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报社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
新中国60年水利事业发展人水相争变人水和谐(5篇)

新中国60年水利事业发展人水相争变人水和谐(5篇)第一篇:新中国60年水利事业发展人水相争变人水和谐新中国60年水利事业发展人水相争变人水和谐——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水利事业发展巡礼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但受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制约,严重的水旱灾害一直困扰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贫民弱,山河破碎,水系紊乱,河道长期失治,堤防残破不堪,水利设施寥寥无几、残缺不全,频繁的水旱灾害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一个破烂摊子之上开始了她轰轰烈烈的治水实践,并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
防灾减灾:筑牢安全屏障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就选择了视察黄河。
在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处,毛主席详细察看了新修的几座险工石坝,然后问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黄河涨上天怎么办呢?”王化云答:“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
”毛主席瞭望波涛滚滚的黄河,沉思良久。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在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同时,也以“三年两决口”的史实成为名副其实的害河。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毛主席的是,黄河已经连续63年伏秋大汛没决口,将花园口防洪标准一举提高到千年一遇的那个“大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经竣工并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不仅防洪效益显著,还通过连续9年调水调沙,实现下游河道的冲刷疏浚,为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治国必先治水”。
兴水利,除水害,大水发生时确保防洪安全,大旱发生时确保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60年来,新中国防汛抗旱已经步入一个新天地,旧中国一场洪水夺走几万、几十万生命,一场大旱即造成饿殍遍野的景象不再重演。
且看长江大洪水。
1931年大洪水,死亡人数超过14.5万人。
1954年长江大洪水,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死亡人数3万多人;1998年大洪水,因灾死亡人数降低到1931年长江大洪水的1%、1954年大洪水的4.7%,特大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守望江河一万年

1985年深秋,水电学校实习来到佛子岭水库。
生长在××淮北平原的我,第一次投入大别山怀抱,陶醉于青山绿水,尚在惊喜中,又被神奇的“新中国第一坝”所震撼。
连拱坝宛如大山之子,横亘两山之间,舒展巨臂,颇具力挽狂澜之势,守望淮河安澜。
此后工作的二十多年来,无数次到水利一线。
游览水库,登大坝;访问淮河,走淮堤;探寻长江,奔江堤。
蜿蜒淮堤守望千里淮河,雄壮江堤守望浩荡长江,纵横灌区守望广茅良田。
极目远眺,感慨万千。
风雨六十年,××人民除害兴利,建库修坝,筑堤建站,疏河修塘,治水不止,泽披江淮。
1990年灌区春灌,绿化水利工程的淠史杭灌区看花楼管理所主任、水利部劳模刘春学在守望着,生命不息,植树不止,留下一片片如诗的树荫福佑后人;1991年淮河大水,测报淮河王家坝水位的水利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王家坝水文站退休干部刘仁在守望着,年已古稀,搏击洪水,留下一串串如歌的字符激荡大河......采访时虽然只有一面之交,而且多少年过去了,音容笑貌,时常浮现眼前,难以磨灭。
在淮河中游大型人工河道怀洪新河何巷闸、新中国建成的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横排头渠首、享有淮河三峡美誉的临淮岗枢纽工程,耸立着一座座纪念碑,记载了水利前辈的光辉业绩,承载着新一代水利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忆往昔,仿佛看见声名远播的水利专家、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从战争前线归来的解放军官兵走来了,刚刚翻身解放的淮河农民、一位位治淮劳模走来了;仿佛听见淮河两岸“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旗帜猎猎,吱吱的独轮车、轰轰的夯声、悠扬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人们难忘1991年汛后大规模治淮高潮再起,××水利人锲而不舍,到2008年底完成治淮骨干工程投资200多亿元,14项治淮骨干工程总体上建成,如期实现国务院确定的近期治淮工作目标。
此前2003年,××全面完成1000公里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完成土方量相当于历朝历代修堤的总和。
水利管理局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

