知识,因此学好勾股定理非常重要.学习数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要学会勾股定理的各种证明方法.请你利用如图图形证明勾股定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D△CD,AE△BD于点E,且△ABE△△BCD.求证:AB2=BE2+AE2.27.一艘轮船从A港向南偏西48°方向航行100km到达B岛,再从B岛沿BM方向航行125km到达C岛,A港到航线BM的最短距离是60km.(1)若轮船速度为25km/小时,求轮船从C岛沿CA返回A港所需的时间.(2)C岛在A港的什么方向?参考答案1.B2.C3.C4.C5.D6.D7.C8.D9.C10.C11.a2+c2= b212.513.5 214.9.1531 16.14 17.有理数18.15 719.0.820.x2−(x−3)2=8221.EF的长为15 222.(1)这个梯子的顶端A距地面有24m高;(2)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m.23.2424.(1)△ADC=90°;(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234cm252527.(1)从C岛返回A港所需的时间为3小时;(2)C岛在A港的北偏西42°。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 2.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 3.如图,在△ABC 中,AB=5,AC=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A .1<AD <6B .1<AD <4C .2<AD <8 D .2<AD <4 4.工人师傅常用直角尺平分一个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在∠AO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直角尺,使直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即CM =CN ).此时过直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 .HLB .SASC .SSSD .ASA 5.如图,AP 平分∠BAF ,PD ⊥AB 于点D ,PE ⊥AF 于点E ,则△APD 与△APE 全等的理由是( )A .SSSB .SASC .SSAD .AAS6.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5cm ,在AC 上取一点E ,使EC =BC ,过点E 作EF ⊥AC ,连接CF ,使CF =AB ,若EF =12cm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F =∠BCFB .AE =7cmC .EF 平分ABD .AB ⊥CF 7.下列各命题中,假命题是( )A .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及第三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D .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8.如图,已知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9.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AC 3=,BC 4=,则ABD ACD S :S 为( )A .5:4B .5:3C .4:3D .3:410.如图,已知∠A=∠D , AM=DN ,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够判定△ABN ≅△DCN 的是( )A .BM ∥CNB .∠M=∠NC .BM=CND .AB=CD 11.如图,OB 平分∠MON ,A 为OB 的中点,AE ⊥ON ,EA=3,D 为OM 上的一个动点,C 是DA 延长线与BC 的交点,BC //OM ,则CD 的最小值是( )A .6B .8C .10D .1212.如图,在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OA OC >,40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3.如图,在Rt ABC 和Rt ADE △中,90,,ACB AED AB AD AC AE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 DE =B .BAE DAC ∠=∠ C .OC OE =D .EAC ABC ∠=∠ 14.已知,如图,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P 是射线OC 上任意点,PD ⊥OA ,PE ⊥OB ,下列条件中:①∠AOC =∠BOC ,②PD =PE ,③OD =OE ,④∠DPO =∠EPO ,能判定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5.如图,已知,CAB DAE ∠=∠,AC AD =.下列五个选项:①AB AE =,②BC ED =,③C D ∠=∠,④B E ∠=∠,⑤12∠=∠,从中任选一个作为已知条件,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16.如图,AOP BOP ∠=∠,PD OA ⊥,C 是OB 上的动点,连接PC ,若4PD =,则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7.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CE =,//CF AB ,若四边形DBCF 的面积是26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18.如图,AB =4cm ,AC =BD =3cm ,∠CAB =∠DBA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当△ACP 与△BPQ 全等时,点Q 的运动速度为__cm/s .19.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面结论中(1)DA 平分EDF ∠;(2)AE AF =,DE DF =;(3)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4)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正确的有________ .20.