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缠腰火丹跟师病案1精编版

合集下载

缠腰火丹,中医怎么诊治?中医病案与诊疗思路分享给大家

缠腰火丹,中医怎么诊治?中医病案与诊疗思路分享给大家

缠腰火丹,中医怎么诊治?中医病案与诊疗思路分享给大家一、带状疱疹病案:王某,全身乏力,左季肋区成簇样粟粒水泡疹,基底有红晕。

自感瘙痒和疼痛,心烦,大小便正常。

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肝经湿热,邪在少阳经。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燥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三服,一日一剂。

三日后,患者自述疼痛减轻,心烦好转。

但疱疹增大,数量增多。

舌红苔黄,无腻苔。

口干,大便正常。

予龙胆泻肝汤加麦冬,熟地加减,给予滋阴之品,防病进伤阴。

二日后,患者急诊,自述腹胀,大便难解。

虑:邪由少阳传阳明经,大肠腑热证。

给子龙胆泻肝汤加通府之品,大黄,麻仁等。

甘露醇口服。

大便下,腹胀立减,心烦减轻。

二日后疱疹缩小,无新发,红晕减轻。

继3日后,皮肤开始瘙痒,红晕变暗,无水泡。

邪退病自安。

此病案,应有少阳经传变阳明经发展路线。

应在舌苔由黄腻转变为舌红苔黄之时,即由湿热化热伤阴之前考虑病进的情况下,佐加通府之品。

以从大肠腑泄热。

缩短病程,以防病进。

辩证:肝胆湿热治法:泻肝胆火,清利湿热,清热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 当归10g 栀子12g 柴胡10g 板蓝根15g 双花15g 连翘15g 三七6g 红花10g 丹参15g 炒白术12g 泽泻15g 车前子15(包煎) 生地15g 丹皮15g 薏苡仁30g 生甘草6g 大黄6g(后下)注: 带状疱疹早期多肝胆湿热,疱疹多水泡,基底有红斑,伴有疼痛。

应祛肝火利湿热。

方中龙胆草、栀子祛肝火。

丹皮、生地凉血祛斑。

板蓝根、连翘、双花、清热解毒,现代医学研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茯苓、炒白术、泽泻、车前子、薏苡仁。

具有健脾利湿作用,对早期水泡有明显缩小作用。

三七、红花活血化瘀,现在医学研究能早期缓解疼痛,对后期神经疼痛有早期预防作用。

大黄后下,热随大便出。

中医讲瘀则不通则痛,带状疱疹多刺痛,属于瘀的表现。

西医研究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能预防神经脱髓鞘病变,缩短病程。

对后期神经痛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中医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验案集,值得收藏!

中医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验案集,值得收藏!

中医经方治疗带状疱疹验案集,值得收藏!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四季皆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多见。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并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

带状疱疹的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皮肤上出现一簇簇红斑、水疱,排列成带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产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对于该病的命名则更为形象,称之为“蛇串疮”、“腰缠火丹”、“蜘蛛疮”等,认为多由机体经络受阻、情志内伤以及肝气郁结所致。

带状疱疹是怎么发病的如前所述,带状疱疹是由于感染了一种叫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病毒而引起的。

而其实有一大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而发病。

带状疱疹有传染性么?理论上讲,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对水痘-带状病毒没有免疫力的儿童接触了疱液,可能会被感染而发生水痘。

正常成年人大多已经具有免疫力,被传染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带状疱疹患者不需要特殊隔离,只是尽量避免与儿童接触就可以。

带状疱疹有什么具体症状表现?发病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低下、进食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可有明显的痛感,持续1-3天,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主要为肋间神经,其次为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的支配区域。

患处常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状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成簇分布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痘,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皮肤红晕。

皮损多沿某一神经成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多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人较为剧烈,病程为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带状疱疹,多是由肝脾内蕴湿热,秉感邪毒所致。

决胜带状疱疹:

决胜带状疱疹:

决胜带状疱疹:决胜带状疱疹(一):针与罐导读:带状疱疹俗称“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

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疱疹性皮肤病,发病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调等有密切关系。