水利管理局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转载请注明!)的建设,以此为水源,修建了一个跨越江淮分水岭,沟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万亩大灌区,从战略构想走向建设实践。
1958年8月19日,**灌区破土动工。
淠、史、杭,这三个字的神奇组合,开始在新中国水利史上熠熠发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
翻身解放的江淮儿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艰难条件下,挑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治水工地。
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
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何等壮怀激烈!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发明创造,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千万“愚公”14年奋战,搬走了6亿多方的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
人间天河大诗人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
皖西、皖中的乡土诗人对自己的母亲河,亦发出了“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的咏叹。
这是对**工程蓄水于高峡,行走于岗脊的诗意描述。
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
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三轮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
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
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为快速的水下立交。
干旱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呈现“岗上种稻,岭上行船”之奇观,恍若水乡江南。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不止其“高”,更有其“远”。
如果把**分干渠以上渠道联结起来,以六安为轴心,可东到上海,北抵京城。
水利建设者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半个世纪的感动-精品文案范文

水利建设者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半个世纪的感动水利建设者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半个世纪的感动水利建设者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半个世纪的感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情结,这里面既有对号称远东第一坝**水库的向往,更多的还是对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创造奇迹的新中国第一代水利建设者由衷的钦佩。
我从20xx年年底就着手准备有关**的资料,采访了一些当年的**水库的建设者。
在采访和翻阅资料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被感动着,那些听来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些活跃在纸上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陪伴我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
本来,对亚洲等国家称近东、远东是美国和欧洲诸国站在自己的地理位置而言,“远东第一坝”也是他们在参观完**水库后给予的美誉。
我曾想改叫“亚洲第一坝”,但考虑到来自他人的赞誉应该是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于是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称呼。
连拱坝之父说**不能不说水库,说水库不能不提到汪胡桢,这位著名的现代水利工程专家,字斡夫,1897出生于****市一个贫苦家庭,5岁入私塾,1910年,以名列榜首的成绩考入**府中学堂,后考上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17年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被保送全国水利局任职。
1922年7月,他远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水利发电工程专业,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到美国佐治亚州铁路与电力公司的设计室学习和熟悉摩根澡布水电站的设计文件及图纸9个月,后又到摩根水电站工地实习了1个月。
在遍游美国各流域,参观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先进水利工程,掌握了大最的先进经验后,带回了很多珍贵的水利书籍和资料,满怀着治水兴国的美好愿望回到了祖国。
1929年1月,汪胡桢先生出任**省水利局副总工程师主修钱塘江海塘。
1930年,导淮委员会成立,先生被调往导淮委员会任工务处处长兼主任工程师,组织设计测量队,编制了《导淮工程计划》。
1931年11月,先生任第十二工贩局局长兼皖淮工程局总工程师,驻扎蚌埠修复淮河堤防工程。
《水利建设者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半个世纪的感动》

《水利建设者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半个世纪的感动》我从xx年年底就着手准备有关xx的资料,采访了一些当年的xx 水库的建设者。
在采访和翻阅资料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被感动着,那些听来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些活跃在纸上的一个个那一世小说网://6dgww鲜活的人物,陪伴我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
本来,对亚洲等国家称近东、远东是美国和欧洲诸国站在自己的地理位置而言,“远东第一坝”也是他们在参观完xx水库后给予的美誉。
我曾想改叫“亚洲第一坝”,但考虑到来自他人的赞誉应该是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于是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称呼。
连拱坝之父说xx不能不说水库,说水库不能不提到汪胡桢,这位著名的现代水利工程专家,字斡夫,1897出生于xxxx市一个贫苦家庭,5岁入私塾,19xx年,以名列榜首的成绩考入xx府中学堂,后考上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xx年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被保送全国水利局任职。
1922年7月,他远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水利发电工程专业,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到美国佐治亚州铁路与电力公司的设计室学习和熟悉摩根澡布水电站的设计文件及图纸9个月,后又到摩根水电站工地实习了1个月。
在遍游美国各流域,参观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先进水利工程,掌握了大最的先进经验后,带回了很多珍贵的水利书籍和资料,满怀着治水兴国的美好愿望回到了祖国。
1929年1月,汪胡桢先生出任xx省水利局副总工程师主修钱塘江海塘。
1930年,导淮委员会成立,先生被调往导淮委员会任工务处处长兼主任工程师,组织设计测量队,编制了《导淮工程计划》。
1931年11月,先生任第十二工贩局局长兼皖淮工程局总工程师,驻扎蚌埠修复淮河堤防工程。
1933年为整治断航的京杭大运河,先生被聘为整理运河讨论会的总工程师,他从杭州开始,沿运河跋涉踏勘,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历时一年半到达北京,完成了踏勘任务,编制了一套较完整的《整理运河工程计划》。
水利报社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我的家乡我的河_1