如图,点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 OA ⊥,垂足为点D ,且5PD =,点M 是射线OC 上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21.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第____块去,这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____原理.22.如图,AB ,CD 交于点O ,AD ∥BC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得△AOD ≌△BOC .23.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上的一点,已知30DAC ∠=︒,75DAB ∠=︒,CE 平分ACB ∠交AB 于点E ,连接DE ,则DEC ∠=________度.24.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垂足为A ,B ,S △AOM =8cm 2,OA=4cm ,则MB=___.25.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交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若28ABC S =,4DE =,8AB =,则AC =_________.26.如图,在△ABC 和△DBC 中,∠ACB=∠DBC=90°,E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F ,AB=DE .若BD=8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边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点E ,交AB 于点F ,连接DF .(1)请直接写出∠CAD 与∠BCF 的数量关系;(2)若点D 是BC 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 ,C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8.如图,AB AD =,AC AE =,CAE BAD ∠=∠.求证:B D ∠=∠.29.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是BC的中点,证明:∠B=∠C.30.如图,一条河流MN旁边有两个村庄A,B,AD⊥MN于D.由于有山峰阻挡,村庄B 到河边MN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河边恰好有一个地点C能到达A,B两个村庄,与A,B 的连接夹角为90°,且与A,B的距离也相等,测量C,D的距离为150m,请求出村庄B到河边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若∠B=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a2+b2=c2B.b2+c2=a2C.a2+c2=b2D.c2-a2=b22.如图,在△ABC中,∠C=90°,∠A=30°,AB=12,则AC=( )A. 6 B.6 2 C.6 3 D. 123.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AB=13,BC=10,AD=12,则AC等于( )A.10 B.11 C.12 D.134.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为( )A.4米B.8米C.9米D.7米5.如图,分别以三角形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如果较小的两个半圆面积之和等于较大的半圆面积,那么这个三角形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6.一艘轮船和一艘渔船同时沿各自的航向从港口O出发,如图所示,轮船从港口O沿北偏西20°的方向行60海里到达点M处,同一时刻渔船已航行到与港口O相距80海里的点N处,若M,N两点相距100海里,则∠NOF的度数为( )A.50° B.60° C.70° D.80°7.在△ABC中,AB=10,AC=210,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 )A.10 B.8 C.6或10 D.8或108.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 )A.0.7米B.1.5米C.2.2米D.2.4米9.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5,则BC的长为( )A.3-1B.3+1C.5-1D.5+110.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90° B.60° C.45° D.3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是5,一直角边的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AC=6,BC=8,CD =.13.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米.14.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分别有下列几组数据:①6、8、10;②12、13、5;③17、8、15;④4、11、9,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4组B .3组C .2组D .1组 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 )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 .如果两个角都是45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A .3 cm ²B .4 cm ²C .5 cm ²D .6 cm ²4.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处折断,树尖B 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2米,则树高为( )A .5米B .3米C .(5+1)米D .3米5.已知Rt △ABC 中,∠C =90º,若a+b=14 cm ,c=10 cm ,则ABC S ∆为 ( ) A .24 cm ² B .36 cm ² C .48 cm ² D .60 cm ²6.如图,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60º方向,与灯塔P 的距离为30海里的A 处.