初起皮肤潮红,出现水疱,簇集成片,互不融合,排列成带状,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后期水疱干燥,结痂,脱落,遗留暂时性的色素沉着。

多发于腰部、腹部和胸部。

本期专题汇集,选编了几篇临床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此篇作者采用点刺放血加拔罐为主治疗此病获得较好效果,请参考。

原文(节选):选用七星针一枚、三棱针一枚、玻璃火罐4~6个、消毒纱布若干。

选穴为患处周围、耳部风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先针患处周围,后针耳穴。

患处皮肤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处周围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食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周围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

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

每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典型病案:刘×,男,39岁。

4日前曾有感冒症状,左侧腹部及右上臂内侧皮肤刺痛1日。

查局部皮肤有数个小红点,触之刺痛,苔黄腻,脉弦滑数。

腹部用七星针围刺拔罐后,在罐内又出现三个红点。

臂部用同样方法但未出现新红点。

最后施三棱针点刺耳穴。

次日痛减,2次痊愈。

带状疱疹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

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治疗该病确有良效,尤其是对于初期带状疱疹,七星针用强刺激手法刺后,即可见出血点,再用火罐吸出针孔内瘀血,具有活血化瘀,宣泻湿热火毒,以达“通则不痛”之功。

通过刺血拔罐可以控制已发小疱疹,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方法,“缠腰龙”带状疱疹,疼痛异常者,可服七厘散治疗带状疱疹也很简单,用三角针刺破疱疹,然后用拔火罐把毒水拔出来就好了找“白风仙花的根”,把汁挤出来擦在患处,没花钱就治好了。

艾灸的办法来灸这个龙头龙尾,为什么叫龙头龙尾呢,因为带状疱疹中医叫缠腰龙,所以就是在疱疹的起始部位来做这个隔姜灸。

1.2 治疗方法(1)治疗组:疱疹部位常规消毒后,取灯心草1根,蘸油(植物油)点燃后,以快速动作对准疱疹进行点灸,可听到“叭”的爆破声。

灸疗部位分头、七寸处、尾三部分,先灸7寸处,再灸头部,后灸尾部,灸后即感痛减。

1~2天后复诊再行此法(一般不超过3次)。

(2)围针组:用2寸毫针于疱疹边缘正常皮肤处手刺进针,针尖刺向病灶中心部分,捻转使之得气,每隔2~3cm刺入一针,接G6805治疗仪,调以疏密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 左右,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天,继续下一疗程。

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报道附:65例病例报告采用民间治疗方法灯草灸治疗带状疱。

选取新鲜干燥的灯芯草蘸取生菜油后于酒精上点燃,在新发疱疹泡顶上行灸法,以爆有声响为佳;而后根据疱疹所损伤皮肤面积间距4~5cm选疹泡以行灸法。

灸后给予单层敷料稍保护局部创面。

与聚肌胞治疗作对照。

结果:治疗组35,治愈2 7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30 ,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 %。

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提示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有效。

蛇盘疮(带状疱疹)简易快捷疗法蛇盘疮教科书称带状疱疹,病因是寒毒与郁火合而为病。

此病毒留皮下,疼痒并作,实在痛苦。

常规治疗方法见效慢,最简捷的疗法是用七星梅花针(如果没有可以用三棱针)叩刺病变局部,然后用拔罐将淤血拔出,用罐后,局部会出很多黑色胶状淤血,痛痒瞬间消失,三天左右就会结痂,疾病消失。

带状疱疹,针灸大师这样治

带状疱疹,针灸大师这样治

带状疱疹,针灸大师这样治2021年6月29日患者,女,65岁。

主诉:右侧胸胁部出现疱疹一周病史:一周前右侧胸胁部出现小水泡,皮肤淡红,灼痛,重时夜间不眠,曾口服止痛药物,疼痛控制不佳。

就诊时皮疹基本消退,但疼痛不止。

面黄,苔白,脉细弦。

辩证:肝郁气滞,血瘀少阳经脉,不通则痛。

治则:疏肝通络,调和气血。

取穴:丘墟透照海。

疏肝涵木,调理气机。

病灶局部点刺出血后拔罐,以图出恶血排出,加速瘀血消散而。

三次治疗疼痛消除。

体会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它是一种潜在性病毒感染,也就是说不是因为现在感染才发病的。