水利报社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我的家乡我的河水利报社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我的视力故乡我的河我的老家在河北易县。
易县以山河著名。
山是狼牙山,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故事美名颂扬;河是易水河,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别复还”的诗篇,别朽传唱。
小时候听乡亲说,很早很早往常,易水河从西北部山区蹦蹦跳跳而来,到了县城附近,变得舒缓而开阔,然后摇着清流而去。
河如婀娜多姿的女孩,轻轻舞动苗条的金枝玉叶;水似清澈的明镜,映出朝起暮降的红日;波光粼粼,与岛上的青草、河边的绿树、水上的游鸭、田野的耕牛、起伏的山峦、浮动的白云相互辉映。
春天,冰河融化,水里溢出腥腥的鱼香;秋天,河水托起小船载着稻谷驶入农家…… 易水河边,至今有燕下都遗址,这个地方曾是春秋战国阶段燕国的都城。
春秋晚期,随着燕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进展壮大,燕桓公加强南疆军事力量企图争霸中原,便把都城从蓟城(在今北京宣武区)迁到临易(今河北易县)。
当时的易水河河畅水脚,是燕国都城的护城河,别仅满脚了燕国饮水和生产的需要,而且成为抗拒外寇的“长城”。
可是,别知从何时起,河水趋于枯竭,河道砂石凸凹,惟独一缕细流曲折残喘。
新中国成立别久,易县首个调水工程,算是五一胜利渠,调拒马河水,穿过紫荆关,入易水河河道。
紫荆关是我国历史名关,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再加上当时惟独的“三头”,即“吃的是窝头”“抡的是锤头”“靠的是肩头”,施工十分艰苦。
但是,政府一声令下,民工和技术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
人山人海,愣是在紫荆关劈出了一道“天河”。
这“天河”别仅成为易水河补充水源的通道,而且因为形成了三百多米的降差,成为我国北方独有的建设水电站的好“点”。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在这个地方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电源点建设,一举成功,在一道峡谷里先后建成五座梯级电站。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水电站,别仅使村民告别了无电的历史,也为国家大电源源别断补充电力。
我中学毕业到水电站上班,深深感觉了水电站“缔造光明”的荣耀。
专刊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盛世治水南水北调