轮船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0º方向上的B 处,则此时轮船所在位置B 处与灯塔P 之间的距离为( )A .60海里B .45海里C .203海里D .303海里7.已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b )(c²-a²-b²)=0,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 ₁,以CD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 ₂,……,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 ₂₀₁₉的值为( )A .201622⎪⎪⎭⎫⎝⎛ B .201722⎪⎪⎭⎫⎝⎛ C .201621⎪⎭⎫⎝⎛ D .201721⎪⎭⎫⎝⎛9.对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法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AE 和EB 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中用到的面积相等的关系是( )A .CEB EDA S S △△= B .CDE CEB EDA S S S △△△=+C .CDEB CDAE S S 四边形四边形=D .ABCD CEB CDE EDA S S S S 四边形△△△=++10.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顶点A 处,已知AB=4 cm ,AD=8 cm ,则折痕EF 的长为( )A .5 cmB .25 cmC .23 cmD .35 cm二、填空题。

1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 cm ,2 cm ,则斜边长为_______. 12. 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5,那么另一条边长的平方等于_______. 13.如图,我国古代数学家得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密铺成的,若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之比为1: 13,则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a 与较长的直角边b 的比值为_______.14.等腰△ABC 中,AB=AC=10 cm ,BC=12 cm ,则BC 边上的高是____cm.15.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之比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与斜边之比为_______. 16.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其中△ABP ≌△CBP ′,若PB=3,则PP ′的长是_______.17.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 ₁,S ₂,S ₃,S ₄,则S ₁+S ₂+S ₃+S ₄=_______.18.在△ABC 中,AB=15,AC=13.高AD=12,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9.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 偏离欲到达的B 点200 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 m ,该河流的宽度为多少?20.如图,在Rt △ABC 中,∠A CB=90º,BC=3,AC=4,在边BC 上有一点M ,将△ABM 沿直线AM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延长线上的点D 处. (1)AB 的长=____________; (2)CD 的长=____________;(3)求CM 的长.21.如图,AM是△ABC的中线,∠C=90º,MN⊥AB于点N.求证:AN²=BN²+AC².22.如图,∠ABC= 90º,AB =6 cm,AD=24 cm,BC+CD=34 cm,C是直线l上一动点,请你探索当C点离B点多远时,△ACD是一个以C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3.有一辆装满货物的小车,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如图所示的上边是半圆,下边是长方形的桥洞,已知半圆的直径为2米,长方形有一条边长是2.3米.(1)这辆小车能否通过此桥洞?试说明你的理由;(2)为了适应需求,想把桥洞改为双行道,并且要使宽为1.2米,高为2.8米的小车能安全通过,那么此桥洞的宽至少应增加到多少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①6²+8²=100=10²,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②5²+12²=13²,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③8²+15²=17²,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④4²+9²≠11²,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选B.2.C A.逆命题是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B.逆命题是如果两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是假命题;C.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D.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都是45º,是假命题,故选C.3.C 由勾股定理得斜边长为5 cm,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为5×1=5(cm²).4.C 在Rt△ABC中,AB=2,AC=1,则BC=5122222=+=+ACAB.∴树高为AC+BC=(1+5)米.5.A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得a²+b²=c²=100,将a+b=14平方得(a+b)²=14²,即a²+b²+2ab=196,则ab=48,故21=∆ABCS ab=24 cm².6.D 由题意得∠B=30º,AP=30海里,∠A PB=90º,∴AB=2AP=60海里,∴BP=33030602222=-=-APAB海里,故选D.7.A ∵(a-b)(c²-a²-b²)=0,∴a-b=0或c²-a²-b²=0,∴a=b 或c²=a ²+b ²,∴△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A .8.C 利用勾股定理可探索得到规律:从第二个正方形起,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上一个正方形面积的21.