人体在很小的时候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这种病毒就开始存在于你的体内,直到你注射了疫苗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

但是就有一部分病毒会幸免于难,转而寄存在神经细胞内。

当你熬夜或是劳累,人体的免疫力不足以抵抗病毒的侵袭时,寄存在神经根的疱疹病毒就会向外迁移,此时就会出现疼痛和皮肤疱疹。

严格意义上说,带状疱疹应该属于皮肤科的诊治范围,但是由于皮损区多伴有疼痛,所以针灸科、疼痛科以及中医科也都在治疗。

有些严重的病例,用病人的话说简直是生不如死。

这种病理论上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临床还是以胸腰部最为多,尤其以头面部疱疹最为严重。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较多,此病是以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针刺、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特征,病人多有疱疹区皮肤的紧束感。

针灸大家贺普仁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情志不遂,气机不畅,加之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气滞湿阻,湿热相搏兼感毒邪而致病;二是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蕴热生,兼感毒邪而致病;三是到了疾病的后期,多属气滞血瘀,余毒未尽,遗留疼痛。

1、热盛型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2、湿盛型主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较热型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

针灸治疗学——带状疱疹(讲稿)

针灸治疗学——带状疱疹(讲稿)

蛇串疮【概述】1.概念蛇串疮,即带状疮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发病骤然,以单侧簇集状水泡呈带状分布的皮疹、神经痛为特征。

多见于胸背、面部和腰部,好发于春、秋两季。

2.古籍相关名称及认识本病亦称“甑(zeng)带疮”、“火带疮”、“蜘蛛疮”、“蛇窠(ke)疮”等,又因每多缠腰而发,也称“缠腰火丹”。

关于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隋《诸病源候论·甑带疮候》,其云:“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

”以后《疡医准绳》、《外科启玄》、《外科秘录》、《外科大成》等,诸书虽有命名不一,但所描写的具体症状和易发部位则是一致的,但有关针灸治疗本病则缺乏记载。

3.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带状疱疹。

其病原体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多发于春秋季节,痊愈后很少复发。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脾被湿困,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之人,适感外邪,气血相搏,邪毒壅滞经脉,溢于肌肤所致。

故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涉及肝、胆、脾经。

若热毒蕴于血分,则发为红赤云片;湿热凝聚不散,则结为黄白水疱;湿热毒邪阻遏经络,致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胆火甚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浸淫肌肤-蛇串疮外感风火、湿毒之邪——郁于少阳、厥阴经脉【辨证分型】初起患部皮肤烧灼刺痛,局部皮肤潮红,伴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丘疹,迅速变为水泡,如绿豆或黄豆大小,疱液先为透明,后转混浊,三五成群,排列如带状。

疱疹在2~3周后,逐渐干燥结痂,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少数老年患者于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1.肝胆火盛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胃湿盛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者,皮疹消退后,仍然局部疼痛不止,以致夜寐不宁,精神萎顿,舌质暗或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针刺治疗缠腰火丹22例临床体会

针刺治疗缠腰火丹22例临床体会

针刺治疗缠腰火丹22例临床体会
李洪伟; 张晓玲
【期刊名称】《《医学文选》》
【年(卷),期】1995(016)003
【摘要】缠腰火丹,亦称蛇串疮、蜘蛛疮、即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本人用针刺治疗22例患者,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18例,女性4例。

病位在四肢者8例,躯干者11例,颜面部3例。

年龄16~59岁,平均31岁;病程最长的40余天,最短者为3天。

【总页数】2页(P228-229)
【作者】李洪伟; 张晓玲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7
【相关文献】
1.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体会 [J], 文雄;张宏胜;李增贺
2.按摩加针刺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体会 [J], 崔英
3.针刺治疗男性不育症60例临床体会 [J], 陈家胜;李汉福;郭群
4.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体会 [J],
5.调气和血法针刺治疗顽固性复发性面神经炎临床体会 [J], 刘雪婷;邹伟;于学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围刺治疗带状疱疹验案1则