专刊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盛世治水南水北调专刊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盛世治水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碑,耸立地球的丰碑;又是流淌不息的河,穿越时空的大河;更是盛世治水的歌,一曲歌唱新中国的赞歌。
从太空俯视,地球是一个兰兰的水球,大陆只是漂浮在水面的几叶扁舟。
然而,绝大部分地球水存在于海洋,地球上的淡水极少。
人类只能够利用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的一部分,维系生存。
中国虽然河湖众多,却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旱涝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被割裂开来。
旱的地区缺水少雨,涝的地方洪水成灾。
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无论水多还是水少,都面临一个“脏”字的困扰。
地球人都知道,水就是人体的血液,或多或少或脏,都会危及生命。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孕育了伟大文明的埃及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印度的恒河等河流,也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
于是人类演绎了一部逐水而居,择水而息,与水奋斗的历史。
中华民族从鲧和禹开始,由“堵”至“疏”至“调”,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治水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前,孙中山先生志向远大,雄才韬略。
他在《建国方略》“水力之发展”篇,大胆地提出了开发长江三峡的宏伟构想,开启了南水北调之梦。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从那时起,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确定了南水北调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以适应西北、华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
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一路向东,经山东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
国庆60年征文:水利6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范文最新推荐------------------------------------------------------ 国庆60年征文:水利6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地处华东腹地,长江、淮河横跨省境,将全省分为皖南、江淮之间和淮北三大区域。
沿江和沿淮支流、湖泊众多,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
同时,**省是中纬度过渡带、南北方过渡带、海陆过渡带叠加地区,降雨南多北少,时空分布不均。
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发展水利事业在**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新中国建立前**水利情况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水利工程废多兴少,水利事业步履艰难。
淮河流域水系紊乱,河道淤塞,长江和淮河堤防低矮单薄,丘陵和山区灌溉依赖塘坝,平原和圩区没有排涝设施。
淮河流域:1938年,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滔滔黄水漫流南下入淮达9年之久,极大地破坏了淮河流域原有水系,使得原有水利工程几乎全部失去了效能。
长江流域:1931年长江大水后,**实施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培修两岸堤防总长达639公里。
此后因战争、洪水等原因,建成后的水利设施和涵闸工程陆续遭到破坏,效益衰减。
工程经费筹集困难。
新中国成立前,每次大灾后多采取募捐的办法筹措资金,举办工赈。
虽有工程计划和实施步骤,但实施很少,或因经费、战事而中途停止。
工程也因管理松弛、质量低劣而难以发挥设计效益。
水利职能逐步萎缩。
民国初期,省财政厅内设水利局,后因经费原因而裁撤。
其后省建设厅内设水利工程处,6年后撤销,由建设厅建设科办理。
期间颁布的一些水法规、条约、办法,因缺少具有权威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实施而成为一纸空文。
二、新中国1 / 1160年**水利发展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wWW..co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堤防总长2万公里;水库4836座,其中大型12座、中型100座;已建水闸1.09万座,其中蚌埠闸和临淮岗工程为淮河干流控制性枢纽工程;万亩以上灌区397处,有效灌溉面积2209万亩,其中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97万亩,为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固定机电排灌站1.63万处,装机容量159.8万千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报社记者建国60周年征文
我的老家在河北*县。
*县以山河闻名。
山是狼牙山,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故事美名颂扬;河是*
水河,一句“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篇,不朽传唱。
小时候听乡亲讲,很早很早以前,*水河从西北部山区蹦蹦跳跳而来,到了县城附近,变得舒缓而开阔,然后摇着清流而去。
河如婀娜多姿的少女,轻轻舞动苗条的金枝玉叶;
水似清亮的明镜,映出朝起暮落的红日;波光粼粼,与岛上的青草、河边的绿树、水上的
游鸭、田野的耕牛、起伏的山峦、浮动的白云相互辉映。
春天,冰河融化,水里溢出腥腥
的鱼香;秋天,河水托起小船载着稻谷驶入农家……
*水河边,至今有燕下都遗址,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
春秋晚期,随着
燕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燕桓公加强南疆军事力量企图争霸中原,便把都城从蓟
城(在今北京宣武区)迁到临*(今河北*县)。
当时的*水河河畅水足,是燕国都城的护
城河,不仅满足了燕国饮水和生产的需要,而且成为抗拒外寇的“长城”。
可是,不知从
何时起,河水趋于枯竭,河道砂石凸凹,只有一缕细流蜿蜒残喘。
新中国成立不久,*县首个调水工程,就是五一胜利渠,调拒马河水,穿过紫荆关,
入*水河河道。
紫荆关是我国历史名关,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再
加上当时只有的“三头”,即“吃的是窝头”“抡的是锤头”“靠的是肩头”,施工十分
艰难。
但是,政府一声令下,民工和技术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
人山人海,愣是在紫荆关
劈出了一道“天河”。
这“天河”不仅成为*水河补充水源的通道,而且因为形成了三百多米的落差,成为
我国北方独有的建设水电站的好“点”。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在这里实施水电农村电气
化县电源点建设,一举成功,在一道峡谷里先后建成五座梯级电站。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水
电站,不仅使村民告别了无电的历史,也为国家大电网源源不断补充电力。
我中学毕业到
水电站上班,深深感受了水电站“缔造光明”的荣耀。
引水又蓄水。
在五一胜利渠下游建成的大型水库――安格庄水库,充分发挥了作用。
曾几度向白洋淀补水,使几经干涸的华北之肾焕发生机。
如今的安格庄水库,山围着水转,水围着山转,山色奇秀,水光潋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电
影《赤壁》,投巨资在这里拍摄。
然而,“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是我国的水情。
几十年前,突然有人沿着*水河规划
测量,实施从南方“借一点水”给北方的世纪梦想。
这就是举世瞩目、世界上最大的水利
工程――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釜山隧洞开通后,进入*县境内,从狼牙山的脚下路过,与*水河摩肩接踵,最后穿过*水河一路奔向北京。
这是*县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县人新
的骄傲。
家乡大地,是孕育悲壮诗歌的沃土;家乡的河水,是滋润动人故事的源泉。
今年春天,喜闻家乡在*水河上打造水上公园,忽发想象:游人悠闲荡舟,吟悲壮诗歌,听动人故事,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很美的月光,充满希望的照片;当你在黑夜里,找不到希望的时候;不要沮丧,不要觉得不公;总会有一道光为你导航,而你能做的就是坚持到最后。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