∴S ₂₀₁₉=2²×20161-20192121⎪⎭⎫ ⎝⎛=⎪⎭⎫⎝⎛,故选C .9.D 利用等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时,可从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来考虑,从整体上,可按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从部分上,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故选D .10.B 如图,过点F 作FH ⊥BC ,垂足为H ,设AF=x(x >0)cm ,由折叠知DF=FG=(8-x)cm ,AG=DC=AB=4cm.在Rt △AFG 中,AG ²+GF ²=AF ²,即4²+(8-x )²=x²,解得x=5.同理可得BE=3 cm .易知BH=AF ,所以HE=BH-BE=2 cm .在Rt △EHF 中,由勾股定理得EF=52204222==+(cm).二、填空题 11.答案5 cm解析斜边长=52122=+cm.12.答案41或9 解析分类讨论:①当5和4为直角边长时,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的平方为5²+4²=41;②5为斜边长时,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的平方为5²-4²=9. 综上所述,第三边长的平方是41或9. 13.答案 32解析设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k²,13k ²( k >0),则(b-a )²=k ²,a ²+b²=13k ²,可得(a+b )²=25k ²,所以b-a=k ,a+b=5k ,解得a=2k ,b=3k ,所以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a 与较长的直角边b 的比值为32. 14.答案8解析如图.AD 是BC 边上的高线.∵AB=AC=10 cm,BC=12 cm,AD ⊥BC,∴BD=CD=6 cm .在直角△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AD=2222610-=-BD AB =8(cm). 15.答案 60:169解析如图,在Rt △ABC 中,∠A CB=90º,设AC=5k ,BC=12k(k >0),根据勾股定理有AB=22BC AC +=13k ,∵CD AB BC AC S ABC ⋅=⋅=2121△,∴CD=1360=⋅AB BC AC k , ∴AB :CD=13:1360=169:60, 即斜边上的高与斜边之比为60:169.16.答案32解析因为△ABP≌△CBP′,所以BP′=BP=3,∠A BP=∠CBP′.又因为∠A BP+∠PBC=90º,所以∠CBP′+∠PBC=90º.即∠PBP′=90º.在Rt△PBP′中,由勾股定理得,PP′²=PB²+P′B²=3²+3²=18.∴PP′=32.17.答案4解析易证Rt△ABC≌Rt△CDE,所以AB=CD.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CD²+DE²=CE²,即AB²+DE²=CE²,而A B²=S₃,CE²=3,DE²=S₄,所以S₃+S₄=3,同理S₁+S₂=1.所以S₁+S₂+S₃+S₄=1+3=4.18.答案42或32解析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在Rt△ABD中,BD=222212-15=-ADAB=9.在Rt△ACD中,CD=22221213-=-ADAC=5,∴BC=5+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 (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在Rt△ABD中,BD=222212-15=-ADAB=9,在Rt△ACD中.CD=22221213-=-ADAC=5,∴BC=9-5=4.∴△ABC的周长为15+13+4=32.三、解答题19.解析根据题图中数据,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B=2222200520-=-BCAC=480 m.答:该河流的宽度为480 m.20.解析(1)5.(2)1.(3)连接MD .∵∠A CB=90º,∴AB=222234+=+BCAC=5.∵AB=AD,∴CD=AD-AC=AB-AC=5-4=1.设CM=x(x>0),则DM=BM=3-x,根据勾股定理,得x²+1²=(3-x)²,解得x=34,即CM=34.21.证明∵∠C=90º,MN⊥AB,∴△AMN,△ACM,△MNB都是直角三角形,在Rt△ACM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 M²=AC²+CM²,在Rt△MNB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MN²=M B²-BN²,在Rt△AMN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N²=A M²-MN²,∴AN²=AC²+CM²-(M B²-BN²)=AC²+BN²+CM²-M B²,∵AM是△ABC的中线,∴CM=MB,∴AN²=AC²+BN²+CM²-CM²=AC²+BN².22.解析当△ACD是一个以C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设BC=x cm(x>0).∵BC+CD=34 cm,∴CD=(34-x)cm.∵∠A BC=90º,AB=6 cm,∴A C²=A B²+BC²=36+x².在Rt△ACD中,AD=24 cm,由勾股定理得AC²=CD²-AD²=(34-x)²-576,∴36+x²=(34-x)²-576,解得x=8.∴当C点离B点8 cm时,△ACD是以C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3.解析(1)能通过.理由如下:如图①所示,点E距桥洞中心线0.8米,过E作EF ⊥OE,与桥洞交于点F,连接OF,由勾股定理得E F²=1²-0.8²=0.6²,∴EF=0.6米.∵2.5<2.3+0.6,∴小车能通过.(2)如图②所示,点B距桥洞中心线1.2米,过B作BA⊥OB,与桥洞交于点A,连接OA,由题意知AB=2.8-2.3=0.5(米),由勾股定理可知OA²=1.2²+0.5²=1.3²,故OA=1.3米,∴此桥洞的宽至少应增加到1.3×2=2.6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