围刺治疗带状疱疹验案1则
( 稿 日期 :0 0一o 2 编 辑 : 玲 ) 收 21 4— 9 姚
3 ri。②远部取穴 : 0 n a 考虑患者证属肝经火盛 , 湿热蕴结 , 远端配
穴取双侧太 冲、 支沟 , 均用泻法 , 双侧 足三里 、 三阴交、 阳陵泉 , 均 为平补平泻 , 留针 3 n 0mi。每 日 1次 ,4次为 1个疗程 , l 患者经 1 个疗程治疗后 , 部疼 痛 明显减 轻 , 局 情绪 好转 , 疗程 治疗 2个
起始部 位( 蛇头) 和疱疹终 止部位 ( 蛇尾 ) 边缘 正常皮肤处 各斜
刺1 , 针 针尖透向病灶 中心 , 然后在两针之间沿疱疹 区域周 围每
气血之功能 , 使病变部位气血运行通 畅, 达到 “ 通则不痛 ” 之功。
该法经济 、 简便 、 有效 、 无毒副作用 , 且突 出了祖 国医学的特色疗
高疗效 目的的刺法 , 以病变部 位为中心 , 是 进行一层或多层 包围 性针刺。本病例采用先针 蛇头 、 蛇尾 , 再围刺 , 意在截 断病灶发 展的途径 , 阻断邪气的扩散 , 激发体 内释放多种 内啡肽类物质达
到镇痛效果 。中医认 为用局部 围针 的方 法具有 泻火泄毒 , 调和
治法 : ①局部围刺 : 局部常规消毒后 , 使用 15 . 寸毫针 , 先在疱疹
隔1 寸等距离针刺 1针进 行 围刺 , 尖方 向均指 向疱 疹 区,进 针
针后 略 加 捻 转 提 插 , 用 泻 法 , 有 得 气 即 可 。得 气 后 留 针 采 稍
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
[ ] 王泽涛 , 1 彭炼 , 欧阳峰松 , 等.针灸治疗 痛证选穴配 方及针刺镇痛 的作用机理[ ] 长沙 医学院学报 , 0 , ( 5 : — 7 J. 2 71 2 )2 2 . 0 2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资料推荐…………………………………………………
缠腰火丹1
张某,男,51岁
就诊时间:2009-8-17
主诉:右胸胁部多发疱疹疼痛3 天。

现病史:患者右胸胁部刺痛2天,皮肤灼热,继而多发疱疹,呈带状密集排列,烧灼刺痛难忍,不敢深呼吸。

伴心烦口苦,咽喉干燥,3昼夜未寐。

经内服消炎镇痛剂及外敷药膏(药物不明)、疼痛未减。

舌边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查体:右4,5胁间区内皮肤见大小不等密集成串小疱疹,疱疹黄色透明,尤右胸背部较多。

诊断:中医-----缠腰火丹(湿热内蕴)
西医----带状疱疹
治则:清热解毒,活络止痛。

取穴:厥阴俞、阳陵泉、蠡沟、曲泉、三阴交、局部围刺
操作:局部围刺并加红外线照射30 min;配阳厥阴俞、阳陵泉、蠡沟、曲泉、三阴交、针刺,泻法行针2 min。

1次/d。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治疗后疼痛锐减,3次疼痛消失,1周治愈,无残留痛。

按:
带状疱疹即缠腰火丹,也称蛇丹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见于胸背、面部和腰部,呈带状分布。

多发于春、秋两季。

本病只要由于肝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为主,复感风热相搏为诱因,内外相因,侵袭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多发于单侧,发病部位常见胸、腰、四肢及头面等处,中医称“缠腰火丹”。

是因其好发于腰背肋间,疱疹密集成群,成带状,故名缠腰火丹,系肝火妄动,内蕴湿热,外感毒邪,侵袭胁肋,流窜皮间,阻滞气血的运行而出现成簇之水疱,故选取病灶临近之穴,直泻邪毒而止痛,配阳陵泉以清泻肝胆之湿热,解毒化淤,促进气血,以达活络止痛之功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